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证明,甘薯起垄方向不同,对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同:南北垄向、东西垄向鲜薯平均亩产量分别为3273kg和2367kg,南北垄向产量明显高于东西垄向,增幅为38.3%南北垄向、东西垄向鲜薯商品薯率分别为62%和43.9%,商品率增加了18.1个百分点,南北垄向、东西垄向鲜薯裂口率分别为4%和12.79%裂口率降低了8.79个百分点。从以上结果看出,南北垄向种植甘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商品薯率也有所提高,而裂口率下降,说明南北垄向种植不论在提高产量还是在优化品质上都明显优于东西垄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豫北丘陵地区为例,阐述了中等肥力水平以上地块和丘陵干旱地块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施基肥、起垄、适时早栽、田间促控、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丘陵地区甘薯产业优质、丰产、丰收探索切实可行的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论述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的选择,栽培方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主要是淀粉型甘薯育苗选地、做畦、营养土的配制、育苗前的种薯处理、适时早排种等技术以及苗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以甘薯品系冀科紫18(JK274)、冀科紫19(JK142)、冀科薯20(JK7)和冀东地区主栽甘薯品种济薯25、腾飞、徐紫薯8号、普薯32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磷、钾肥施用方式[一次性底施(1)、1/2底施+1/2追施(1/2+1/2)、1/3底施+2/3追施(1/3+2/3)]和施用量(N:0、75.27、150.55、225.82 kg/hm2;P2O5:0、39.27、78.55、117.82 kg/hm2;K2O:0、85.09、170.18、255.27、340.36 kg/hm2)对7个甘薯品种(系)单株分枝数、单株最长蔓长、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单株结薯数和产量的影响,筛选出甘薯较适宜的氮、磷、钾肥施用方式和施用量,为甘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合适的氮、磷、钾肥施用方式和适宜的施用量能促进甘薯生长,提高产量,但不同甘薯品种(系)合适的氮、磷、钾肥施用方式和适宜的施用量有所不同。综合考虑,施氮方式表现为N1>N...  相似文献   

6.
泗水县围绕现代甘薯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总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模式,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县。  相似文献   

7.
对迷你甘薯心香、菜用甘薯薯绿1号脱毒种苗进行大棚春、秋 2 季繁殖技术研究,形成一整套繁殖技术,当年可培育大量健康种苗、种薯,既满足生产需求,又保障甘薯产业高效、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豫西褐土区甘薯氮磷钾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豫西褐土区旱地甘薯氮、磷、钾养分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组合产量差异较大,其中,以N∶P∶K为1∶0.4∶3.2为最优配比,与生产上常用的不同氮、磷、钾配比肥料相比,重施钾肥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68-19970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设计种植小麦、绿肥、玉米、甘薯、秋高粱、马铃薯、荞麦、陆稻等不同作物间、套7种种植模式,连续3年在旱耕地黄壤上试验研究得出不同种植模式作物周年产量以模式Ⅴ最高,为1167.0kg/667m2,模式Ⅳ最低,为850.5kg/667m2.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的影响以模式Ⅰ和模式Ⅲ较优,其中处理Ⅰ土壤有机质增加0.398%,容重下降0.14g/cm3,孔隙度增大5.3%,酸碱度提高0.43;处理Ⅲ土壤有机质增加0.397%,容重下降0.12g/cm3,孔隙度增大4.2%,酸碱度提高0.41.经济效益以模式Ⅲ较好,其周年667m2纯收入为1117.2元,净投产比为1∶1.92元;模式Ⅳ较差,其周年667m2纯收入为532.2元,净投产比为1∶1.04元.综合分析得出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种植模式为模式Ⅲ(绿肥、小麦、玉米、秋高粱、甘薯)和模式Ⅰ(绿肥、小麦、玉米、甘薯).  相似文献   

11.
对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病毒Y、甘薯病毒G、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轻型斑点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6种侵染甘薯的马铃薯Y属(Potyvirus)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进行了综述,并对甘薯病毒的鉴定及甘薯脱毒种苗的检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连城县紫甘薯主要病虫害有甘薯瘟、甘薯细菌性黑腐病、甘薯蔓割病、甘薯黑斑病、甘薯病毒病、甘薯小象甲、甘薯大象甲、烦夜蛾和甘薯麦蛾。在研究其发生特点的基础上,从培育无病壮苗和大田期病虫防治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主要进行了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淀粉甘薯、鲜食甘薯和紫心甘薯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广东气候温暖多雨,甘薯病虫害种类繁多,对生产威胁较大的主要病害有薯瘟病、甘薯疮痂病、甘薯软腐病和黑斑病等,主要虫害有甘薯小象鼻病、甘薯茎螟、甘薯卷叶虫等。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摸清密云区甘薯种植户、甘薯育苗生产基本情况及发展制约因素,对本区甘薯主产区的36户甘薯育苗户和56户甘薯种植户进行了育苗生产和薯苗需求情况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存在种植零散、多以一家一户小面积生产为主,育苗质量参差不齐、种薯(苗)生产销售非专业化、脱毒种(苗)普及率低、甘薯贮藏损失率高等问题。建议:打造密云甘薯种植专业村,使甘薯生产规模化,加大加快甘薯专业育苗村建设,使育苗生产标准化,优化并规范甘薯种植品种、应用甘薯脱毒技术培育脱毒种苗,推广日光温室电热育苗环保高效育苗方式,普及甘薯高效育苗技术,为全区甘薯生产提供优质壮苗,以保障全区甘薯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甘薯病害发生种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对北京市主要甘薯种植区(大兴、密云区)病虫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甘薯茎线虫病、甘薯黑斑病、甘薯病毒病和甘薯根腐病等,根腐病在甘薯定植后60~70d、病毒病在甘薯定植后75~80d,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17.
陈海含 《湖南农业科学》2006,(3):122-122,128
建立适应甘薯产业化发展要求的多元品种体系,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方式,按最终加工产品建立不同类型的甘薯专业生产带,整合甘薯加工企业,开拓甘薯深加工和建立有机甘薯生产基地,是娄底市甘薯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甘薯生产产业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甘薯的产后加工直接关系到甘薯的生产效益与综合利用价值的实现。我国甘薯加工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阶段。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甘薯产后加工的市场需求、甘薯加工企业、甘薯产区与加工产业区域分布、产业结构与发展趋势等,对甘薯淀粉加工、甘薯休闲食品加工和甘薯乙醇加工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科学引导今后甘薯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薯脱毒苗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甘薯病毒病是甘薯上的重要病害,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一旦感染病毒,就会通过薯块或薯苗在甘薯体内不断增殖、积累、代代相传,使病害逐代加重,造成甘薯严重减产。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是防治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的首选方法。目前,脱毒甘薯已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