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霉菌毒素在亚洲的发生情况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顾薇 《饲料工业》2003,24(5):49-50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有毒的化合物。霉菌生长成熟后就会产生毒素。霉菌毒素让人厌恶是因为它们会损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它们的毒性随霉菌毒素数目的增加而增大。有报告显示,目前存在的霉菌毒素有上百种。它们在谷物的生长,收获和储存期间均会出现。不同的气候条件会产生不同的霉菌毒素问题。温度和潮湿是霉菌毒素产生的首要条件。在非常热的干燥天气,黄曲霉毒素经常在玉米、花生、葵籽饼粕和棉籽粕中产生。在高湿气和低温度的环境下,镰刀菌毒素会引起很严重的问题。呕吐毒素(也称“DON或“Vomitoxin),玉米赤霉毒素(也称“ZON或“ZEN”)…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采用体内法测定了修饰葡甘露聚糖(MG)吸附肉鸡胃肠道内T-2毒素的能力120只5周龄肉鸡喂以以下6种日粮:1)对照日粮;2)对照+MG(0.1%);3)对照+T-2(500ppb);4)对照+T-2(5(10ppb)+MG(0.1%):5)对照+T-2(1000ppb)和6)对照+T-2(1000ppb)+MG(0.1%),每个处理20只鸡.每个处理纽在饲喂日粮后的第0、30、60、90和120分钟各宰杀4只鸡收集每只鸡的全部肠内容物,干燥并测定毒素浓度,结果显示:饲喂MG组任何时间收集的肠内容物中检出的T-2毒素的浓度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2个不同浓度T-2毒素组的T2毒素在30、60、90和120分钟被MG吸附的百分比分别为1597和14.77,22.53和22.67,26.88和28.03,31.50和31.83(AsianAust.J.Anita.Sci.2004,Vol 17,No.2:259-262)。  相似文献   

3.
生物毒素是由活的生物体所产生的一类具有自身防卫作用的天然物质,亦称自然毒素(nature toxin),常以不同的方式引起受害对象染毒发病,甚者危及生命。生物毒素的种类繁多,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复杂,对动物体和人类的各种生理功能都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猪场,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各种呼吸道疾病和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率极高。虽然免疫程序一步不缺、常规消毒按规定进行用药也到位,但是猪的各种疾病依然层出不穷。其原因主要是猪场存在着各种霉菌毒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粮食或饲料中因霉菌毒素污染而造成的损失是谷物损失中最大的部分,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的污染,因污染程度不同,不同地区的损失差异较大。中国是霉菌毒素的重灾国,因为我国的饲料厂普遍对霉菌污染不太关心,而国家的相关法规也不明确,饲料生产厂家鉴于表观成本的考虑,过早停用或常年不用防霉剂及霉菌毒素吸附剂是发生霉菌毒素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从霉菌生长的条件、种类及对畜禽的危害进行综述,并提出检测霉菌毒素常用的方法及消除霉菌毒素中毒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6):27-28
百奥明新加坡实验室在2003年10月-2005年9月对亚洲饲料中所含霉菌毒素进行调查,其中所涉及区域包括北亚(中国、韩国和台湾)、东南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南亚(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以及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选取的样品共970个,包括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粕、小麦、稻米和花生粕等)以及饲料,主要分析的霉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Afla)、玉米赤霉烯酮(ZON)、呕吐毒素(DON)、烟曲霉毒素(FUM)、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OTA)等。  相似文献   

7.
刘杰  邵洪运 《养猪》2007,(2):I0004-I0005
近来霉菌毒素对猪场造成的危害有所抬头,目前已发现200多种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伏马酸)、镰刀菌毒素、T-2毒素和玉米赤霉  相似文献   

