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自1938年初至1948年,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积极制定农业金融政策,创建了边区银行,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农业金融体系,努力地开展农贷活动,改善了边区民众的生活水平,转变了边区民众的思想观念。同时,边区农贷工作也存在借非所用、有借无还、平均主义等一系列农贷制度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晋察冀边区的农贷活动,不仅为边区经济繁荣、政治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对新中国农业和金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党领导抗日边区军民全力开发边区农业土地资源、林业资源、牧业资源,战胜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夺取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给边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建国后在全国各地教条式照搬陕甘宁边区时期农业开发的经验,也对后来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在进行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时,依据的资料主要包括《中国水土保持概论》、《旱农学》等。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的分类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其分类方案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分析,认为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并就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现农业可持发展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梳理抗战时期晋绥边区亩产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比例,估测边区粮食亩产发现,抗战时期晋绥边区亩产经历了先下降后回升的变化趋势,有的甚至超过战前水平。当然,不同质量土地的亩产差别很大,山地亩产一般不过十几斤,梁地亩产仅30—50斤,水地亩产则可达到200—300斤。显然,仅仅用下降来描述抗战后粮食亩产的变化是较为笼统的。抗战时期边区亩产的回升,缓解了边区的粮食恐慌,不仅使农业支持抗战、支持边区经济成为现实,而且构成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进行分类。结果发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刊登的论文以学术性为主,农业基础科学类文献占当年发表文献总量的63.38%,其余学科文献均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归类为农业基础科学类专业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保水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高分子保水剂在农业、林业水土保持及绿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作用中的的影响因素,并就新型保水剂的研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中国水土保持》进行分类。结果发现,《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学术性论文占64.98%,农业基础科学类、农艺学类文献分别占当年发表文献总量的75.81%、71.82%,其余学科文献均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同时归类为农业基础科学类和农艺学类专业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9.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进行分类。结果发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刊登的文献以学术性为主,农业基础科学类、农艺学类文献分别占当年发表文献总量的63.38%、49.30%,其余学科文献均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同时归类为农业基础科学类和农艺学类专业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农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会涉及水利施工,这就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形成,从而给农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目前,中国为了实现城乡的同步发展,陆续颁布了很多有关农田水利的方针政策,这对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文章阐述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内容,剖析了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给水利工程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且提出了如何完善水土保持工作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发展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并使它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效益,需要对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笔者就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效益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便于使该技术在山区和黄土丘陵区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北京农业大学是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为集中力量培养农业建设人才,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晋冀鲁豫边区的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而成。是我国的一所历史悠久、教师队伍较强的多科性高等农业学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水土保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然而水土保持范围较广,所涉及的行业也较多,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进行了划分和归类。论文结合笔者研究,分析了当前阶段业内主流的几类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分类现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12-5514
通过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水土保持对该县农业的影响分析,可得出水土保持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贫有重要的作用。1985~2004年期间水土保持的成效对安塞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表明,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将会有力的推动安塞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水土保持对提高该县农业生产总产值和农业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能有力地缓解当地的贫困状况,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土保持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土壤侵蚀。生态农业是在发展农业生产中,既要充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又要保护生态环境,以求农业持续协调发展。在水土流失地区建立生态农业,应突出水土保持作用,体现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效益的多重性。搞水土保持型农业,要深入调查收集资料,恰当地确定水土保持意识,按照水土流失单元并考虑经济单元进行合理规划,并在组织实施中加强科学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靛蓝作为一种传统的印染原料,在陕甘宁边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民党对边区的军事封锁和经济禁运,以及持续的人口压力,导致边区靛蓝供给陷入困境。边区政府为实现靛蓝的自给,在风土适应与改进印染技术的条件下,通过减免植蓝农户税收、放宽农贷范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率先示范、奖励与宣传种蓝劳动模范,以及举办农业展览会等举措,在短时期内实现了靛蓝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缓解了边区靛蓝染料的短缺。同时,靛蓝的推广对增加陕甘宁边区农户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科技发展以及农业种植结构优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政府曾举办过三届农产竞赛展览会,其目的是为了推广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并确保边区抗战物资的及时供应。农展会的举办促进了农业技术的传播,调动了边区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农田水利工程在促进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像佳县这样以干旱为主的地区,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前题与保障,水土保持工作是核心任务。该文首先对农田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佳县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农田水利施工对水土保持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抑 《农业考古》1995,(1):111-116
中国南方丘陵山区水土保持史考略江西宜春农业专科学校杨抑前言中国南方丘陵山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比平原地区开发稍晚,尤其比中国北方地区开发更晚。因此,人们开展水土保持的起源史也要晚些。从笔者查考一些有关文史资料来看,南方丘陵山区水土保持的历史起源与开展状...  相似文献   

20.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流域内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