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大陆一种甘蔗新害虫——东亚蔗粉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蔗粉蚧(Pseudococcus saccharicola Takahashi)是禾本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自1928年发现于中国台湾甘蔗上以来,已记录于12个国家或地区。本文标本采自于海南三亚甘蔗上,为该虫在大陆首次发现。文中介绍了该粉蚧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寄主、地理分布、生物学、天敌及共生蚁、经济重要性;并首次记述了该虫的一龄若虫。最后,编制了中国甘蔗粉蚧已知种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蚧虫是世界上主要危害水果和园林植物的害虫。查询和整理了华南地区30 a的文献资料,结果表明:华南地区水果、苗木上发生危害的蚧虫主要有粉蚧、盾蚧和蜡蚧,链蚧科、硕蚧科、珠蚧科、胶蚧科的蚧虫较少。同时,系统分析了华南地区蚧虫的研究现状,并对蚧虫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大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minor Maskell和南洋臀纹粉蚧Planococcus lilacius Cockerell是我国有重要检疫意义的有害生物。从这两种蚧虫的分布状况、受害栽培寄主、潜在危害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对其在我国南方特别是福建省热区的风险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表明这两种蚧虫在福建省热区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据此提出了初步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DNA序列的12种粉蚧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菠萝洁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柑橘臀纹粉蚧、康氏粉蚧、榕树粉蚧、热带蔗粉蚧、扶桑绵粉蚧、湿地松粉蚧等9种粉蚧(14个种群)rDNA 18S、28S进行测序,结合GenBank中同源序列,通过对12种粉蚧的18S、28S序列进行多重排比和聚类,探讨rDNA 18S、28S用于粉蚧系统进化分析及粉蚧分子鉴定的可行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rDNA18S、28S序列比较保守,适合于菠萝洁粉蚧、新菠萝灰粉蚧、康氏粉蚧、热带蔗粉蚧、扶桑绵粉蚧、湿地松粉蚧、长尾粉蚧等粉蚧种间的分子鉴定;但柑橘臀纹粉蚧、大洋臀纹粉蚧、无花果臀纹粉蚧的rDNA 18S、28S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18S、28S不适合用于这3个近缘种的分子鉴定,其mtDNA COI序列变异率相对较高,可作为其分子鉴定的依据;而榕树粉蚧2个种群rDNA 18S、28S序列遗传距离约0.014,该蚧虫可能是至少含有2个隐存谱系或姊妹种的复合种。该结果为我国粉蚧的遗传进化和分子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和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是橡胶树的重要害虫,为协调其药剂防治与天敌(日本食蚧蚜小蜂)利用,在室内采用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了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三氟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3种药剂喷药后24 h成蜂死亡率均为100%,而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药后24 h成蜂死亡率为2.61%~17.39%;6种药剂处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蛹后,其羽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噻嗪酮>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羽化后成虫寿命最长为螺虫乙酯1 500倍液处理(23.89 d),最短为溴氰菊酯1 500倍液处理(0 d);用6种药剂处理日本食蚧蚜小蜂的高龄幼虫后,其羽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溴氰菊酯>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噻嗪酮,羽化后成虫寿命以氟啶虫酰胺2 500倍液处理最长,为18.80 d;药剂处理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噻嗪酮>阿维菌素>三氟氯氰菊酯>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溴氰菊酯。因此,以成蜂死亡率、蛹羽化率、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等生物参数为评判,推荐使用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防治橡副珠蜡蚧。  相似文献   

