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我国14株杨梅癌肿病菌菌株和2株油橄榄癌肿病菌模式菌株在细菌学特性、血清学反应及寄主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细菌学特性基本相同,在测定27项生理生化反应中仅在硝酸盐还原、淀粉水解及对甜菜碱、乳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的利用上存在着差异,两菌株的mol%G C相近,杨梅菌株在59.90—60.89之间,油橄榄菌株PODCC4352-75为59.90;在寄主范围上差异明显,不能交互侵染各自的寄主产生典型肿瘤症状,杨梅菌株不能侵染夹竹桃产生癌瘤;血清学反应表明两者有一定的同源性。认为杨梅癌肿菌是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命名为丁香假单胞萨氏亚种杨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subsp.savastanoi(Janse)pv.myricae(Choei)nom.comb.Zhang et He].  相似文献   

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与寄主范围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瓜角斑病近年在我国北方数省危害甚重,迫切要求开展防治研究。为了对此病进行准确诊断和明确其寄主范围,作者于1985—86年在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等地的黄瓜病株上,分离到10个细菌菌株。经过致病性测定以及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和血清学反应鉴定,确定这10个细菌菌株为黄瓜角斑病病原菌,即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角斑病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 (Smith and Bryan) Young,Dye and Wilkie,1978]。人工接种试验证明,该病菌除侵染黄瓜外,还能中度侵染葫芦以及轻度侵染甜瓜,西葫芦和丝瓜.  相似文献   

3.
构树上一种新的丁香假单胞菌致病变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构树细菌性疫病是一种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新病害。主要症状有叶片角斑,嫩梢肿大和幼枝溃疡。从江苏一带分离获得的12个构树菌株和3个桑树对比菌株进行交互接种试验,发现构树菌株与桑树菌株之间不能交互侵染其寄主。细菌学特征和LOPAT试验及其它37项生理生化和营养特性试验表明,两种菌的表型特征基本相似,仅在7种化合物的利用上存在差异。两种菌的血清学反应无相关性。细胞全蛋白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也略有不同。试验结果证明,构树细菌性疫病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丁香假单胞菌(P.syringae)的一个新致病变种,定名为Pseudomonas syrzngae pv.broussonetiae pv.nov.  相似文献   

4.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8~1999年在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等地的大棚番茄上发现一种番茄病害,并从其病叶、病茎杆上分离得到了23个细菌菌株。接种番茄幼苗上,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到此病原细菌。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经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G+C mol%等鉴定,确认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Okabe)Young,Dye&Wilkie)。该病菌引起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称叶斑病)。病菌除侵染番茄外,尚能侵染茄子、辣椒、龙葵、白花曼陀罗和毛曼陀罗。该病害尚属我国大陆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 是一种重要的藤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青枯病是近两年在海南星油藤种植区发生的新病害,为探究星油藤青枯病菌的基本特性及种下分化情况,本研究对分离的6株代表菌株进行了相关分析。细菌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类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同时,从传统分类及分子生物学不同层面分析了星油藤青枯病菌的遗传分化情况。生理小种及生化变种的测试结果表明,星油藤青枯病菌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Ⅲ;16S rDNA和egl基因部分序列聚类分析显示,星油藤青枯病菌属类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34。  相似文献   

6.
 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 是一种重要的藤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青枯病是近两年在海南星油藤种植区发生的新病害,为探究星油藤青枯病菌的基本特性及种下分化情况,本研究对分离的6株代表菌株进行了相关分析。细菌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类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侵染引起。同时,从传统分类及分子生物学不同层面分析了星油藤青枯病菌的遗传分化情况。生理小种及生化变种的测试结果表明,星油藤青枯病菌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Ⅲ;16S rDNA和egl基因部分序列聚类分析显示,星油藤青枯病菌属类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34。  相似文献   

7.
新疆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加工型辣椒主要产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辣椒的细菌性病害。从发病辣椒叶片中分离细菌,通过烟草过敏性反应、马铃薯软腐试验和接种辣椒等致病性测定,确定了13个致病菌株,各菌株之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通过菌体形态、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寄主范围测定,结合16S rDNA和rpoD基因扩增、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病原菌人工接种还能侵染番茄、茄子、马铃薯及黄瓜、四季豆、白菜、萝卜、芹菜等植物。P. syringae pv. syringae引起加工型辣椒细菌性斑点病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广东广藿香青枯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藿香青枯病是近几年在广东广藿香种植区发生的新病害,细菌学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害是由茄科雷尔氏菌侵染引起的,且属于1号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Ⅲ;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广藿香青枯病菌属茄科雷尔氏菌演化型Ⅰ即亚洲分支菌株、序列变种44或序列变种17。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带GFP标记的西瓜枯萎病菌转化株,用于后期观察病原菌侵染过程,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对西瓜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进行了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共培养时间为36h,枯萎病菌孢子和农杆菌AGL1比例为1∶1时该菌株的遗传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117.33个转化子/107个孢子。转化株的孢子、菌丝体及萌发的孢子均能发出稳定而强的绿色荧光。转化株的致病力检测显示其致病力与转化前的野生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带GFP标记的西瓜枯萎病菌转化株可用于观察病菌在西瓜根系的侵染过程。  相似文献   

