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懈的搏击辉煌的业绩曹建义1958年,治沙事业的先驱们凭着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开进了库布齐沙漠,创建了伊盟治沙的第一个前哨阵地──达拉特旗展旦召治沙站。他们风餐露宿,终日奔波,勘察流沙形态,采集植物标本,完成了50万亩沙地的调查设计任务,为大规模营造...  相似文献   

2.
新街治沙站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端,伊金霍洛旗的西南部,地跨新街、台格、红庆河三个乡苏木镇,属于流沙、半流沙地域。经营面积25.2万亩,有林面积17.6万亩,其中乔木5万亩,蓄积量5万立方米,灌木林12.6万亩,有效防护面积30万亩。新街治沙站是以治理沙...  相似文献   

3.
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的阿拉善左旗巴音树贵治沙站是一个所剩宜林地多为高大沙丘,造林比较困难的治沙机构,守着黄河,却因灌溉设施不足、提不上水而造林成活率低下。现有一条9公里长、宽度不等的沿河防护林。这条林带对减少流沙侵入黄河和扼制乌海市区的风沙危害都起了一定作用。可是,要想在这里再发展造林事业,确有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展旦召治沙站位于库布其沙漠东部,鄂尔多斯高原北缘的黄河阶地上,属干草原地带。主风方向西北偏西风。沙丘类型是新月形沙丘链,丘间低地潜水位1—2米,低地土壤为非地带性浅色草甸土。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在流动沙丘上造乔木林必须用3—4年生、高4—6米的大苗,才能抵御风沙袭击,保证成活和生长。但在纵横交错的明沙梁上,运输大苗非常不便。我们在治理流沙中,摸索出在流沙腹地建立流动苗圃,达到了就地育苗,就地造林,减少了运输,降低了费用,促进了造林治沙工作的开展。现将流动苗圃育苗的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沙拐枣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典型的固沙植物。1972年以来,我们先后从全疆各地和甘肃、宁夏等省区采集、引进多种沙拐枣种苗,在吐鲁番县红旗公社治沙站的风蚀、流沙区进行育苗、造林等项试验。目前造林保存面积已有2千余亩,林木生长良好,覆盖度40—60%,林地上风蚀大大削弱,流沙已基本固定。试验证明,沙拐枣对流沙、风蚀戈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迅速,固沙性能良好,繁殖容易,经济上有一定用途。因此,它是我国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固定流沙、绿化戈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6.
工程治沙     
用种树种草的方法治理流沙称为植物治沙或生物治沙,生物治沙不仅能够长久地固定流沙,而且能够解决沙区的木料、燃料、饲料、肥料缺乏问题,除害兴利,一举两得。但是在一些沙区,当流沙严重地威胁着铁路、公路交通要道或重要工厂、工程基地时,由于种树种草见效迟缓或根本不能成功的情况下,这就需要采取工程治沙(也称机械治沙)措施。工程治沙虽然见效快,但需要大量材料,而且用工多、成本高,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这种措施。工程治沙是通过机械沙障改变风沙流的速度和结构,从而削弱沙地的风蚀、沙埋程度,最终达到防护目的。机械沙障分为直立式沙障和平铺式沙障两大类。直立式沙障的作用在于;风沙流中的沙子有80~90%是在贴近地表30厘米以内高度通过,在风沙流通  相似文献   

7.
化学治沙     
化学治沙是植物治沙、工程治沙的辅助和补充措施。它是使用有机或无机、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胶结物质,喷洒到沙面,渗入沙层间隙,固化后在沙面上形成一层保护壳,隔开气流对松散沙面的直接作用,从而使流沙得到固定。化学冶沙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筛选出一批作用大、价格低的化学固沙材料,但是与植物固沙相比,成本仍然很高。因此,化学治沙多用于风沙危害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如机场、重要交通线及军事设施等地区。苏联是采用化学治沙技术较早的国家之一,1934年就开始研究用沥青乳剂固定流沙,1935年在全苏作物栽培研究室咸海试验站进行了首次试验,到1952年试验面积达60多公顷。1959年使用聚丙烯酰胺在库尔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林业》1991,(11):36-38
从1950年到1990年,榆林地区治沙造林保存面积1113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950年的1.8%提高到38.8%,固定流沙500万亩.与此同时,还采取引水拉沙等办法,治沙造田100万亩,发展养鱼水面16万亩,恢复和改良覃场230万亩.现在治沙面积已占沙区总面积的64%,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绿讯     
东胜区泊江海国营治沙站连续48年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东胜区泊江海国营治沙站地处毛乌素沙地和库布齐沙漠的连接地带,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承担着东胜西部地区防沙治沙、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吐鲁番县红旗公社治沙站,建场十年来,在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和县林业站等的协助下,通过反复试验,在原来寸草不生的五千亩裸露沙地上,种植近四千亩沙拐枣等沙旱生灌木和一千余亩老鼠瓜旱生草类后,流沙得到固定;其中一千亩沙地还被改造成为具有护田林网的条田,并建立起香梨园、葡萄园、枸杞园和粮棉油瓜菜生产基地.一个新的绿洲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1.
红海子公社治沙站建于1974年,总面积2万亩,现有23人。三中全会以后,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大搞多种经营,增加了收入,促进了治沙造林事业的发展,为社队治沙站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他们的作法主要是: 发展渔业。治沙站附近,有1万亩水面资源,可发展渔业。在旗有关部门支持下,整修了西海子大坝,扩大了水源,同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防沙治沙研究结果表明,在各项防治技术措施中,以植物治沙应用最为普遍。同机械沙障和化学固沙等措施相比,植物防风固沙具有成本低、效果好,而且可以产生多种效益的特点。用植物固定流沙不仅简单、经济,而且更加持久和稳定。植物可以改良流沙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形成过程;一旦沙地植被形成后,可以改良附近地段的生态环境;不仅如此,植物还可以提供饲草、燃料、木料、肥料、药材等多种产品。  相似文献   