8.
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毒性及近年污染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是对动物生产危害较大的两种霉菌毒素.本文介绍了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的毒性,并对近年来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在我国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
吴连福 《饲料工业》1995,16(9):25-26
霉菌毒素的生物学作用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毒素总称。广泛存在于食品、饲料中。摄食霉菌毒素后,急性引起中毒,慢性会长期损害健康。例如:黄曲霉素B_1被认为是人类肝癌的诱发物质。家畜误食后,降低生长速度、饲料效率,还降低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疫苗的预防作用,引...  相似文献   

10.
浅谈霉菌呕吐毒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绍伟  罗仕欢 《湖南饲料》2006,(2):26-27,34
呕吐毒素(Vomitoxin)是近年来逐步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霉菌毒素,其分布广,危害普遍,特别是伴随着谷物的生长过程而产生,不易预防。在国外,对呕吐毒素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但在我国,人们对其了解还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11.
霉菌毒素是真菌或霉菌生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代谢产物。将真菌和霉菌杀死可以停止霉菌毒素的产生,但不能消除已存在于谷物中的霉菌毒素。世界上每年大约有25%的谷物遭受各种霉菌污染。动物饲料的发霉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在我国特别在南方普遍存在。迄  相似文献   

12.
霉变玉米对畜禽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在收获或晾晒期间如果遭受连续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会被霉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所污染。玉米霉菌毒素可简单分为田间霉菌和储藏霉菌。呕吐毒素、F-2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均属于田间霉菌类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和赭曲毒素属于储藏霉菌毒素。这些霉菌毒素稳定性强,耐高温,耐持久,耐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处理。  相似文献   

13.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代谢次生物,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人、畜健康构成了威胁。就甘露聚糖对霉菌吸附效果等方面研究作一综述,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家禽的霉菌毒素中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lav.  R 《国外畜牧科技》1999,26(5):47-49
  相似文献   

15.
植物毒素学和免疫学结合,以研究动物中毒性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和防治,是一个全新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就植物毒素免疫的免疫学基础、植物毒素人工抗原的研究和植物毒素免疫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旨在建立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检测产气荚膜梭菌并分型的多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毒素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4对针对4种毒素的特异性引物。并通过改变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多重PCR方法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毒素基因均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停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均未出现条带;当核酸质量浓度降至12.5μg/L时,仍可清晰地扩增出α、β、ε、ι毒素基因对应条带。在核酸质量浓度降至3.12μg/L时,仍可观察到α与ε毒素基因扩增出的条带。在核酸质量浓度降至0.78μg/L时,α毒素基因对应的条带仍可隐约可见。应用该方法对68份疑似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猝死的牛鼻拭子样进行检测,其中有52份样品检测结果显示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剩余16份样品均为非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76%。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准确地鉴别区分5种类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在采样时仅需采取疑似病畜的鼻拭子,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对临床检测病畜的产气荚膜梭菌病有较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乳鼠试验,皮肤蓝斑试验和仓鼠成纤维测定兔源E.loli菌株85002和85003,结果表明这两株兔源E.coli菌株不产生肠毒素LT和ST,但对仓鼠成纤维细胞有致细胞病变效应。用平凝集试验测定,这两株菌均与E.colik88,K99,987P和F41的因子血清不邮现阳性反应。透射电镜观察,这两株菌的表面均有丰富的纤毛,85002菌株的纤毛为僵直的纤毛,85003菌株的纤毛为较长的,柔软弯曲的卷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各种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当畜禽食人含有毒素的饲料或霉菌便会发生霉菌毒素中毒。霉菌及霉菌毒素的种类很多,其毒性大小不一,其中对畜禽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赤霉菌毒素、青霉毒素等。以霉变玉米引起多种毒素中毒最为常见,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就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制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是影响畜禽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2012年上半年百奥明公司共检测421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结果发现,玉米、玉米副产品和饲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为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而且多种毒素并存现象普遍;猪禽料中黄曲霉毒素风险不大.2012年小麦部分主产区都发生过赤霉病,从本季小麦抽查结果来看,小麦中主要霉菌毒素是呕吐毒素,高污染水平的小麦出现在赤霉病灾情较重的安徽和江苏两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