10.
香料烟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05年在云南保山香料烟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新病害,称为香料烟细菌斑点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为黑褐色水浸状圆形或多角形小斑点,以后病斑扩大、连片,形成不规则的较大坏死斑。从病叶上分离到了28株细菌菌株,菌株接种于香料烟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病原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培养性状、LOPAT试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23S rDNA序列分析,以及病原菌寄主范围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Wolfet al.)Young et al.]。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云南省主要产烟区收集到的45个烟草野火病菌菌株在15个供试烟草品种上的接种试验研究,筛选到一套烟草野火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体系.同时,以发病率作为抗感划分标准,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4个生理小种(即生理小种Ⅰ、Ⅱ、Ⅲ、Ⅳ).  相似文献   

12.
病原细菌无毒基因avrD介导的抗赤星病转基因烟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从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中获得的无毒基因avrD片段与病原菌诱导型的特异启动子PⅠⅡ、CHS和PAL构建成表达盒,通过土壤农杆菌分别转化烟草品种K326和Bottom Special。经烟草赤星病菌孢子定量接种转基因植株及其离体叶片,筛选到一批高抗植株。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证明,启动子-avrD嵌合基因已整合到寄主染色体并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3.
 利用MT选择性培养基从进境加拿大豌豆样品上分离到一株细菌分离物(编号1314),对该分离物进行PCR检测、16S和23S rRNA序列扩增、多位点序列分析、Biolog测定、烟草过敏性反应和致病性测试。豌豆细菌性疫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pisi, Ppi)特异引物AN7F/AN7R扩增分离物1314和Ppi菌株ATCC 11043得到预期272 bp的条带,二者的PCR产物序列一致,与GenBank中Ppi (X97405)的序列相似性为99.57%。分离物1314的部分16S rRNA、23S rRNA序列以及16S-23S序列均与Ppi菌株ATCC 11043一致。选择gap1gltAgyrBropD 4个看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物1314与Ppi菌株聚在同一组内。Biolog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物1314为Ppi,PROB值为0.898,SIM为0.72。该分离物人工接种豌豆茎秆能引起水渍状症斑,接种烟草叶片产生过敏性反应。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将分离物1314鉴定为豌豆细菌性疫病菌。  相似文献   

14.
 禾谷类作物细菌性褐条病是我国局部地区禾谷类作物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通过对几种有关细菌的致病性,细菌学性状和DNA中G+C含量的比较研究,认为发生在我国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是由Pseudomonas avenae Manns引起的,供试的黍、粟和稗细菌性褐条病菌都属于P.avenae;小麦上的细菌性褐条病是由Pseudo-monas syringae的一个致病变种引起的。此外,还从看麦娘上分离到一种国内尚无报道的水稻细菌性鞘褐腐病菌Pseudomonas fuscovaginae Tanil et al.。  相似文献   

15.
 杨梅衰弱病在杨梅主产区发生严重,但其成因尚未明确。为明确根际土壤真菌与衰弱病的相关性,本研究以来自仙居、临海和兰溪3个不同地区的健康植株和衰弱植株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4种与连作障碍相关的土壤真菌进行了定量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根际真菌群体的含量比较丰富;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p.)和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p.)在发病植株根际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与杨梅衰弱病呈正相关关系;青霉菌属(Penicillium spp.)在发病植株根际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植株,与杨梅衰弱病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建立了杨梅根际土壤真菌的快速检测体系,明确了健康株和衰弱株根际真菌菌群的差异,为杨梅衰弱病的研究和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Psa)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为害猕猴桃的一种毁灭性病害,1996年被列为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本研究对来源于我国7个受溃疡病为害最严重地区的21个Psa菌株进行重测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将21个菌株分为三大类群;固定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FST值均小于0.05;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Θπ值仅为3.74×10-6,且各群体间的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Psa在我国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低水平状态。基因流(Nm)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之间的Nm值均大于4,表明各群体病原菌之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群体的Tajima′s D值均大于0,暗示各群体都经历平衡选择;Ka/Ks分析结果显示Psa的大部分基因都受到纯化选择,仅有极少数的基因受到正选择。本研究揭示了中国7个受溃疡病危害最严重地区Psa的遗传多样性,并且获得大量基因组数据,可为病害防治、病原菌耐药性以及抗病植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可向寄主植物细胞分泌多种效应蛋白,在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a)侵染猕猴桃致病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尚不清楚Psa如何利用这些效应蛋白与寄主互作.Psa的5个生物型群体具有不同种类的效应子,但其中共有的14个效应子可能是参与病菌与寄主亲和互作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系统调查了其中HopAZ1的功能.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