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三月七日至十日,广东省华侨农工商联合企业总公司在英红华侨茶场(原英德茶场)举行了一九八三年度茶叶质量评比会,对所属十七个制茶厂的二十三批茶样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实绩对比和茶样感官质量审评”。经评定英红华侨茶场红旗制茶厂生产的321053、322053批茶以外形整洁、色泽乌润、香气清高、滋味浓厚,鲜爽而获得红碎茶质量评比第一名,该厂并获厂际劳动竟赛第一名;该场红光制茶厂获得第二名。  相似文献   

2.
信息汇摘     
休宁大力兴办股份制茶场安徽省休宁县有7个茶场是由县茶厂、乡村茶厂和跨乡村农户入股联办的,拥有茶园2.1万亩。茅山茶场是全县办得较早的股份制企业。八十年代前5年,茅山茶场年均产茶2万 kg,比实行股份制前的年产量增加5.5倍;八十年代后5年,年均产茶4万 kg,又比前5年增加一倍。1991年,茶场调整产品结构,茶叶产量比上年只增5%,但产值却增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初制茶厂的优化改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陆德彪  毛祖法 《茶叶》2004,30(4):192-194
剖析浙江省初制茶厂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初制茶厂优化改造的目标与要求,明确了推进初制茶厂优化改造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茶叶》1984,(3)
为疏通茶叶产销渠道、活跃国内市场,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浙江省茶叶公司于今年六月初在杭州举办首次开放式的茶叶交易会,有全省国营茶厂、国营茶场、社办茶厂及地(市)县茶叶经营单位单独或联合参加展销。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162户  相似文献   

5.
优化改造初制茶厂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银永 《茶叶》2005,31(1):48-49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宗茶初制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调整茶类结构、减轻初制茶厂改造压力,依托龙头企业改造初制茶厂,政府要增加对改造初制茶厂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加工环节的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虞县下管区地处四明山麓,辖有3乡1镇,91个村,13000农户。有茶园8800亩,27%为专业或大户经营,73%平包到户;有初制茶厂70家,年产干毛茶550吨上下,其中:珠茶占98%,名优茶占2%。茶厂经营形式有5种: 1.茶厂、茶场“一条龙”承包经营。有25家,占茶厂总数的35.7%,占加工总量的33%左右,属专业承包范围。具体做法是:原大队茶场不分散,茶园和茶厂合并,投标给个人承包,产、工、销“一条龙”,兼收  相似文献   

7.
1984年4月德清县农业局组织七位富有制茶经验的茶农,分片到乡进行制茶技术巡回宣讲,有全县产茶乡、村茶场(专业队)茶厂负责人,制茶人员和部分茶叶承包户,共1768人听取了宣讲。这种以能者为师,讲  相似文献   

8.
四川筠连县为了扩大外贸出口,给国家多创外汇,增加集体和社员的经济收入,在红碎茶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经济联合:一是茶厂与产茶场(队)联合。茶厂按质论价收购鲜叶,统一加工,双方签订合同。二是精制与初制联合。双方签订合同,各生产队茶厂生产的初制茶以每担36元的加工包装费,由公社茶厂统一精制。三是老厂与新厂联合。本着自愿互利原则,由新厂将精制好的成品茶,集中在老厂拼配装箱,并直接运交上海口岸。这个县的实践证明,联合经营好处很  相似文献   

9.
童西川  程星祥 《茶叶》1992,18(2):46-48
目前,农村初制茶厂已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探讨一下初制茶厂的节能途径。对降低初制成本、节约能源,具有现实意义。但这一工作,不可能从单方面孤立进行。应从制茶的全过程,包括炒茶灶型、制茶机种、节煤器、制茶工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配套进行。现根据我县近年执行情况作一汇报,供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制茶技术的发展以及制茶品质和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满足毛茶加工实现联装、连续化、自动化的需要,以及受到厂房用地的限制,不少茶厂都先后建起了立体车间。新近,湘潭茶厂、婺源茶厂等也陆续建了起来。多年来,在尝到了立体车间的好处的同时,由于制茶机械尚跟不上去,也暴露出了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着重对湖南省长沙茶厂、湘潭茶厂和江西省婺源茶厂三个代表着不同时期的立体车间进行了观察、研究和分析。在此想就杭州茶厂、婺源茶厂等的平面车间为对照,对立体车间的利弊略抒已见,藉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吴宁 《茶叶》2013,39(3):170-173,177
叶知水先生(1914—1947)浙江鄞县人。193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任职于中国茶叶公司技术处。他先后在黔、浙、皖、闽、赣五省从事茶叶改良推广工作,1942年至1945年在湖南和西北调查砖茶的产销,1946年在上海营办出口茶叶精制厂,1947年5月因病去世。本文根据我采访和收集的零散资料和叶知水先生在他生命最后的八年中所发表的文章对他做一点介绍。  相似文献   

