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棉 1 7号 (原品系代号 1 2 84)系我所有性杂交 ,定向培育 ,在人工枯、黄萎病混生病圃上多代连续选择育成的早熟、丰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 ,2 0 0 0年 1 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选育经过1 982年根据育种目标要求 ,以兼抗枯、黄萎病品系 78- 40 84为母本 ,以长绒、高衣分、早熟材料82 - 42 5 8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在人工病圃上繁殖加代 ,并从 F2 代开始以抗病为重点 ,以早熟、丰产及纤维品质的综合改良为目标 ,进行连续多代的单株选择和株行、株系筛选 ,于 1 989年育成品系辽 1 2 84。同年参加品系鉴定试验 ,…  相似文献   

2.
星啤麦3号原代号红91-29.是红兴隆科研所大麦室用合86-1作母本,Gimple作父本有性杂交育成。1999年2月经黑龙江省品审会审定通过,被黑龙江啤麦基地确定为1999~2001年重点推广品种,并被哈尔滨啤酒厂认可为可替代进口的优质啤麦品种。1选育过程1987年我所用合86-1作母本,Gimple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当年收杂交种55粒,赴福建南繁F1代;1998年在我所种植F2代混选29株,再赴福建南繁F3代,按株行混收;1989~1991年我所种植F4~F6代,1991年决选,品系编号红91-29。1992~1994年分别进行产量鉴定,品比和异鉴,1995~1996年参加全省…  相似文献   

3.
丰收2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1998年以克交96—194为母本、绥96—81045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1999—2000年所内种植F1~F2,2000年冬海南岛种植F3.2001年所内种植F4,2002年所内种植F5.当年决选稳定品系,品系代号为克交02—8321。2003—2004年参加所内品种比较试验.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预备试验.2006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苏豆4号(原名苏88-M21)是以中豆5号为母本、苏系5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综合选择法而育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系,1999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该品种1984年配制杂交组合,1985年种植杂种一代,去伪存真,1986年至1988年采用综合选择法选择优良单株,1989年对决选的单株进行株行种植,1990-1991年种植鉴定圃,1992-1994年参加多点试验,1995-1997年参加淮南夏大豆区试,1998年参加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2 产量情况(1)1995年区域试验,7个品系(种),6个试点,平均亩产15373公斤,比对照种南农88-48增产765%,名列第3位。(见…  相似文献   

5.
苏棉13号(原名93-312)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从8840×87-6588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多重选择育成的早熟抗病新品种。1999年4月被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1 选育过程1991年以87-6588为父本、88-40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1992年种植杂种一代;1993年为杂种二代,并进行单株选择;1994年进入选种圃,进行多次重复试验;1995年进入鉴定圃,经田间鉴定、选择、室内考种和纤维品质分析,决选出93-312品系;1996~1997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抗病棉花品种区域…  相似文献   

6.
呼单4号由内蒙呼盟农科所育成,组合为:383×原黄22-3.经1986~1992年各级试验,表现为抗大斑病(0.5级),产量高,在适宜密度:45万~4.8万株/hm2,产量可达6006.9kg/hm2,比对照克单4号增产12.9%,该品种为极早熟玉米品种,从出苗到成熟98d,需≥10℃活动积温1908℃,适宜北方高寒地区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也可作为辽宁地区麦茬复种品种或积温较高地区的救灾品种。制种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1:4,母本每公顷保苗7.5万株,父母每公顷保苗4.5万~6.0万株。  相似文献   

7.
中早熟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苏棉11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于1997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父、母本来源于地理差异较大的两个品种(系)。母本为我国育成的高抗枯萎病丰产品种湘棉10号,父本是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引进的早熟多抗品系CEU'CS-2-81。经有性杂交,其后代运用病圃与非病圃、田间选择与南繁加代,以及在我省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实行交替连续选择、鉴定,于1993年育成。1特征特性苏棉11号综合了父、母本在丰产、早熟、优质和抗病性等方面的优点,在1994~1995年江苏省区试中表…  相似文献   

8.
鄂啤4号原代号为86—122,系荆州地区农科所选育,经过1989-1991三年湖北省区试和多年多点生产试验、示范,表现比对照鄂啤2号早熟增产,1993年2月经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定名为鄂啤4号。一、选育经过鄂啤4号系1984年采用鉴42(浙江省舟山市农科所提供)与77-130(上海市农科院提供)杂交选育而成。1984年春杂交,收获FO种子当年到昆明夏繁加代,1984年秋播播下F;种子20行,1985年表现有较强的优势,列为重点组合,FZ中选15个单株,1985年再次到昆明复繁加代,马在昆明依才十现繁茂,中选32个单株,1985年回所秋播,…  相似文献   

9.
1975年上海市农科院用二棱皮麦品系50799,即[(沪麦1号×8—2)F_1×早熟3号]F_4为母本,76-22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二棱长芒皮大麦。1981年进入鉴定品种比较试验。1983—86年参加上海市大麦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四年五次均居供试品种首位。表现耐大麦黄花叶病,千粒重高,比对照种显著增产。可作啤酒原料和饲料。深受种植  相似文献   

