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犬呼肠孤病毒3型(AMMS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 只临床表现呼吸道症状的濒死病犬肺脏分离到 1 株病毒,经理化特性、血凝性、核酸型、血凝抑制试验和电镜观察,鉴定为犬呼肠孤病毒 3 型。这是国内首次分离到此病毒。  相似文献   

2.
近日,日本学者从3头患有腹泻和2头健康的3月龄猪粪便中分离到呼肠孤病毒株OS-320至OS-324,通过交叉中和试验,把分离物分类为呼肠孤病毒Ⅱ型。血凝试验表明,分离物与其它的呼肠孤病  相似文献   

3.
呼肠孤病毒感染就是病毒性关节炎,是鸡常患的病毒性传染病。另外,许多学者证实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肠道疾病和所谓"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疾病也与呼肠孤病毒有关。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自消化道和呼吸道分离出来。病毒无囊膜,对脂溶剂和热有抵抗力,-20℃可存活4年以上,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可形成包涵体。呼肠孤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来源于鸡的跛行  相似文献   

4.
鸡病毒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通常导致鸡表现跛行、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生产性能低下、增重减少、饲料转化效率低,从而使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1984年王锡坤首次报道在我国发现的禽病毒性关节炎(AVA),此病特别对一些商品系肉用鸡危害尤为严重。之后,耿培梁等报道了蛋用雏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1990年肖成蕊等从患鸡关节内分离得病原并鉴定为呼肠孤病毒J-1毒株。在国外,1954年Fahey和Crawley首次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鸡呼吸道内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1957年01son等从患有滑膜炎的病鸡中分离到“病毒性关节炎病毒”,1972年Walker确定为呼肠孤病毒。目前,呼肠孤病毒感染已在各国流行。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关节炎主要发生于肉鸡,也发生于蛋鸡,火鸡,并与另外一些疾病,如腓肠肌腱破裂、心包炎、心肌炎、心包积液、泄殖腔粘糊、雏鸡早期死亡、吸收不良综合征(或称矮小综合征)等,有密切的关系。一、鸡病毒性关节炎的流行鸡与火鸡是唯一的天然宿主。其他禽类和鸟类体内虽可发现呼肠孤病毒,但不发病。各种类型的鸡都能感染,但重型鸡更易发生,尤以5~7周龄的肉用仔鸡发病最多,发病率可高达100%,而死亡率低于6%。1日  相似文献   

5.
正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引起鸡多种疾病,包括病毒性关节炎、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和所谓吸收不良综合征。疾病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鸡的年龄、病毒的致病型和感染途径。呼肠孤病毒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已有多个省、市发现本病,并从有些病例分离鉴定出呼肠孤病毒。现将一例鸡呼肠孤病毒感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峡川社区皖南土鸡养殖户汪某饲养的80日龄皖南土鸡8000只(免疫情况: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病液氮苗,7日龄新城  相似文献   

6.
正呼肠孤病毒及其分类学依据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呼肠孤病毒是由编码 10个片段的双链RNA (dsRNA)组成 ,没有囊膜。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正呼肠孤病毒属共有 4个成员 ,分 3个亚群 :第一个亚群包括非融合基因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MRV) ;第二个亚群为融合基因正呼肠孤病毒 ,包括禽呼肠孤病毒 (ARV)和从飞狐 (flyingfox)分离到的内尔森海湾病毒 (NelsonBay) (NBV) ;第三个亚群包括从狒狒体内分离到的呼肠孤病毒 (BRV)。从蛇分离到的两株呼肠孤病毒暂且将其归为第VI亚群  相似文献   

7.
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能引起关节炎、心包炎、肠炎、肝炎、法氏囊及胸腺萎缩、骨骼异常、产蛋下降和营养吸收障碍等疾病的双链RNA病毒。1957年Olson等首次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此后英国、美国、  相似文献   

8.
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一株从雏鹅肝脾脏病料中分离到的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外壳直径75nm,内核直径50nm;经病毒分离培养、理化特性鉴定、动物回归试验、抗体检测,确定所分离到的毒株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鹅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9.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从养殖发病洛氏鱥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人工感染试验、电镜观察、核酸基因组SDS-PAGE电泳、RT-PCR检测确认为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发病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同;病毒感染可使鲤鱼上皮瘤细胞(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收集细胞上清,负染后电镜下可观察到大小均一,直径约70nm,近球形,无囊膜结构的病毒粒子,初步判断为呼肠孤病毒;病毒基因组SDS-PAGE结果表明,病毒基因组由11个分段的RNA核酸片段组成,为典型的水生呼肠孤病毒核酸带型。病毒基因组S10节段RT-PCR结果表明,有特异性条带,其与GenBank中登录的呼肠孤病毒S10节段(JN206665.1)序列同源性为91%,该分离株应为呼肠孤病毒,本研究首次在洛氏鱥鱼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0.
禽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多种疾病类型的疾病。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首先从人和动物的呼吸道或肠道中分离出该病毒,因对其致病机理不明确,故称为呼肠孤病毒,即指呼吸道(R)-肠道(E)-孤儿(O)病毒。雏鹅感染此病毒后可引起出血性、坏死性肝炎;番鸭感染后引起肝脏、脾脏等内脏器官有白色坏死点,也称为白点病;樱桃谷肉鸭感染后引起脾脏坏死,也称为脾坏死症。  相似文献   

