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玉米与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种间竞争等方面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2(4垄玉米、2垄大豆),3∶2(3垄玉米、2垄大豆),2∶1(2垄玉米、1垄大豆)3种玉米与大豆间作模式,以及玉米单作、大豆单作共5个处理.经过1年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作处理,间作系统中玉米在产量、土地当量比、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随机区组试验对玉米与大豆不同间作方式进行研究,以期获得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间作方式的表现.结果表明,玉米间大豆24的间作方式因间作比例适宜对自然资源利用较好,两者间的负作用小,其产量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最高,总产值为581元·667m-2;24的间作方式分别比12、32的总产值高出91.9元、33.4元;12、32的大豆产量明显低于24.因此在玉米与大豆的间作中,适宜的间作方式是提高总产量和效益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找出辣椒产量最高的辣椒-玉米的最佳间作密度。[方法]研究辣椒-玉米不同面积比下辣椒产量(值)、玉米产量(值)和净增产值,并采用插值分析近似获得玉米-辣椒其他占地面积比值间作密度下辣椒的产量情况。[结果]辣椒-玉米的不同间作密度其产量和产值有显著的区别,间作模式的总产值大小顺序依次为:辣椒-玉米(10∶2)、辣椒-玉米(15∶5)、辣椒-玉米(8∶4)、辣椒-玉米(8∶1)、辣椒单作。[结论]采用合理的间作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辣椒的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以等行距平作为对照(CK),设置宽窄行平作(T1),等行距垄作(T2)和宽窄行垄作(T3)种植模式,研究4种种植模式下玉米光合特性和资源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宽窄行平作、等行距垄作和宽窄行垄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豆间作对资源利用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复合群体对光、水、肥等资源的竞争与互补利用,阐述了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大豆产量及系统总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  相似文献   

6.
不同作物间作可以加强光资源的获取和吸收利用,减少光资源的浪费,是促进作物增产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的生长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变化特征,于2023年在济南市长清区进行试验,共设置单作玉米(MM)、单作大豆(MS)和大豆玉米间作(MSI)3个处理,对单作和间作下的作物生长特性、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大豆玉米间作可以增加玉米和大豆的株高,但是由于种植密度降低会导致大豆玉米间作下的叶面积指数降低。大豆玉米间作显著提升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较单作玉米相比增幅分别为13.80%和2.43%,但是显著降低了大豆有效结荚数、粒数和百粒重,降幅分别为9.66%、10.21%、3.64%。经济效益分析发现大豆玉米间作下的净收益最高,单作大豆下的净收益最低,较玉米单作和大豆单作相比净收益增幅分别为26.47%和42.89%。  相似文献   

7.
不同玉米品种间作对抗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个不同玉米品种单种与间作研究表明:间作均比单种增产,增产幅度4.04%-17.1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增多、抗逆(抗倒伏、倒折)性增强,抗病(黑粉病、青枯病)性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农牧结合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途径,进行了五年粮草间作试验。并对其光能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比单作群体内分布均匀,光照强度中层和底层分别提高66.88%和41.53%。光能利用率平均提高了23.87%,生物产量提高34.95%。  相似文献   

