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越21世纪的门槛,回首百年,一半沧桑,一半辉煌。展望未来,一派豪情,一派希望。“电”作为最重要、最基础的能源,将以19世纪的最伟大发明,载入人类文明发展史册。电,亦成为我国农民跃上小康之路,农业向工业转化,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必然条件。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则是近半个世纪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而发展腾飞的。1949年,我国农村的年用电量仅为02亿kW·h,近于空白。随着2000年8月西藏6座光伏电站通过验收,无电县已成历史。1999年,全国乡、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9831%、9777%、974%。县及县以下总用电量已达到4982亿kW·h,年人均用电量达…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扶贫上电快马加鞭,电气化县突破零1994年农电工作成绩1、全省县及以下用电量97.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农村用电量48.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15%。县及以下人均年用电量177.44千瓦时,农村人均年用电量98.59千瓦时,...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西峡县电业局继1993年以来,连续3年实现“三为”服务部级达标,是全市11个县中的姣姣者。这丰硕的成果的取得,功劳有电业部门“正规军”的一半,也有那些默默奉献于乡村,架起电业部门与农村之间桥梁的非“正规军”——农村电工的一半。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笔者走访了走在全县“三为”服务前列、多次荣获县、市“先进电管所”、省“农电管理标准化电管所”称号的五里桥乡电管所的村电工。交谈从农民最关心的农村低压电价上打开了话匣。  相似文献   

4.
十年奋斗 辉映九洲──中国农村水电暨电气化县建设十年成就展在北京举办由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李鹏同志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的我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已经进行了十年。到1995年末,全国已317个县实现了初级电气化,使97%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十年全国投入农村...  相似文献   

5.
一、农电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供电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过去的五年里,电力部实施“电力扶贫共富工程”,把农电工作的重点放在无电地区的通电上。从目前情况看,全国有一半左右的省(市、区)已实现了村村通电,这些地区的农电工作重点实际上已经从“通上电”转为“用好电”。其他地区虽然还没有实现村村通电,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具备通电条件的村子也都基本上通了电,剩下的地方通电的难度都很大,当然我们还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农村通上电,但也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绝不要片面追求指标,搞得不偿失的事。…  相似文献   

6.
1农业剩余劳动力持续增加。全国12亿多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在总数为4.6亿农村劳动力中农业劳动力又占97.7%。巨大的人口压力,使我国剩余劳动力高达1亿多。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亿左右,这无疑对替代农业机械的增长产生逆向影响。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96年增长9%、1997年增长4.6%、1998年增长4.4%、1999年增长3.8%。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逐年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农民对农机的购买能力。3农产品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近几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7.
2000年,全省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达51.99亿元,占我省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总值的25%以上,比1995年增加11.9亿元,“九五”期间年递增5.3%。农业机械拥有量2000年与1995年比较.农业机械总动力873.28万千瓦,增加116.03万千瓦,年递增2.9%;农用拖拉机15.51万台。减少了1.01万台。年递减1.3%;大中型拖拉机严重老化,得不到更新,2000年仅剩1897台,变形拖拉机适应农村运输,增长幅度大,是“九五”期问发展最快的机械之一;农用载重汽车1.81万辆,农用运输车5.53万辆,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8.
刘少伟 《农村电工》2006,14(12):7-8
江西省吉安市供电区域内有10个县(市、区),农网一、二期建设与改造工作从1999年开始投资6.3亿元,农村电网改造而达到70%.在30%未改造的农村有9000多个无电户,其中有6000户利用地方小水电自发自供,另有3000多户至今没有用上电。笔者根据吉安市农村电网的实际状况,就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目标,提出几点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将走向富裕──谈谈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电力工业部原固钧电力部决定:从今年起.用七年时间,实施“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力争本世纪末消灭28个无电县、建成1000个电气化县,使农村95%以上人口用上电。按期完成这一工程,意味着我国将在本世纪内基本实现全...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以来,电力市场正悄悄地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全国用电量增长趋缓,个别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电已不再是“不愁嫁的皇帝女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近几年我国电力工业增长较快,每年有大量发电机组并网运行;2.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适度增长;3.电力企业经营还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缺乏市场意识,对电力市场开拓不力。但是,“真电”的太多了吗?并非如此。笔者认为仅农村电力市场就具有广阔的前景,以廊坊为例, 1998年全年售电量 23. 23亿千瓦时,如果以县以下界定为农电市场,那么农村用电量…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广平县为让每个农户都用上明白电、满意电,从 1990年开始,始终把农村电费电价管理作为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脱贫步伐的关键环节和头等大事来抓。抓住源头,严格管理,使全县农村到户电价都稳定在 0. 435元 /千瓦时以内。十多年来,未发生电费电价越级上访告状现象,为农村稳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被省物价局评为“电价管理先进县”。   一、实行有奖举报,严治“三电”、“三乱”   在整顿农村电费电价之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存在着“权力电”、“关系电”、“人情电”和“乱收费”、“乱加价”、“乱集资”现象。这将增…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农村电气化》2006,(8):62-63
国家电网公司召开首次农村“户户通电”季度会;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位居世界第十位;天津市执行尖峰电价;湖南农村电网建设“十一五”重拳出击;国家电网公司圆满完成青藏铁路保电任务。  相似文献   

