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植物乳杆菌Zhang-LL发酵培养液中的菌体浓度,为获得高活菌数的益生菌产品奠定基础。对植物乳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中的氮源进行单因素筛选,选取501油菜籽蛋白胨作为MRS培养基的替代氮源。基于优化的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及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501油菜籽蛋白胨含量为3.0%、温度34℃、p H 6.5、接种量7%,发酵罐流加15%Na2CO3,转速为15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活菌数可达1.07×1010CFU/m L。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发酵液中筛选自藏灵菇产胆盐水解酶干酪乳杆菌KL1的活菌数量,通过采用5 L自动发酵罐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对发酵剂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40℃、接种量3%、发酵液pH 6.5、发酵时间20 h的条件下,采用改良MRS培养基,发酵剂活菌数量最高,为8.2×109 CFU/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剂的活菌数是优化前的25.63倍。  相似文献   

3.
对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发酵生产凝固型发酵乳的工艺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发酵生产新型发酵乳中的最佳工艺配方为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发酵剂接种量5.5%,菌种比例1∶1.5,37℃条件下发酵4.0 h,二次加入4.0%混合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1),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2.5 h。采用该工艺生产的发酵乳凝乳状态良好、口感细腻、酸甜适中、奶香味纯厚,产品酸度88°T,活菌数可达3.88×10~(10)CFU/m L。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保加利亚乳杆菌在优化MRS培养基和增殖培养基的增菌效果,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保加利亚乳杆菌L.b-1.1480的增殖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在MRS培养基中添加0.6%果糖、0.4%蛋白胨、0.08%Zn SO4时,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数为4.05×10~8 CFU/m L;在优化MR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7.5%番茄汁、2.5%平菇汁、1.0%绿豆芽汁、4.0%啤酒时,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数达到最高为7.82×10~8 CFU/m L,较优化前的1.16×10~8 CFU/m L提高了6.74倍,终点p H值为4.03。  相似文献   

5.
以羊奶粉为原料,选取4种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乳酸菌基础发酵剂对羊乳进行发酵,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羊乳的活菌数、酸度、pH值及黏度,研究这4种发酵剂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在40 ℃条件下,YO-MIX499,YO-MIX300,FVV121,YO-MIX883四种基础发酵剂发酵羊乳,12~18 h活菌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00×108,6.74×108,6.89×108,7.02×108 CFU/mL;酸度和黏度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其中YO-MIX883产黏性最好,YO-MIX300产酸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发酵液中产中性蛋白酶凝结芽孢杆菌Liu-g1 的活菌数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发酵条件对凝结芽孢杆菌Liu-g1 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粕1%、玉米淀粉1%、碳酸钙0.2%。选用最优培养基配方,在发酵温度为4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发酵液pH 7.5、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转速为180 r/min时,发酵剂活菌数量最高,为9.53×109 CFU/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植物乳杆菌的活细胞数,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植物乳杆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酵母浸粉、硫酸镁和番茄汁对植物乳杆菌G1-28的生长有显著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植物乳杆菌G1-28最佳的培养基为葡萄糖添加量1.5%,酵母浸粉添加量2.5%,硫酸镁添加量0.3‰,番茄汁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活细胞数达19.8×109CFU/mL。  相似文献   

8.
检测一种自行制备的植物乳杆菌缓释微胶囊的体外稳定性。模拟胃肠液环境分析其耐受性,并比较不同温度下的贮藏稳定性及降胆固醇性能。经人工胃液处理3 h后,冻干微胶囊中的活菌数达到75%;经人工肠液处理3 h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仍有70%;于-20℃条件下贮藏的微胶囊活菌数量最多,6个月后仍可达5.8×10~8 CFU/g;包埋后植物乳杆菌的胆固醇降解率为25.73%。结果表明,微胶囊化的壁材对植物乳杆菌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体外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从大理腌制韭菜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乳酸菌,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和16S r RNA分子序列鉴定,确定C198-B-03为嗜热链球菌;通过生长曲线测定、活菌数计数,测定了其对低pH值和高胆盐培养条件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C198-B-03在pH值为2.5,胆盐质量分数0.3%条件下处理后其存活率可达50.98%,44.11%;通过双乙酰标准曲线法测得其产双乙酰含量为9.725 2 mg/L;发酵结果表明,在12%脱脂乳中发酵3 h后开始凝乳,38℃下发酵96 h内极限滴定酸度为120°T,且活菌数仍保持在1.5×108CFU/m L,揭示该菌株在酸性发酵乳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从贵州酸汤样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并研究米汤的添加量、发酵时间、白砂糖添加量等工艺条件对米汤发酵乳感官特性的影响,最终确定米汤发酵乳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适合米汤发酵乳发酵的菌株为M-14-3-3和P-3-3-7;当米汤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8%,两菌株的混合比例1∶1,并以4%的接种量,于37℃下发酵15 h时,米汤发酵乳的口感细腻、酸甜适口,具有米汤特有的清香,其酸度为94.8°T,黏度为1 236 cP,活菌数为1.5×10~8CFU/mL,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风味发酵乳产品标准;15 d内具有较好的贮藏特性,乳酸菌活菌数7.5×10~7CFU/mL,酸度117.3°T,黏度1670 cP。  相似文献   

