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汁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汁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汁乳菇菌丝生长初始酸碱度以pH6.5~7.0为宜;加入红汁乳菇发生地上壤及干松针浸出液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干栎树叶、鲜松针浸出液及发生地腐殖层浸出液对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文艺  刘建成 《食用菌》2004,26(4):10-11
本文对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生长初始酸碱度以pH6.5~7.0为宜;加入松乳菇发生地土壤及干松针浸出液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干栎树叶及发生地腐殖层浸出液对松乳菇菌丝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叶高  陈新淇 《食用菌》2024,(2):18-21+24
将野外采集的茶树菇进行分离提纯,得到纯培养物。为探究其是否为新菌种以及最适的培养条件,进行菌丝拮抗试验、菌株鉴定以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试验确定其与茶树菇-5等菌株不同;经鉴定确定其为Agrocybe sp.(田头菇属),是潜在的新种,并命名为茶树菇-20;菌丝生物学特性试验确定茶树菇-20菌丝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0%左右,最适生长pH为6~7,最适光照强度为0 lx,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和麦芽浸膏琼脂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菌种保藏方法对秀珍菇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酵母粉为氮源的组合,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最旺盛。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0。菌种液氮保藏效果显著优于冰箱转管保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松乳菇深层培养所需的碳、氮源及其交互作用。在供试的多种碳、氮源中,最适合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最适合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氮源是黄豆粉,松乳菇不能利用尿素和亚硝酸盐。碳、氮源交互试验结果表明:松乳菇菌丝体生长和胞外生物聚合物产生的优良培养基为培养基1:蔗糖1.5%、可溶性淀粉1.5%、牛肉膏0.25%、黄豆粉1%、硝酸钠0.1%;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0生物量分别为0.923;g/100mL和80.1mg/100mL;培养基2:蔗糖1.5%、可溶性淀粉2%、牛肉膏0.1%、黄豆粉0.75%、硝酸钠0.3%;菌丝体和胞外生物聚合物的生物量分别为0.927g/100mL和83.2mg/100mL。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测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对Phyllostictacitrichinaensis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琯溪蜜柚叶汁可促进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40℃时停止生长;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9,最适生长pH值为5~6,14天后在pH值7~9的OA培养基上菌落边缘会产生黄色素;分生孢子在25℃、pH值4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但萌发率低于45%;12小时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55℃10分钟,孢子致死温度为50℃10分钟.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2015,(5)
对采自云南玉龙雪山保护区野生多汁乳菇的母种培养基配方优化试验。结果表明PDA培养基从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气生性、菌落颜色、菌丝密度和菌落整齐度都优于其他培养基,松枝汁培养基不适宜作为多汁乳菇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野生大肥菇茵丝体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野生大肥菇菌丝细胞群体适宜进行生长温度测定及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在PDA、JFPDA、F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体浓密、生长稳定。在25℃下平板培养时菌落直径的增长速度最快。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不同温度培养与江苏、东北等地大肥菇菌株对比试验表明,柴达木大肥菇与国内其它省区的大肥菇菌株菌丝体25℃~30℃最适生长温度不同,15℃以下至25℃以上的培养温度均不适宜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的生长,20℃~25℃为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区间。该试验为柴达木大肥菇制种、栽培等提供准确的培养时间与培养温度,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柴达木野生大肥菇菌丝细胞群体适宜进行生长温度测定及培养基的筛选,结果表明,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在PDA、JFPDA、FPD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菌丝体浓密、生长稳定。在25℃下平板培养时菌落直径的增长速度最快。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不同温度培养与江苏、东北等地大肥菇菌株对比试验表明,柴达木大肥菇与国内其它省区的大肥菇菌株菌丝体25℃~30℃最适生长温度不同,15℃以下至25℃以上的培养温度均不适宜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的生长,20℃~25℃为柴达木大肥菇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区间。该试验为柴达木大肥菇制种、栽培等提供准确的培养时间与培养温度,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艳丽  郭玲玲  韩冰  李莹 《食用菌》2022,(3):22-23+26
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鉴定采自锦州市义县头台乡的一株野生真菌;并初步研究该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野生真菌为大白桩菇Leucopaxillus giganteus,其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6.5~7.0,最适生长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1.
在PDA培养基中分别采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淀粉为碳源,研究其对紫铜色松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铜色松乳菇在麦芽糖培养基上长势最好;而在淀粉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得最快,在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差别很小;在麦芽糖培养基上生长,菌丝干重最重,依次为葡萄糖、蔗糖、淀粉;综合分析麦芽糖培养基不仅使菌丝生长快,而且菌丝生长浓密,干重最重,所以最适宜紫铜色松乳菇的生长,浓度在1%~2%的麦芽糖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不同营养基质与条件对大白桩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白桩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6℃;最佳pH值为5~6;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尿素;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的微量元素为硫酸镁;最佳培养基为腐殖土PDA。  相似文献   

