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多年实践表明,评价飞播造林的成效,不仅仅看其出苗率和幼苗保存率,还要看其以后的生长和成林的可能性,因此,研究油松幼苗在播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和成林过程,对正确选择播区、全面评价飞播造林效果以及合理经营飞播林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试验区自然概况试验是在延安地区宜川县的甘义沟播区(1976年飞播)、圪背岭播区(1977年飞播)和木头沟播区(1978年飞播)进行的。这三个播区均属黄龙山余脉,海拔高900-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飞播区造林成活率、巩固播区绿化成果,今年达拉特旗对部分成活率较低的旧播区进行全面补植补播,共补播约16.4万亩,其中在展旦召、恩格贝、中和西等沙区实施飞播造林13万亩。  相似文献   

3.
石泉县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5月进行了4次飞播造林,涉及六个播区,面积98970亩,其中2000年对梧桐沟、七里沟、金家沟、大雁山四个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2年对肖家梁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2003年对金家沟、大雁山播区进行了复播;2009年对黑家山播区实施了飞播造林.通过飞播造林成苗和成效调查得知,飞播造林为我县的植树造林绿化、林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飞播造林概况云南省自1960年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开展飞播试验,到1983年的24年中(其中1961、1962、1964以及1976至1980年因故停播),进行了16年的飞播造林。在昆明、玉溪、曲靖、丽江、昭通、红河、楚雄、文山、大理等9个地州市,48个县,设置150多个播区,飞播面积1280余万亩。另外在红河、楚雄、文山、大理等4个州的8个县18个播  相似文献   

5.
一、进一步提高播区勘察设计质量飞播造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施工面积集中,投资额大,播前必须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方案,各级都应重视这项工作。要在飞播宜林地概查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分期实施,踏开步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每个播区,在飞播的前两年,应由林业勘察设计部门进行全面踏勘,调查飞播区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及社会经济条件,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投资概算,纳入国民经济计划。飞播前一年,应进行以炼山为主的植被处理,并退耕陡坡农田。播区设计应注意以下3个问题:1.缩小播区,提高播区有效面积率。我省农田开垦指数高,荒山与农田、牧场插花相当普遍,加之近年来飞播造林工作的发展,适宜飞播连片的大面积荒山、荒地愈来愈少,致使目前所选设的播区宜林面积率亦  相似文献   

6.
李建春 《陕西林业》2004,(B12):15-15
陕西省日元贷款飞播造林项目从2001年签订项目合同,到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的飞播造林施工.己在日元项目区的6市19个县26个播区完成了52.971万亩的播种施工任务,占项目任务52.5万亩的100.89%。由于飞播造林受地形、天气等多种条件制约,从2003起对成苗不理想的播区安排复播和人工补植工作。2003年和2004两年己完成复播面积16.5651万亩,完成人工补植面积7万亩。日元贷款飞播造林项目实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洋县自1982年起连续8年开展飞播造林,累计在12个播区飞播造林49.12万亩,有效面积35.92万亩。在飞播中,我们始终坚持播、管、补、封相结合,以补促播,以封保播,每结束一个播区,就及时查苗,根据成苗  相似文献   

8.
试论提高秦巴山区飞播造林成效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山大沟深、坡陡山高,很多地方人力无法作业,飞播造林是最佳途径.1983年开始飞播,累计飞播43个播区,有效面积69万亩,占人工总造林面积69.8%,其中天保工程28个播区29.8万亩.飞播最早的阴坡山、石门垭、北羊山等8个播区11万亩已郁闭成林,三里峡、金鸡岭、大磨沟、石家沟等19个播区15万亩已基本成林.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播区宜播面积率,搞活播区设计,降低飞播造林成本,对于提高飞播成效至关重要。根据我们近几年进行的播区设计试验,采用多类型播区设计,可明显提高播区宜播面积率,其平均提高幅度为10~30个百分  相似文献   

