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二化螟在绥化市的生活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 ̄2006年通过对黑龙江省绥化市水稻二化螟发生虫态调查,发现水稻二化螟可以蛹和幼虫两种虫态越冬,存在不完全二代现象。并通过温度、温度对二化螟影响的讨论,结合近几年绥化市气候特点的情况,提出了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康宽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康宽(氯虫苯甲酰胺200 g/L)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康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好,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效达到98.3%,对二代二化螟的防效达到100%。且药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建议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使用方便,无药害症状,不影响水稻生长和成熟。以浓度为3 000倍液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增产率15.9%。在生产中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为筛选出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好、持效时间长、保苗效果好、安全可靠的药剂,2020年在浦城县万安村石排下,选择5种药剂开展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施24%甲氧虫酰肼SC 28 mL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 10 mL防治水稻二化螟,药后7 d、14 d的杀虫效果、保苗效果显著优于其它参试...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 g/L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颗粒剂是防治水稻二化螟的理想杀虫剂。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100g/L悬浮剂30 ml/667 m^2防治效果99.64%,氯虫苯甲酰胺200 g/L悬浮剂10 ml/667 m^2防治效果99.29%,氟虫双酰胺20%水分散颗粒剂10 ml/667 m^2防治效果8.17%。  相似文献   

6.
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和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二化螟防效高、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对一代二化螟药后25 d枯心防治效果达到92.39%~98.91%,枯心率控制在0.05%~0.35%;对二代二化螟药后30 d白穗防治效果达到96.32%~100%,白穗率控制在0~0.21%。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稻田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寄生和控害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方正县2015年二化螟虫源基数低,二化螟危害轻,赤眼蜂防治田和农民自防区在水稻二化螟卵孵初期施用防效分别为70.15%和88%.经过大面积放蜂,培养自然种群,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稻二化螟是新宾县的重要水稻害虫之一,在全县的大部分稻区均有发生.对水稻二化螟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介绍,并从农业、物理、化学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的策略,者重在稻草处理上下功夫,可控制80%以上的越冬虫源,使水稻二化螟不至于成灾.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阿维菌素复配制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适宜用药剂量。[方法]选用目前田间常用的阿维菌素复配制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其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供试的4种阿维菌素复配制剂在中、高剂量处理时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均在80%以上,与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组合高剂量处理时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最佳用药量为42.53~47.25 g/hm2,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最佳用药量为48 g/hm2,20%阿维菌素·丙溴磷ME最佳用药量为450~540 g/hm2,32%阿维菌素·毒死蜱EC最佳用药量为240~360 g/hm2。[结论]为水稻二化螟药剂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20%虫酰肼SE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及其对水稻的安全性,我们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香根草能有效诱集水稻螟虫产卵,且孵化的幼虫取食香根草一定时间后死亡,可用于水稻螟虫的田间防控。但田间防治往往是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为了研究取食香根草后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方法】利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阿维菌素、毒死蜱8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大螟和二化螟的毒力作用,以及取食香根草后螟虫对这些药剂的敏感度变化。【结果】8种杀虫剂(氰氟虫腙,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茚虫威,毒死蜱)对大螟的LC50依次为1.04,1.40,2.67,3.48,7.59,13.03,16.57,23.28 mg/L;对二化螟的LC50依次为1.94,2.07,4.20,8.93,9.72,17.63,9.51,64.68mg/L。与取食水稻的螟虫比较,香根草饲喂3d后,大螟幼虫对8种药剂的敏感性均有所提高,致死率提高13.3~22.2个百分点,其中,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氟虫胺、氰氟虫腙、毒死蜱的敏感度显著提高;而香根草饲喂后的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均显著提高,致死率提高26.7~33.3个百分点。二化螟幼虫对所有测定药剂敏感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初步明确了水稻螟虫取食香根草后对杀虫剂的敏感度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点滴测定法,于2001~2004年对江、浙、皖3省12个县市的二化螟进行了氟虫腈的抗性调查。江苏及安徽等地二化螟对氟虫腈仍处于敏感状态,但江苏无锡和浙江慈溪二化螟的敏感性明显下降(抗性倍数RR分别为3.1和3.6倍),浙江苍南二化螟已出现中等水平的抗性(RR为21.2倍)。由此认为,二化螟目前仍处于对氟虫腈抗性发展的早期阶段。解毒酶抑制剂的活体增效实验发现,TPP、DEM能明显提高氟虫腈对抗性二化螟的毒力(增效比SR分别为1.8和1.6),但PBO在敏感性和抗性二化螟中的增效作用均不显著(SR为1.1~1.2)。表明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与二化螟对氟虫腈抗性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不同杀虫剂的比较毒力测定表明,三唑磷和敌百虫由于产生了抗性,对二化螟的毒力很低,乙酰甲胺磷本身对二化螟的毒力也不高,已很难再用来防治抗性二化螟。但哒嗪硫磷、二嗪磷、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二化螟的毒力较高,而且尚没有明显的抗性产生,在二化螟抗性治理中,可以用作氟虫腈的轮换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二化螟特性离体稻株鉴定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提出了一套规范的水稻抗二化螟离体稻株鉴定技术。该项技术克服了以往鉴定方法难保鲜、操作烦琐、试虫易逃逸等问题,准确可靠、操作易规范,适用于常规水稻和转基因水稻抗二化螟特性鉴定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二化螟虫(简称"三病一虫")对吉林省水稻生产造成较严重危害,影响水稻产量及水稻生产的发展。介绍了"三病一虫"的发生概况,总结分析了其发生流行因素及发生危害特点,并从农业技术措施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水稻"三病一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二化螟是永康市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受耕作制度变更、种植结构调整、栽培方式改变和气候变暖等诸因素影响,从1996年开始明显回升,近3年连续大发生。其中1999年特大发生,越冬代水田加权平均虫口密度每667m2达1221条,为1974年以来同期均值14.2倍。为了明确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和搞好今后测报与防治工作,现将我市近年二化螟大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一、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分析1.虫源广,数量大(1)随着煤气灶普及和农村养猪养牛农户减少及规模养殖发展,野外稻草乱堆乱放现象严重,使稻草虫源比例显著提高。(2)随着农村机械化进…  相似文献   

