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三个不同水温的红鳍东方纯育苗池的仔、稚、幼鱼的连续取样观察,分析比较在不同的培育水温对红鳍东方(鱼屯)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表明,在红鳍东方纯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的增温对红鳍东方(鱼屯)稚、幼鱼的影响效果明显,且不会降低成活率,从而可缩短育苗时间,降低成本,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封闭呼吸室对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的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杂交F1代幼鱼进行耗氧率和临界窒息点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温14.8~15.6℃时,体质量(37.24±3.64)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3385±0.0161)mg/(g.h),体质量(14.45±1.08)g的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327±0.0241)mg/(g.h),体质量(27.96±1.38)g的杂交F1代东方鲀幼鱼耗氧率为(0.2282±0.0219)mg/(g.h);同一日龄不同规格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杂交东方鲀幼鱼的耗氧量分别为(12.5243±0.6720)、(3.3544±0.2975)、(5.8469±0.9537)mg/(h.尾);3种东方鲀的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节律,白天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夜晚。水温为14.8~15.6℃时,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及杂交东方鲀幼鱼的临界窒息点分别为0.665、0.882mg/L和0.774mg/L。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 LED 光谱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摄食、生长发育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选取 525 尾红鳍东方鲀幼鱼养殖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 分别用 5 种不同 LED 光谱(红、黄、蓝、绿、白)照射处理 30 d, 光周期为 12 L : 12 D, 实验期间测定饵料转化效率, 实验结束时测定其存活、生长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 不同 LED 光谱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存活、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绿光组红鳍东方鲀的存活率最高, 为(65.71±0.00)%; 绿光组红鳍东方鲀幼鱼体重最大, 为(29.36±3.78) g。在饵料转化效率方面, 绿光组幼鱼的饵料转换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消化酶活性方面, 不同 LED 光谱处理组中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其中绿光组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 绿光组肝脂肪酶活性较高, 显著高于蓝光与黄光组(P<0.05); 绿光组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红光、白光组(P<0.05)。综上所述, 绿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水温对鱼类生长影响,阐明最适生长温度及其机制,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在鱼类的能量收支中,摄食是唯一的能量收入部分,在影响鱼类摄食量的诸多因子中温度和体重是最重要的两个。本试验设T=20℃、24℃、28℃、32℃四个温度梯度组,分两期进行:Ⅰ期研究在这四个不同温度下红鳍东方鲀幼鱼体重增长和全长增长的情况,Ⅱ期研究在这四个不同温度下不同体重红鳍东方鲀幼鱼对最大摄食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Ⅰ期中当水温T=28℃时红鳍东方鲀幼鱼体重增长和全长增长最快,日增重率和日增长率分别为1.684,0.588。在T=20℃和T=24℃时体重和全长的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超过28℃时开始降低。在Ⅱ期试验中发现红鳍东方鲀幼鱼最大摄食量随体重的增大而增加,最大摄食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为:在试验水温为20~28℃范围内,二者呈正相关,超过28℃度时呈负相关。综合两期试验研究得出28~29℃是适合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温度对红鳍东方鲀稚、幼鱼生长、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鳍东方鲀属变温动物,水温是影响其代谢强度的重要生态因子之一,据资料称河鲀稚鱼在自然海区的生长温度一般为20~24℃。但从人工育苗的生产实际出发,缩短稚幼鱼的生长时间。增加其生长速度,尽早出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对其稚幼鱼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成活进行了分组试验。 1材料与方法试验组在所内育苗室的玻璃钢水槽中进行,水槽高1.2m,直径1.5m,水深lm;在充气条件下,用1000—3000W的电热棒和控温仪加温和控温,换水采用预热等温水,每天换水100%,温度分组为22℃、24℃、26℃、28℃~  相似文献   

6.
<正> 红鳍东方鲀属于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河鲀”、“辣头”,其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经济效益很高,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育苗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红鳍东方鲀育苗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相残食。自残是东方鲀属鱼类的本性,从稚鱼阶段起自残现象逐步加剧,特别是全长达20~40mm的幼鱼阶段,生  相似文献   

