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爱元 《种子科技》2023,(12):115-117
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与小麦病虫害防治配套技术策略为重点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主要作用、玉米秸秆还田后引发小麦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原因,指出感染病虫害的玉米秸秆不能直接还田,提出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加强播种期和生长期的病虫害预防工作、选择科学播种方式以及加深玉米秸秆掩埋深度等措施,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秸秆还田由于具有多种优势受到广大农业生产者的关注,同时也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以及产量造成的影响情况还不得而知,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宗云 《种子科技》2023,(12):85-87
随着我国经济与农业持续发展,相关人员对夏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栽培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玉米秸秆还田后的小麦栽培技术应用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包括强化土壤养分、优化土壤结构、控制秸秆数量、提高整地质量、管理土壤肥量、量化控制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兆静 《种子科技》2023,(23):121-123
我国每年产生玉米秸秆约3.5亿t,秸秆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已成为科研的重点。基于此,以秸秆还田技术为切入点,分析了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田间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处理条件下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麦秸量足的条件下以7500kg/hm^2还田效果最佳,水稻产量比对照增产9.3%,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提高0.08个百分点,比试验前提高0.06个百分点。低于3750kg/hm^2效果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郝国芹 《种子科技》2017,(9):143-144
研究了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均没有显著影响;若每667 m2按照氮磷钾肥20 kg∶10 kg∶5 kg的比例进行施肥,则小麦的产量能达到618 kg/667 m2,比没有秸秆还田的地块增产6.18%以上。文章还对秸秆还田后小麦种植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或缺的最基本原材料,小麦的年产量及国际市场需求量很大,所以必须优化与调整小麦栽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玉米秸秆还田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调整与完善小麦栽培工作,提高小麦栽培品质和种植产量,达到小麦高产栽培目标。文章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通过科学的种植、施肥、浇水、化学除草和除虫等方法,优化调整与完善小麦种植各环节的管理措施,实现小麦高产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8.
毕节地区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毕节地区近年来重点推广的一项农业实用技术,它能使玉米增产约10%,经过添加酵素菌,石灰等催腐措施,其增产效果更为明显,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旱地秸秆还田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旱地设置旋耕( CK)、旋耕还田( RS)、免耕还田( NS)、深松还田( SS)和深耕还田( DS)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花后旗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及水分环境的改变,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总效应为秸秆还田大于不还田。不同的秸秆还田模式光合特性表现为SS>NS>DS>RS,秸秆还田尤其减缓了灌浆中后期叶绿素的降解。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出苗率,SS处理和NS处理出苗率最低,分别比CK低21.25%和16.5%,穗数较低,但由于光合能力较强,千粒质量最高,穗粒数也高于其他处理,SS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还田处理,综合本试验结果,在旱地推荐深松还田的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与常规机播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免耕撒播技术具有较好的节资、增产和增收优势。通过试验研究,初步分析了秸秆还田免耕种小麦技术的增产增收机理。  相似文献   

11.
18年秸秆还田盆栽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黄淮海旱农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内不施任何化学钾肥,由于小麦和玉米需钾量高,年吸钾量大,导致土壤钾素连续消耗.在对照、单施秸秆、施氮磷肥和秸秆配施氮磷肥4个处理中,土壤速效钾降至"最低值",缓效钾也低于华北农区平均值.连续秸秆还田有提高作物产量和减缓土壤钾素肥力下降的作用,但仅靠秸秆还田不能维持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的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12.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华粳6号和两优培九为材料,通过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比较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不同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明显提高了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了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增大,表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小麦秸秆还田后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式小麦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带轮作多熟制中 ,将麦秆覆盖于玉米行间 ,是就地利用有机肥源的好方式 ,它既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减轻伏旱的危害 ,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 ,丰富土壤营养库。但由于麦秸不易分解 ,甚至到玉米收获时 ,麦秸仍未腐解 ,这就影响了麦秸培肥改土作用的发挥。据报道近年引入的酵素菌 ,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 ,在麦秸覆盖时加入酵素菌 ,应该能加快麦秸的腐解和转化过程 ,从而可充分发挥麦秸覆盖的改土培肥作用。为探讨这个问题 ,进行了不同方式小麦秸秆覆还田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点情况试验设…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几种秸秆还田的方式及几点注意事项,论述了小麦、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探明秸秆还田后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养分库容,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50%秸秆还田、100%秸秆还田、150%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增幅为0.02~0.04个百分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6.64~9.00、3.37~4.07、10.33~19.00 mg/kg。不同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富度,细菌、真菌、放线菌增幅分别为2.2×108个/g~3.1×108个/g、0.5×106个/g ~3.5×106个/g、1.3×107个/g ~1.9×107个/g。但过量秸秆还田不利于农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雷蕾 《种子科技》2023,(21):111-113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各种病虫害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病虫害防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选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剂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因此,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综合评估并分析不同防治方法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实现小麦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明亮 《作物杂志》1999,15(6):33-34
山东省桓台县作为我国长江以北第一个吨粮县,随着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小麦、玉米为主的农作物秸秆数量不断增加,年产秸秆4亿kg以上。通过秸秆直接还田、气化、青贮氨化、加工等途径,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70%。其中小麦秸秆70%直接还田、玉米秸秆40%左右直接还田,形成了以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为主体的秸秆利用模式。1 区域资源环境桓台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东南部,属淄博市辖县。全县版图面积509.53km2,辖13个镇,343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1万。耕地面积3.13万hm2,其中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要种植方式的粮田占地2.53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小麦田施用化肥并配合秸秆还田的施肥方法与纯施化肥及不施肥麦田影响产量因素的数据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初步推断,小麦田施用化肥并配合秸秆还田与纯施化肥田相比能增加麦田的冬前分蘖数,降低小穗退化率,提高小麦灌浆速率,缩短小麦灌浆时间,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倩 《种子科技》2024,(3):92-94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保障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小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毓峰 《种子科技》2023,(22):121-123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多,并且对粮食有了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也使小麦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和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是在机械化普及、秸秆还田和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小麦病虫害的种类增多且防治难度加大,导致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有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应该引导种植户选择科学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