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分群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分群是人为的把奶牛不同配种日或产犊日的牛群按时间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群,分群管理是牛场一项基本的管理手段,分群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牛群的健康和牧场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辽宁地区牛场调研,明确牛场分群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基于不同日粮的分群方案。分群要根据牛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牛群的大小。分群合理能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能。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的分群管理是牛场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之一,但是该项工作的进行的好坏对于牛群的生产性能和整个牛场的盈利能力都有巨大的影响。1分群原则犊牛(0~6月龄牛)分群原则。断奶前和断奶后犊牛要分群饲养,断奶后犊牛应按照体格大小分群,刚断奶犊牛必须在单独牛舍内饲养,每圈牛头数要少于牛颈夹数确保同圈牛能够同时采食。青年牛和成年牛(6~24月龄牛或围产牛)的分群原则。体格大小一致的应同群饲养,参配牛要同群  相似文献   

3.
奶牛性成熟之后或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称之为病理性乏情。奶牛产后一般40~60天发情,只有及时配种,才能保持一年一胎。在生产中,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较常见。从而导致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下降.不能正常产奶,使牛场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技术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不发情后备牛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生殖器官检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新疆兵团第八师引进挪威红牛冻精与本地荷斯坦奶牛配种杂交,杂交一代(F1代)的出生体重:公犊38 kg、母犊35 kg。在后备牛培育生长过程中,2月龄和3月龄体重增重较慢,6月龄体重增重较快,11月龄体重达到391.6 kg。参照荷斯坦青年牛初配标准(月龄13个月、初配体重350 kg),杂交代(F1代)青年牛11~12月龄就可以初配,为奶牛场带来1~2个月的节本增效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5.
后备牛舍相对泌乳牛舍来讲,要简单一些,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犊牛阶段,应该将每头牛单独分开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到了育成牛阶段,为了改进劳动和设施的效率,可以将奶牛分小群饲养,同时为转入待配种育成奶牛群作准备。配种后进入青年牛群,产犊后转入泌乳牛群。本文讨论后备牛舍的几种类型分别是:①犊牛舍(0~2月龄)、②犊牛  相似文献   

6.
根据北京金星奶牛场1992年7月至2004年4月和中以示范牛场2000年11月至2005年元月荷斯坦奶牛的配种产犊记录,按不同的配种月份所产犊牛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一月份、三月份、十一月份发情配种所产公牛显著多于母犊(p<0.05),其余各月份发情配种所产犊牛性别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有二月份和十二月份配种所产母犊多于公犊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旨在分析不同因素和SMG9基因拷贝数变异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提升奶牛繁殖性能和探究SMG9基因拷贝数功能提供参考。收集河南某牛场200头已孕奶牛的配种次数、产犊后首次配种天数和空怀天数等繁殖性状数据,统计父亲、年龄、胎次、配种员和配种季节等因素,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法鉴定每头牛SMG9基因的拷贝数类型。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将SMG9基因的拷贝数类型与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并分析不同因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父亲、年龄、胎次、配种季节和SMG9拷贝数变异会显著影响该奶牛群体的繁殖性状(P<0.05)。其中:1胎牛配种次数显著高于2胎牛,秋季配种次数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冬季产犊后首次配种天数高于秋季(P=0.064),1胎的空怀天数显著高于2胎(P<0.05)。SMG9基因的拷贝数变异与配种次数和空怀天数显著相关(P<0.05),多拷贝型个体繁殖性能优于正常型和缺失型。研究结果可为牛繁殖性能提升提供参考,并提示SMG9基因的拷贝数可作为奶牛繁殖性能选育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尽可能做到分群饲喂,根据不同牛群设计相应的牛床、牛颈夹等配套设施。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亚洲、非洲热带地区小规模家庭牛场的建设指导手册.即使2~3头奶牛的牛群.也应根据奶牛的不同生长发育胎次.设计不  相似文献   

9.
我场自1964年开始,就把育成牛初次配种月龄提早到15—16月龄,经20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育成牛早期参加配种是可行的。我们利用1980—1981年度产犊的育成牛资料,经过统计处理,也说明育成牛早期(即体重达到350公斤,或达到15—16月龄)参加配种,产犊后,其产奶量与满18月龄以后参加配种的母牛的产奶量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收集新疆某规模化牛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近千头荷斯坦牛的发情、配种、产犊记录等繁殖资料,分析犊牛初生重、助产情况、胎次、胎儿健康情况、配种次数对产犊间隔的影响,并统计了该牛场不同产犊间隔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场繁殖管理存在问题,大部分犊牛初生重过大,部分妊娠奶牛体况过肥需助产,初产牛比例较大,需配种3次以上的牛头次数较多(占25%),这些都是导致该场奶牛产犊间隔延长的主要因素,笔者并据此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西宁某奶牛场1984-1995年荷斯坦奶牛的配种产犊记录,按不同配种年龄、胎次与配种月份所产犊的性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配种年龄对奶牛产犊性别无显著影响(p>0.05);胎次与奶牛产犊性别的关系表现为第三胎所产公犊显著多于母犊(p<0.05),其它各胎次差异均不显著(p>0.05);配种月份对奶牛产犊性别的影响表现为3-5月配种所产犊牛有母犊多于公犊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6月-9月配种所产犊牛公犊显著多于母犊(p<0.05),其余各月份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初孕奶牛是指怀孕后到产犊前的头胎母牛。 1 初孕牛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15~16月龄出生发育正常的母牛,已配种怀孕到18~19月龄时已进入妊娠中期,但此时母牛和胎儿所需养分增加不多,可按一般水平饲喂,而到产犊前2~3个月(22~25月龄),胎儿发育较快,子宫体和妊娠产物(羊水、尿水等)增加,乳腺细胞也开始迅速发育,在此期间每日每头增重700~800 g,高的可达1000 g。  相似文献   

