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河 《农业考古》2006,(2):248-252
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旁,原有松树万株,是为明初惠山寺住持性海所植,性海又在万松之中建一精舍,名为听松庵,听松庵里有一竹茶炉,古色古香,煞是漂亮,此竹茶炉来历可不简单,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尤物”,自从明初创制以来,虽屡毁而屡新,延绵至今,近七百年之久,引起了明清以来百余位文人、僧人甚至是皇帝的关注,他们一边以此竹茶炉煮二泉,烹佳茗,一边尽情地挥洒着艺术才华,作诗撰文,绘画挥墨,歌吟赞美它,留传至今,共计二百数十首(篇)诗文,十余幅绘画与书法墨迹,以及四部专著,由此而形成了惠山听松庵竹茶炉“烹泉煮茗”的独特的茶文化现象。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竹茶炉,竟然引起众多文人长达数百年的群体性的痴迷,这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可见其文化影响是多么巨大,因此有必要对其历史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碧螺春茶考     
谢燮清 《农业考古》2002,(4):300-302,316
碧螺春茶 ,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清代著名贡茶。清代学者龚自珍称 :“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清代词人李莼客盛赞此茶 :“谁摘碧天色 ?点入小龙团 ,太湖万倾云水 ,渲染几经年。……龙井洁 ,武夷润 ,山鲜。瓷瓯银碗同涤 ,三美一齐兼。”由于碧螺春和龙井一样 ,名声大 ,影响深 ,价格高 ,茶叶放开以后 ,纷纷仿制 ,现在全国各产茶省和重点产区 ,几乎都生产仿制碧螺春 ,而且许多仿制碧螺春都获什么金奖、银奖、特等奖、一等奖 ,鱼龙混杂 ,真假难辨。最近苏州又开了一个《碧螺春茶文化研讨会》宣传碧螺春茶文化起源于唐初 ,形成于唐宋…  相似文献   

3.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1,(4):305-306
云南思茅别称“茶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清代时为普洱府的思茅厅 ,早已是普洱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个中心城市。清雍正七年 (172 9)设思茅通判 ,并设思茅总茶店 ,茶叶归官府收售 ,雍正十三年设思茅厅 ,将攸乐同知移住思茅 ,改为思茅同知 ,呈送清皇朝的普洱贡茶由思茅同知采办。思茅厅辖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笼、橄揽坝九土司及攸乐土目共八勐地方。随着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 ,边疆开拓 ,商业兴盛 ,那时 ,省外江西、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诸省 ,以及省内石屏、建水、通海、河西、玉溪等县商人 ,络绎而来 ,经营茶…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歌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歌,是流传于我国南方茶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等省的一种民歌。它是以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一种茶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余辉 《农业考古》2021,(2):271-272
万光明先生编著的《江西旧地方志茶叶文献汇考》(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版),是一本收集江西地方茶文化资料的力作。其重要的意义在于收集并整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江西茶叶与茶文化大宗资料,并介绍了这些资料背后所反映的江西茶文化。  相似文献   

6.
"无徽不成镇,无茶不成俗"。安徽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由于受经济条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图腾崇拜等的影响,安徽茶俗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徽茶文化与徽州民俗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为一,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总结归纳、口传心授和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徽茶俗文化。茶,早已渗透到了安徽人民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的成规礼俗和迎来送往的人际交往之中。  相似文献   

7.
苕溪霅溪考     
周志刚 《农业考古》2005,(2):163-168,171
苕溪和霅溪,是浙江省两条普普通通的河流。近年来,随着中国茶文化热的兴起,这两条河流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原因是一些古籍中有茶圣陆羽“结庐于苕溪之湄”,“更隐苕溪”的明确记载,并由此有“著茶经其地”的说法。但由于在今浙江舆地中,又确实存在着同名的两条苕溪,一条是湖州市的西苕溪,一条是余杭县的东苕溪。这样就产生了争议,陆羽的隐居地和编撰茶经,究竟是在西苕溪还是东苕溪。因此,我们就有必要追寻一下中国地理舆名的历史与变迁,对苕溪的确切地名和位置作一番考察,以澄清各种争端与误解,推动中国茶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8.
信阳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八大茶区之一。但在什么时候开始植茶生产,无正史可考,如从旁稽考,大约始于二世纪以前,众所周知,我国茶叶生产是从云、贵、川向东南各省传播发展的。茶叶生产的传播也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土质等条件有关,据史料记载:四川省是茶树原产地的边缘,最早传入四川。陈椽《茶业通史》:“陕西是西周的政治中心,物产不及四川丰饶,必须开辟川陕交通路线,以便交流物产。因此,川陕大道自古就有栈道之称。茶树随交通的方便而(由四川)移入陕西。秦岭山脉为屏障,抵御寒流,故陕南气候温和,茶树就在…  相似文献   