10.
<正> 1988年7月下旬,我们按照《河南省飞播造林工作细则》要求,在中站区龙洞乡的桑园、赵庄两个行政村开展了油松飞播造林作业。1989年4月初对播区进行了出苗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分析,桑赵播区是我市自1984年开展飞播工作以来飞播效果最好的播区之一。现仅对该播区种子在不同植被盖度、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出苗情况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探索自然规律,为今后油松飞播造林在播区选择、植被处理和补植补播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以来,飞播工作开始进入地类交错、宜播地比较分散的地区,采用现行播区规划设计方法,宜播面积率往往低于部颂规程要求。笔者根据这一要求,在飞播造林区划中采用播区综合取舍方法,对播区类型进行设计,商洛地区通过合理取舍,把播区宜播面积提高5%,成本降低5%。进一步提高了飞播成林效果,扩大了飞播造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飞播造林播区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引言选择播区是飞播造林的第一步工作。正确地选择播区是飞播造林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过去,有的地方飞播造林效果不佳,甚至失败,播区选择不当是一个重要原因。播区选择受着播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地形条件等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何权衡利弊,正确评  相似文献   

13.
一、改进导航方法的必要性我省自六十年代初开展飞机播种造林(简称飞播)以来,到82年正,总计共播177个播区,分布于8个地州,45个县。累计飞播总面积达18,187,019亩,其中有效面积达13,191,324亩,占飞播总面积的72.53%;占全省总面积的4.98%。二十多年的飞播生产实践中,使我们体会到有很多地方,需待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地做出力所能及的改进。例如飞播的导航方法,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省采用的飞播导航方法,地面工作量过大,特别是春季播种季节,由于适于飞行的天气不多,为了抓住有利的飞行天气,往往两,三个播区同时做好准备工作,信号人员进入播区,以便那个播区出现适飞天气,就立即飞播。我省地处云贵高原的斜坡,春季冷、暖气团往往在此形成锋面,并往返推移,因此,雨天雾大较多。一遇这种情况,大量劳力摆在山上,进退两难,造成人力安排  相似文献   

14.
大圣山、页峪脑飞播造林成林效果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洛南县大圣山、页峪脑播区飞播造林效果,对两个播区的成林效果、效益进行了分析,以利指导飞播造林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我省太行山区飞播造林试验始于1982年,针对太行山区的立地类型和气候条件,飞播工作人员在造林地选择、树种选择、播期确定、播区规划设计、成效调查和播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根据不同地自然条件和飞播造林要求,将豫北飞播宜林地划分为二个造林类型区,即豫北太行中山油松区、豫北太行低山丘陵侧柏油松区。在飞播宜林地造林类型区划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的造  相似文献   

16.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位于宁强县城以北,是宁强林业的北大门。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该实验林区以五丁关播区为中心,连同周围茅庵寺、滴水铺、旋家坪和四道水共五个播区,总面积18.8万亩,其中有效面积11.44万亩,成林面积8.67万亩。而五丁关播区设计面积5900亩,实测面积6800亩,成林面积 5396亩,占实测面积的79.3%,是我县飞播造林成效最好的播区。 五丁关飞播实验林区在省、市林业部门的支持下,1984年经省上批准建立为全省油松飞播实验林区,又将80年代初期飞播成功  相似文献   

17.
为绿化汉江两岸荒山,旬阳县1981年首次开展飞播造林,二十多年来共飞播44个播区造林90余万亩,取得一定成效。旬阳飞播除做好地勤服务和其它工作外,最重要的是抓了播区地面植被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宝鸡市从1980年开展飞播造林,15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 ——造林规模有了新的突破。全市飞播造林作业面积达到202万亩,其中实际完成面积163万亩,复播39万亩。万亩以上的播区有69个,占到播区总数85个的81%。“八五”期间,每年飞播造林15万多亩,较飞播初期扩大了3倍。飞播的县区也由原来  相似文献   

19.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0.
大姚县重视飞播区幼苗管护,播区幼苗出土均匀,长势喜人。去年五月下旬,省林业厅用飞机在大姚县的金新、西山、龙街和姚安县的光木山等四个播区进行播种,共播下云南松、思茅松302,220亩,为了管好播区林地,大姚县革委及时颁布了护林布告,规定了管护措施和奖惩办法。飞播一结束,县革委立即发出对播区实行判山育林的通告,同时召开管护工作会议,成立播区管护委员会和管护小组,委派负责同志专抓这项工作。管委会在播区建立了二十五个护林点和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