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桃根际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核桃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获得能够显著促进核桃生长的根际解磷微生物,本研究采用溶磷圈法从河北省不同地区土壤中筛选根际解磷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并验证其对核桃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6株解磷细菌中,解有机磷菌株泛杆菌(Pantoea gavini)菌株27B和解无机磷菌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21A的溶磷能力分别为22.70和14.16mg/L;产IAA能力分别达到97.95和79.13mg/L。采用浸泡和周围施2种PGPR(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菌株接种,能够显著促进核桃的生长。这2株细菌为进一步开发核桃专用微生物肥料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固氮、解磷、解钾及产IAA(吲哚乙酸)培养基从火龙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相应能力的一株木霉和一株芽孢杆菌,利用盆栽实验测定其发酵液对火龙果的促生效应。盆栽实验结果表明,从火龙果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具有溶磷、解钾、固氮、产IAA能力的菌株F6、B3,其中F6(加纳木霉)固氮、产IAA能力最强,B3(贝莱斯芽孢杆菌)溶磷、解钾能力最强。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菌剂显著提高火龙果农艺性状,其中复合菌剂(B3+F6)效果最明显,鲜质量增加量提高33.09%,干质量增加量提高23.11%。接种菌剂能改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接种单个菌株B3、F6处理相较于CK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4.49%、9.9%;速效钾含量提高了10.4%、16.47%;碱解氮含量提高了25.85%、14.35%;接种混合菌株B3+F6处理相较于CK处理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37.02%、12.64%、16.77%。土壤理化性质与火龙果促生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复合菌剂下,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火龙果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火龙果氮磷钾积累存在显著正相关。由以上可以得出,接种B3和F6复合菌剂对火龙果地上部分鲜质量、干质量及火龙果根系具有明显提升效果,对火龙果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有增效作用,同时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小麦根际促生菌,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别筛选具有固氮、解磷、解钾能力的菌株,测定其生长性能及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并评价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以期为小麦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结果表明,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到透明圈较大的固氮细菌8株、解钾细菌8株、解无机磷细菌4株、解有机磷细菌4株。根据菌株产IAA、溶磷能力较高且产NH3、HCN或者铁载体的能力,筛选出8株细菌,分别与3种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复筛到HN1202、HK1216、HP1218三株细菌可以同时拮抗3种病原菌,且彼此之间没有拮抗反应。对3株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合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HN1202和HP1218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HK1216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别用HN1202、HP1218、HK1216菌液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小麦幼苗根长分别较对照(无菌液处理)显著增加12.6%、20.4%、17.5%,株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1.8%、13.2%、8.8%,萌发5条根和6条根的比例均较对照显著增加。综上,筛选的小麦根际促生细菌可作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能降解难溶性磷的PGPR菌株.[方法]采用解磷圈法从15株PGPR中筛选透明圈直径最大的菌株,并将解磷菌加入到番茄育苗基质和灌根方式测定了解磷菌对幼苗期和成株期番茄促生作用及根围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经过16srRNA序列比对,2株解磷菌LZT-5和FQG-5分别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和...  相似文献   

5.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柳桉、邓恩桉和尾巨桉3种桉树林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对其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林分根际土壤中均存在大量的解磷细菌,其中的解有机磷细菌数量为(2.23~4.17)×104cfu·g-1,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为(2.05~4.00)×104cfu·g-1,解有机磷细菌数量多于溶无机磷细菌数量.不同林分根际土壤解磷细菌数量分布有差异,其数量大小为:柳桉尾巨桉邓恩桉.(2)筛选到12株溶无机磷细菌和14株解有机磷细菌,且不同解磷细菌的解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12株溶无机磷细菌在无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55.854~367.169μg·m L-1,最大为P7菌株;14株解有机磷细菌在有机磷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含量为11.374~30.330μg·m L-1,最大为YP菌株.溶无机磷细菌溶解的无机磷含量与蒙金娜无机磷培养基的p H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解有机磷细菌分解的有机磷含量与卵黄培养基的p H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所述,26株解磷细菌中,P7菌株溶解无机磷的能力最强,YP8菌株分解有机磷的能力最强,这两个菌株可作为下一步研制桉树微生物肥料的重点菌种.  相似文献   

