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年来,豫北地区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经过几年的防治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粉锈宁是春季防治小麦白粉病较理想的农药。1991年新乡市防治小麦白粉病307万亩次,其中粉锈宁防治205.25万亩次,占防治面积的66.8%,共挽回小麦3720.3万公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应用技术与体会:1.用药量确定适宜的用药量除取决于药剂性质外,与小麦品种的感病性、病情的  相似文献   

2.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拔节期以后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小麦拔节期是白粉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抽穗扬花以后是小麦白粉病、蚜虫、锈病、叶枯病、吸浆虫和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灌浆期是黑胚病防治的关键时期,郑麦366黑胚病很轻,不需要防治.病虫害防治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品种抗性,确定防治对象和时期.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提倡综合防治,推广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3.
小麦白粉病是近年大面积流行的主要病害[1],在防治上以多菌灵、粉锈宁等常规农药为主,防效不甚理想,且病菌对粉锈宁在田间已出现抗药性[2].小麦蚜虫是历年发生在小麦上的一大害虫,目前常用吡虫啉等农药来防治,防效较佳[2].小麦白粉病与小麦蚜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大发生,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危害.为此,笔者将常用农药多菌灵、硫磺、吡虫啉进行三元复配,制成60%的麦病啉可湿性粉剂,用于小麦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并研究了该复配剂的增效作用和大田应用的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4.
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三种不同剂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均达到78.5%、79.5%、84.1%,而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只达到57.5%。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是目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最佳优质农药,应在小麦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小麦白粉病难以控制存在着人为因素,但主要原因是使用农药的单一性和长久性,势必导致交互抗性的产生。本文依据防治白粉病农药种类进行大区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类农药宜早不宜晚,醚菌酯类农药对白粉病的铲除效果明显,防治上提倡宜早不宜晚,错过防治适期后的防效略有降低,同时增加了用药次数,增加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进行了"激健+农药"减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3%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可减少农药用量30%,在同等条件下,48%氰烯·戊唑醇35 g+63%激健15 mL对小麦白粉病、叶锈病都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对小麦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7.
1小麦病虫害发生概况 近几年来淮北地区发生的小麦病虫草害有:小麦蜘蛛、麦蚜、吸浆虫、麦播地下害虫、小麦纹枯病、叶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应根据不同田块病虫害的发生状况确定防治适期,防治药剂首选生物农药,其次是高效、低毒、安全化学农药,严禁喷施剧毒或高残留农药.应采用机动弥雾机,提高喷雾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农药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2011—2012年,笔者进行了戊唑醇等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兼治白粉病、叶锈病效果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防治赤霉病同时兼治白粉病、叶锈病的有效药剂。一、处理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1处理43%戊唑醇悬浮剂20g/667m2;2处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9.
旋转设计适用于构造非线性的数学模型,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本文采用二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不同水平的多菌灵与粉锈宁两种农药的混配试验防治与兼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摸索出合理的用药量及配比组合,以利最佳控制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提高综合防治效益,为今后实现规范化农药复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麦病虫种类多,为害期长,在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掌握控害的主动权,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穗蚜,兼治其他病虫;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量,以保护天敌减轻病虫为害.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文 《农村新技术》2007,(11):15-15
秋播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对象有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其次是小麦苗期蚜虫、红蜘蛛、黑穗病、全蚀病和白粉病.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鹏程 《农技服务》2009,26(2):89-90
选用几种防治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和用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白粉捕、15%三唑酮、20%三唑酮、12.5%禾果利、20%福·腈菌唑均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为保证防治效果,应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始盛期防治;按常规用药量防治对小麦白粉病达不到预期效果,要适当增加药剂用量,才能保证防效。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控制小麦白粉病危害,试验选用4种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不同用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氯啶菌酯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效果较佳;15%氯啶菌酯乳油2种剂量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相近;小麦施药后,没有发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卫红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65-165,168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近几年在黄淮麦区危害较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由于长期使用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病,致使小麦白粉病病原菌对其产生一定的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为筛选出高效对路农药防治小麦白粉病,笔者在鹿邑县做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以12.5%禾果利450g/hm2、25%奥宁450g/hm2、25%科惠600mL/hm2效果较好,防效达90.0%、82.5%、79.6%,明显高于三唑酮的66.9%,增产率也分别达到16.7%、14.0%、11.3%,其速效性、持续性都比较明显,且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是替代三唑酮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拔节期以后是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小麦拔节期是白粉病、全蚀病和根腐病等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抽穗扬花以后是小麦白粉病、蚜虫、锈病、叶枯病、吸浆虫和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小麦灌浆期是黑胚病防治的关键时期,郑麦366黑胚病很轻,不需要防治。病虫害防治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品种抗性,确定防治对象和时期。  相似文献   

16.
生产无公害优质小麦,返青后的田间管理技术主要为:结合浇水施好起身拔节肥,生长后期补施氮肥和叶面喷施钾肥,控制浇水;注意防除杂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丛矮病、蚜虫等。  相似文献   

17.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传播速度快,严重影响小麦的生产安全,因此需要加大对小麦白粉病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危害。本文分析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特征,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小麦是红河县宝华镇主要粮食作物,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最近几年,随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小麦的种植面积呈现缩小趋势,怎样利用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最高产量的小麦,就成为现阶段我们需要重点攻克难题。但是在小麦栽培过程中,由于栽培不科学,化肥使用不合理,农药种类和农药量不正确,导致小麦白粉病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防控难度越来越大,已经成为营养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十  相似文献   

19.
在山西省东南部的小麦产区,主要病害包括小麦根腐病、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以及赤霉病等,而发生面积最大的则是小麦赤霉病和纹枯病。笔者在普查小麦病害时发现一部分农民没有办法辨别小麦病害的种类,因此在进行防治时,选择的农药也不恰当,最佳的防治时期被错过。本文针对小麦主要病害的症状,介绍和总结药剂防治技术以及田间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177-8179
根据各地对小麦白粉病的研究成果和防治经验,从防治策略、经济阈值与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小麦白粉病目前的防治技术,并结合我国的防治现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