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地松是一种优良的国外松,原产北美洲东南部,具有生长迅速、干形通直、出材率高、抗病虫力强等特性,我国南方各省正在积极推广。 我场于一九七三年开始引种。为了尽快掌握湿地松的生长规律,我们对引种的湿地松每月进行生长观察,现将观察结果介绍如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原产北美洲东南部,一九三○年开始在我国引种。经各地长期引种观察,它具有生长迅速/杆形通直、出材率高、产脂量高、抗病虫力较强等特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优良树种。 不同种源的湿地松,有不同的遗传基因,对环境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为了选择最适宜浙江引种的湿地松种源,获得更大的  相似文献   

3.
<正> 我场一九七三年新建,一九七四年开始引种湿地松。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六两年共营造湿地松1991留,其中母树林711亩,丰产试验林181亩。从几年来观察,湿地松生长快,平均每年高生长60公分以上,径生长1公分以上。五年生湿地松母树林,最大树高4.9米,胸径9.3公分,平均树高4米,平均胸径8.1公分。一、特性和生长情况: 湿地松是高大乔木,高达36米,胸径90公分。树皮紫褐色,鳞片状剥落,三针或二针一  相似文献   

4.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taeda)原产美国东南部,木材可作建筑、造纸和纤维工业原料,并且湿地松松脂含量高:质量好。两树种于1947年开始在浙江引种,是引种比较成功的速生用材树种。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台山红岭林木种子园,于1964年开始营建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基地,1970年开始生产种子。现有造林面积1,612亩,其中用1年生苗造林的56.3亩,仅占3.6%,其余96.4%均用纸袋苗上山定植。1970年前育苗所用的种子来源于广东省台山县沙栏公社,以后均采自本园经嫁接后结出的果实。实践证明,湿地松采用纸袋育苗造林,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较快,同时,造林又不受季节限制。现将我们进行湿地松纸袋育苗和造林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所从1974年开始国外松的引种工作。1974年省分配我所由美国进口的湿地松和火炬松种子7斤,我们认真地进行了播种育苗。一年生苗高1尺左右。1975年2月,用本所培育的苗木营造了湿地松母树林213亩,1976年2月,用二年生的火炬松苗造林40亩,共计253亩。湿地松栽植于原有马尾松零星分布的疏林地,属丘陵红壤,土层瘠薄。海拔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连江陀市国有林场从1996年后开始在杉木、马尾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及荒山宜林地上栽种湿地松、木荷纯林,以及湿地松与木荷混交林,根据林场目前森林资源状况,选择湿地松、木荷纯林,湿地松与木荷混交林作生产力研究,以探索湿地松、木荷纯林、湿地松与木荷混交林生长力表现,为本区域林业发展提供最佳造林方案.  相似文献   

8.
我区从1974年开始,引种了美国优良速生树种——湿地松、火炬松。至1981年全区已发展达六万六千余亩。在重点发展县布设33个样方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综合分析如下: 一、国外松原产地与本区发展县的生态条件相近。1674年至今所营造的幼林生长看,表现良好。如1982年5月在资中县国营林场调查300亩湿地松,100亩火炬松。8年生的幼林。结果湿地松八年生平均胸径11.28厘米,最大胸径21.05厘米,树高7.06米,年平均径生长1.41厘米,年平均树高生长0.88米。火炬松八年生平均胸径生长10.21厘米,树高7.36米,年平均径生长1.28厘米。前三年火炬松亩平均蓄积0.56立方米,后五年平均增加蓄积湿地松0.6961立方米,火炬松0.5496立方米。两者比较径生长,湿地松大于火炬松。高生长则是火炬松优于湿地松。  相似文献   

9.
我场1948年引种湿地松,现有成年纯林379亩,计3700多株。经二十余年引种实践确认:它生长快、成材早,干形通直、出材率高,含脂量多、质量好,对松毛虫有一定抗性,对土壤要求不严,适于荒山造林,是值得推广的优良造林树种。湿地松结实迟,二十年生的才开始少量结实。为了促使提早结实,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自1967年以来,我场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培育湿地松母树林,迄今已达1018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南屿湿地松种源苗期和14 a生的林分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种源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成活率差异大,种源间苗高差异显著,地径差异不显著。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种源间有一定差异。湿地松种源1 a生苗高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14 a生树高与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年降雨量和无霜期呈较大的正相关,说明低纬度区引种湿地松,年降雨量大和无霜期长可显著促进其树高生长。14 a生湿地松各种源生长量均超过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  相似文献   