6.
角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 Anderson又称角蜡虫、白蜡蚧,属同翅目蚧总科蜡蚧科,是茶树上一种主要蚧虫。国内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四川、江苏、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台湾、广东、贵州、云南、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省区。除为害茶树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北仑区畜牧场太白山茶场,海拔250~420米,茶园面积146亩,单产150公斤,所产茶叶品质优良。1982年,发现一种蚧虫危害,部份茶树出现芽叶萎黄、枝条枯死等情况。1983年此虫蔓延,为害达32亩,当年春茶减产约100担。为保护茶叶生产,减少损失,我们对此虫开展了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消长规律及防治措施等研究。1987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杨平澜教授、胡金林先生鉴定,确认为链蚧科链蚧属中的一新种,取名:北仑茶链蚧Asteroleca-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菠萝无公害食品生产的要求,达到安全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的目的,对几种常用的杀虫杀螨剂对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及其在菠萝上的安全间隔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噻嗪酮、吡虫啉、杀扑磷(速扑杀)等对菠萝洁粉蚧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种苗浸泡对于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尤为明显,吡虫.噻嗪酮、吡虫啉、杀扑磷等药剂浸泡处理的菠萝植株种植4个月后未发现菠萝洁粉蚧为害,对菠萝洁粉蚧的防治效果达100%;氧化乐果、噻嗪酮、炔螨特、吡虫啉等药剂在菠萝上的降解速度慢,安全间隔期长,杀扑磷、毒死蜱、哒螨灵等药剂在菠萝上降解速度快,安全间隔期短。菠萝种前进行种苗浸泡处理,收获时果实未检出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9.
《茶叶》1981,(1)
我省茶园病虫种类很多,主要害虫种类有茶尺蠖、茶毛虫、茶叶螨类、小绿叶蝉、蚧类(长白蚧、蛇眼蚧、椰园蚧)、茶叶象(虫甲)等;主要病害种类有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炭疽病等。供应的农药品种,从60  相似文献   

10.
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都是目前危害马尾松松针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二者的复合危害加重了马尾松松林的衰败,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现象。通过野外系统定位调查研究了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松针上复合危害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松突圆蚧危害的针叶中,约有50%被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产生复合,是一种典型的共寄生现象;在6-10月松突圆蚧种群低谷期,复合危害的针叶中松突圆蚧的总虫口密度、活虫密度及其有活虫针叶的比例均显著大于非复合危害针叶;说明在松突圆蚧入侵的松林中,两者复合危害的现象较为普遍,且有利于加剧松突圆蚧的危害和提高该虫的生境适应性。这一结果对揭示松突圆蚧入侵和暴发机制,完善松突圆蚧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棉花上扶桑绵粉蚧广州种群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鑫  陆永跃  曾玲 《中国棉花》2011,38(8):11-13
 观察了以棉花为寄主的扶桑绵粉蚧交配、产卵、取食、趋性等主要生物学特性,新发现了扶桑绵粉蚧广州种群为两性生殖、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部分卵胎生等生物学现象。建立了雌成虫体长与产仔量的关系模型y = 7.9911x2.7755。研究结果揭示入侵中国的扶桑绵粉蚧具有巨大的繁殖潜能,为进一步开展该虫生物学和防控技术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迎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574-3580
为探索添加喷雾助剂对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防治石斛菲盾蚧的增效作用及机理,研究了3种喷雾助剂快速渗透剂T、有机硅助剂DA101和植物油类助剂HZS对药液物理性状的影响和添加助剂前后药剂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3种助剂均可降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100 g/L联苯菊酯乳油药液的表面张力和叶面接触角,并增加了药液在金钗石斛叶片的最大持留量;添加3种喷雾助剂均提升了螺虫乙酯和联苯菊酯对石斛菲盾蚧若虫的室内毒力,其中快速渗透剂T对螺虫乙酯、植物油类助剂HZS对联苯菊酯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比分别达34.4%和24.3%;田间防效表明添加快速渗透剂T对螺虫乙酯、添加植物油类助剂HZS对联苯菊酯防治石斛菲盾蚧均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快速渗透剂T对螺虫乙酯的防效提高了8.2%~22.8%,植物油类助剂HZS对联苯菊酯的防效提高了10.6%~27.5%。综上,添加喷雾助剂对药剂防治石斛菲盾蚧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生产实践中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茶蛇眼蚧     
蛇眼蚧Pseudaonidia duplex Cockerell,又名樟盾蚧、樟园虫,属同翅目,盾蚧科。一、为害状况蛇眼蚧在镇海县茶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该介壳虫系固定在枝叶上,以一根细长针状口器,吸取茶树汁液为害,茶树被害后提早衰老,枝干枯死,叶片脱落,甚至整丛死去,严重影响生产。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防治甘蔗粉蚧的杀虫剂,在广西两个蔗区进行了不同杀虫剂对新植(4个处理)和宿根(3个处理)甘蔗粉蚧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应用300 g/L氯虫·噻虫嗪SC 1050 mL/hm2、40%溴酰·噻虫嗪FS 750 mL/hm2、10%吡虫啉WP 22.5 kg/hm2+90%杀虫单SP 6 kg/hm2三种...  相似文献   

