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译1998年和2003年的卫星影像数据表明:5年间,民勤绿洲荒漠化土地面积从337126.71hm2增加到341221.21hm2,增加了4094.50hm2。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5857.24hm2,盐渍荒漠化土地减少了1762.74hm2。风蚀荒漠化土地中沙化耕地的面积增加了11035.49hm2,而沙化林地、沙化草地分别减少了2749.12hm2、2556.82hm2。其荒漠化程度正在由中轻度向重度和极重度逐步加剧发展。民勤绿洲荒漠化发展变化集中表现为在原有耕地和新开荒的弃耕以及有林地、沙化林地、沙化草地、盐渍化土地被无序的开荒而转变为沙化耕地。造成民勤绿洲荒漠化目前形式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石羊河上游来水量持续减少和地下水持续超采造成的绿洲水资源环境的逐步恶化,地下水持续下降,造成其天然植被退化消亡;二是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人为过度开荒和弃耕造成的地表植被无法恢复,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相似文献   

2.
甘肃民勤绿洲荒漠化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勤是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流域的尾闾绿洲区,它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不仅是阻挡两大沙漠合并的重要廊道,而且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它阻挡着西来的沙尘暴对东部地区,尤其是华北的入侵,护卫着北京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民勤绿洲区属温带干旱气候,降水稀少,本地无地表径流产生,生产、生活用水完全依赖于石羊河流域的地表水资源。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综合作用,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民勤绿洲生态与环境危机,引起国家和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对策。民勤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水资源危机的加剧。通过对民勤50多年发展的综合分析和评价,建议尽快实施"民勤绿洲荒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恢复民勤的生态系统——绿洲荒漠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体系,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3.
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是具有敏感地退化趋势的生态交错带,它受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双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的性质、特点等以后,按照其毗邻绿洲的不同,探讨性地将分为三类:(1)河岸林绿洲-荒漠脆弱带;(2)冲洪积扇绿洲-荒漠脆弱带;(3)湖沼和湖滨三角洲绿洲-荒漠脆弱带。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加上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该区出现了以土地荒漠化为主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若干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洲荒漠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针对目前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大量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位于极端干旱区的民勤绿洲作为研究样区,在对绿洲荒漠化特点及其发生的自然与人为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绿洲沙质荒漠化发生的边界范围,荒漠化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灌丛沙堆发育程度,土壤、植被、人为因素,地貌形态及其发育程度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套以地面工作为基础的绿洲沙质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多源NDVI在玛纳斯河流域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玛纳斯河流域荒漠化进行长期准确地监测,在分析MOD13A1-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同期8 km×8 km AVHRR-NDVI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两种不同NDVI数据的荒漠化分级指标体系。利用相应的分类体系进行了流域荒漠绿洲带1982~2008年荒漠化的遥感监测,并结合19892、000和2008年8月Landsat-5/TM数据,分析了3种不同NDVI数据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并进一步分析了荒漠化演变的原因。结果表明:(1)同期AVHRR、MOD13A1和Landsat-5/TM监测结果显示出相似的空间差异性,绿洲带北部紧连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稀疏,NDVI较小;南部绿洲灌溉区植被覆盖较好,NDVI整体上较大。植被覆盖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这与地形因素、水分、热量条件、地貌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气候环境因子存在联系。(2)近20 a来,绿洲带外围不断向南迅速扩展,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1 200 km2增加到90年代末的12 672 km2,增加了1 472 km2;绿洲带内部以石河子垦区为中心,NDVI呈辐射状逐年线性增加。(3)近8 a来,绿洲内部变化不大,荒漠带中盐渍化土地增加显著,2008年面积为1 906 km2,较2000年增加了1 712 km2,东部丘间盆地被开垦耕地面积196 km2。  相似文献   

6.
额济纳绿洲荒漠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块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实测资料为基础,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额济纳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活型和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高等植物19种,分属9科15属,以豆科(Fabaceae)和柽柳科(Tamaricaceae)为主;生活型以乔木和灌木/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叶片特征突出,小叶、微叶和鳞叶占89%,研究区内无大叶或巨叶植物。植物生活型与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都表现为"草本灌木乔木";样地荒漠化程度和土壤含水量均与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带,风动力是该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植被是该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决定因子。本文根据风洞试验的结果,探讨了和田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地荒漠化的正过程。指出该区的土地荒漠化是在南疆气候变异以及人类活动等原因造成的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大环境下发生的;同时,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又有特定的内涵:以天然绿洲的土地退化为本质;人类活动加速了这一过程。该区域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其物理学驱动机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根据土地荒漠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将其划分为荒漠河岸林衰退期、灌丛沙堆稳定发展期、灌丛沙堆活化-荒漠化发展期。  相似文献   

