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旅外华侨,厝在唐山。闽南是著名的侨乡,到处都有侨乡特色的建筑,闽南人称侨乡特色建筑为华侨古厝。专家认为,闽南侨乡特色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闽南民居建筑艺术,又吸取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世界人类的共同遗产"。然而,闽南侨乡特色建筑(以下简称华侨古厝)又是极其脆弱和不可再生的,必须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14~18月龄婆闽牛及闽南黄牛各6头进行舍饲肥育。结果表明:在120天的肥育期中,婆闽牛平均日增重为902g,个体最高日增重达1447g,闽南黄牛仅为585g和893g;婆闽牛较之提高54.1%和62.0%。婆闽牛每增重1kg需要干物质8.03kg,增重净能24.89MJ,可消化蛋白567.2g;闽南黄牛相应为9.49kg,28.74MJ和657.0g;婆闽牛饲料报酬明显优于闽南黄牛。屠宰测定结果,婆闽牛胴体重为150.0kg,净肉重为128.4kg,分别比闽南黄牛提高58.1%和62.1%。肥育试验经济核算结果,饲养婆闽牛盈利,饲养闽南黄牛亏损。  相似文献   

3.
光影见证     
一位闽南农村的老人,成为中国第一个在首都举办个人摄影展、第一个参加上海艺术双年展的农民摄影师,他就是李天炳.  相似文献   

4.
闽南地区依山靠海,处于江南与岭南的过渡地带,与台湾隔海相望。自唐以来,闽南人居环境既吸收了中原成熟的人居建设经验又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融汇了海洋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水智慧。该地区的城镇、村落、风景名胜、私家园林及水利工程结合实用功能形成了江河湖海互为连通的完整水系,又结合自然、文化形成颇具诗情画意的人文景观。其理水手法大致分为借水、近水和聚水3种,以此获得水与环境、实用与艺术、自然与文化的完美统一,并形成了闽南地方特色。结合当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研究进展,探讨闽南人居环境的理水的当今启示。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映电视片《闽南风》撷取闽南四朵艺术奇葩,其中之一是令人百看不厌的在国内外演出中多次获大奖的提线木偶。闽南泉州的提线木偶在旧时地位之高,可用“上可通天,下领群戏“来概括。过去,无论演什么剧种,总得先让提线木偶(也叫“嘉礼戏”)先演,故有“前棚‘嘉礼’后棚戏”之说。艺人表演时,站在布屏后,右手拇指与食指拿  相似文献   

6.
介绍闽南农业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背景后,阐述了闽南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现状和整合模式,最后提出闽南农业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功能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耕籍(藉)礼的特征与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籍(藉)礼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礼仪,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示出新的特点.如西晋武帝耕籍用牛、南朝刘宋文帝恢复州郡地方耕籍礼、南齐武帝确定耕籍用亥日、梁武帝设立亲耕台等等.北朝的耕籍礼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硅,对先农的祭祀规格经历了从少牢到太牢的转变.魏晋南北朝耕籍札的功能则表现在重农崇祀、弘扬孝道,以及强化等级和树立正统姿态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海西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泉州、漳州和厦门等地农村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的成效和问题,并从闽南文化自身、农民、政府、文化研究者和民间艺术骨干等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在海西新农村建设中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闽南水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系中国名茶。清香型闽南水仙茶产制技术自成一格,其外形和香气与传统浓香型闽南水仙茶截然不同。优质的鲜叶原料是清香型闽南水仙茶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优质清香型闽南水仙茶初制关键技术为:做青要求轻晒青、轻摇青、薄摊青、长凉青、轻发酵;杀青做到高温、少量、杀匀、杀透、杀足;包揉做到回潮、包揉、速成球、保鲜保绿、快速成形;烘焙要求低温干燥、文火慢焙,保持色泽和香气。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随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各种足迹,也因此成为当今"海丝"推行的文化基础和精神纽带。同时,今天的"海丝"发展也为闽南文化的国际推广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该文在研究闽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分析了闽南文化国家推广对"海丝"发展的意义,剖析了闽南文化国际推广的有利因素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从政府、文化产业、品牌建设、宣传渠道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崇武古城的闽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性和代表性。它包含了惠女民俗 文化、石雕文化、海洋文化、古代军事文化、宗教文化等内涵。开发、保护和利用闽南文化旅游资源是 发展崇武古城旅游业的重要途径。文章在介绍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分 析了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惠女”、“雕艺”、“古城”、“海洋”四大闽南文化 元素旅游品牌为核心提出开发对策,希望为崇武古城闽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传承自古老中原文化,闽南茶道受儒、道、佛诸家文化影响更为深刻。九日山"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年"石刻的"莲花"二字自古是佛教的象征,说明早在东晋时就体现了"禅茶一体"的文化内涵。台湾人的饮茶习惯是随大陆移民的迁入而带入的。因迁入台湾的移民大部分来自闽南,因此,他们的饮茶习惯和闽南人一样,喜欢冲饮壶茶,并十分讲究冲泡的方法。泡饮功夫茶除了讲究用水(泉水)及茶(乌龙茶)之外,还需要一套雅致、小巧的专门茶具。台湾基本承袭了闽南传统饮茶习俗。闽南茶道的入台传播,对台湾同胞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极大且持久。  相似文献   