7.
MS-222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MS-222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对其使用安全性及麻醉机理的分析提供依据。分别使用20、40、60mg/L等不同浓度的MS-222麻醉红鳍东方鲀幼鱼,测定麻醉后1/4、4、8、24h和复苏后24h鱼体血糖(GLU),血清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的活性。结果表明,使用MS-222麻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且在高麻醉浓度下,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使用MS-222麻醉复苏24h后,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大多数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尚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中仔、稚、幼鱼的培育是直接关系到育苗成败的关键。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近十年来的探讨总结出了全部技术过程,我们采用该技术使人工育苗获得稳产高产的优质苗种,满足了市场需求,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仔、稚、幼鱼培育1.仔鱼期仔鱼孵出后(初孵仔鱼全长2.5毫米),经分离计数转入培育池培育。培育池规格一般为20~30米3,根据仔鱼数量和密度要求选择大小合适的水泥池,仔鱼数量一次放足,不是同天孵出的仔鱼不放同一培育池,防止发育不齐,给后期培育造成不良影响。在仔鱼培育期间,一般…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具有杂交优势东方鲀苗种,开展了双斑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组、对照组人工繁殖及育苗;正交组(SH)、反交组(HS)胚胎发育观察;杂交组、对照组幼鱼耐高温试验。结果表明:正交组、反交组、双斑东方鲀子一代对照组(SB)、红鳍东方鲀子一代对照组(HQ)卵受精率分别为95.6%、93.5%、96.0%、89.5%,受精卵孵化率分别为92.2%、80.6%、89.4%、79.9%,室内育苗成活率分别为28.4%、18.7%、27.5%、19.2%;正交组(SH)池塘生态培育成活率为18.3%;在18.0~20.0℃水温条件下,正交组(SH)受精卵经132 h孵出仔鱼,反交组(HS)受精卵经164 h40 min孵出仔鱼;在28.0~35.0℃水温条件,反交组(HS)、对照组(HQ)幼鱼不能存活,正交组(SH)、对照组(SB)幼鱼正常生长;杂交子代生物学特性与母本相近,正交组(SH)可在福建、广东、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10.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底栖肉食性的沿岸种类。因其性凶猛、个体大、生长陕、味鲜美,素享"鱼类之王"之美誉。1990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烟台海带育苗场和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育苗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功以后,我国北方和南方相继进行红鳍东方鲀的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技术不断改  相似文献   

11.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成功青岛海洋大学经过两年试验研究,就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技术,从而为大规模养殖这种珍贵鱼类奠定了基础。青岛海洋大学为探索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红鳍东  相似文献   

12.
<正>红鳍东方鲀俗称河豚鱼、气鼓子等,是一种肉味鲜美的肉食性底层鱼类。我站自1998年开始进行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研究,不断完善补充,逐步掌握了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经多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红鳍东方鲀属于鲀科,东方鲀属。由于红鳍东方鲀经济价值高,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大,造成了其苗种的紧缺,制约了其养殖业的发展。为解决苗种短缺问题,满足养殖用户对苗种的需求,笔者近几年来对红鳍东方鲀进行了人工育苗的探索,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1亲鱼采捕、暂养及运输红鳍东方鲀的产卵场主要是黄海和渤海沿岸,产卵期较短(5月初~5月中旬),要求抓紧时间进  相似文献   