6.
解磷菌对于提高土壤中可溶性磷的含量、促进植物对磷的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利用PVK培养基对黑龙江省海伦、北安地区大豆根际土壤中的解磷细菌进行初筛,共分离得到8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利用NBRIP培养基进行摇瓶复筛,培养3 d后,根据摇瓶中上清液的可溶性磷量的高低,筛选出5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海伦Ⅳ号的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其培养液上清中的溶磷量可提高约10倍。研究中的技术体系可有效获得溶磷的细菌菌株,为进一步开发细菌磷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和新疆两地采集的巨菌草为材料,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内生菌株103株,采用解磷、固氮和产IAA等筛选标准,对初筛菌株进行促生能力的测定,其中4株菌株同时具有多种促生作用;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16Sr DNA序列分析,对这4株促生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J–4和SX–12均归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X–30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XJ–12归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采用单菌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小麦盆栽试验,测定促生菌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多菌混合接种对小麦的促生效应优于单独接种处理的,经SX–30、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了129.94%;经SX–12和XJ–4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重增加了182.12%。  相似文献   

8.
以选择性培养基从水稻根际分离出81株解磷细菌,再利用FITC标记的稻胚凝集素从中筛选出21株能够和稻胚凝集素发生特异性作用的解磷菌株。将这些菌株在培养液中振荡培养7d,分别取10ml培养液进行消煮,测定其含磷量;选择解磷能力强的7个菌株在平板上进行水稻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有2株解磷菌株对水稻生长有明显的促生效果,鲜重增产幅度超过45%,可作为研制微生物肥料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开发苹果根际促生菌资源,以陕北苹果树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以溶磷、解钾和产铁载体作为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种促生能力,并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对筛选出的促生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单菌单独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的小麦盆栽试验,测定其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从陕北不同产地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131株细菌,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共17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0.68%,其中11株细菌能够溶解无机磷,6株细菌能够溶解有机磷;可产铁载体的有2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8.32%,YS-28和YC-31具有解钾能力。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中的24株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白色杆菌属(Leuc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从中筛选出属于芽孢杆菌属(LC-22、YC-31、LC-19)和假单胞菌属(LC-2)的高活性菌株的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LC-22、YC-31和LC-19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质量增加96.12%;经LC-22、LC-19和LC-2混...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东北山樱根际促生细菌对东北山樱幼苗的促生效应,利用莴苣种子对东北山樱根际促生细菌进行筛选,并采用灌根法研究筛选出的促生细菌对东北山樱幼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株促生细菌对莴苣种子的萌发均有促进作用,其中,3-1号菌株处理的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最高,发芽率达94%,上胚轴长比对照的平均高42%,呼吸速...  相似文献   

11.
武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61-11962,11965
[目的]探讨几种植物激素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光合细菌增殖培养的促生长因子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α-萘乙酸和赤霉素以及混合植物激素对光合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3种植物激素对光合细菌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赤霉素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混合植物激素。吲哚乙酸、α-萘乙酸和赤霉素促生长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1和0.5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增殖培养基中加入某些植物生长激素来促进光合细菌的生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解磷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解磷菌解磷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种不同的培养基,对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获取解磷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从4种菌肥中分离并鉴定了4种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并从菌肥来源上比较了4种菌肥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源自菌肥肥田生的菌株解磷能力最强,源自菌肥垦易的次之。这4株菌株在含磷酸钙盐比例较小的培养基中透明圈明显,而在比例较大的培养基中的解磷能力受到限制,不出现透明圈。从有机磷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的菌株5号在无机磷培养基上也有明显的透明圈。[结论]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的解磷机理在某些方面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土壤解磷细菌(PSB)的种类、数量、分布,解磷能力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目的是为解磷菌的开发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信息。众多研究表明,土壤中普遍存在能够分解矿质态磷和有机态磷的微生物,而且植物根际土壤的解磷细菌不仅数量多于土体,其种类也明显多于土体土壤。一些接种试验表明,如果条件适宜,解磷细菌可以分解许多难溶性的磷酸盐,为植物提供有效的磷素营养。除分解矿物态的磷酸盐外,解磷菌对植物还具有促生作用,其机制是解磷菌分泌的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影响。文章最后还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鸡腿菇浸提液对乳酸菌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鸡腿菇浸提液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鸡腿菇浸提液增强了酸奶的凝乳效果。在发酵和贮藏中均显著促进了乳酸菌的生长(P<0 05)。  相似文献   

