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先玉335为试材,在大田条件下分别设0(CK)、50(C1)、100(C2)、150(C3)、200 kg/hm2(C4)5个不同的钙肥(以Ca计)施用水平处理,探讨不同施钙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子粒产量和商品品质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2~C3处理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花前营养体干物质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输入子粒量,2016和2017年子粒产量分别较CK处理显著提高12.48%~17.15%和8.76%~11.58%,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百粒重的明显提高。同时,C2~C4处理下子粒粗淀粉含量增加7.0~13.5 g/kg,C2~C3处理下子粒容重提升7.7~35.7 g/L,子粒钾含量在C2~C3处理下提升0.32~0.83 g/kg,锌含量仅在C3处理下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减施氮肥对不同密度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1002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N1,复合肥225 kg/hm2;N2,复合肥180 kghm2;N3,控释肥180 kg/hm2;N4,复合肥180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和两个密度(D1,6万株/hm2;D2,7.5万株/hm2)处理,研究减施氮肥对不同高密植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24.74%,两个密植条件下N3和N4处理均未造成显著减产。D2处理显著提高吐丝期和成熟期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子粒的贡献率,减氮处理对干物质积累特征均无显著影响。N2、N3和N4处理显著提高两个密植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16.00%~22.90%,仅D2N4处理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16.32%。夏玉米在75 000株/hm2高密植水平,施氮180 kg/hm2(减氮20%)配施有机肥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适宜在南疆地区种植的复播大豆最佳株行配置,采用不同株行配置对大豆品种绥农35进行田间试验,设3种行距处理15 cm(H1)、30 cm(H2)、45 cm(H3),3种密度处理52.56万株·hm-2(M1)、55万株·hm-2(M2)、60万株·hm-2(M3),分析株行配置对复播大豆植株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推进,大豆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叶形指数、LAI、LAD和荚果干物质分配比例均逐渐增加,茎干物质分配比例逐渐降低,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3处理大豆株高与主茎节数最高,分别达到67.38 cm和12.7节,M1处理茎粗与叶形指数最高,分别达到0.64 cm和2.72。H1M3处理在R6~R8期干物质积累最多,且产量最高,达到6 155.8 kg·hm-2,H3M2处理产量最低,达到4 142.6 kg·hm-2,H1M3处理较H3M2处理产量高48....  相似文献   

4.
以新稻36号为材料,在南疆地区进行了以氮肥水平(N)作为主区、栽插密度(D)作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加,抗折力则先增后降以N2处理(纯N 240 kg/hm2)最高;合理密植能够控制个体发育,降低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与重心高度;茎秆倒伏指数由上述因素共同影响,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0.83~27.78万丛/hm2的处理抗倒伏性较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占比为51.69%~76.14%,是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主要来源,适当增施氮肥能够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积累率;过量施肥则会使干物质在花前的积累量增大,多用于营养器官生长,不利于向籽粒转运。适度密植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4处理(27.78万丛/hm2)较其他处理提高18.06%~30.22%,同时也促进了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综合来看,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7.78万丛/hm2时能显...  相似文献   

5.
土壤压实胁迫对烟草前期生长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研究土壤压实胁迫对烟草前期生长的影响,以红花大金元烟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土壤压实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烟草品种红花大金元适宜生长的土壤压实范围介于1.1~1.3 g/cm3;对于地下根系,压实主要影响根系的纵向生长;对茎围影响只表现在移栽后15~25 d时段内,其它时段无明显影响;对株高影响发生在移栽15d后,容重为1.33、1.27、1.12 g/cm3(D4、D5、D6)处理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组;对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面积上,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对叶片数、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叶干重、总干物质、根冠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对根干重的影响各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张家口坝上地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杂交谷子品种、种植密度、播种时期对杂交谷子饲用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因素对单位面积整株干物质量影响不显著,但不同因素组合间穗、秸秆及整株的鲜、干物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处理A1B2C2(张杂谷3号、密度33.75万株/hm^2、5月30日播种)的单位面积整株干物质量最大,可达到1416.67 g/m^2。另外,组合A1B1C2(张杂谷3号、密度22.5万株/hm^2、5月30日播种)能够达到最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宽幅条播和种植密度对燕麦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调节作用,于2019-2020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以蒙农大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宽幅条播(K)和常规条播(C)两种播种方式以及300万株·hm-2(D1)、450万株·hm-2(D2)、600万株·hm-2(D3)三个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下燕麦光合能力、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燕麦叶片光合参数和SPAD值及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密度下宽幅条播燕麦的叶片光合参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常规条播。其中,宽幅条播燕麦的净光合速率较常规条播增加了7.2%~24.8%,且在D3下增幅最大;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SPAD值分别增加1.8%~24.1%、1.7%~25.5%和2.2%~11.5%;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9%~56.2%。宽幅条播显著提高了燕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其中在D1、D2和D3下分别增产8.6%、9.3%和14.5%,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由此可...  相似文献   

