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述林,博士,1975年生,四川省天全县人。2004年6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硕士期间主要从事中国地方猪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法国杂志《GeneticsSelectionEvolution》;博士期间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中国培育猪品种用于QTL精细定位的效率,研究结果发表在韩国杂志《A s i a nAustralianJournalofAnimalSciences》,编写的程序经整理优化后,以“FineQTL研究平台”报到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04年7月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基因与细胞工程研究室参加工作,现在主要从事…  相似文献   

2.
我国拥有丰富的猪品种和遗传资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不仅有利于科学、有效地开展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对猪的分类鉴定、选育提高、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2018年以来中国地方猪种基于微卫星位点、mtDNA、SNP芯片、简化基因组测序和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殷宗俊,1968年出生,1992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并留校任教,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博士毕业,现任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副主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和遗传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理事,安徽省养猪协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猪生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猪品种的保护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养猪大国,也是猪种资源大国。在2011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共收录了76个地方猪品种,18个培育品种。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猪品种保护意识淡薄,加之外来引入品种对中国猪品种结构造成一定改变,导致中国地方猪品种数量急剧下降。本文旨在对地方猪品种的保护与利用现状作一综述,并总结地方猪品种在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对地方猪品种进行更好的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专家文库     
杨明 《猪业科学》2023,40(12):4-4
杨明,女,博士,2007年江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通过选拔保送至家猪遗传改良与养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生,2009年选拔为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王林云 《猪业科学》2006,23(5):51-52
由第十届全国人大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即将于2006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畜牧法》第十一条规定,有关部门将负责组织畜禽遗传资源的调查工作,发布报告,公布经国务院批准的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不但数量约占全世界的一半左右,而且具有丰富的猪遗传资源。据上世纪80年代组织调查后出版的《中国猪品种志》的材料,我国有46个地方猪品种,12个培育品种,6个引入猪种。20多年来随着我国养猪生产的发展,原有地方猪种在数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性能也有所改变,同时各地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地方猪种资源和培育了许多新的猪种(或配套系)。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再组织一次全国性的猪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影响,以《中国猪品种志》、《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以及近年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下的民猪和金华猪近三十年来不同阶段遗传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民猪与金华猪群体规模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体重体尺、育肥性能指标均有上升趋势;繁殖性能等指标变化不太明显。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社会需求和饲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外来品种的引进、猪种的杂交选育以及规模化养殖的普及,导致地方品种猪的规模出现大幅度波动,相应的品种性能也呈现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黄东平 《猪业科学》2024,41(1):110-112
中国有着悠久的动物驯化历史,是世界畜牧业驯化中心之一,也是动物遗传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猪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国本土猪品种的多样化是多种气候、地形和人类文化影响的结果,经过几千年的驯化和自然选择,我国大多数猪都发展出独特的遗传特征。中国本土猪品种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具有鲜明的特征,对多种环境(如缺氧、低气压、冷和热)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中国地方猪资源分布广泛,覆盖了大多数省份。  相似文献   