9.
楚庄 《农业考古》2006,(2):264-264
如果说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那么径山茶文化可谓其中之一奇葩。这是《径山茶图考》(下称《图考》)这部书给予我的深刻印象。老实说,早几年是很少有人知道径山茶及其悠久文化的;即便说到浙江,大多数人也只知龙井而不知其他为何物也,龙井文化似乎便是全部浙省茶文化。这  相似文献   

10.
纪雪娟 《农业考古》2019,(5):124-131
茶汤榜是寺院内举办茶汤会前特意拟写的邀请通知文书。本文辑佚域外汉籍所收录的宋僧撰写的茶汤榜文,考证了茶汤榜文中饮用茶与汤的种类、制作方法、疗效以及煎点、斗茶的历史记载。在宋代“儒释融摄”背景下,宋僧书写的茶汤榜文援引大量佛籍以外的典籍,并以儒学化语言阐释禅门公案,倡导儒家忠孝仁义思想,强调佛门仪轨中蕴含儒家礼乐制度,阐发了“不离文字”的重要主张,成为宋僧书写诗文化、儒学化、世俗化的标志性文体。  相似文献   

11.
吴骥 《农业考古》2000,(4):311-312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多次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老君眉”茶是“老祖宗”贾母最爱吃的养生茶。每次贾母吃此茶时,都取梅花雪水冲泡,而且此茶色泽澄亮,香气郁爽,其味甘醇,既醒神养心又保健养生。《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翠栊庵》,有一段妙玉烹茶的故事:当贾母一行来到翠栊庵,妙玉捧着一个海棠式填金“云龙献寿”步茶盘,盘里端放着一个成窑小茶盅,盅内盛着色泽澄亮的茶水。妙玉清老祖宗饮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着,又问:“这是什么水冲泡的?”妙玉说:“是旧…  相似文献   

12.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4,(4):219-222
近来撰写古代茶书评析,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茶书的成书年代,从而揭示其在茶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翻检手头的几种茶文化著作,发现诸书关于明代一些茶书的成书时间,却互有不同,有的虽然一致,但也存在问题.这几种茶文化著作是: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其附录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茶书提要),其附录布目潮风<(中国茶书全集)解说>(以下简称全集解说),其附录余悦、周志刚<中国古今茶书简目>(以下简称茶书简目);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点校注释<中国古代茶叶全书>(以下简称茶叶全书);朱世英、王镇恒、詹罗九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以下简称茶文化辞典).  相似文献   

13.
闫茂华 《农业考古》2022,(5):168-173
朱彝尊为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与学者,博通经史,著述宏富,宅心和厚,一生清贫。《曝书亭集》为其重要的文学著作,挖掘整理其中茶文化内容,散见于各篇章中,考察其茶事活动,可以发现在他的爱情、亲情、友情、乡情、同僚情、师友情中都充满着浓浓茶意。浅析朱彝尊的茶事活动,不仅有利于充实朱彝尊研究,对丰富茶文化的内容也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宋代茶馆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水兵 《农业考古》2004,(2):181-184,198
茶馆,宋代时称茶肆、茶坊、茶楼或茶邸,是一种主要以售卖茶水,供顾客品茶赋闲、怡情养性的公共活动场所。我国的茶馆由来已久,《广陵耆老传》有出售茶水的记载:“晋元帝时(公元317—322年),有老耆,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粥之,市人竞买。”南北朝,品茶清谈之风兴起,当时已出现供人喝茶歇脚的茶寮,它可以说  相似文献   

15.
明代部分散佚茶书辑考与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是茶文化最为隆盛时代,其表现之一是反映茶事生活的著作特别众多,据人不完全统计,明代茶事专著共有五十余部,其数量相当于从唐至清时期茶书的一半.然而明代也是茶文化著作散佚最为严重的时代.于是我们在文献之海中淘选,得出如下部分佚著,并对其进行辑考与题录.  相似文献   

16.
观光茶园中茶文化的发掘与表现是观光茶园的特色所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试验基地的规划设计中,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各个要素出发,全面的、深刻的发掘、体现了茶文化,进而得到了茶文化在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酒店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客人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住宿而住酒店,他们更希望通过入住酒店拥有新奇的享受和经历。都匀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都匀毛尖茶文化作为主题客房的设计元素,将能更好满足旅游者和都匀毛尖茶文化爱好者的个性消费需求。本文以都匀毛尖茶文化为客房设计元素,探讨都匀毛尖茶文化在主题客房的应用设计,旨在为都匀毛尖茶文化主题客房提供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茶文化的定义及其精神内涵;分析了旅游业继承、弘扬茶文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表现;提出了更好地利用旅游业促进我国茶文化发展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陕西西乡枣园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光茶园须同时满足人们所提出的观光的物质功能和茶文化的精神感受这两方面要求,并且以这两方面的因素作为基本内容而谋求与之相适应的园林形式。通过分析"中国著名茶乡"陕西西乡县的枣园生态观光茶园的规划设计实案,探求如何使观光茶园在功能性设计上与艺术精神得以完美结合,并针对观光茶园的空间序列安排和节奏韵律的把握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