14.
红鳍东方鲀属洄游性近海底鱼类,每年春季洄游到黄、渤海沿海有礁石和沙砾的海区繁殖,冬季在济州岛以南海域越冬,目前,由于红鳍东方鲀资源的严重衰退以及食用、药用价值的日益扩大,其人工育苗及增、养殖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999年4月14日,大连湾海珍品有限公司从日本购进红鳍东方鲀受精卵2公斤。此卵于4月12日由当地水温为17~17.4℃,凌晨3时受精,于14日上午8时从日本起飞,当日下午15时达大连黑石礁育苗室。1.受精卵的运输用装有海水的尼龙袋充氧运输,每个尼龙袋装0.5公斤受精卵,海水占1/3,氧…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平均初始体重为15.60 g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蛋白含量及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氮排泄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设计两因素三水平(2×3)实验,配制3种不同蛋白梯度(38.87%、45.55%和51.00%,干重)的等脂实验饲料,设置3个密度梯度为1.53 kg/m^3(0.196 m3体积的实验桶,每桶20尾鱼)、2.30 kg/m^3(每桶30尾鱼)和3.06 kg/m^3(每桶40尾鱼)。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养殖实验为期56 d,在室内流水系统内进行。结果显示,增重率在高、中蛋白组显著高于低蛋白组(P<0.05),但当饲料蛋白含量一定时,养殖密度对增重率没有显著性影响。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鱼体常规成分没有显著性影响。当饲料蛋白一定时,高密度组的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中密度组(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中蛋白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在低蛋白组显著高于高蛋白组(P<0.05)。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氨氮排泄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静水投喂3 h后,氨氮排泄率在高密度组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研究表明,45.55%饲料蛋白质含量已经能够满足红鳍东方鲀幼鱼正常生长的需求。饲料蛋白含量和养殖密度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和氨氮排泄没有显著性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红鳍东方鲀是日本海水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在日本市场上成为颇受欢迎的水产品。一、生态习性红鳍东方鲀是一种温水性海洋鱼类,分布在日本本州中部以南沿海和我国黄渤海,栖息于沿岸砂质海域。日本的红鳍东方鲀生存水温范围是4~29℃,最适水温范围16~25℃,在水温14℃摄食活动开始降低,10℃停止摄食;当处于28℃以上高水温和10℃以下低水温不适环境时,潜入沙中(可能由于种群的差别,产于我国黄渤海的鲀鱼其适温范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光谱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以红鳍东方鲀幼鱼为研究对象,在5种不同光谱(蓝光、绿光、红光、白光、黄光)条件下对其受精卵进行孵化和饲育共90 d。试验结束后对各组幼鱼体长进行测定,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绿光组、黄光组和白光组的幼鱼体长显著高于蓝光组和红光组(P<0.05),且幼鱼存活率蓝光组>红光组>黄光组>白光组>绿光组。以相似度为97%的聚类分析显示,蓝光组、绿光组、红光组、白光组和黄光组的红鳍东方鲀肠道微生物的运算分类单元数分别为631、508、530、513、418个,共有运算分类单元数87个,特有运算分类单元数为0,但蓝光组和红光组共有的运算分类单元数为13。蓝光组Ace和Chao指数显著高于黄光组(P<0.05),即蓝光组的微生物菌群的丰富度最大,黄光组最小。蓝光组和红光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绿光组和黄光组(P<0.05),即蓝光组和红光组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大于绿光组和黄光组。属水平肠道菌群分布显示,弓形杆菌属、弧菌属、支原体等为红鳍东方鲀幼...  相似文献   

18.
<正>红鳍东方鲀(Fugu Rubripes),属硬骨鱼纲、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俗称黑艇巴、黑腊头、河豚。红鳍东方鲀体型肥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历来有"鱼中之王"之美称。日本、韩国人最为喜食,我国沿海渔民自古以来就有食用红鳍东方鲀的习惯。为探索红鳍东方鲀在我国北方池塘的生态养殖技术,笔  相似文献   

19.
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 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2)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无或极少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体背黑斑不相交;红鳍东方鲀背部皮刺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黑斑相交,向下延伸至腹部,其杂交后代背部皮刺超出侧线,与体背黑斑部分相交,向下未能延伸至腹部;(3) 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向前延伸至两眼连接线,红鳍东方鲀向前延伸至两鼻孔连接线,其杂交后代超过两眼连接线而未达鼻孔连接线。以尾鳍颜色和皮刺的分布特征可以区分幼鱼阶段的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在体长为5 cm及10 cm时分别选取了2个和4个框架参数建立判别函数,判别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种的准确率达到96.8%和100%。经过110 d的饲养,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以及菊黄东方鲀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10.24±3.78)、(101.16±6.56)和(82.92±4.29) mm,体质量分别为(35.68±5.04)、(33.00±6.24)和(20.99±3.00) g,无论体长还是体质量,都是红鳍东方鲀>杂交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差异极显著。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杂交,其后代早期形态与母本菊黄东方鲀相似,生长比红鳍东方鲀慢,而比菊黄东方鲀快,具有显著的经济杂交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不同盐度对红鳍东方鲀稚、幼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海水盐度是海洋生物生存的一个重要因子,探讨红鳍东方鲀稚、幼鱼在不同盐度下的成活率、生长及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对在不同地区进行苗种生产及养殖具有重要意义。1992年我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使用本所1992年在秦皇岛沿海捕捞的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培育的稚、幼鱼,试验用水为自然海水加淡水和精制食盐配制而成。试验所用最低盐度为4‰,梯度为4‰,最高为40‰,共设10组,每组100尾鱼。试验期间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