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冈优725、天龙优540、川农优527、Q优6号和Ⅱ优498等5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在旱育超长龄秧迟栽条件下,研究了穴栽株数对水稻成穗结构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长龄秧迟栽条件下,壮秧单株每穴总穗数最多,其中二次分蘖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穴栽株数对水稻穗部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大,壮秧单株与弱秧单株或多株相比差异不显著.壮秧单株的生物产量、实粒重和收获指数都高于弱秧单株或多株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播期对油后直播杂交稻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选用30个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设计6 种不同播期种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对每株穗数、每穗着粒数、单株产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对结实率和千粒重产生了正面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降幅较小,每穗着粒数和每株穗数降幅较大,导致单株产量表现出随播期的推迟而显著降低。根据水稻单株产量在不同播期下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对参试的30个基因型水稻进行聚类分析,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类。从中选出单株产量对播期推迟反应不敏感的6个品种院宜香3724,B优827,C优725,B优0301,宜香2308,红优2009。  相似文献   

3.
杂交中籼稻长秧龄移栽的分蘖成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籼迟熟杂交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穴插苗数和水肥管理模式下长秧龄水稻的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以及不同叶位与等级分蘖对产量贡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秧龄水稻分蘖能力强,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叶位多,且在65d秧龄下不同水肥管理模式的分蘖能力强弱表现为干湿交替模式旱种模式淹灌模式;同时,在长秧龄下穴插单苗的各级分蘖发生率和成穗率都高于双苗。长秧龄水稻不同等级茎蘖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1次2次主茎3次;不同等级茎蘖对长秧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整体上,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1次2次主茎,结实率则是1次主茎2次。长秧龄水稻分蘖发生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1~9叶位,2次分蘖1~2和7~8叶位;分蘖成穗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2和7~9叶位,2次分蘖1~3和7~8叶位;对产量贡献的优势叶位是1次分蘖6~9叶位,2次分蘖1~2和7叶位;总体上,长秧龄水稻的优势分蘖叶位是1~2和7~9叶位,它们对产量的贡献之和达到了68.95%。延长秧龄,产量随之降低,但在长秧龄下穴插单苗,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仍然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吴霞  陶诗顺  钟昀  马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63-12565
[目的]探讨油后直播杂交稻适宜的成株密度。[方法]以F优498、金优527和中优838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油后直播杂交稻成株密度与其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油后直播杂交稻成株密度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株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及单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位面积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相关性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结论]与参试品种性状相近的杂交稻品种,将其成株密度控制在20~30株/m^2范围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秧龄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浏阳稻区机插早稻高产所需最佳秧龄,2015年春在浏阳永安镇以适宜湖南稻区的常规稻中早39和杂交稻株两优211为供试品种,开展了早稻秧龄弹性试验。结果表明:中早39及株两优211均以20 d秧龄的处理结实率最高,分别达到83.8%和80.9%;实际产量也以20 d秧龄的最高,分别为7.0 t/hm~2和8.0 t/hm~2。秧苗的分蘖能力及产量与品种和秧龄有密切关系,在浏阳地区秧龄以15~25 d为宜,秧龄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秧苗的分蘖能力及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大面积推广籼粳杂交稻长优2号,开展了不同秧龄对籼粳杂交稻新组合长优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25~45 d秧龄范围内,随着秧龄的增加,长优2号的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等均不断减少。长优2号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初步得出本次试验秧龄以25 d为最适宜,其产量为11 856.25 kg/hm~2,显著高于秧龄30 d处理,极显著高于秧龄35、40、45 d等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杂交籼稻品种新优188和粳稻品种华粳295不同移栽秧龄对其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裂区试验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新优188和华粳295两种水稻的实际产量均随着秧龄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秧龄的情况下,晚籼品种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均高于华粳295。[结论]以产量为指标,新优188比较适宜在京山地种植,其最佳秧龄为15 d,在此条件下,水稻新优188的实际产量可以达到8 289.0 kg/hm2。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B优827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型优质杂交水稻B优827和四川省区试对照品种冈优725为试材,设孕穗期3个水分胁迫处理:正常水分条件;轻度水分胁迫(70%水分);重度水分胁迫(50%水分),研究水分胁迫对B优827孕穗期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B优827在轻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的抗干旱能力高于冈优725;轻度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B优827光合速率下降缓慢,超氧离子在抗氧化酶和非酶因子作用下上升缓慢;重度水分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B优827的光合速率下降迅速,活性氧在体内迅速积累,抗氧化能力(SOD,CAT)明显下降。[结论]B优827的产量及其构成下降的幅度均低于冈优725,其抗旱性强于冈优725。  相似文献   