13.
加强农电工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三河市供电局李凤宝1加强宗旨教育,树立为民思想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农村电工一度比较混乱。实行电工统管觉得工资太低,相当一部分电工思想不稳定,有的混事.工作马马虎虎;有的工作态度生硬,号称“小电霸”;有的则以电谋私.人情电...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通过最近一个时期的治理整顿.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管辖内的农村电价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效果.电价普遍下降.合格率达81.54%。但有些地方仍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层层加价难以清理.农网改造任务繁重.乡站管理不到位等。所以降低农村电价.还有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要做。本期我们将介绍几个电价电费搞得比较好的县局的经验和一篇探讨性文章.它们是江苏盐都供电局”如何测算农村到户综合电价”;河北孟村县电价管理抓好“四招”;安徽灵壁县实行定时、定点坐收电费;河北巨鹿县交给农民一把电钥匙.管住农村机井浇地乱加价。…  相似文献   

15.
《农村电气化》2011,(3):1-1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工业投资将达5.3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6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村电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我国将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新型农村电网。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迁安市电力局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弘扬“求实创新、抢前发展”的迁电企业精神,努力培育“零距离”企业文化,将“零距离”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该局在连续8年荣获国家电力公司双文明单位、连续12年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04年售电15.46亿千瓦时,相当于迁安全市2000年售电的2.78倍,同比增长35.67%。  相似文献   

17.
1998年是中国农电事业运筹帷幄,重彩浓墨的一年。国务院负责同志年初“税赋虽免,电价奇高,农民重负,其何以堪”的批示,揭开了整顿农村电价电费工作的序幕。“没电盼电,有电怕电”的社会舆论;体制不顺,网络薄弱的各界关注;管理粗放,电价奇高的强烈反响,使农...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劳动力尽快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浙江省天台县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情况分析,农机化在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县“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全省贫困山区县之一,农民人均耕地仅有0.03hm2亩,但经过将近3年对农业农村经济的优化调整,粮经面积比例调整到35: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618元,比上年增加298元。农民收入的增加得益于农机化的重要作用。在稻麦生产中,机收率13.1%、机耕率75.3%、机播率13.2%,分别比2000年增长7.1、15.1、3.2个百分点;在畜禽饲养中,猪、长毛兔等采用半机械化饲养;果蔬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保鲜、储运能力;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特别是天台云雾茶生产基地采用机械化管理、产品精深机械加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机作业逐渐由单纯的种植业作业向农林牧副渔大农业作业方向延伸,发展势头最旺盛的是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有力地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全县农村总劳动力29.87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占45.3%、外出打工和经商的占34%、进入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村劳动力尽快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浙江省天台县2001年农民人均收入情况分析,农机化在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县“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全省贫困山区县之一,农民人均耕地仅有0.03hm2亩,但经过将近3年对农业农村经济的优化调整,粮经面积比例调整到35: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618元,比上年增加298元。农民收入的增加得益于农机化的重要作用。在稻麦生产中,机收率13.1%、机耕率75.3%、机播率13.2%,分别比2000年增长7.1、15.1、3.2个百分点;在畜禽饲养中,猪、长毛兔等采用半机械化饲养;果蔬生产采用机械化作业,提高保鲜、储运能力;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特别是天台云雾茶生产基地采用机械化管理、产品精深机械加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机作业逐渐由单纯的种植业作业向农林牧副渔大农业作业方向延伸,发展势头最旺盛的是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有力地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全县农村总劳动力29.87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占45.3%、外出打工和经商的占34%、进入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两改一同价”工作的深入,农电企业、农村用电管理、农村用电负担等方面逐步暴露出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趸售提成在减少,折扣率在下降,“以电养电”变成“以电养人” 20世纪60年代,国家按售电量给农电企业提成30%的趸售收入,由农电负责趸售点以下的电网损失和所有电网的运行维护改造工作。由于电价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为25%以下,2000年降到不足20%,过去享受的税收减免政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也全部取消,致使多数农电企业在人员没有增加的条件下,趸售净收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