13.
对西宁某奶牛场1993—2000年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配种、产犊记录和产奶量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胎次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犊间隔没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在6000kg以上奶牛的产犊间隔板显著长于4000kg以下的奶牛(P<0.01),显著长于产奶量在4000—4999kg奶牛的产犊间隔(P<0.05)。  相似文献   

14.
奶牛性成熟之后或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称之为病理性乏情。奶牛产后一般40~60天发情,只有及时配种,才能保持一年一胎。在生产中,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较常见。从而导致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下降,不能正常产奶,使牛场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奶牛性成熟之后或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称之为病理性乏情。奶牛产后一般40~60天发情,只有及时配种,才能保持一年一胎。在生产中,奶牛产后长期不发情较常见。从而导致母牛不能及时配种,产犊间隔延长,繁殖率下降,不能正常产奶,使牛场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技术人员对14月龄以上的不发情后备牛和产后60天不发情的母牛,应及时进行生殖器官检查和分析,采取改善饲养管理和应用生殖激素等措施,使其恢复性机能。1临床表现形式1.1后备牛达到性成熟年龄时,没有发情周期出现,或达到性成熟年龄后出现一两次发情,以后又长时期不发情。1.2母牛分娩后长期不见发…  相似文献   

16.
奶牛产犊间隔的长短.不仅是衡量奶牛繁殖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还将直接影响到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各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奶牛产犊间隔也有所不同,奶牛产犊间隔除受产奶量、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的因素外,还将受到产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我场1997和1998年的繁殖资料进行管理分析。1材料与方法根据我场的2212头的中国荷斯坦牛的分娩资料和2151头的配种资料、分别对不同季节(3~5月、6~8月、9~11月、12~2月)的产犊间隔和产后配妊天数进行方差分析。2结果与分析会1不同季节的头数比例和产犊间隔从分娩牛比例分析.6~8…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择河北某奶牛场荷斯坦奶牛成母牛389头和月龄、体重适中的青年牛345头,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试验组有青年牛173头、成母牛208头,对照组有青年牛172头、成母牛181头;分别采用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配种,配种后60d内检查其受胎率,产后统计其母犊率;同时收集奶牛场1~12月使用性控冻精配种的所有青年牛每月的受胎率,产母犊率,流产率等数据。结果表明,青年牛和成母牛的性控冻精受胎率分别较常规冻精低11.34%(P <0.05)、10.03%(P <0.05),同时青年牛的性控冻精受胎率较成母牛性控冻精受胎率高10.10%(P <0.05),青年牛和成母牛的性控母犊率分别较常规冻精高43.65%(P <0.01)、39.91%(P <0.01);通过对整个牛场青年牛4605头全年性控冻精受胎率观察,季节性对奶牛受胎率有一定影响,夏季7、8、9月份受胎率较低一些,但全年差异不显著,季节性对流产率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性控冻精用于奶牛繁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青年牛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受胎率和产母犊率。  相似文献   

18.
<正>繁殖状况正常的奶牛一般是16~18月龄发情并配种,产犊后60d内发情,产犊间隔不超过13个月。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配种、分娩等环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奶牛场饲养管理情况,本次专项调研收集了黑龙江、辽宁、吉林存栏量100头以上的61家规模化养殖场的数据。通过对牛场牛群精细化管理以及健康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评估后备牛生长发育状况、配种选用公牛精液时考虑母牛难产、围产期时将后备牛与干奶牛分开饲养、新产牛与其他泌乳牛分开饲养的牛场占比均超过50%,49.2%的牛场将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其年均产奶量分别较未采取相应措施的牛场高11.0%、11.1%、7.9%、27.3%、21.0%;(2)90.2%的牛场会定期评估牛群体况,其年均产奶量较没有定期评估牛群体况的牛场高15.0%;11.5%的牛场奶牛体况偏瘦或偏胖,其年均产奶量低于奶牛体况正常的牛场;(3)尽管产后瘫痪发生率在0.5%以下、酮病发生率在1%以下的牛场占比均超过50%,但产后瘫痪、酮病在产奶量高的牛场发生率偏高;夏季高产牛乳房炎发生率高,更应关注。综上所述,牛场应注重分群及其他精细化管理,并关注牛群的健康状况,以期获得更高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20.
奶牛配种过早,会影响母牛的生长,从而影响其一生的产奶性能;而配种过晚,会浪费育成后期饲养费用,而且减少了终身产奶时间,给生产者造成了较大的潜在损失。故对于奶牛养殖户来说,掌握适宜的育成牛配种条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许多养牛主产区中国荷斯坦育成母牛18月龄配种,是不准确的。育成牛达到其成年体重的70%,是适宜的配种条件。如果饲养条件较好,则在13或14月龄就可以达到体重要求,而开始配种。如奶牛养殖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于其饲养条件较好,一般育成母牛在14月龄即开始配种,而到24月龄开始产犊产奶。相反,如果饲养条件差即使达到了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