8.
以夏大豆鲁豆4号为材料,在同一密度(3.09×105株hm-2)下设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即行距×株距分别为A:18 cm×18 cm,B:27 cm×12 cm,C:36 cm×9 cm,D:54 cm×6 cm,E:81 cm×4 cm,研究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利用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配置株行距、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豆在生育期间干物质变化因株行距不同而产生差异,A处理在播种后0~70 d处于中等水平,第80 d达到最高,D处理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E处理在播种后第80 d时比A处理低20%;不同层次干物质积累重心随行距加大有上移趋势。A和B处理叶面积指数(LAI)高峰值持续约20 d,C、D、E处理在播种后60 d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育期间A、B和C处理的LAI平均值比D、E处理平均值高17.7%。随行距变小透射率降低、光截获率、株粒数和百粒重上升而产量增加。说明夏大豆在雨灌农业条件下,均匀分布可提高群体产量。  相似文献   

9.
张丽丽  谢文锦  付俊  杨海龙  樊叶  薛兵东  王璞  齐华 《玉米科学》2018,26(5):96-101,109
选用DY405与ZD958,通过PVC土柱栽培法,设1株/柱(D1)与2株/柱(D2)两个处理,研究不同根系生长空间条件下玉米品种根系生长与氮素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根系生长空间由1株/柱(D1)降低至2株/柱(D2),DY405与ZD958根系干重均降低,吐丝期及成熟期1株/柱条件下DY405根系干重较大,2株/柱下品种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层根系干重分布,0~20 cm土层DY405分布比例高于ZD958,21~40 cm、41~60 cm土层DY405分布比例低于ZD958;DY405与ZD958单株子粒产量均降低,穗粒数分别下降36.1%、17.5%。DY405与ZD958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ZD958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显著高于DY405;全株氮素积累量差异与干物质积累表现趋势相同,DY405氮素积累量及花后氮素吸收量显著低于ZD958。减小根系生长空间条件下,ZD958产量与氮素积累量高于DY405,主要由于吐丝至成熟期根系干重下降缓慢且下层根系分布比例较大,促进植株对水分及氮素的吸收,从而使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籼稻品种五丰优T025、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538、常规粳稻品种小叶迟熟为材料,设置5个钵苗机插密度(D1,33 cm×12 cm;D2,33 cm×13 cm;D3,33 cm×14 cm;D4,33 cm×15 cm;D5,33 cm×16 cm),以毯苗机插为对照(CK,30.0 cm×13.2 cm),比较研究了不同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旨在探明水稻钵苗机插在双季晚稻区的适宜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三种类型水稻的产量均随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密度条件下D1处理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2年平均增产8.13%~9.50%;(2)钵苗机插水稻移栽后群体的茎蘖数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与CK相比,D1处理的茎蘖数栽后增长快,拔节后群体茎蘖数消减缓慢,成穗率高;(3)移栽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三种类型水稻钵苗机插的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移栽期至拔节期CK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大于D1处理,拔节期至抽穗期、抽穗期至成熟期D1的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及光合势均高于CK;(4)钵苗机插水稻主要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量均表现为处理D1D2D3D4D5,而单茎干物质量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5)钵苗机插水稻在主要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及抽穗期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抽穗期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D1处理极显著高于CK。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双季晚稻区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钵苗机插最适宜行株距为33 cm×12 cm。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有序机抛下密度对Y两优911作再生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抛栽密度水平(D1,18.2万穴/hm2;D2,22.2万穴/hm2;D3,25.0万穴/hm2;D4,30.8万穴/hm2;D5,33.3万穴/hm2)。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产量先增后减。D2、D3和D4处理的头季和周年产量分别比D1处理显著增产12.52%~15.84%、11.78%~14.70%,比D5处理增产5.38%~8.49%、3.03%~5.72%;D2、D3、D4和D5处理的再生季产量比D1处理显著增产9.94%~14.42%。与D1处理相比,D2、D3、D4处理的头季茎蘖数、再生季发苗数和各主要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与D5处理相比,D2、D3和D4处理的头季分蘖率和分蘖成穗率较高,头季抽穗后叶绿素含量衰减率显著较低,头季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强。综上,有序机抛下再生稻Y两优911适宜的抛栽密度范围为22.2万~30.8万穴/hm2。  相似文献   