11.
湿地松是我国三十年代开始引进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近年来发展很快。湿地松扦插育苗我们从1977年冬季开始探索。多次试验结果证明:从湿地松苗木上采得的插穗较易生根,发根率可达80%,但随着采穗母树年龄的增大,其插穗的生根率逐渐下降以至消失。1977和1978年我们多次从6年到7年生的母树上采取插穗进行扦插试验,发根率最高的一次也只有17%。今年春季开始,我们对插穗采取环状剥皮和生长素长时间的处理,使8年生的湿地松母树上采得的插穗,扦插成活率达到72%,突破了湿地松大树插穗扦插成活关。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去年,涇县马头林埸同河瀝溪林产化工厂协作,对湿地松进行了一次采脂试验和松脂质量化验。通过实验,证明湿地松可用下降法采脂,且产脂量高,开始采脂年龄早。其松脂质量为1级,含油量高,加工成松香、松节油,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湿地松在滇西地区的生长适应性,选择30余年生湿地松与乡土树种云南松人工林,基于样地调查,采用平均木法进行树干解析,分析比较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林分水平上,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明显大于云南松;湿地松和云南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基本一致,其中胸径连年生长量随树龄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树高连年和平均生长量随林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材积连年和平均生长量则呈递增趋势,仅造林26年后材积连年生长量稍有降低。相对于云南松而言,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材积连年和平均生长量更大,速生期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更长;但30余年生时两个树种均未达数量成熟龄。由此可知,湿地松非常适宜在滇西地区推广种植。本研究为湿地松在滇西及相关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人工林的生长及其材脂两用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松在广东省广为引种,阳江市至1992年人工林面积亦已发展至12万ha。湿地松的生长特性和木材性质对其经营利用有一定影响。从4种不同经营模式比较,由于湿地松早期生长迅速,脂、材均可利用,10年生即可开始采脂和间伐。其中以第4种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即10年生开始第1次间伐,伐前强化采脂2年;15年生作第2次间伐,代前强化采脂3年;18年生开始连续采脂7年,25年生时主伐。发展湿地松是广东山区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对改善我省造纸资源和松脂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林生长特性与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为贫瘠的迹地上开展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带状混交及湿地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 ,对 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 ,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 ,与湿地松纯林相比较 ,带状混交林中湿地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 ,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 ,土壤理化性质良好 ,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混交 ,湿地松受压严重 ,保存率、生长量低 ,应及时对厚荚相思进行适度修枝 ,增加林内透光度 ,促进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16.
湿地松、火炬松原产美国东南部,均属高大乔木,以生长快、材质好和富含油脂著称。本世纪三十年代即开始在我国引种。我省73年引进湿地松,74年引进火炬松,以后75、79和80年相继从加拿大、美国引种这两种树种。经历年育苗造林试验,普遍反映生长良好。湿地松在美国主要分布于南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广东西江林场杉木萌更纯林和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分的结构、生长、生物量、根系和土壤理化性质等作了调查研究。调查资料用对比的方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林分结构差,林木分布疏密不均,致使林分生长不佳,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物量低;(2)湿地松同萌更杉木混交,对杉木萌条高径生长无显著影响,而湿地松的高径生长和平均木生物量均优于杉木萌条,说明立地条件较适应湿地松生长;(3)9年生杉木萌条和8年生湿地松的树高和直径连年生长量均已急剧下降,平均生长量亦开始平缓下降,且下降时间相近似;(4)杉木为浅根密集型根系,湿地松为深根疏散型根系,两者混交,存在若争夺水分、养分的矛盾;(5)杉木萌更纯林与杉、湿混交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大都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福建省政和县石屯镇、杨源乡10年生湿地松幼龄林建立多个生物量相容模型,并对不同海拔的湿地松幼龄林生物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的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差异明显,胸径、树高差异显著,300m海拔区比900m海拔区的平均树高、胸径大;其分别建立的900m海拔区和300m海拔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决定系数R~20.99;300m海拔区10年生湿地松单位面积生物量比900m海拔区高97%。说明海拔对湿地松生物量影响显著,较低海拔区更利于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19.
南屿林场引种国外松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为了扩大引种面积,增加种子产量,从1974年开始试验湿地松嫁接技术,76年进行大面积生产,至今已完成了近1100亩湿地松嫁接母树林和种子园的任务,嫁接成活率均达80%。现把近几年湿地松嫁接技术的几点看法小结于后,  相似文献   

20.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火炬松(Pinus taeda)原产北美洲南部。我国广东省台山县,于1930年最早引种,湿地松干形直,松脂含量高,具有一定的抗风和抗虫能力,要求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适于低山丘陵生长。火炬松于1933年、1934年分别由广州、闽侯首先引种,适应性较强,比湿地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