13.
浓香乳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浓香乳菇 Lactarius cumphoratus Fs.香气浓郁,是理想的食品风味剂和天然香料。本文对浓香乳菇的菌丝生长的生理特性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3~25℃;最适 pH 值是3~4;以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最适宜,其次是甘露糖、麦茅糖、棉籽糖、甘露醇、蔗糖、果糖、山梨醇、蜜二糖,而对羧甲基纤维素,纤维二糖和木糖利用较差。对十六种氮源的利用,中性大豆蛋白显著优于蛋白胨、(月示)蛋白胨、酪蛋白;较适宜的无机氮源是硝酸钾、硫酸铵,不能利用尿素;添加盐酸硫铵素、复合维生素B、反丁烯二酸、L-酪氨酸、DL-β-苯丙氨酸对菌丝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浓香乳菇菌丝体能产生香味。  相似文献   

14.
采集野生红汁乳菇及其近缘种子实体,经组织分离、纯化筛选后获得7个菌株,利用PAuP4.0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树图分析,鉴定出组织分离茵株L1、L3、L5、L7为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L2、L6为橙色乳菇(Lactarius akahatsu),IA可能为乳菇属一未知种(Lactariussp.),对4株红汁乳菇菌株用HKY85距离测量法分析遗传距离,结果表明,采自丽水市缙云与丽水城郊百果园的菌株序列完全一致,其遗传距离为0,而湖南的标本与上述标本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从这些结果推测,地理隔离可能会对红汁乳菇遗传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和光照对蟹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蟹味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最适pH为9.0,避光条件下培养的菌丝体色泽、长势较好。以麦芽糖为碳源,以蛋白胨为氮源,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旺盛。最适培养料配方:棉籽壳35%、木屑35%、麦麸25%、玉米粉5%、生石灰1%,生物学效率达到55.8%。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2015,(6)
以广西恭城、兴安两地采到的红汁乳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成功得到23个菌株。结果显示从菌盖、菌柄、菌盖和菌柄交界处采样培养均能分离到菌株。选择其中菌丝形态特征典型而且长势较好的编号为GG4-2和GX3-2的菌株经ITS序列同源性比对确认为红菇科乳菇属红汁乳菇。红汁乳菇是一种外生菌根菌,目前还不能进行人工栽培,从子实体分离菌株进行生理和营养方面的研究,对未来实施人工栽培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彭辉  殷红  刘芸  李端 《食用菌》2005,27(6):10-11
本文研究了合成培养基中不同镁源水平对风尾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宜风尾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起始镁源浓度为:0.005%-0.020%,而较高镁离子浓度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不利。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的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宾王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宾王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生长温度为23℃,菌丝在pH值5~12均可生长,最适pH为8.  相似文献   

19.
紫铜色松乳菇栽培培养基配方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配方7种配比的培养基,研究其对紫色铜松乳菇菌丝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栎树叶、松针叶、栎树叶与松针叶混合3种配方,都能适应紫铜色松乳菇菌丝的生长;松针叶与栎树叶的混合配方最好,并在2:1的配比下最能促进菌丝生长;紫铜色松乳菇在栎树叶和松针都能生长,而在稻草上几乎不能生长.  相似文献   

20.
姚昕 《北方园艺》2010,(22):40-41
设置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对雪莲果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雪莲果根腐病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佳pH为6~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