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们在探讨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时期与最佳季节优化同步发育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连续三年使小麦高额丰产田及百亩丰产方亩产超过500公斤。为将研究成果迅速推广应用,1989年秋播时,我们选用河北省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冀84-5418,将原百亩丰产方扩展为实种面积1009.6亩的千亩丰产方。1990年麦收时按120个点测产,平均亩成穗52.3万,每穗26.2粒,千粒重41.2克,理论产量569.8公斤/亩,实收515.5公斤/亩。  相似文献   

2.
苏引粳1号又名822(均为暂用名),在1985年试种过程中,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丰产性能好、米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1986年全县种植5000亩,平均亩产490公斤,其中六个百亩示范片,亩产均超过500公斤;大庙镇侯集村4亩高产田,获660公斤的好收成。现将苏引粳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简述于下。 (一)高产栽培策略 我们随机抽选31块田,调查其穗粒结构及实产,每亩有效穗15.7~26.0万,平均20.1万;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3.
献改优63是杂交稻中的一个强优势组合。我市1988年试种51.4亩,平均单产607.5公斤,比邻近田块的汕优63增产48.5公斤,增产幅度为8.7%。1989年示范2162亩,平均单产达629.5公斤,比汕优63亩增53.5公斤,增产幅度为9.3%。同时出现了一批高额丰产方,单产在650公斤以上的百亩方有7个。兴化市钓鱼乡丰产方面积101.5亩,单产达780公斤。现将高产栽培策略和综合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陵57自1982年引进我县试种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达10.9万亩,平均亩产为505公斤,其中周岗乡109.6亩丰产方,平均亩产631.5公斤,並有6.8亩亩产达688公斤;龙都乡农科队104亩丰产方,平均亩产达623.9公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结果及大面积调查,对金陵57的高产途径与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们研究了小麦高产的形成规律,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为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大田生产,1988年秋播时,我们用冀麦84-5418在欢口镇周路口村进行了小麦百亩高产栽培。100.3亩冀麦84-5418每亩平均成穗53.8万,每穗25.5粒,千粒重39.6克,理论产量543公斤/亩,实产529公斤/亩。  相似文献   

6.
信阳地区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历年在10万亩左右波动。近两年,发展迅速。1988年种植面积43.14万亩,其中汕优63面积占75%,平均亩产539.5公斤。1989年落实面积为105万亩,预计1990年将达到200万亩。为了发挥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促进我区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1987—1988年,我们对汕优63众多数量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一、基本认识与研究方法《中国稻作学》指出,“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产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每亩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乘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市春粮免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我市安溪镇在大麦免耕栽培上更为突出。如1996年,全镇实收面积5371亩,平均亩产273.5公斤。其中,春粮连片1080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301公斤,并涌现出了超350公斤的高产田块。如梁金水农户高产田块1.15亩,品种浙农大6号,11月12日播种,土地利用率92%,每亩有效穗44.38万,每穗总粒23.14粒,实粒22.75粒,千粒重36克,理论亩产363.5公斤,实收亩产361公斤。因此,在安溪镇召开的全省春粮现场会上,安溪镇的大麦生产得到了省市领导和兄弟县、市代表的一致好评。安溪镇在长期抓春粮免耕高产栽培中总结出五条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1980~1984年,我们在花桥乡进行百亩连片小麦高产栽培试验。除1983年因冰雹灾害未计产外,三年共种植小麦377.99亩,平均亩产815.18斤。 根据三年来对99块田的考察,58块宁麦3号平均亩产811.84斤,产量结构是每亩30.13万穗,每穗42.54粒,千粒重31.67克;41块扬麦4号平均亩产816.9斤,产量结构是  相似文献   

9.
“扬麦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是2005年我县我镇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主推品种。2005年全镇推广该品种3万亩,建立了一个百亩丰产方,经测产,每亩有效穗29.8万,每穗实粒数37.6粒,千粒重38.5g,亩实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我们参加了江苏省棉花百亩丰产方“丰收杯”竞赛,在鹿河乡新市村56块田100.94亩面积上,取得了麦套棉平均亩产115.57公斤的高产成绩。现将丰产方棉花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土壤条件与栽培经过 小麦棉花套作,棉花品种为抗病棉86-1。轻沙壤土质,肥力中等。栽前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2%,全氮0.1318%,全磷0.1808%,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县大面积栽培的杂交稻获得了高产。据统计, 1983年全县栽培杂交稻16万亩,平均亩产达1115斤,1984年栽培23万亩,亩产1212.7斤;1985年20亩,亩产达1232.2斤。又据1983~1985年全县的测产资料,630块田杂交稻(杂交组合为汕优6号、泗优6号、南优5号)平均亩产1220斤,平均每亩穗数19.78万,每穗总粒144.16粒,实粒18.79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6克。在上述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比较稳定,年际间差异小,变幅为25.9~26.1克;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在年际间的差异较大,变幅分别为39.0~147.1粒和80.97~84.2%,由此构成的每穗实粒数在年际间也有较大的差异,变幅为117.03~119.74粒,对产量影响较大;每亩穗数在年际间差异很小,变幅为19.68  相似文献   