10.
超早熟大豆北疆1号的选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贵民 《大豆科学》2004,23(4):315-317
通过对大豆优良品种"北疆1号"的选育,作者认为:在大豆超早熟育种的亲本选配上,应选择双亲生育日数差值小、花期短、鼓粒快、株体繁茂、中日性、耐低温的极早熟种质资源作为杂交亲本.以极早熟、丰产、抗病品种间杂交为最佳组合,通过有性杂交获得早熟性基因累加超亲遗传后代,进而创造出更早熟的杂交后代材料,于F2和F3世代,以早熟、抗病性为主进行选择,严格淘汰晚熟、感病单株.F4世代以丰产性状选择为主,从早熟、抗病后代的优良株系中大量选拔丰产性状优异的单株,混合成品系,下年进行品系鉴定.由于大豆生态适应区域明显,为此,充分结合当地生态条件进行选育更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正>徐棉266系由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从(苏棉20/渝棉1号//徐99-2)复交组合中选育成的新品种。2001年配制单交组合(苏棉20/渝棉1号),2002年以GK19选系徐99-2为父本配制复交组合,2002年冬南繁加代,2005年F4选单株,2006年进行株行鉴定,2008年参加本所品比,2009年参加省级联合鉴定,2010-2012年通过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4年4月  相似文献   

12.
绵阳 31号是我所以自育品系绵阳 90 - 31 0为母本 ,引进材料川植 89- 0 76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后 ,于 1 997年育成 97- 392 ,因株高、抗性分离 ,从中选择优良单株 ,经夏播加代选择和繁殖 ,育成 392 - 2 7优良品系。该品系于 2 0 0 1和 2 0 0 2两年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表现丰产性好 ,抗病性突出 ,商品性好 ,于 2 0 0 2年 9月通过四川省品审会审定并定名为绵阳 31号 ,在全省推广。1 绵阳 31号的基本性状春性 ,早熟。全生育期 1 85 d左右。幼苗较直立 ,长势中等 ,分蘖力较强 ,成穗率高。株高 80 cm左右 ,植株整齐 ,耐肥抗倒力强 ,成熟时落…  相似文献   

13.
1 审定情况   该品种于2005年2月经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   该品系于1996年用国审品种汾豆50为母本,国审品种晋豆1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1997年从F1杂种圃选择真杂种株,1998年将真杂种株种子种入F2代圃,并进行单株选择,1999年对F3继续进行单株选择,2000年从F42000-145株系圃中决选育成,2001年进入晚熟鉴定试验,产量排名第一位,比对照晋豆19号增产35.17%.暂定名晋34号.   ……  相似文献   

14.
青稞新品系87-9-5是甘南农科所1987年用83A-19-1为母本,肚里黄为父本组配合杂交、南繁北育、系统选育而成。1992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平均产量5500.5kg/hm^2,较对照品种肚里黄和长芒青稞平均增产48.4%;1993-1995年参加甘南州青稞联合区试,平均产量3727.5kg/hm^2,较对照甘青一号增产13.9%,居第2位。差异极显著;1996-1999年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429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5.38%。该品系生育期110-115d,株高84-116cm,穗长 6.9-9.4cm,穗粒数44-52粒,千粒重42.1-48.8g。籽粒粗蛋白含量11.2%,赖氨酸0.49%,淀偻6.26%。表现早熟,抗倒伏,穗大、粒多,穗脖坚韧,落黄好,较抗大麦条纹病。  相似文献   

15.
新陆早19号(原名新石K6),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于1996年以优质品系"91-2"为母本,自育优良、抗病、早熟品系"900"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在枯、黄萎病圃进行抗性筛选鉴定,抗性较好的单株种入杂种圃、选种圃、株行圃,经南繁加代、品质检测、多年连续定向培育选择而成.1999-2000年参加本所品种(系)比较试验,表现早熟、优质、抗病.  相似文献   

16.
油菜迟播初步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甘蓝型油菜早熟品系在双季晚稻收获后整地直播的产量潜力,以及了解迟播对品种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试验在湖南农业大学实验农场进行,11月5日播种(直播),宽窄行种植,宽行21cm,窄行17cm,株距13cm,每公顷 37.5万株.供试品种(系)7个,即我校育成的湘农油2号,011-1,011-2,73-02,73-04,73-19,73-  相似文献   

17.
如东七号原编91-305,是我们从87-47(自育中间材料)×冈2组合中选育成。1987年更繁、1990年田间鉴定白粉病免疫,更繁、1991年稳定。1991~1992年鉴定,3重复平均亩产382.5kg,比如东3号增产7.22%,显著。1992~1993年如东县大麦品种多点试验,平均亩产402kg,比苏引麦2号增产9.72%,极显著。增幅为6.83%~11.77%。1993~1994年参加上海市区域试验居6个参试品种(系)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6%,1994~1995年上海市区试亦为首位.平均比沪麦8号增产174%,2年平均增产17.5%。1996年上海市审定定名为如东七号,准备代替…  相似文献   

18.
庆单1号(原代号庆发92-4609)由大庆市庆农西瓜研究所1992年育成,组合为庆系9×庆系105,该品种属中早熟玉米品种,从出苗至成熟115d(大庆市),需≥10℃活动积温约2490℃.d。在1994~1999年参加的各类试验中均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在每公顷4.5万株密度下,平均公顷产量8565.4kg,比对照品种四早6增产9.4%。庆单1号农艺性状优良,品质极佳,苗期较耐低温。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限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四早6种植区域)种植。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为宜。种植密度每公顷4.5万株。制种父母本可同期播种,父母本种植行比1∶4。  相似文献   

19.
新陆早38号(原系号905)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以抗病优质组合([92—226×中6331]×中17〉为母本.以早熟丰产品系97—145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对杂交后代连续进行南繁北育、抗病鉴定、品质测试和田间选择.2004年进入品系比较.2005—2006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棉区试。  相似文献   

20.
川碚2号是1980年用中棉7号作父本,与自育品系80—4—15杂交后,再用80—4—15回交,后代经过多抗筛选及多目标性状的联合水平选择而育成的。1984年进入株行比较试验,1985年品系比较试验,1986年品种比较试验,1987年进行多个环境试验,1988年进入省区试,1989年以两年名列第一通过区域试验,1990年通过生产试验,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