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结合个人驻村扶贫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开发特色种植、水产养殖、光伏发电等集体产业项目,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实施危房改造、教育资助等不同的项目化帮扶措施,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而脱贫。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为了达到精准脱贫,因地制宜,注意区分对象,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不过,从该机制的地方实践看,其面临多方面的困境,贫困户参与不足,帮扶政策缺乏差异性和灵活性,扶贫工作遭遇上访困扰,扶贫资金有限,驻村扶贫工作队效果较差。因此,让精准扶贫走上制度化轨道是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保证、是解决精准扶贫困境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根据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对扶贫对象采取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确配置扶贫资源。要做到“精准扶贫”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必须廉洁高效地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扶贫要做好精准监督,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要瞄准贫困对象,务必保障扶贫资金用在贫困户身上,用在正确方向上,避免出现优亲厚友、侵占扶贫款等腐败问题,真正帮助贫困民众脱贫。因此,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顺利的开展,监督工作尤为重要。以H县为例,对H县扶贫资金投入、脱贫情况以及扶贫领域中腐败问题的监督问责情况进行了调研,就精准扶贫中的问题,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以及纪检监察角度提出了扶贫领域解决问题的方法举措。  相似文献   

4.
袁野 《中国农垦》2020,(2):47-48
2019年,创业农场以岗位扶贫、产业扶贫为重点,政策兜底为保障,通过志智同扶,因户施策,保证了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两个以上帮扶项目,实现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92万余元。精准对接,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创业农场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122人,其中51户100人于2016年脱贫,13户22人于2017年脱贫。为了巩固精准扶贫成果,农场建立了党员干部“多帮一”的帮扶责任体系,即:“帮扶场领导+帮扶党支部+机关党员干部+驻场单位”帮扶一户贫困户。明确了各帮扶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每个月至少到贫困户家里走访两次以上,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疆南疆深度贫困区17个村镇、19个连队549户贫困户的调研,全面了解了2016与2018年不同类型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的认知和帮扶效果满意度,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深入挖掘影响不同类型贫困户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兵团和地方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2018年地方贫困户的知晓率较兵团贫困户高出6. 77%;(2)不同致贫原因贫困户对扶贫政策实施满意度呈现异质性,因病、因残致贫贫困户满意度最低,为47. 31%,因学致贫贫困户对扶贫政策非常满意的比重高达92. 01%;(3)影响贫困户对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交织错杂,但2018年贫困户满意度较2016年有明显提升。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劳动力人数、兼业化程度等与贫困户满意度呈正相关,主要收入来源与贫困户满意度呈负相关,特别是以种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满意度较低,帮扶措施可持续、提升干部认可度、双向激发内生动力是提高贫困户满意度的重要推力。因户施策、依类施策,制定配套扶贫政策,是提升精准扶贫效果,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正>A深入走访作调研精准施策抓落实开磷集团对口帮扶的贵州省关岭县属国家规划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该县有8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3万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开磷控股集团专门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关  相似文献   

7.
正A深入走访作调研精准施策抓落实开磷集团对口帮扶的贵州省关岭县属国家规划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该县有8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3万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开磷控股集团专门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深入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新疆南疆是国家深度贫困区,如期有效脱贫是实现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采用集体座谈、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共对贫困户以及帮扶主体发放问卷1280份并展开调查,利用熵权-理想点法对不同类型贫困户进行分析,发现因学致贫贫困户满意度最接近正理想点,优属度为0.95。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满意度最低,仅为12.4%,优属度为0.09。健康扶贫形式的单一性、不连续性以及医疗资源的严重匮乏等,造成因病致贫家庭很难通过短期帮扶脱贫。进一步完善深度贫困区精准脱贫动态监测与考评机制、精准施策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率和贫困户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现阶段我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方略。在广大乡村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实践中,必须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理念,实现"扶真贫"和"真扶贫"的精准脱贫目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反馈、开放运行的有机系统,其工作进程由确认精准扶贫识别对象、确定精准扶贫帮扶措施、确立精准扶贫管理机制3个依序进行的实施环节所构成。精准扶贫识别是将适合进行旅游扶贫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地识别出来,精准扶贫帮扶包括针对贫困村的规划帮扶、招商帮扶、建设帮扶、运营帮扶、针对贫困户旅游扶贫参与意愿、能力、机会的帮扶,精准扶贫管理涵盖扶贫目标信息管理、扶贫资金投放管理、扶贫项目实施管理、扶贫主体协调管理和扶贫成效考核管理。  相似文献   