12.
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垦农23为试验材料,探讨养分调控与栽培模式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养分调控处理,设置优化施肥(D)和对照施肥(N)2个水平;副区为栽培模式处理,在130 cm的大垄上分别设置垄上4行、垄上5行和垄上6行3种模式。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过程均呈单峰曲线,其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至鼓粒盛期之间。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优化施肥(D)处理通过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均高于对照施肥(N)处理,其中D-4比N-4提高4.3%,D-5比N-5提高17.1%,D-6比N-6提高29.5%。本试验条件下,优化施肥技术与130 cm垄上6行栽培模式,在34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是当地大豆高产优质合理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夏大豆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夏大豆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进行分析.在同一密度(3.09×105株·hm-2)下设5种分布方式,即行距X株距分别为A18 cm X 18 cm,B27 cm×12 cm,C36 cm×9 cm,D54 cm×6 cm,E81 cm×4 cm.结果表明在夏大豆生育期间,受降雨影响,0~90 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贮水量均呈现"三峰"曲线特点;土壤含水量在各个生育阶段均呈现"Z"型曲线,深层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且较稳定,生育阶段各处理土壤贮水量平均值顺序为D>A>E>C>B;A、B、C处理在0~90 cm平均变异系数总水平高于D、E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与行距呈显著负相关(r=-0.981 8**),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986 1**),其中,A、B、C处理WUE极显著高于D和E处理,E处理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P<0.01).  相似文献   