11.
解磷巨大芽孢杆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获得高密度培养的解磷细菌菌剂,以一株解磷巨大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以OD600为依据测定活菌数量,优化最佳液体发酵培养条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培养条件如接种量、装液量、发酵温度、起始pH、发酵时间、摇床转速等进行筛选,获得单因素试验最佳值;在此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及验证,并制作菌株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该株巨大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0℃、起始pH 8.0、装液量2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3%、摇床转速250 r/min、培养时间22 h。在此最优条件下培养,以平板涂布法计数,发酵液最终活菌数达到3.2×109 cfu/mL以上。培养2~8 h,菌体生长处于对数期,8 h后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22 h后进入衰亡期。试验结果为工业生产解磷巨大芽孢杆菌菌剂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猪肉为原料,植物乳杆菌和啤酒酵母菌为混合发酵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肥瘦比、红曲量、发酵剂接种量、淀粉量和加水量5个因素对发酵香肠配方的影响。以p H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发酵香肠的最佳配方为肥瘦比0.25,淀粉量8%,红曲量1.4‰,加水量20%,发酵剂接种量1×107CFU/g,在此条件下发酵香肠的p H值为5.49,感官评分为33.1分,发酵香肠品质良好,实际值与预测值具有良好的拟合性。  相似文献   

13.
以具有高效降解胆固醇、甘油三酯功能的植物乳杆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对发酵酸豆奶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确定发酵酸豆奶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蔗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对酸豆奶品质的影响显著,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4%,蔗糖添加量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8h,在此条件下发酵酸豆奶为乳白色,口感细腻嫩滑,酸度为83.6°T,总活菌数为4.36×108 CFU/g,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降解率分别为50.01%和39.23%.  相似文献   

14.
以猪肉、蛹虫草发酵菌丝体为主要原料,研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蛹虫草发酵猪肉干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猪肉的肥瘦比2∶8,蔗糖1.2%,食盐2.2%,三聚磷酸钠0.2%,五香粉0.3%,发酵剂3%(植物乳杆菌∶啤酒片球菌为1∶1,活力1×107CFU/mL)、蛹虫草浸提液12%;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30℃,发酵湿度92%,烟熏温度56℃,干燥温度20℃。  相似文献   

15.
以风鹅为对象,研究不同浓度植物乳杆菌发酵对风鹅风味及品质改善效果。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测定。共检测到挥发性风味物质57种,其中醇类11种,酸类7种,酯类9种,酮类6种,烃类13种,醛类9种,其他类2种。其中,接种量为1×10~7CFU/g的植物乳杆菌发酵的样品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最高,为478.79μg/kg,对风鹅产品的风味改善效果明显。随后测定了各组的a~*值,b~*值,L~*值,pH值,Aw值和TBARS值,结果表明,接种植物乳杆菌可以有效改善风鹅产品的色泽及品质。综上所述,在风鹅风干期间用接种量为1×10~7CFU/g的植物乳杆菌发酵可以有效提高风鹅的风味物质含量,有助于其风味形成,并且可以对风鹅品质改善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从传统肉制品中筛选出的R5+C9混合菌为目标菌,利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进行肉制品浓缩发酵剂冻干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浓缩分离条件为转速4500r/min,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菌体存活率可达93%;预冷冻过程中菌种损失率占整个真空冷冻过程中损失率的60%以上;L9(34)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保护剂配方为:12%脱脂乳+6%乳糖+0.4%蛋白胨+5%甘油+0.4%VC,冷冻干燥后单位质量菌体的活菌数达8.01×1010cfu/g,较菌悬液提高了1.33×104倍。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旨在为微生物菌剂研发及生产提供参考。利用小菜蛾高毒力苏云金芽孢杆菌株Bt.DBW902,构建最佳发酵条件,探索Bt粉剂制备工艺。以活菌数、活芽孢数和晶体蛋白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对菌株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添加各种不同浓度梯度矿物填料制备Bt粉剂初型,测定粉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Bt.DBW902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种子液菌龄10 h,摇床转速200 r/min,初始p H 7.0~7.5,温度30℃,发酵时间48 h。该条件下活菌数达到2.99×109CFU/m L,活芽孢数达到8.88×108CFU/m L,晶体蛋白含量可达到20.0 mg/m L。Bt粉剂初型中,人造沸石对Bt粉剂保护作用最佳,添加比例为1.0%~3.0%时,Bt.DBW902对小菜蛾毒杀活性最强。本研究优化了Bt.DBW902发酵条件并获得了高毒力Bt粉剂初型,为Bt粉剂研发及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东北酸菜中发现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发酵液中含有细菌素Paracin1.7,凭借其较广的抑菌谱,有潜力成为新型的食品防腐剂,本研究旨在提高细菌素Paracin1.7的产量。以副干酪乳杆菌HD1.7为出发菌种,利用发酵罐高密度培养进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设计,提高细菌素Paracin1.7的产量。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接种龄为18 h,最佳装液量为2 L/3.7 L,最佳初始pH 5.5,最佳通气量为0 L/min,最佳转速为400 r/min、最佳培养温度为35℃、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发酵液中细菌素Paracin1.7的效价由优化前的863.01±39.77 AU/mL提高到978.46±7.16 AU/mL,是原始的1.13倍,菌体密度达到1010 CFU/mL。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能显著提高副干酪乳杆菌HD1.7生物量及细菌素产量,且为设计和改进高密度培养菌体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高浓度乳酸菌发酵剂,运用化学中和法对乳酸菌进行浓缩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脱脂乳粉+酵母粉作为生长培养基,接种量为2%(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接种量各为1%),培养温度39℃,培养过程用质量浓度为4mg/L的NaOH溶液作为中和剂,将pH值控制在5.4或5.0,培养7h以后,可以使乳酸菌活菌数的对数值达到8~9。与普通的液体发酵剂相比,获得了显著浓缩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凝固型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采用分步发酵法生产酸奶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歧杆菌发酵剂接种量5%、蔗糖8%、39℃条件下培养8h后,接入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4%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42℃条件下培养3h。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酸奶风味纯正,凝乳状态良好,双歧杆菌活菌数达3.9×10^8cfu/mL、酸度96°T、乙醛含量16.90mg/L,可以4℃条件下保存6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