15.
香菇浸提液对乳酸菌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香菇浸提液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香菇浸提液对酸奶中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均有促进作用。 1%添加量使发酵 7h的酸奶混合菌比生长速率提高了 3 3% ,球菌提高了 5 5 % ,杆菌提高了3 2 %。  相似文献   

16.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对萝卜、白菜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萝卜、白菜的种子萌发试验、幼苗盆栽试验以及小区试验,对小麦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菌株的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1R-J无菌滤液不同浓度稀释液及菌悬液可促进白菜种子的萌发,使萌芽整齐、萌发率增高.其无菌滤液10倍稀释液浇灌处理的盆栽白菜幼苗,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分别比清水对照增长53%、200%和700%.同时发现,浇灌处理的盆栽萝卜幼苗与清水对照相比,株高、鲜质量、干质量也分别增长24.4%、215%和159%.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也证明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1R-J具有促生作用,但促生效果低于盆栽试验.利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盆栽白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发现无菌滤液10倍稀释液和菌悬液10倍稀释液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增高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三七重茬土壤中富集筛选解磷菌。[方法]分别于有机磷平板培养测定解磷圈大小,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4 d,测定其溶磷量。[结果]从3株解磷菌中筛选到了1株具有较好解磷效果的菌株P9,菌株P9的菌落直径最小,解磷圈直径最大,接触酶、淀粉水解、硝酸盐还原、葡萄糖产酸、肌醇产酸均为阳性,吲哚试验呈阴性。[结论]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 DNA测序表明,P9为欧文氏杆菌(Erwinia tasmaniensis)。  相似文献   

18.
玉米内生固氮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小麦幼苗的促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研磨法从健康玉米植株的根茎叶中分离到4株具有高固氮酶活性的内生菌,根据它们在植物组织来源和分离时稀释度的不同将其分别命名为L1A1、L1A4、L1B9和L2A2(L代表来源于叶片,A代表10倍稀释,B代表100倍稀释).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4株菌鉴定结果表明,L1A1为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L1A4为Sphingomonas panni、L1B9为Sphingomonas yabuuchiae、L2A2为巴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asteuri).这4株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固氮酶活性和产IAA(吲哚乙酸)能力,其中L1A1、L2A2具有降解有机磷能力,L1A4具有体外拮抗小麦赤霉病菌的能力.接种这4株菌的小麦苗高、根长、鲜质量、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未接菌小麦高(P<0.05),说明其具有促进小麦幼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多年生黑麦草根际不同部位分离具有溶磷能力的溶磷菌菌株,采用溶磷圈法筛选出7株溶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开展溶磷潜力实验。结果表明,各菌株的磷源溶解量差异较大(135.27~187.87μg/ml),各菌株分泌IAA量为3.47~24.27μg/ml,其中以Lp59最大;综合菌株的溶磷量、分泌IAA量,认为Lp59、Lp61、Lp65、Lp69、Lp70和Lp72等6个菌株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生物磷肥的制备及其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对传统磷肥存在的问题、生物磷肥的特点、优势以及废弃磷矿石在制备生物磷肥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以废弃磷矿石为原料,利用解磷微生物制取生物磷肥,具有作用时间短、条件易控制、肥效高等优势,现已成为废弃磷矿的主要用途之一。可见,利用解磷微生物能将无工业价值的废弃磷矿石转化为生物磷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