14.
研究64份芒果品种资源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和比叶面积(SLA)的差异。结果表明,芒果品种间叶片δ13C、SLA差异均显著。叶片δ13C的变化范围为-29.31‰~-26.50‰,平均值为-27.90‰,最高品种为桂热82,最低品种为粤西1号;叶片SLA的变化范围为57.16~132.61 cm2/g,平均值为97.67 cm2/g。δ13C和SLA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龙粳31为试验材料,设置每穴4株(A1)、5株(A2)、6株(A3)和7株(A4)4个水平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B1)、30 cm×12 cm(B2)、30 cm×14 cm(B3)和30 cm×16 cm(B4)4个水平,分析不同密度下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构成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穴株数条件下,A3处理显著增加分蘖盛期和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蜡熟期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产量,且产量较其它处理增幅2.34%~10.87%。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随穴株距增加而降低。穴株数与穴株距交互作用下,各处理组合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存在明显或显著互作效应,以穴株数6株与行株距30 cm×10 cm处理组合(A3B1)效果最佳,产量达9 291.25 kg·hm-2。在试验设置密度范围内,产量与抽穗期茎鞘干重、叶片干重、生物产量和成熟期每平方米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蜡熟期茎鞘干重、单株粒重、每平方米基本苗数和株高均呈二次函数关系。综合分析表明,每穴株数6株与行株距30 cm×10 cm(A3B1)处理组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龙粳31高产栽培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5.5×105株·hm-2种植密度下,共设计5种株行距配置,即行距×株距分别为:30 cm×6 cm(A)、(15+30)cm×8 cm(B)、60 cm×3 cm(C)、(15+15+60)cm×6 cm(D)、40 cm×4.5 cm(E),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北疆麦后复播大豆高产,筛选出合理的株行距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等行距模式夏大豆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光合速率(Pn)等指标均随着行距的增大株距的减小而减小,即表现为A处理E处理C处理,其中A处理SPAD值、LAI、Pn测定期平均值分别比C处理的高8.89%、19.20%、2.72%;同株距条件下,D处理的SPAD值、LAI、Pn测定期平均值分别比A处理高2.72%、18.73%、7.09%。株距最宽的宽窄行B处理测定期SPAD值、LAI、Pn的平均值均比D处理的要高,而且各处理中B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 628.94 kg·hm-2,较A、C、D、E处理分别增加43.62%、75.69%、25.03%、51.21%,且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说明适当缩行增株构建的株行距配置是提高夏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定西市是全国马铃薯种植大市,属典型旱作农业区,由于多年来忽视微肥的配合施用,导致马铃薯种植中施肥不平衡,产量低且不稳现象愈加严重。为探讨氨基酸水溶肥在旱作马铃薯种植中的使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氨基酸水溶肥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配施处理全株鲜重最大值较单施氨基酸水溶肥处理最大值增加35.00%~60.23%,较单施复合肥处理最大值增加11.70%~42.87%。以配合施用处理A5+H(水溶肥拌种+水溶肥喷施2次+混合肥1 471 kg/hm~2)的地上、地下及全株干物质积累量为最高,地上茎叶、地下块茎和全株干物质最大值分别达99.50,252.00和321.78 g/株。配合施用处理较单施水溶肥和单施复合肥处理增产幅度分别在25.80%~79.45%和10.72%~57.98%,最高产量亦表现在A5+H处理中,产量达到52 960 kg/hm~2,分别较单施水溶肥处理和单施复合肥处理增产23 453和19 437 kg/hm~2,且与单施处理均呈现极显著差异。综合来看,氨基酸水溶肥和氮磷钾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地上茎叶和块茎的鲜重、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块茎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重金属含量、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甘蔗‘柳城05-136’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化肥(A)、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不施肥(CK)5个施肥处理。【结果】与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甘蔗植株镉、汞、砷、铬等重金属的含量,分别减少了0.05~0.08 mg/kg、0.01~0.02 mg/kg、0.09~0.13 mg/kg、0.19~0.43 mg/kg;另一方面,与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或生物有机肥(C)处理甘蔗产量和有效茎数虽然显著低于化肥处理,分别减少了1 500~4 455 kg/hm2和1 860—2 090株/hm2,但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与化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与不施肥(CK)和化肥(A)处理相比,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B)、生物有机肥(C)以及藻类活性细胞生物肥+生物有机肥(D)处理均显著提高了...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草浆地膜对大豆在盐碱化土壤中的生产性能,采用对比法,研究其在草浆地膜覆盖及菌剂拌种处理下对盐碱土壤的保水状况、植株长势与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JM(菌剂拌种和草浆地膜覆盖)与KM(草浆地膜覆盖)处理的含水率分别较CK高1.18%和1.06%,差异显著(P<0.05),草浆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增加含水率,而菌剂拌种对其影响不大。KM处理在不同时间内株高呈增加趋势(P<0.05),J0(菌剂拌种)、JM处理对株高影响不大;不同处理对植株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影响不大,但对其地上部干鲜重及干物质积累量有影响,尤其是在后期(7月22日—8月15日)JM和KM处理干物质积累量最多,分别是0.52和0.56 g。此外,JM(78.94株·m-2)和KM(147.37株·m-2)处理的杂草种类和密度均低于CK(231.58株·m-2)和J0(173.68株·m-2)处理。KM处理的杂草生物总量最多,平均为82.76 g·m-2。综上所述,草浆地膜覆盖具有...  相似文献   

20.
嘉禾烟区‘云烟99’适宜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考察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初步研究了烤烟品种‘云烟99’在郴州嘉禾的适宜施氮量与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烟株株高、茎围与最大叶面积增大,烤烟经济性状显著改善,N3处理(N 172.5 kg/hm~2)上中等烟比例、产量、均价、产值均显著高于N1(N 127.5 kg/hm~2)和N2(N 150.0 kg/hm~2)处理,但综合考虑烤后烟叶各化学成分指标,以N2处理烤后烟叶品质较好。除株高差异显著外,D1(16 500株/hm~2)与D2(18 000株/hm~2)两个密度处理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D1处理经济性状略优于D2处理;D1与D2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且主要体现在中下部烟叶上,综合考虑各化学成分指标,以D1处理烤后烟叶化学品质较好。可见‘云烟99’在郴州嘉禾烟区种植的适宜施氮量为150~172.5 kg/hm~2,适宜密度为16 5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