12.
1986~1987年度,我们在本县漆桥乡舟村设省油菜“丰收杯”竞赛百亩丰产方的试验研究,取得亩产219公斤的高产成绩夺魁。该村地处茅山丘陵南缘,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丰产方面积121.3亩,为紫色土质。其中冲田88.5亩,傍岗田32.8亩;中籼稻茬口94.2亩,后季稻茬口27.1亩。供试品种以宁油7号为主,搭配宁7-8和华油8号。本文就丰产方技术资料和辅助试验资料对油菜高产形成规律与栽培技术予以总结。 产量形成与高产途径 据丰产方产量构成因素与亩产量通径分析结果(表1)表明,在亩产155.4~283.5公斤范围内,亩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角粒数次之,千粒  相似文献   

13.
育苗移栽夏玉米高产原因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县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长期实行两年三熟制。1980年以后,随着杂交玉米的推广利用,在粮食生产上实现了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但是,玉米单产却一直在300公斤左右徘徊,尤其1985年以后,种植了高产的杂交玉米,因其生育期较长,株型偏高易倒,产量难以提高。为此,我们从1985年起开展了玉米育苗移栽夺取高产的栽培技术研究,並于1987年开始连续在百亩连片丰产方进行示范种植,都获得了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特别是1988年种植的百亩连片丰产方102.44亩,平均亩产610.5公斤,其产量及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麦收后的直播玉米。  相似文献   

14.
李忠胜 《吉林农业》2011,(9):105-105
2011年沈阳市苏家屯区落实国家级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个,面积11.8万亩,目标产量每亩700公斤。8月21日经技术人员测产,亩穗数28.3万穗,每穗粒数143粒,结实率按85%计算,千粒重25克,产量达到817公斤。文章对示范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械化插秧亩产700kg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械化插秧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等特点。2002年如东县河口镇示范种植500亩,一般亩产650~700kg,比常规手插秧增4.03%,深受农户欢迎。机插水稻“武香99~15”,亩产700kg左右的穗粒结构:每亩穗数19万左右,每穗粒数155粒左右,千粒重24g左右。其栽培技术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苏农 《农家致富》2005,(7):24-25
华粳2号 大华种子集团公司.2000年育成,2003年审定(苏审稻200308)。(1)特征特性。2001~2002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76.65公斤,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6.3公斤。每亩有效穗22万,每穗实粒120粒,结实率85%.千粒重25~26克。  相似文献   

17.
据绍兴县农业部门1995年对承包面积在百亩以上的9户种粮大户调查座谈,共种植早稻824.72亩,其中用塑料盘育秧进行抛秧栽培151.17亩,占早稻面积的18.3%,平均亩产395公斤,比常规育秧亩产还增3公斤。经调查核算,常规法育秧种到大田的成本每亩为76.25元,而抛  相似文献   

18.
当优9号作双晚栽培有较强的杂种优势。1989年参加南方粳杂高产示范竞赛,在庐江、舒城和桐城等县种植1145.0亩,亩产405.2公斤,其中20余亩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该组合产量构成因素中,亩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直接效应值为0.8240,穗总粒数次之(0.6171),结实率的直接作用也较大(0.3654)。亩产500公斤的穗粒结构:每亩20—22万有效穗,每穗120粒左右,结实率75—80%,千粒重26克以上。主要栽培技术: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早播早栽;合理密植,建立高产群体;肥、水促控,培育健壮个体;强化后期管理,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19.
<正> 1988~1991年,我们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系烟1934和鲁资406,多穗型品系烟214—9和鲁54368,分别在长清县良种场和邹平县冯家村进行了一定面积的高产示范试验。1991年经实打验收,40亩烟1934平均亩产551公斤。3亩鲁资406平均亩产542公斤,9亩烟214—9平均亩产543公斤,5亩鲁54368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20.
《农家致富》2009,(19):19-19
苏秀9号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4天。株高100.2厘米.穗长1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5万,每穗总粒数155.5粒,结实率87.4%.乇粒重25克。2006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7公斤.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38.4公斤。此品种中等腮力田每亩需施纯氮20~25公斤、五氧化二磷10~1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