11.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在各种禽类中普遍存在,主要感染鸡,造成鸡的病毒性关节炎。番鸭的呼肠孤病毒感染,早在1950年南非就有记载,1972年法国首次从番鸭中分离到病毒。近几年来,我国闽、浙等番鸭饲养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肝、脾、胰腺表面出现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01年,吴宝成等经病原分离鉴定,确定该病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其后,多位研究者分别从临床感染发病的半番鸭、鹅中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2.
呼肠孤病毒(ARV)可从鸡病的各种临床症状,例如,呼吸道病、肠道疾病、泄殖腔脱出、严重死亡、腱鞘炎、矮化症和骨质疏松病等中分离到,亦可从健鸡中分离到本病毒。然而,病毒常不能繁殖致病。因此,未能确定其病原作用.这与病毒致病力的差异和其它因素如:感染部位、年龄或鸡的易感性,与其它病原物的并发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从山东滨州某养鸡场疑似鸡呼肠孤病毒感染的发病鸡群进行病毒鉴定,采取了病毒分离、RT-PCR鉴定、直接免疫荧光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鸡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4.
山东某鸭场疑似发生新型鸭呼肠孤病,从采集的病料组织样品中分离出1株病毒,经一步法RT-PCR扩增得到新型鸭呼肠孤病毒部分S3基因序列,克隆到p MD18-T载体中,经序列测定,与Gen Bank上的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并做了该病毒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参照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同源性为100%,并对鸭具有一定的致病性。本试验成功分离获得1株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山东地方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5.
鹅呼肠孤病毒GRV1株分离鉴定及其σC基因特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运动障碍的雏鹅肝脏和脾脏分离到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该病毒经琼脂扩试验可与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DuckReovirus,MDRV)的抗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推测其为呼肠孤病毒,命名为GRV1。参考GenBank禽呼肠孤病毒(AvianReovirus,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小外壳蛋白(minorcoreprotein)σC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病毒RNA经RT-PCR扩增,产物为810bp,与预期的目的片断大小一致,测序结果表明σC基因在280~1089区间是一个开放性阅读框架,编码269个氨基酸的蛋白,GC含量为49.88%,等电点为6.497,分子量为29.4Ku。核苷酸序列经DNAStar(6.0)软件分析,与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株核苷酸同源率为93.0%,与鸡呼肠孤病毒σC基因同源率仅为21%~25%,同源性分析表明鹅呼肠孤病毒与番鸭呼肠孤病毒可能来自同一祖先,建议将鹅呼肠孤病毒连同番鸭呼肠孤病毒归属为正呼肠孤病毒属第二个亚群中不同于禽和内尔森贝海湾呼肠病毒的独立基因群。由蛋白质分析软件Anthepro5.0和MultiCoil软件分析表明,抗原区多位于N末端,没有跨膜区,σC为三股螺旋结构,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鹅体内分离到呼肠孤病毒,同时也是第一次在数据库中提供σC的序列。  相似文献   

16.
禽呼肠孤病毒病足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鸡受到ARV感染后通常因病毒的致病型、宿主的年龄及感染途径不同而表现出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肠道疾病、消化不良综合征和呼吸道症状等[1-2].  相似文献   

17.
从表现为肝、脾表面坏死的240日龄种番鸭组织脏器中分离到1株病毒,暂命名为ZJ-10-06株,参照胡奇林等发表的文献进行RT-PCR[3]初步认定所分离到的毒株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序列分析表明,ZJ-10-06与引起鸭脾坏死症HC/China病毒株同源率最高(95.3%),遗传进化分析可将番鸭呼肠孤病毒分成2个分支,ZJ-10-06和HC/China共处一相对独立小分支。  相似文献   

18.
<正>禽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5种病毒之一,该属还包括非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致融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和狒狒呼肠孤,以及从爬行动物中分离的致融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和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是Orthoreovirus属的两个主要类群,尽管它们有许多共同的分子特征和物理化学特征,但它们在宿主范围、致病性和基因组编码能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和血清学特性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禽呼肠孤病毒是呼肠孤病毒属成员。最新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第七次分类报告(2000)将哺乳类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禽类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纳尔逊海湾病毒(Nelson Bay virus,NBV)以及狒狒呼肠孤病毒(Baboon reovirus,BRV)这四个代表种分为Ⅰ、Ⅱ和Ⅲ三个亚群,其中ARV和NRV在亚群Ⅱ内;而两个蛇源分离株因具有亚群Ⅱ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病毒分离鉴定的常规方法,从某番鸭养殖户自然死亡的番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用分离到的毒株试验感染1日龄敏感番鸭,其死亡率达100%,临床及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的番鸭基本一致,并可回收到该病毒,分离毒株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血清学交叉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该病毒为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