15.
次生代谢物质在植物防御植食性害虫时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次生代谢物质与木薯品种抗虫相关性的报道。本研究系统开展了木瓜秀粉蚧为害前后不同木薯品种叶组织中总酚、丙二醛、单宁等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与为害前相比,木瓜秀粉蚧为害1、4、8 d后,感虫木薯品种‘BRA900’‘面包’‘SC205’和‘瑞士T7’叶组织中总酚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差异,单宁含量则显著降低,而抗虫木薯品种‘缅甸’和‘C1115’叶组织中总酚和单宁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抗虫木薯品种的总酚含量在粉蚧为害前显著低于感虫木薯品种,而粉蚧为害1、4、8 d后显著高于感虫木薯品种;抗虫木薯品种丙二醛含量在为害前与感虫木薯品种无显著差异,粉蚧为害1、4、8 d后显著低于感虫木薯品种;抗虫木薯品种单宁含量在为害前后均显著高于感虫木薯品种。相关性分析发现,木薯对木瓜秀粉蚧的抗性与叶组织中总酚含量和单宁含量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初步阐明基于次生代谢物质总酚、丙二醛、单宁的木薯品种对木瓜秀粉蚧的抗性机理。  相似文献   

16.
茶硬胶蚧     
茶硬胶蚧 Paratachar-dina theae(Green)是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发生蔓延的一种茶树蚧壳虫,为害后招致严重的煤菌附生,严重地影响茶树的代谢功能,使茶树发芽密度下降,造成茶叶产量的损失,一般可使茶叶减产5—10%,严重时可达25—40%,是一种毁灭性的茶树害虫。此蚧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时期施用常用的农药1.8%阿维菌素、48%乐斯本组合与新农药螨危、亩旺特组合对琯溪蜜柚红蜘蛛、蚧壳虫防治效果及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螨危、亩旺特组合,在蜜柚上应用,能有效控制螨害,对蜜柚上多种蚧壳虫,如褐园蚧、吹绵蚧、红园蚧、矢尖蚧同时有效,且持效期长,使用一次能控制整个挂果期,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确保蜜柚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角蜡蚧(Ceroplastes pseudoceriferus Green)又名角蜡虫,俗称“白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该虫主要为害茶树,也为害柑桔、(?)子等果木,现已成为四川省涪陵市茶园的主要害虫,据初步统计,全市3.4万余亩茶园都不同程度地遭到该虫为害,每年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由于常规农药防效较差,只有采取人工刮除或疏枝修剪等方法控制,既浪费人力,又难以根除。为此,作者于1988~1990年与涪陵市李渡烧碱厂合作,经过近两年反复试  相似文献   

19.
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属同翅目、蜡蚧科,又名龟甲蚧、白蜡蚧、日本蜡蚧等,俗称“茶虱子”、“茶乌龟”,是皖南和皖西茶区的主要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之一。在霍邱茶区发生比较严重,一般受害的茶树上,每百叶有若虫2300~4000头,部分严重茶园多达6000头左右。龟蜡蚧直接为害茶树,同时又排泄大量含蜜汁的分泄物,诱导煤病病菌(Neocapnodium theae Hare)在茶树枝叶表面寄生和大量  相似文献   

20.
茶椰圆蚧又名椰圆盾蚧、琉璃圆蚧、木瓜介壳虫等,属同翅目盾蚧科。最早发生于印度洋沿岸,包括亚洲和非洲的部分国家,是椰树和香蕉树的主要害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包括台湾省在内的沿海各省和地区,寄主广泛。在茶树上,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茶区。为进一步研究其防治技术准确预报其发生情况,本文对茶椰圆蚧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作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