9.
Weitzman方法是目前研究畜禽资源遗传多样性保护方案的常用方法,它通过估计总体遗传多样性和构建最大似然树,分析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遗传多样性最大化保护提供一个优先保护次序。本文系统地介绍了Weitzman方法的原理及其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并以中国18个地方猪种为实例,阐明Weitzman方法在实际畜禽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方案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8个地方猪种总的遗传多样性为8 369,期望遗传多样性是5 971.974,约占总体遗传多样性的71.47%;马身猪、香猪、滇南小耳猪和民猪是对总体遗传多样性贡献最大的4个品种;边际多样性最大的4个品种分别为藏猪、马身猪、香猪和滇南小耳猪;保种潜力最大的4个品种分别是金华猪、藏猪、香猪和汉江黑猪。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目前收录了共计76种中国地方猪种,中国地方猪种存在肉质优良、抗逆性强、繁殖性强等优点,但由于外来品种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猪的发展,致使地方猪遗传进展缓慢。目前,由于社会各界对地方猪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使得地方猪遗传资源得以保存和丰富。深县猪是河北省地方黑猪,于2016年列入《中国畜禽资源遗传志·地方品种图册》,相较于引进品种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但繁殖性能较强,肌内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耐粗饲,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具有典型的中国地方猪种的特点,无论研究其优良肉质性状还是其繁殖性能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推广意义。因此,文章针对深县猪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深入研究深县猪的优良性状奠定基础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猪种微卫星和血清蛋白基因座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AO-ISAG联合推荐的27个微卫星DNA标记和8个常用血清蛋白多态性标记对55个中国地方猪品种和3个引入猪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遗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F-统计量、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和遗传距离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评估其种内遗传变异和种间遗传关系。以两种标记的联合聚类结果为基础。将55个中国地方猪种分为9类。探讨了各猪种之间的遗传关系,本研究为我国地方猪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荣昌猪是我国三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l957年被载入英国《世界家畜品种及名种辞典》,纳入了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保护猪种资源名录,1986年列入《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并在l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荣昌猪国家标准》,200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荣昌猪以其耐粗食、适应性强、杂交配合力好、遗传性能稳定、瘦肉率较高、皮薄肉嫩、肉质优良、鬃白质好等特点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林云 《猪业科学》2012,29(10):120-122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农业部的领导和组织下,经过近8年的调查和编写,《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终于在2012年7月于北京正式对外发行。这本由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编、由全国900多位有关专家、行政领导、一线畜牧生产者参与调查编写的专著,较好地总结和记述了我国地方猪品种、培育猪品种和引入猪品种在近30年来发生的数量、地域分布和性能的变化,使我们对我国的猪遗传资源情况有新的认识。现就我国地方猪遗传资源的变化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世界上猪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总数的i/3,据2011年最新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目前有地方猪种76个(还有已经审定的4个未收录),培育品种I8个,引入国外品种6个。为加强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加快推进地方猪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彭中镇 《猪业科学》2008,25(2):86-89
2 地方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 2.1 猪遗传资源调查 1).如前所述,1979-1984年我国曾开展一次规模空前的猪品种资源调查并出版<中国猪品种志>;1995年又作了补充调查. 2)农业部在2002年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于2006年5月启动了我国第二次全国性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旨在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当前我国畜禽包括猪遗传资源最新状况以及30年来的重要变化,为做好全国珍贵、稀有、濒危遗传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打下基础.2007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6.
地方猪种冷冻精液在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猪种资源数量持续下降,甚至有加剧的趋势.表现在:一是资源数量减少,据《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2004年)统计,全国有40%以上的地方猪品种群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继有14个地方猪品种被确定为濒危资源,有5个品种被确定为濒临灭绝资源,深县猪、项城猪、豪杆嘴型内江猪、大普吉猪等4个品种(类群)已灭绝;同时,品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度降低,许多地方品种(类群)的母猪数量急剧下降,公猪头数与血统数锐减,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日益缩小,遗传变异日益枯竭,遗传基础愈来愈狭窄.  相似文献   

17.
杨宁,男,1964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90年7月在北京农业大学获得动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随后他留校任教,主要致力于畜禽遗传育种技术和家禽生产的科研、教学和推广工作。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Tech)进行合作研究。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家禽科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宁博士目前还兼任世界家禽学会(WPSA)中国分会秘书,国家家禽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农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  相似文献   

18.
正沙子岭猪原产湘潭,是湖南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优良地方猪种,是生猪生产中的珍稀遗传资源。1986年,沙子岭猪作为"华中两头乌猪"中的一个重要类群被列入《中国猪品种志》;2010年,沙子岭猪通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编号A克I00458];2011年,沙子岭猪编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2014年,沙子岭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农业部第  相似文献   

19.
民猪又名东北民猪,是中国东北三省传统养猪生产中的首要当家品种,是中国猪品种中的名猪,也是华人民族文化中的明珠。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中,民猪在历代人工选择条件下已进化成一个遗传稳定、性能优异的华北型经典品种,也是在东北三省最具生态适应特点的品种。该猪头长咀大、  相似文献   

20.
陆川猪和巴马香猪均为产于广西被列入国家级地方品种遗传资源名录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品种。近年来,深入开展地方品种猪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已成为重点。作者现对广西陆川猪的遗传与繁殖、猪支原体肺炎病原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巴马香猪的遗传与繁殖、疾病模型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