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淡水鱼品种快速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索淡水鱼品种的快速鉴别方法,该文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7种淡水鱼品种的判别分类进行了研究。采集了青、草、鲢、鳙、鲤、鲫、鲂等7种淡水鱼,共665个鱼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经过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正交信号校正(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OSC)、数据标准化(standardization,S)等20种方法预处理,在1 000~1 799 nm范围内分别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偏最小二乘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7种淡水鱼原始光谱数据进行了鉴别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和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的淡水鱼品种鉴别模型最优,模型的鉴别准确率达96.4%,对未知样本的鉴别准确率达95.5%。模型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采用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快速地鉴别出淡水鱼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大米蒸煮和加工特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常被用作蒸煮米质构特性评价指标。该文对不同粒度、不同类型大米样品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建立了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预测模型,(精米样品)预测值与化学分析值的相关系数达0.95。预测标准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56和3.1%。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蜜源快速识别方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蜂蜜蜜源决定了蜂蜜的药用价值。为了实现快速无损识别蜂蜜蜜源,提出了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实现蜂蜜蜜源的快速无损识别。该研究采集来自4个蜜源共232份蜂蜜样本光谱数据,随机选取其中212个样本用来构建分类器,剩余20个样本进行分类器泛化学习能力的检验评估。光谱数据预处理采用基线校正,数据标准化和平滑消除干扰和噪声。基于一对多分类规则,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贝叶斯线性判别构造线性多分类器,并就分类效果和泛化学习能力与前向神经网络器构成的非线性分类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贝叶斯线性判别构造的多分类器分类正确率为91.95%,前向神经网络的分类正确率为100%。该研究也表明应用可见-近红外技术对蜂蜜蜜源进行快速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鸭肉中谷氨酸含量的快速测定,提出了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PCA、BP神经网络来建立鸭肉中谷氨酸含量测定的定量分析模型.采集试验首先采集光谱范围在350~1800nm的鸭肉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并在430~1000、1001~1400和430~1400nm 3个光谱范围内分别用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  相似文献   

5.
玉米种子活力近红外光谱智能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玉米种子活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利用近红外光谱和BP神经网络来建立玉米种子活力智能检测模型。首先通过人工老化将样本按老化程度分为3种级别,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分别通过卷积平滑(S-G)和多元散射校正(MSC)及二者组合的方法消除光谱噪声和去除奇异光谱。然后分别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离散多带小波变换(DWT)提取光谱特征,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依据预处理及特征提取的不同构建出6种BP神经网络种子活力检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组合预处理方法与主成分分析特征提取结合构建的模型最优,其识别的准确率为95.0%,平均识别时间为26.25ms。研究结果为玉米种子活力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红外光谱和深度学习结合的思路是大米品种检测的重要研究方向,其准确检测模型的建立依赖大规模的样本数据,然而采集和预处理样本耗时巨大,对准确性的提升造成限制。为解决上述不足,便于深入探究近红外光谱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在大米品种检测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该研究提出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改进型深度卷积生成式对抗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DCGAN)数据增强的大米品种检测方法。首先,在相同环境下采集4种大米品种的近红外光谱并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去趋势校正(detrend correction,DC)和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uninformative variable elimination,UVE)消除无用光谱特征点。然后,建立改进型DCGAN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数据增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DCGAN相比与传统数据增强方法,改进型DCGAN生成数据的结构相似度指标更优。最后,研究不同数据增强方法结合不同分类方法建立大米品种分类模型的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型DCGAN数据增强结合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1D-CNN)分类算法所建模型面向测试集的准确率最高,为98.21%,为简便准确的大米品种检测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米粉的快速鉴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试验先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米粉进行辐照处理,得到了4种样品共200个样本。再应用ASD可见-近红外光谱仪获取所有样本的反射光谱数据,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提取的前6个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建立不同米粉样品的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在设定偏差标准为±0.1的情况下,利用该模型对预测集样本进行鉴别,识别率达到100%。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为快速鉴别米粉类产品是否经辐照灭菌及处理剂量等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光谱技术的大豆豆荚炭疽病早期鉴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更好地指导农户进行植物病害防治,提高大豆豆荚的商品性,减少损失,需要运用快速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大豆豆荚炭疽病的早期检测。该文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连续投影算法(SP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实现了大豆豆荚炭疽病的早期快速无损检测。对194个大豆豆荚样本进行光谱扫描,通过不同预处理方法比较,建立了大豆豆荚炭疽病早期无损鉴别的最优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连续投影算法(SPA)分别了提取最佳主成分和有效波长,并将其作为LS-SVM的输入变量,建立了PCA-LS-SVM和SPA-LS-SVM模型,以样本鉴别的准确率作为模型评价指标。试验结果显示PCA-LS-SVM和SPA-LS-SVM模型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准确率,且SPA-LS-SVM模型的准确率最高为95.45%。研究表明,SPA能够有效地进行波长选择,进而使LS-SVM模型获得较高的鉴别率,说明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大豆豆荚炭疽病是可行的。这为进一步应用光谱技术进行大豆生长对逆境胁迫的反应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实现大豆病害的田间实时在线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柿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实现柿子(Diospyros kaki thunb)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一种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无损检测柿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采用Field Spec 3光谱仪对3种不同品种的柿子进行光谱分析,共获取66个样本数据。利用平均平滑法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依据可信度获取光谱的6个主成分数据。将样本随机分成51个建模样本(每种各17个)和15个验证样本(每种各5个),把6个主成分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柿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作为输出变量,隐含层的节点数为11,建立3层BP神经网络检测模型,并用该模型对15个验证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校正模型的校正标准差(SEC)为0.232,对预测集样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预测相对误差在3%以下,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预测标准差(SEP)为0.257。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检测柿子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检测模型的适应性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由于土壤水分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精度依赖于样品状态,故土壤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的适应性极其重要。以湖北地区的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建立了处理后样品下的土壤水分分析模型,模型预测值与标准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46,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0.801%,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为0.9919,预测均方差为0.912%;利用主成分分析了未处理土壤样品与处理土壤样品得分图的差异,结果表明定量分析模型对未处理样品的预测精度降低;采用斜率/截距的方法修正了12个未处理样品的模型预测值,预测平均绝对值误差从0.78%降低到0.38%,结果表明斜率/截距校正法能较好的提高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定量分析模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识别不同水稻株型的高光谱模式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高光谱技术快速识别不同水稻株型的新方法。首先在试验田内选择33个不同的水稻品种,测定了每个品种的14个株型特征参数,并采用荷兰Avantes公司的AvaSpec-2048便携式光谱仪采集不同株型水稻的高光谱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水稻品种分为差异较大的3个株型类别。再采用平均平滑法和标准归一化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对光谱数据主成分分析并获得各主成分数据。最后将主成分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株型类别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三层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并用模型对预测样本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准确率为100%。该方法实现了对不同水稻株型的快速、无损识别。  相似文献   