13.
己巳年新春元宵日(1990年2月10日),我国第一家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为宗旨,以促进文化、旅游和经贸事业为目的的福建茶艺馆,在风光宜人的福州西湖之滨隆重开放了。福建茶艺馆的建筑格局参考了我国明清时期江南园林的营造法式,在400平方米的有限空间布置了“亭、台、楼、廊、水池、假山”等不同景观,由此产生相互关联对比的艺术效果。北苑楼、闽南厅,是馆内主要的演示茶艺和品茗的场所。北苑楼取名于北宋建州名茶产地建瓯凤山之北苑茶  相似文献   

14.
闽南地区英语学习者受闽南方言语音负迁移影响较大,尤其在超音段音位习得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本文从超音段层面中节奏与重音、语调与声调、连读三方面对闽南方言与英语作一大致对比,通过分析发现异同,探讨闽南方言地区学习者英语语音偏差的深层原因,以期对闽南方言地区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也为英语教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农村籍大学生是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调查了河南省3所高职院校800名农村籍大学生,结果显示他们的学业倦怠总体水平和各维度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村籍高职院校学生生涯意识薄弱,学习内驱力不足;原生家庭对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无法真正满足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就业的现实需求等。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降低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对策。主要有,提升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动实践性;优化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的社会支持环境;完善农村籍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闽南坡地果园水土流失现状及生态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闽南坡地果园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原因,结合闽南农村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以生物治理、坡改工程、调控水工程和社会管护工程为主体的综合防治体系,是治理闽南坡地果园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09~2010年在福建闽南地区对8个红麻品种进行了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的平均原麻产量均比对照福红951增产,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均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一个喝绿茶的闽南人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郑启五我虽然生在闽南长在闽南,但过去有段间时似乎老觉得自己不是地道的闽南人,因为每每到朋友家里去,那一盎盎酽得象酱油似的工夫茶总令我望而生畏。后来有一回实在招架不住主人的盛情,备足了喝中药的勇气,狠狠咽下一口,方觉...  相似文献   

19.
闽南古村落最主要的特色是闽南乡土气息浓厚,闽南古韵独具特色。但在开发中过多的现代流行元素致使闽南古村落中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缺失。究其原因在于,社区居民参与古村落开发的意识较弱,且在开发中获益较少。本文在深入调查闽南古村落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闽南地区社区居民参与古村落开发的效度进行评价分析,针对闽南地区古村落开发当中社区参与的阻碍,提出以人为本、宣传为引、责任为重、文化为源、利益共享的开发路径策略,以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主体意识,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创新之路”主题分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热科院杰出青年Nay Chi Ko Ko (缅甸籍)和Sherif Fathy Eid Elsayed Elgloushy(埃及籍)应邀参加分论坛。充分体现了中国热科院在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才交流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和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