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3—5周龄的雏鸭也可感染发病,成年鸭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2005年8月份修水县义宁镇芦塘村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一种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不久即抽搐而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过对发病鸭群的临床及剖检诊断,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侵害雏鸭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多见。1发病情况2005年6月23日上午9时许,本市一养鸭大户电话反映自家的雏鸭突然发病死亡10多只,笔者即赶去现场调  相似文献   

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鸭病毒性肝炎只发生于雏鸭,成鸭亦可感染,  相似文献   

4.
雏鸭发生水中毒闫栋,闫家志(绥棱县寿牧局·152208)雏鸭水中毒比较罕见,近两年来连续发生多起雏鸭水中毒。造成雏鸭大批死亡,使养鸭专业户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现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县去今两年连续发生5起雏鸭水中毒,1995年发生一起,199...  相似文献   

5.
(一)发病。情况云门街道某鸭场内100余只雏鸭陆续发病,发病急,死亡快,有些雏鸭未见任何异常,而突然抽搐痉挛死亡,成年鸭未发病。  相似文献   

6.
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毒力的鸭肝炎病毒株人工感染雏鸭,建立了鸭病毒性肝炎病理模型。于感染后1、3、5、7d剖杀雏鸭,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血浆和肝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研究了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雏鸭感染不同毒力株鸭肝炎病毒后1d,血浆NO含量开始上升,3d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持续至试验结束;肝组织NO含量在感染后1d便显著升高。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感染后1d便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不同毒力株感染组雏鸭血浆和肝组织中的MDA却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雏鸭感染鸭肝灸病毒后产生的自由基在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 鸭瘟 1.1 流行情况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常见发病鸭头颈肿大,故俗称“大头瘟”。该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有发病的。该病流行期较长,可达15—30d,发病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尤以2~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特征是引起雏鸭发生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可引起雏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死亡率差异较大,一般死亡率在10%~90%,是养鸭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薛芳 《水禽世界》2009,(6):43-43
1 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2009年4月10月,本镇某雏鸭养殖户购进商品雏鸭1000只,1周龄时开始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雏鸭精神不振,行动迟缓,继而出现软脚、拐脚、咳嗽、呼吸困难,拉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粪便沾染,其中病重的常伏地,一脚或两脚向后平伸,减食到不食死亡。发病初,畜主使用阿莫西林、  相似文献   

11.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或鸭败血症,2~8周龄的鸭容易感染,其中以2~3周龄雏鸭最容易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多发生。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由于育雏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粗放,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2006年7月,饶河镇东区某户饲养的雏鸭2000只,10日龄发病,日间发现20只病鸭,夜间又有30余只发病,当时服用一些抗生素,次日早晨又死亡雏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是6周龄以下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和接触传染性疾病,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病变。2000年5月以来,安徽省天长市和毗邻地区江苏省六合县若干乡镇养鸭户的雏鸭中发生一种急性死亡,并伴有神经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现将诊断及防治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2000年5月以来,王店畜牧兽医站陆续收到周边安徽、江苏的部分乡镇养鸭户送检病雏鸭。主要在9-21龄的雏鸭当中发病,最早的出现在4-5日龄,晚的在40日龄,死亡率高低不等。现场调查4000余只雏鸭,平均死亡率约为50%,高的达90%,低的约为…  相似文献   

14.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江西省雏鸭病毒性肝炎病已遍及所有养鸭的地方.由于环境、气候诸因素的影响,本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为有效控制雏鸭病毒性肝炎病,现结合江西省该病流行情况将本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我市某养鸭专业户购进1000只雏鸭,至20日龄时,个体较大的20—30只雏鸭发病,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发病情况 我县某养鸭户因用堆放过久的发霉锯末作垫料,引起雏鸭曲霉菌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该户从扬州引进刚出壳的鸭苗1010只,前5d鸭群。健康活泼,采食饮水正常,5d后部分雏鸭精神不振.嗜眠、食欲减退、渴欲增加,随后有部分病鸭出现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流鼻液、下痢、消瘦等症状.继而有部分病雏鸭死亡,每天死亡20~30只不等。  相似文献   

17.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各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h。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雏鸭发病后,死亡率有所不同,有的高达95%,有的低于15%。即使耐过的鸭也成为僵鸭,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现将一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2012年4月2日,汶上县某养殖户从孵化场购进了肉雏鸭2000只,5日龄前生长发育良好,从6日龄开始,鸭群内发现有几只雏鸭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然后每天死亡雏鸭逐渐增加。鸭群发病后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不见明显效果。从鸭群发病至确诊日(4月9日)累计死亡雏鸭200只。  相似文献   

20.
2001年9月,会同县城郊某村一养鸭专业户饲养雏鸭1000余只,25日龄时突然发病,病鸭主要表现两腿无力、走路摇摆、排白色稀粪等症状。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临诊观察和病原检查,初步诊断为雏鸭传染性囊病,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此批雏鸭是由外地购回的,7天后放牧饲养,未作疫苗接种,饲料为碎米、米糠、玉米等原料自配的混合料,为防止胃肠道疾病,饲料中加入了适量的环丙沙星,饲喂到25日龄时,小鸭发病,使用土霉素粉、氯霉素粉、鸭肝宁等治疗无效,至33日龄时有420只发病,发病率为42%,死亡126只,死亡率为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