8.
<正> 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势南高北低。南倚昆仑山而北面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24.7万km~2。其中山地占43.5%,中间的绿洲、戈壁分占3.86%和8.43%,绿洲除在山前河谷有小片分布外,主要散布在海拔1200-1400m的风积沙区。北部面积11万km~2,属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约占该沙漠面积的1/3。本区光照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达2400-2900小时。在1200-1400m的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荒漠化土地监测和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先进的调研和监控手段 ,可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本文应用美国 Landsat- 5 TM影像 (1 987年 )和资源一号卫星 CCD影像 (2 0 0 0年 )进行对比分析 ,揭示出金塔绿洲荒漠动态发展趋势 ,肯定了金塔绿洲林业生态建设成就。表明资源一号卫星完全可以成功地应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的荒漠化监测和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0.
2003-2008年甘肃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2003年和2008年2期覆盖民勤的TM影像解译,对民勤绿洲及其外围20 km范围内8 355.20 km2土地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土地荒漠化严重,荒漠化土地占到监测区的80%以上。荒漠化类型分为风蚀和盐渍荒漠化2种,呈带状分布在绿洲外围或镶嵌于绿洲内部。2003年监测区内共有荒漠化土地671 ...  相似文献   

11.
黑河全长80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是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近20年来大量开垦,引起中下游水域面积减少,沙漠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三工河流域渔尔沟水源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守忠 《干旱区研究》2006,23(2):249-253
渔尔沟水源地开发利用地下水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为下游冲洪积平原222团灌区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通过对其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分析得出,渔尔沟水源地在开采地下水由小到大的过程中,其地下水埋深稳定在13 m上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水源地年单位地下水开采量为597.3×104 m3/(m·a),开采能力较大.在对222团灌区现状及流域未来节水战略的实施等因素分析后,得出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会缓解对地下水的开发,在三工河潜水溢出带的渔尔沟水源地开发利用地下水是高效和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塔里木河流域为对象,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现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73.60%.在荒漠化主导因素中,塔里木河流域以风蚀为主的荒漠化土地类型,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73.61%.在荒漠化程度中,以极重度为主,占荒漠化土地的35.41%;在荒漠化土地利用类型中,以未利用土地荒漠化为主,占荒漠化面积的48.45%;在空间分布上,以塔里木河流域中下游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14.
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高山林线植被与土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干旱区高山林线植被与土壤关系的研究,对干旱区乃至全球的林线成因和动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新疆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高山林线为研究区,结合林线植被特征,使用仪器监测数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对比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和3种典型林线植被(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欧亚圆柏Sabina vulgaris Ant.和草地)覆被下土壤的湿度、温度、养分和其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云杉下土壤深层(20 ~35 cm)湿度增加,表层(0~5 cm)湿度先降后升;夏季和春季,林线处表层土壤湿度由云杉向欧亚圆柏再向草地逐渐降低;在林线位置,生长季欧亚圆柏的深层土壤湿度明显大于云杉,冬季欧亚圆柏土壤表层温度大于云杉(温差10℃左右).林线处土壤有效养分呈表聚现象,且云杉覆被的土壤有机质高于欧亚圆柏.林线处的植被分布可由水热条件、AK、pH和SOM进行高精度模拟;林线处的土壤属性是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与GIS的三工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利用RS、GIS等手段 ,通过对TM影像的几何校正、配准处理 ,应用计算机分类和人工分类相结合的方法 ,编制生态景观类型图 ,并计算景观多样性、优势度、破碎度和均匀度等指数。对阜康地区三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景观格局初步分析表明 ,该流域是以草地为基质 ,依水分条件优劣发育而成的多种植被类型组合的山地—绿洲—荒漠 (MODS)复合景观结构。其景观破碎度较低 ,多样性较小 ,虽然整体构型较为规整 ,但由于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的程度趋于增强 ,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退化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三工河流域不同高程降水量观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降水量随海拔高程递增是干旱区气候规律之一,而新疆的夏半年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一个区域夏季不同海拔高各国汨的变化决定了降水量随高程变化的特征。本文利用1998-1999年夏季在新疆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不同高程降雨量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山带以下夏季降水随海拔高程变化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三工河流域土地转移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本文利用“3 S”技术 ,采用三期遥感影像数据 ,经过图像处理、解释、分类后产生三期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分类图 ,进行叠加分析 ,形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再结合土壤、水系、地形等相应数据 ,对 1 978-1 998年三工河流域绿洲区二十年土地转移情况进行空间分析 ,分析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变 ,为合理的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三工河流域气候暖湿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9,他引:1  
对三工河流域近40a中山区、近山区、近沙漠区的气温、降水、蒸发资料进行月线性趋势分析,得出流域增温主要在2月和9月。2月增温趋势大于9月。流域春夏季气温多年变化较为稳定。降水增湿在1,2月和夏秋季节,夏秋季节降水增湿趋势大于冬季。整个流域夏季蒸发呈减小趋势,平原区蒸发减小趋势大于中山区。夏季降水增大与蒸发减小有较好的反相关性。流域冬季气候增温增湿显著,夏季增湿作用显著。各地暖湿化在空间和时间上有所差异,中山区相对较弱,平原区较强,近山平原区是气候暖湿化最为显著的地域。  相似文献   

19.
三工河流域水量转换特征及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三工河流域从源头至尾流经了不同的地质单元,在河流的不同地段上,水资源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或由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或由地表水给地下水。本文分析了不同地段上的水量转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河流域灌溉绿洲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绿洲到灌溉绿洲的演变是人类对绿洲可调控性增强的过程。人类对水源的控制方式以"以人就水"—引水导水工程—引、导、蓄、输水系统工程为必然趋势。乌鲁木齐河流域灌溉绿洲的形成分三个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11年奠定基础阶段;1912年至1949年发展阶段;1949年之后形成与继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