16.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采用点滴法测定了7类32种药剂对不同水稻生态区二化螟种群的室内毒力。基于这些毒力数据,推荐对二化螟毒力较高的7种新型农药(氟虫腈、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和氟啶脲)和一些中低毒性的有机磷品种(如辛硫磷、喹硫磷、毒死蜱和哒嗪硫磷)作为大田药效试验的候选替代药剂。评估了田间二化螟对10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发现7种对鱼高毒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氟氯氰菊酯、λ 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甲氰菊酯和S 氰戊菊酯)对二化螟的毒力高于大多数有机磷类农药。虽然我国禁止上述菊酯类杀虫剂在水稻上使用,但是浙江瑞安田间种群(RA05)已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λ 高效氯氟氰菊酯等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6.7、51.9、41.3和36.8倍)。对鱼低毒的3种菊酯类农药(乙氰菊酯、醚菊酯和氟硅菊酯)对抗性二化螟(RA05)的毒力高于三唑磷。因此,可考虑将这些对鱼低毒的菊酯类农药作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和抗性治理的轮换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贵州水稻二化螟成虫昼夜行为节律,在白天(25±1)℃、湿度60%~70%,夜间温度(20±1)℃、湿度80%~90%,自然光照条件下,系统观察了贵州水稻二化螟成虫的羽化和交配节律。结果表明,贵州水稻二化螟羽化和交配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雌、雄成虫羽化节律一致,羽化高峰期均发生在天黑前1 h(19:00—19:59),其中雌虫和雄虫的羽化百分率分别为60.8%和53.2%;开始交配时间主要在天黑后2 h(20:00—21:59),占63.8%,交配结束时间主要集中于24:00—00:59,占48.7%,03:00后全部结束;雌雄成虫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2.7 h。  相似文献   

18.
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人工释放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12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示范。蛾始盛期开始放蜂,放蜂面积6 670 m2,3次放蜂,总放蜂量30万头。试验结果表明,放蜂田虫伤株率2.63%~3.84%,加权平均为3.28%;防控效果为77.30%~84.73%,加权平均为79.62%。科学放蜂对控制水稻二化螟、保护水田的生态环境以及提高稻米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稻和茭白二化螟蛹形态特征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水稻、茭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蛹进行形态特征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二化螟、茭白二化螟蛹形态的几个指标存在差异,但其不能截然分开。用主成分分析并绘制二维排序图,发现水稻二化螟、茭白二化螟交迭在一体。  相似文献   

20.
不同药剂防治二化螟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长中后期的主要害虫,近年来一直大发生,二化螟在稻田发生时间很长,往往有多个峰次,大龄幼虫转株危害的时间也不一致。在田间二化螟较重发生,而且龄期不一致的情况下使用持效期短的农药,在二化螟幼虫孵化高峰至钻人稻株前施药效果较好,但在二化螟钻入稻株危害形成大量枯心苗的情况下使用效果不佳,对水稻的增产增收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