13.
低覆盖度治沙的原理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覆盖度治沙是一项荒漠化治理新理念、新技术,是从近自然林业思路出发,探索的能够完全固定流沙、加快土壤植被修复、提高生物生产力、节约生态用水、实现固沙林可持续发展的覆盖度在15%~25%的新型治沙模式。该模式获多项国家专利及科技成果,开创了植被在低覆盖度下实现防沙治沙目标的新领域,在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推广面积约200万hm2,且在京津沙源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式对推动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进入更加科学、高效、经济的时代具有重要价值,必将引领我国防沙治沙研究向着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为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及生态环境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飞播治沙是一项快速而有效的治沙措施,是沙质荒漠化土地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飞播治沙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生产规模,都已走到世界的前列。毛乌素沙地是我国飞播治沙试验开始最早、成效最为显的沙区之一,然而,沙区飞播用种主要是能够适应流沙环境的物种,飞播后随着沙丘的固定及表层土壤的形成,沙层水分状况也随之变化。为此,探讨飞播后植被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流沙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治沙工作始于1880年,但直至十月革命后才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经验:机械沙障和植灌种革措施阻止铁路沿线流沙的侵袭;林牧结合的植物治沙,固定了流沙,繁荣了畜牧业,实现沙地植被的永续利用。不同的生物气候带采取不同的措施:草原区设置防护林带,实行草田轮作制,既防风固沙,又改良沙土,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在半荒漠区采用植物固沙,固沙初期设置机械沙障保护植物;荒漠区利用飞机或汽车混播乡土灌木、半灌木和草本,并与放牧、种植业相结合。文中还对苏联治沙的历史和科研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 ,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 ,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 ,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父亲名叫黄达来,蒙古族,今年70岁,林业正高级工程师,退休前长期在伊金霍洛旗新街治沙站工作。作为一名深耕沙海近四十年、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治沙造林事业的“林业老兵”,他一路见证了鄂尔多斯沙海变绿洲的传奇。前段时间,我和父亲回到新街治沙站,父亲又一次讲起了他与林业的渊源。父亲1975年毕业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治沙造林专业,  相似文献   

18.
地处风沙前沿的哈密县陶家官公社,由于“文革”时浆“五好”建设遭到破坏,风沙灾害严重。为根治沙害今年四月成立了治沙站。治沙站成立以后,对当地风沙危害作了调查,初步制定出治沙规划,还修复了五口电机井整修了灌溉道,对十多万株奄奄一息的树木进行了轮灌,其中有的已灌水二至三次。此外,还新载沙枣,毛柳、白杨两万多株,育苗三亩。陶家宫公社成立治沙站@袁兴夏~~  相似文献   

19.
曾多次出席旗、盟和自治区先代会的达拉特旗王爱召乡园子圪卜林场,二十多年来治沙造林成绩显著,也为集体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詖当地群众赞为“绿色银行”。这个林场位于库布齐沙漠北部边缘,1964年春建立,现有4个作业区,二十多名工人。建场前,境内流沙面积18.75万亩,现  相似文献   

20.
杭锦旗阿色楞图公社境内,现在有一条叫百盖柴登的沙带。可是,在十几年前,这里却是一块水草盛美的地方。原来这条沙带是乱垦滥牧,破坏了植被造成的。植被遭到破坏后,草场沙化,风起沙滚,一条新月型的流动沙带逐渐扩展,附近的牧区社队,生活日渐困苦,人缺口粮,畜缺饲草,有的大队的羊群不得不去外地借场放牧。一九七六年,国家在百盖柴登这块地方建立了治沙站。治沙站的前身是个苗圃。建立治沙站后,在百盖柴登划出了十三万亩宜林地归治沙站使用。于是,在这条沙带上展开了一场蒙汉团结造林治沙的战斗。由于这里是新开辟的作业区,治沙站没在这里盖房舍,每年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