10.
按照精准扶贫思想,扶贫工作进村入户,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了解贫困家庭生产资料情况及发展意愿,对贫困户进行精准定位,"供""需"结合,制定"一户一策"扶贫模式,使扶贫工作真正做到扶贫到人、脱贫到人。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克什拉克村23种"一户一策"扶贫模式,总结出6种精准扶贫模式,进而为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响应全国及北京市精准扶贫号召,深入了解贫困户生活现状及脱贫需求,进而提高扶贫的效果。【方法】在定性预调研和应用问卷定量调研的基础上,对京郊贫困村的一个典型代表——密云区新城子镇塔沟村的所有低收入户,进行一对一的全面访问,并进一步对该村低收入户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贫困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大且劳动力少;因病、因残及年龄大而无劳动能力是导致收入低的主要原因;领取养老保险金或离退休金以及各种补助金,是低收入户从政府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净收入是产业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农业耕地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作物以甘薯和玉米为主,甘薯是该村近年来第一产业发展的重点;居住条件方面,低收入户的住房以砖木结构为主,没有危房,有线电视已接通但宽带尚未接通。帮扶需求上,有劳动能力的群体需要产业扶持、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产业扶贫方式;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群体,更需要老年人救助和医疗求助。【结论】政府扶贫方面,针对老弱病残群体,重点开展生活和医疗补助等救济式扶贫;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注重提供公益岗位并结合产业扶贫,促进低收入户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解决宽带入户和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等问题。北京市创新团队或专家扶贫方面,重点提供生产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智力支持,帮助有劳动能力的生产者提高农业产业收入。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赤峰市雷营子村乡村旅游助力脱贫致富为案例,运用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方法,探究雷营子村乡村旅游扶贫的行动者网络构成和转译过程,剖析乡村游扶贫的模式和机制。结果表明,雷营子村的乡村旅游扶贫是一个由政府、村委会、合作社、旅游公司、游客、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等异质性行动者构成的行动者网络,其中村委会、合作社和旅游公司发挥了关键行动者的作用。在行动者网络的框架下,雷营子构建了"村委会主导、合作经营、集体收益、贫困户增收"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形成了产业带贫、公司带贫、大户带贫和就业减贫、服务减贫"三带两减"的旅游扶贫机制,使贫困村民通过资产流转、创业、就业和分红等途径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在雷营子乡村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村民话语权较弱、乡村旅游人才缺乏、对合作社和旅游公司的监督不足以及贫困村民参与度不高等诸多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引入新的行动者完善行动者网络,加强社区增权,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2020年2月28日讯,永和县达到贫困县退出相关指标,符合退出标准符合,正式退出贫困县。总结永和县脱贫经验,就业扶贫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而农村就近就业作为就业扶贫的一种形式,既可以满足农村贫困户在本村从事农业生产种植,还可通过务工丰富收入来源,是一种适合永和县脱贫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在永和县评估调查中收集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分析永和县贫困户农村就近就业现状,总结就近就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斌  杨豪中 《农学学报》2021,11(9):118-124
为了解决好区域性地方精准扶贫,结合商洛市商州区的精准扶贫现状,运用了图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贫困地区土地利用、精准扶贫完成情况、人口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还存在扶贫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大,人口素质低,观念落后等问题,由此提出应加大政府政策引导,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促进扶贫产业多样化与融合发展,强化贫困户技能培训与教育工作,做好贫困动态管理,从源头杜绝返贫多方位融资,加强项目管理等做法,继续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推动深度贫困山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其迈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贫困人口能力和权利缺失已成为影响旅游扶贫效应的重要因素,探究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贫困地区农户社区增权效应对当地旅游扶贫项目精准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区域实现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河北省易县狼牙山地区为例,运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方法,分析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社区增权效应,剖析其内在逻辑。结果表明,狼牙山地区在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下基本实现了社区旅游经济、心理、社会增权,主要得益于村庄能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能人带户示范带动效应,也契合了村民、政府和村庄能人的利益诉求。同时依托于全民参与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旅游扶贫社区增权,提升了贫困农户的可行能力和获得感。面对村庄公共事务村民仍然存在话语权和决策权缺失、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政治失权。因此,提出强化村庄能人培养,加大对能人带户旅游扶贫模式政策扶持和引入社会组织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驻村帮扶工作,认真分析鄂伦春自治旗桥南村的贫困成因,按照驻村帮扶的工作思路、目标与工作重点,分析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规划,强调升级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林产品产业,积极配置养殖业,活化乡村旅游业,进而从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项目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驻村帮扶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广州市新一轮扶贫开发确定的贫困帮扶村作为样本,按照抽样调查原则,实施贫困监测。调查农村居民现金和实物收支、农村住户成员及劳动力从业、农村居民家庭食品和能源消费、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拥有等情况。根据对调查样本的监测分析,总结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指出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从建立村级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激发贫困户内生脱贫动力,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整合扶贫资源、建立贫困村产业示范园,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村一品",加强对贫困户宣传教育、推广教育扶贫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欠发达乡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基于RHB(Resource-Humanity-Benefit)开发战略,以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分析山东省旅游扶贫村的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困境,探讨旅游扶贫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山东省旅游扶贫以贫困户为中心,乡村精英引领,景区、企业赋能赠权,贫困户积极参与,旅游扶贫成效显现,至2018年底直接带动17 886户脱贫,90%扶贫村的贫困人口受益。山东省旅游扶贫村主要形成了依托景区型、农户自组织型、合资共建型等发展模式。但旅游扶贫村仍存在乡村旅游规划不完善、主题定位不明晰、发展特色不突出、管理水平不专业、政策因素不可控等发展困境。建立立体化的旅游扶贫战略体系,不断提升扶贫村旅游核心竞争力和贫困人口的内生造血发展力是当务之急。因此,为优化旅游扶贫村的发展路径,提出依据乡村发展地域类型分类推进开发;拓展多方合作渠道,聚合多源力量综合开发;打造乡村发展增长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等举措。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作为思维创新的一种扶贫方式,给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一项符合国情、顺应民生的好工程。青河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以来,积极响应精准扶贫各项政策,于2016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仍需不断巩固脱贫摘帽成果,以保证在脱贫摘帽基础上的稳步提升。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青河县精准扶贫实施现状进行简单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精准扶贫实施效果满意度和样本特征之间的相关度,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高青河县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贫困户满意度合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强调指出,精准扶贫要抓好基层干部、科技扶贫人员、真贫户、乡村本土人才四个"关键主体":依托基层干部解读、落实好国家扶贫政策,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坚定老百姓脱贫决心;依托科技扶贫人员做好精准施策,把好精准扶贫方向,坚定老百姓脱贫信心;探底真贫户致贫原因,彻底解放其思想,激发其致富内生动力;培育好乡村本土人才,致力脱贫后致富可持续性建设,组建"原生态"致富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