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代稳  谌洪星  仝双梅 《节水灌溉》2012,(3):40-43,47
构建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水资源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从水资源安全概念内涵入手,概况了水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归纳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常用的指标体系,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正效益指标数据和负效益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雷达图法获得指标数据所围成雷达图的面积,与临界安全和安全所围成雷达图的面积相比较,最终确定水资源安全状况。以六盘水为例,进行实例研究,指标含义明确客观,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为水资源安全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资源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巨系统,涉及自然和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中的诸多子系统,根据水资源安全的概念与内涵,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了水资源安全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资源安全评价和预警研究,给出了水资源安全级别及阈值,并将安全标准划分为良好、安全、临界、不安全、危险五个等级,与此相对应警灯分别显示蓝灯、绿灯、黄灯、橙灯、红灯,以山西为例,对山西各地市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及预警。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连云港市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水足迹理论,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的研究中。以连云港市为例,计算了连云港市2008年的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匮乏度、水资源压力、虚拟水赤字等评价指标,真实客观地分析了连云港市的水资源安全现状,从降低水足迹角度提出了应对水紧缺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安全情况.根据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自然禀赋、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状况,采用组合赋权的水资源承载力TOPSIS模型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对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水资源承载力在4个二级分区均呈增加趋势,水资源安全除龙羊峡以上呈降低趋势外,其他区域均呈增加趋势;空间维度上,水资源承载力在4个二级流域均处于临界承载状态,龙羊峡以上区域水资源处于较安全状态,龙羊峡-兰州、龙门-三门峡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兰州-河口镇处于不安全状态.水质污染、供需矛盾、生态用水量偏低等因素是造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安全时空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其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首次尝试采用同一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测算水资源承载力贴近度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已成为当前水资源科学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选取适合芜湖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建立了芜湖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5年芜湖市水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适载状态,近年来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根据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六盘水市2000-2013年水资源数据为评价样本,运用投影寻踪法将影响水资源安全高维、非线性数据转化为一维投影数据,引入遗传算法构造目标投影函数,优化最佳投影方向,确定投影特征值,按最佳投影方向的大小对评价指标的主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按特征值的大小对六盘水市水资源安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六盘水市2000-2013年水资源安全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但在2003年和2012年出现2次转折,主要是由于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农村人均日用水量和牲畜日用水量以及水质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灌区水资源的综合效益,运用物元可拓理论,将水资源综合效益、水资源综合效益特征及对应的特征量值作为物元,建立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综合效益的贡献率来确定指标的权重,此外,提出了五级评价等级标准.利用所构建的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物元模型,结合漳河灌区2013年的运行状况数据,对其水资源综合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局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评价结果灵敏度较好,准确可靠,评价结果显示该灌区2013年水资源综合效益为"一般",同时可以看出该灌区的水资源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较经济效益稍差.研究表明,在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方面,物元可拓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盆地,具有干旱的气候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尤其制约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众多,但针对具有独特自然地理状况、脆弱生态环境的干旱区的评价尚为不足。基于系统可持续发展属性细分理论与Bossel指标体系,针对敦煌市独特的气候、水文、地质、人文特征,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人口5个子系统角度综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敦煌市总体属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中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定向指标分析:发现系统对共存类指标的变化极敏感,系统对安全、适应、能效类指标较敏感,生存、自由类指标对系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灌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以往学者研究,界定了本次研究--灌区水资源承栽能力概念.在充分理解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指标体系方法,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指数型隶属函数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并用两阶段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北方某一大型灌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适用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并且实例评价得出该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权的六盘水水资源安全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稳  张美竹  秦趣 《节水灌溉》2013,(7):45-48,52
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水资源安全变化的主因子,利用熵值法确定简化后各新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数。以六盘水市为例,分析了其8a的水资源安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该区水资源安全的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以便为六盘水市水资源的合理年际调配利用提供借鉴,以指导六盘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常规水资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常规水资源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时,需建立非常规水资源开发模式.本文针对目前辽宁省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选取污水处理回用量、雨水利用量、微咸水淡化量、海水淡化量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辽宁省现状年、规划年的非常规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非常规水资源总利用量有所增加,成缓慢上升趋势,在2020年的评价值达到最高.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辽宁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综台评价法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方法,选取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单位GDP用水量、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态用水率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榆林市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该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为今后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安全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的加剧,水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在总结国内外水资源安全研究的基础上,概况了具有代表性的水资源安全的定义和内涵;归纳了水资源安全评价中常用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同时,本文也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安全的定义及评价指标体系,并概括提出了目前水资源安全研究领域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云南省特殊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特点,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和原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基于系统协调性的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以水资源及供需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综合性协调系统作为评价准则,既反映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驱动主导因素,又可以体现水资源复杂系统及影响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影响的协调状况,为科学、合理地进行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合理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利用熵权法对水资源配置评价指标合理赋权,结合改进TOPSIS模型,对某地区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科学简单,结果合理可信,能够有效应用于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基于指标体系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时空分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多属性指标体系评价复杂系统多种功能或目标已成热点.从水资源供需流程角度,设计了反映水资源供需动态特征的水资源丰度、供水能力、用水效率和需水趋势4个领域构成的福建省水资源供需平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板差变换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AHP为指标体系赋权.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多数评价单元的供需平衡程度增强,但厦门、泉州变弱,且多数年份弱于周围评价单元.评价结果符合实际,说明指标体系具有区域适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可作为对策制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水资源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构建具有普适性的水资源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理论对普适性指标进行约简,从而得到符合评价区实际情况的针对性指标,利用层析分析法-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为各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可拓论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水资源风险评价。通过上述方法的耦合完成泉州市水资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泉州市水资源风险评价针对性指标为人均水资源量、年均降雨量、人口密度、每公顷平均灌溉水量、万元GDP用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生活用水定额7项;近几年水资源风险程度处与中风险和较高风险。  相似文献   

18.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入手,构建临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素权重的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临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进行评价,从而获得一个定量的综合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熵值法综合定权,将指标体系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4个子系统,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榆林市2015年各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2015年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为0.4~0.6,府谷和神木处于理想可承载区;榆阳、靖边、定边处于水资源可承载区,表明水资源供需基本达到稳定;横山县处于水资源轻度超载区;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属于水资源重度超载区.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整体上,南部六县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北部六区县差.就各个子系统而言,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空间差异性明显.评价结果可为今后榆林市各区县水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安全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水安全评价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前提基础。构建了包括水循环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水社会安全和水经济安全5个子系统及39个指标在内的3层次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2000-2012年我国宏观层面的相关数据,借助水安全指数计算公式,评价了我国在2000-2012年间的水安全发展状态,对我国维护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