12.
基于PCA和PNN的水稻病虫害高光谱识别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对水稻病虫害准确、快速的识别是采取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基础,同时对灾害评估也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选用在水稻孕穗期时测定的两期受稻干尖线虫病危害的水稻叶片光谱数据和于水稻分蘖期时测定的两期受稻纵卷叶螟危害的水稻叶片光谱数据,通过对水稻叶片的光谱特征分析,选用可见光波段(490~670 nm)和短波红外波段(1 520~1 750 nm),用主成分分析技术(PCA)对上述光谱波段进行压缩,获得主分量光谱,最后结合概率神经网络(PNN)对稻干尖线虫病和稻纵卷叶螟进行识别,结果显示对水稻病虫害的识别精度高达95.65%。研究表明,PCA和PNN相结合,可以实现对多种水稻病虫害进行快速、精确的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3.
遗传神经网络在稻米垩白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的优质稻谷国家标准中,垩白度是4个定级指标之一,被用来代表稻谷的商品品质。垩白度的检测目前仍由人工目测完成。为使检测结果更具客观性、一致性,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对垩白像素和胚乳其它像素进行了识别,从而实现了垩白度的自动无损检测。对两种市售粳米进行了检测,计算机视觉的检测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的误差小于0.05。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方法是可行的,它为开发垩白度在线检测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变换的稻米爆腰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谷裂纹(俗称爆腰)是导致大米在加工过程中破碎的重要原因,爆腰的检测对裂纹的研究和控制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爆腰检测方法。它利用小波变换在图像边缘提取和去噪中的优越性,通过对二进尺度下图像小波变换局部极大值的检测,提取边缘特征,去除噪声,对糙米爆腰图像中的裂纹进行了有效识别。从而实现爆腰率的自动检测,准确率达到92%以上。与传统的检测算子相比,取得了更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识别水稻开花张开颖花内外颖与吐出颖花花药的特征,进而准确判断颖花开花时间,是及时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授粉的前提.该研究通过可见光相机获取水稻颖花图像,基于可见光蓝色通道串联大津法(Series Otsu,SOtsu)提取颖花花药,同时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基于区域的快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al Convo...  相似文献   

16.
青砖茶压制压力优化及GCG近红外快速检测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砖茶压制压力的选择至关重要,为探求压力与青砖茶品质及内含成分间的相互关系,并尝试对关键成分进行快速预测。以青砖茶为研究对象,设置了5个等级的压力值,通过感官审评和相关关系法分析了最佳压力值与品质和内含成分间的相关关系;应用标准变量变换、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及组合方法进行降噪处理,应用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筛选特征光谱区间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主成分分别输入到3种信息传递函数的jump connection nets结构人工神经网络中建立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最佳压力值为18 MPa;关键内含成分为: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P<0.05);最佳预处理方法: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导数组合方法;特征光谱区间:9 734.9~10 000,8 924.9~9 191.1,5 368.9~5 638.8,7 011.9~7 281.9,6 190.4~6 460.4,4 821.2~5 091.2,9 194.9~9 461.1,7 559.6~7 829.6,5 916.5~6 186.5 cm-1,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7.82%,以应用tanh传递函数建立的GCG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果最佳(Rp2=0.980,RMSEP=0.027),并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Rp2=0.948,RMSEP=0.041)。研究结果为其它重量规格青砖茶产品的研发和品质的快速检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瘟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水稻叶瘟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估算,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瘟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利用HyperSIS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了受稻瘟病侵染后不同病害等级的水稻叶片高光谱图像,通过分析叶瘟病斑区域与正常叶片部位的光谱特征,对差异较大的550和680 nm波段进行二维散点图分析,提取只含病斑的高光谱图像;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得到利于褐色病斑和灰色病斑分割的第2主成分图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分割出灰色病斑;最后结合延伸率和受害率2个参数对水稻叶瘟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66个不同稻叶瘟病害等级的叶片样本中,其中160个样本可被准确分级,分级准确率为96.39%。该研究为稻叶瘟病田间病害程度评估提供了基础,也为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水稻需水量预测的小波BP网络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BP网络和小波分析的优势,建立一种水稻需水量预测的小波BP网络模型,旨在准确预测水稻需水量,为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重要依据。该文以小波函数代替传统BP网络中的S型激活函数,对三江平原富锦灌区16年的水稻需水量实测序列进行分析,网络结构为6-10-1,训练355次时,精度达到0.01。结果均优于BP算法、RAGASABP模型,表明该模型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