12.
吴宁 《茶叶》2012,(3):187-191
刘润涛先生(1907—1960),中国农业/茶叶经济学家,193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是美国农经学家卜凯教授的学生。1930年,刘润涛留校任教,1934年二月他参加了金大农经系的四省农村经济调查,写出了具有历史价值的安徽屯溪、祁门、湖北羊楼洞和江西宁州的四份茶业调查报告。到今天为止,这四份报告仍对二十世纪茶业经济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常常被研究茶史和茶业经济的学者们参考和引用。1949年,吴觉农先生邀请刘润涛到北京中国茶叶公司任副总经理,以后的十年里,他为中国茶业的规划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刘润涛在1958年被划为“右派”下放西北。1960年因脑溢血在西安去世,年仅53岁。  相似文献   

13.
吴宁 《茶叶》2011,37(3):190-193
何耀曾先生(1920—2010)是重庆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的第一届毕业生(1944),从那时起,他为中国茶业的兴盛工作了六十多年。在他去世前的三年里,我曾多次访问他,记下了他的回忆和他与张志澄、钱梁、吴觉农先生的往来。  相似文献   

14.
吴宁 《茶叶》2010,36(2):125-128
冯和法先生(1910-1997)是一位农业经济学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在上海商品检验局主持国际贸易导报的工作,在浙江粮油棉丝管理处,中国茶叶公司为中国茶业的发展和出口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是冯和法先生百年诞辰,特写此文纪念他。  相似文献   

15.
吴宁 《茶叶》2010,36(4):249-252
张志澄先生(1910-1997),茶学专家,三十五年如一日地在江苏从事茶叶科研、生产和经营。他从全国各地大量地引进良种和设计并推广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茶园,他对江苏省茶叶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年是张志澄先生百年诞辰,特写此文纪念他。  相似文献   

16.
吴宁 《茶叶》2014,40(3):175-179
茶人佘小宋先生(1895-1969)和叶鸣高先生(1915-1992)是吴觉农先生的好友.佘小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与吴觉农同在芜湖二农任教,以后又主持浙江衢州东南茶叶改良场的工作,他也翻译多本生物进化论.叶鸣高先生在东南茶叶改良场、崇安茶叶研究所研究茶叶.1954年后在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书.本文根据近年来所收集的资料,回忆佘小宋、叶鸣高先生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7.
蒋敏  韦玲玲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1,48(1):187-192
王泽农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茶学教育家和农业科技专家,是中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茶叶专业,创设了早期茶学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后又在安徽农学院创办茶业系并长期在此执教,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茶学专业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茶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我国茶叶生物化学学科与理论体系,完善茶...  相似文献   

18.
吴宁 《茶叶》2011,37(4):260-263
蒋芸生先生(1901—1971)与吴觉农是终身好友。从1942年在福建崇安参加茶叶研究所的工作起,蒋芸生先生为中国茶业的教育和研究奉献了他的全部精力。蒋先生去世之后,蒋师母从杭州搬到了北京,吴觉农、陈宣昭与蒋师母常常聚在吴家回忆蒋先生,这里记下的是他们提及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19.
杭州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005年,8家“国字号”茶业机构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自授牌15年来,杭州茶产业和茶文化产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开展,产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文章分析“杭为茶都”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展望,以期进一步巩固杭州“中国茶都”的地位,为杭州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增添一缕茶香。  相似文献   

20.
吴宁 《茶叶》2012,38(2):119-123
吕允福先生自1930年与吴觉农在上海劳动大学相识以后,为中国茶业工作奉献了他的一生。本文记述了吕允福先生在浙江和四川重庆为茶业研究和教学的、鲜为人知的几件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