9.
在磷钾肥施用水平相同的基础上,研究氮施不同用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产量最低、为450.2 kg/667m~2,氮肥施用量15kg/667m~2产量最高、为623.7kg/667m~2,氮肥施用量在0~15kg/667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达20kg/667m~2时,产量下降。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随之提高,氮肥施用量15kg/667m~2,肥料利用率最高、为36.26%,当氮肥施用量达20kg/667m~2时,肥料利用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甘薯连作种植土壤肥力下降、产量降低等问题,以连作甘薯为对照,研究甘薯、玉米间作不同条带比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明确甘薯、玉米间作适宜的条带比。结果表明,甘薯、玉米间作栽培较连作甘薯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全氮、有机质含量,促进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甘薯、玉米间作栽培较连作甘薯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下降,其中,间作4∶1条带比处理中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较4∶2条带比处理分别提高2.46%、8.42%、13.43%;间作4∶1条带比栽培模式具有间作优势,4∶2条带比无间作优势,间作体系中甘薯的种间资源竞争力弱于玉米。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间作方式栽培时甘薯产量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全氮、全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甘薯/玉米种植4∶1条带比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春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约占粮豆总面积的30%。肥料是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此方面已有科研成果报道。通过该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玉米长势、生物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白浆土种植玉米的尿素利用率变化规律,为玉米生产确定氮肥施用量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玉米施肥结构,探明冕宁县玉米化肥利用率,以‘和玉808’为材料,设置无肥区(T1)、无氮区(T2)、无磷区(T3)、无钾区(T4)、配方施肥区(T5)共5个处理的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玉米产量呈现为T5>T3>T4>T2>T1,T5处理较T1、T2、T3、T4分别增产16.1%、11.5%、8.0%、9.1%;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的N、P、K肥料利用率,分别为23.07%、4.49%、68.35%。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释氮肥在玉米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3种控释氮肥中树脂包膜氮肥增产和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的效果均最好。相比普通氮肥,不同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氮肥利用率,增幅达4.9914.54个百分点。[结论]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树脂包膜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最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不同玉米品种间作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勇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52-54
通过对4个不同玉米品种单种与间作的研究表明:间作均比单种增产,增产幅度4.2%~20.7%,二者差异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增多、抗逆(抗伏、倒折)性增强,抗病(黑粉病、青枯病)性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最佳的间作比例及收获时期,以青贮玉米德美亚1号和饲用油菜华杂6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模式[青贮玉米单作(Ⅰ)、饲用油菜单作(Ⅱ)、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2∶4间作(Ⅲ)、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2∶2间作(Ⅳ)]、收获时期[8月20日(A1)、8月30日(A2)、9月10日(A3)、9月16日(A4)]、混贮比例[青贮玉米与饲用油菜1∶1(B1)、1∶2(B2)、2∶1(B3)]对2种饲草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和饲用油菜不同间作比例种植不影响2种作物的生育进程,会降低青贮玉米株高、SPAD值和光合势,对饲用油菜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Ⅰ处理玉米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于A4时期收获可获得最高产量,达到28.27 t/hm2;不同收获期,Ⅰ处理玉米平均产量为20.75t/hm2。Ⅱ处理在A3时期收获,油菜产量最高,为11.24 t/hm2。不同间作处理均在A4时期收获产量最高,A3时期次之,两者差异不明显。随着收获时期推迟,粗蛋白、脂肪、淀粉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A3时期收获最高。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晋中盆地玉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CS1:大丰30∥汾豆78,CS2:大丰26∥汾豆78,CS3:华美468∥汾豆78,CS4:福盛源1号∥汾豆78,四个间作模式,测定玉米穗部性状、玉米产量、大豆荚部性状、大豆产量以及玉米和大豆的干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晋中盆地的华美468∥汾豆78和福盛源1号∥汾豆78两种间作模式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升,而大丰30∥汾豆78间作模式则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了5个施氮水平,研究了不同类型尿素及用量对玉米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复合肥处理的开花前玉米的地上部干重、叶面积指数与常规尿素处理差异较小,开花后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收获时其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施包膜复合肥能显著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微生物腐解,利用腐解后的产物制作生物有机肥。对获得的生物有机肥在旱地作物玉米生产上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夏玉米产量结构,提高夏玉米产量1 020.0-1 116.0kg/hm2,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653-2.774kg/(mm.hm2)。因此,在旱地可以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玉米间作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研究玉米与辣椒间作密度、剪叶剪枝及微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辣椒密度>微肥>剪枝剪叶>玉米密度;辣椒产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对辣椒素含量的影响程度为:玉米密度>剪叶剪枝>微肥>辣椒密度;辣椒素含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8(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不剪枝剪叶,施浓度0.2%硼酸溶液)和处理6;对辣椒Vc含量的影响程度为:微肥>玉米密度>剪叶剪枝>辣椒密度;辣椒Vc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2(种植玉米1.99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辣椒剪枝,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7(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2.580万墩/hm2,玉米剪叶1/2,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和处理6;辣椒干物质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结论]综合来看,以处理6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取二因素裂区设计,以3个花生品种(豫花22、远杂6号、远杂9102,记为YH、YZ6、YZ9)和3种玉米花生间作模式(3∶4、3∶6、3∶8,记为MP4、MP6、MP8)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模式对叶片的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产量构成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相同处理间花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花生叶片随生育时期推进,光合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结荚期光合速率最大,不同间作方式以单作的光合速率最高,依此为单作CK>MP8>MP6>MP4。叶绿素含量随生育时期呈降低趋势,花针期叶绿素含量最高,收获期叶绿素含量最低,豫花22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优于其它两个花生品种。两年定位试验花生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一年度花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生育时期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饱果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大,结荚期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不同品种间比较,豫花22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相对较高。2021年玉米的穗长、秃叶尖、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较2020年高,MP4处理玉米穗长最长、秃尖长最短,各处理间玉米穗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