9.
以准两优1102、冈优188、Q优6号和Ⅱ优498等4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稻旱育超长龄秧移栽时单株茎蘖数与单株有效穗数、穗粒重及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秧龄达70 d的条件下,秧苗移栽时的单株茎蘖数与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但与穗粒数的相关性表现不一.增加秧苗移栽时单株茎蘖数是提高超长龄迟栽杂交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杂交水稻新组合浙优18的适宜秧龄.[方法]通过相同播期、不同秧龄移栽处理,调查其对浙优18的生育期及产量影响.[结果]浙优18的始穗期、齐穗期随秧龄增长而延迟,并对分蘖及成穗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秧龄影响浙优18的叶龄增长动态,尤其在生育早期表现为秧龄长叶龄指数增长慢.但在秧龄45d范围内,对产量未造成较大影响.[结论]浙优18秧龄弹性较好,有利于大面积推广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水稻根系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将5个不同品种水稻秧苗在剪根条件下当日移栽,用502型叶绿素测定仪测定其叶绿素相对含量,移栽5d后测定其根数和根长。[结果]不同品种的水稻叶绿素含量越高,其植株所发的根越多越长,并且植株干重越大。D优527和B优827、冈优827相比较,叶绿素含量的差异达0.05显著水平。优527和红优527、优827、冈优DB827相比较,根的数量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同一品种水稻的叶绿素含量与其所发根的数量和长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其所发根的数量和长度成正比。[结论]水稻叶绿素含量越高,其所发出的根越多越长。  相似文献   

12.
胡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34-12435
[目的]研究沿淮地区中稻品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筛选适宜的中稻品种。[方法]参试品种共20个,分别是丰两优香1号、金优527、淮两优527、D优202、丰两优1号、D优527、Ⅱ优7954、Y两优1号、Q优6号、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丰两优6号、徽两优6号、Ⅱ优602、新两优6号、新两优6380、内两优6号、Ⅱ优航1号、珞优8号、两优1128。品种随机排列,2次重复,栽插规格:30.0 cm×14.7 cm。[结果]徽两优6号、D优527和Ⅱ优7954水稻品种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合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沿淮地区水稻品种选择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3.
杨国涛  谢崇华  陈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77-8178,8200
[目的]探索相同环境条件下2个品种的光合特性异同。[方法]选用2个同母本不同父本的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它们的光合色素和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时段的变化。[结果]与冈优725相比,冈优2009的实粒数低5.88%,有效穗数高10.04%,产量高4.16%;孕穗期和抽穗期的光合速率分别高31.89%和14.87%,晴天日均光合速率高6.75%,阴天11:00和13:00的光合速率分别高26.18%和39.01%;在分蘖盛期Chl和Chla的含量高6.75%。[结论]与冈优725比较,冈优2009光合色素含量较高,光合速率大,在高温和干旱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生理调节能力。杂交水稻F1代的生理性状不仅和母本有关,也与父本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适宜机插秧栽培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稻品种冈优725、新优3号、金优431、金优207和Ⅱ优838为试材,考察了机插秧栽培的水稻生育期、秧苗素质、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筛选出适宜贵州省都匀市种植的机插秧水稻品种。结果表明:都匀市稻油二熟区较适宜的机插秧水稻品种为Ⅱ优838、金优431和冈优725。  相似文献   

15.
自然高温胁迫对杂交水稻花粉育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重庆市2008年10个主推品种,以Ⅱ优838作对照,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杂交水稻抽穗扬花期高温对花粉育性和千粒重、结实率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花粉成活率均受高温影响,到35℃时显著下降,不同品种之间花粉育性存在较大的差异,Q优1号>冈优725>渝优1号>Q优6号>T优300>荆楚优735。高温对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在抽穗扬花期间日均温33℃和34.5℃时影响最为严重。但是不同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能力差异显著,渝优1号、冈优725、Q优1号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6.
D优527系用高配合力优质不育系D62A与蜀恢527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组合。本试验以D优527为材料,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D优527的分蘖动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D优527株高101.42cm,全生育期127.9d;D优527实割产量7423.25kg.hm-2,比汕优63增产6.32%,达显著水平。本文还总结提出了D优527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杂交超级稻高产品种,引进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与准两优527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527、金优785、科优21、绵优616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单产达12 t/hm2以上,适宜作超级稻品种在天柱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石凤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01-10301,10308
[目的]为增加芽苗类蔬菜种类,并为冬季选择芽苗类蔬菜的栽培环境提供参考。[方法]于冬季设露天栽培(处理1)和大棚内常温栽培(处理2)、电热栽培(处理3)、煤炉加热栽培(处理4)4种不同的环境处理栽培赤豆芽苗菜,观察芽苗菜生长情况,成熟期进行测产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大棚内电热栽培、煤炉加热栽培芽苗菜生长速度较快,芽长分别为15.58、15.86 cm,可食用商品产量较高,分别为273.90、296.49 g/盘,达显著性差异,且与另外2个处理有极显著差异;VC与胡萝卜素含量都是处理4>处理3>处理2>处理1,K+含量是处理3>处理4>处理2>处理1,大棚内电热增温和煤炉增温都能提高营养成分的含量。[结论]冬季在大棚内栽培赤豆芽苗菜需有加温措施,才能使芽苗菜健壮生长,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育栽方式对杂交稻产量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肥床旱育手栽、毯状苗机插和钵体苗机插3种方式,对杂交籼稻徽两优996和杂交粳稻甬优8号的产量和生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最高,其次为旱育手栽,毯苗机插最低,三者差异均极显著。移栽期早育手栽的群体茎蘖数较多(有分蘖),但最高分蘖期毯苗机插最多,说明后者分蘖期长、最高苗数多,最终毯苗机插的穗数最多。单叶片重和表观运转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由大到小依次为钵苗机插、旱育手栽、毯苗机插;单苗干重和群体干物重移栽期由大到小依次为旱育手栽、钵苗机插、毯苗机插,至抽穗期则由大到小依次为钵苗机插、旱育手栽、毯苗机插,三者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