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胡杨幼苗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北京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满足首都园林绿化市场的需求,为北京市引进胡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二年生胡杨幼苗引种栽培试验,研究了胡杨幼苗的物候期规律、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移栽技术,总结了胡杨的来源及特性、繁育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研究表明:胡杨幼苗在北京地区4月中旬开始萌芽,4月下旬开始展叶,11月中旬落叶结束,进入休眠,能够完全适应北京地区自然环境,可正常生长发育。与原产地物候期相比,北京地区胡杨幼苗的物侯期变化较迟缓一段时间,生长期和赏秋色叶期均延长近1个月。胡杨二年生幼苗移栽繁育成活率可达88.25%,生长状况良好。移栽当年地径平均生长量为2.6mm,最高生长量为5.3mm;苗高平均生长量为46cm,最高生长量为82cm。在北京昌平地区胡杨幼苗的生长量比原产地额济纳生长量大。胡杨的适应性良好,病虫危害轻。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宁波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桂花品种;为日香桂、速生金桂、速生丹桂.密节银桂、佛顶桂、早红桂也较适应宁波地区的自然条件应用. 相似文献
9.
就冬小麦在青海省尖扎县的引种过程进行综述,并对2001年的引种进行了总结和评估,结果表明,京冬8号、京旺10、西农88三个品种为本区今后发展冬小麦较理想的更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家榆和金叶榆抗旱能力的差异。[方法]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用2年生家榆和金叶榆幼苗进行盆栽控水试验,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作用荧光测量系统测定试验苗的光合、蒸腾和荧光参数。[结果]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家榆和金叶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水分胁迫程度越高,金叶榆光合速率比家榆下降的幅度越小;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金叶榆的蒸腾速率、非光化学猝灭明显低于家榆,叶片气孔导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化学猝灭则明显高于家榆。[结论]在干旱条件下,金叶榆的抗干旱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家榆更强,适应重度干旱环境的潜力更大。 相似文献
13.
彩叶树种金叶榆在西宁地区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的金叶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生长节律、物候规律和越冬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金叶榆在西宁地区能够安全越冬,生长状况良好,可在西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了夏季金叶榆嫁接容器苗,采用不同移栽措施对成活率的影响;总结出炼苗移栽的方法,在成活率方面均高于截顶移栽及遮阴移栽,因此金叶榆嫁接苗夏季移栽可在乐都地区推广且适于大面积推广引用。 相似文献
15.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径向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宝绍岱苏木和那日图苏木的天然沙地榆为材料,测定沙地榆的年轮宽度、早材宽度和晚
材宽度,分析其偏心生长状况、径向生长规律和径向生长动态,为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保护和天然更新提供依
据。结果表明:宝绍岱和那日图生长的沙地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心生长,且偏心形态比较复杂,形状不规则;宝
绍岱和那日图沙地榆的径向生长过程中均出现了2 个生长高峰期,其中年轮宽度和晚材宽度的径向生长规律非常
相似,2 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完全一致,径向累积生长曲线均呈双S 型;早材宽度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幅度很
小,高峰期出现的时期与年轮宽度和晚材宽度相差比较大,累积生长曲线呈线型;宝绍岱和那日图沙地榆的平均生
长量分别为2.25 和2.30 mm,无显著差异,但宝绍岱沙地榆年轮宽度和晚材宽度的变异系数达到20%以上,明显大
于那日图沙地榆;宝绍岱沙地榆径向生长第1 次高峰出现在第17 ~21 年,那日图沙地榆径向生长第1 次高峰出现
在第15 ~19 年,二者的成熟龄相差3 年。 相似文献
16.
彩叶乔木树种“金叶榆”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金叶榆(由河北林业科学院从家榆实生苗中新选育出的品种)的抗寒性,为其在北方地区种植适应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金叶榆和家榆的枝条经梯度冷冻处理,用其枝条的相对电导率、K+相对外渗率直接推测其半致死温度的范围,再结合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方程,确定其半致死温度点(LT50)。[结果]金叶榆和家榆枝条相对电导率和K+相对外渗率均大体呈S型曲线变化;家榆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3.1~-33.7℃,金叶榆半致死温度范围为-30.3~-31.2℃,与枝条生长恢复观测结果相符。[结论]金叶榆的抗寒能力比家榆略低,推广应用时,应给予适当注意。 相似文献
17.
浑善达克沙地沙地榆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6个样带的实测数据研究浑善达克沙地处于不同立地类型的沙地榆种群的年龄结构,绘制了沙地榆种群的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6种立地类型沙地榆种群年龄结构图均呈壶形,基部、顶部较窄而中部较宽,均为典型衰退型的种群;沙地榆均为处于X1、X9、X10这3个年龄级最少,这3个年龄级沙地榆株数百分比之和在0~5%,几乎出现断代现象;X3、X4这2个年龄级最多,沙地榆株数百分比之和在61%~86%。经不平衡方差分析显示,虽然立地类型不同,6种立地类型的面积不同,沙地榆分布的株数不同,但沙地榆种群的个体年龄级却比较相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几乎都处于幼树与成年树阶段,缺乏幼苗,更新不良。 相似文献
18.
对野外自然生长的白榆天然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白榆天然下种更新的分布特征是距离母树越远,更新植株分布越少,白榆天然下种更新的有效距离为60m。白榆天然下种更新幼树分枝数量、各级枝平均长度、各部分生物量也随地径的增大而增多。白榆适应性较强,在瘠薄环境下也能生长,光照不足或过于潮湿的环境不利于白榆的天然下种更新。 相似文献
19.
利用Pilodyn对白榆活立木进行探测,室内测定白榆木材的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宽度,对白榆Pilodyn值与木材的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和宽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榆Pilodyn测定值与木材外侧基本密度、全株木材基本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和-0.607,整株木材基本密度对白榆Pilody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