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 概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据统计,1999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2.6亿(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虽然大,土地总量居世界第三,但相对数量小,不到世界耕地的10%,人均耕地更少,且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质量差,分布  相似文献   

2.
1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目前,全国人均耕地仅0.08hm2,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口不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土地资源紧缺的状况将会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3.
耕地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稳定存在与继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耕地资源不仅其数量在不断减少,其质量也在不断下降。事实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耕地资源浪费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如何改善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仅仅依靠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法律手段的调节,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我们都知道人具有主观能力性,在一定意义上,人们利用土地时所秉有的价值观念对耕地资源利用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平等的人地伦理价值观念,从根本上去改善人类与耕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我们每个人不仅要自觉地尊重土地,更要自觉地保护土地。合乎于伦理规范的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本文以土地伦理的思想为切入点,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现阶段的耕地资源的状况,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分析我国现阶段的耕地资源利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引入土地伦理的概念,展开相关的具体论述,第四部分,从现阶段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国实现耕地资源的伦理利用提出了一些策略化的思考。以期本文对我国耕地资源的切实保护提供一些借鉴,进而推动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是指以土地整治为重要抓手,以扩大新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为主要目的的政策机制,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急剧减少,未利用地开发难度的不断加大,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进程也受到了巨大影响。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是基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提出的一种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新途径,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整治事业发展,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战略具有显著影响。笔者对千阳县草碧镇龙槐塬村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必要建议,以期为残次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土地资源管理机制属于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能保证国土资源得到最为优化及合理的配置,在土地资源管理机制中的土地管理耕地保护也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大导致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较为尖锐的矛盾,严重影响了今后的发展及生活.因此,现阶段实施有效地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实现耕地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笔者针对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项目是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由于未利用土地逐步开发,后备资源数量严重不足且开发难度逐年加大,对我国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严峻考验。退化林地资源是一种具备可开发条件的耕地后备资源,退化林地整治是我国进入新时期后,自然资源部为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提出的一项新政策,有力保障了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战略目标。同时,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土地整治事业的进程。本文通过对榆林市定边县盐场堡镇周台子村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有关建议,以期为退化林地土地整治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吴凡 《山西农机》2012,(10):50-51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在历史上,巴西就是一个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今天,巴西仍然是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巴西的农业人口约35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国土面积为851.2万km2,居世界第5位,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为0.3hm2。蔗糖、咖啡、柑桔产量居世界首位,可可产量居第2位;70%的耕地种大豆和玉米,  相似文献   

8.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中国耕地资源流失态势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态势和耕地流失的主要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城市化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体制两方面.  相似文献   

10.
吴凡 《当代农机》2012,(10):50-51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都十分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在历史上,巴西就是一个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今天,巴西仍然是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巴西的农业人口约35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国土面积为851.2万km2,居世界第5位,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为0.3hm2。蔗糖、咖啡、柑桔产量居世界首位,可可产量居第2位;70%的耕地种大豆和玉米,大豆产量占世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国土面积为1707.54万km^2,人口约1.486亿,其中农业人口为518万、占总人口的35%.俄拥有全世界10%的耕地,其中50%的可耕地为黑土地.据2000年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公布的数据,1999年俄拥有的土地总面积为6.999亿hm^2,农业用地1.976亿hm^2——耕地面积为1.209亿hm^2、草场牧场面积为0.726亿hm^2.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为0.84hm^2(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人均耕地面积多达0.94hm^2),农业在俄罗斯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水是农业生产之要。我国用世界10%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但长期的超强度开发利用,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也亮起了"红灯"。要适应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利用,留住肥沃的耕地、干净的水源、美丽的田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3生共赢"。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拥有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的东北黑土资源,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作为国家的主要耕地资源地区,发展潜力很大。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分析,指出黑龙江省耕地形势日趋严峻,耕地保护工作压力大,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廖柳美 《河北农机》2023,(9):136-138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国基本生产资料,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双重促进作用。土地具有地域性、可塑性的特征,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耕种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耕地资源的利用率。但是近年来耕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农民耕地保护意识薄弱,结构调整不够规范,标准后续耕地资源严重匮乏,后续耕地保护监管不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耕地保护工作。为此,本文从耕地保护体系、经济补偿机制、法律法规建设、生态退耕工作、耕地储备制度、耕地监管方式等方面对耕地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要搞好秋整地,首先要清楚我市耕地目前的状况和耕作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地力下降.党的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土地制度,其在调动农民积极性方面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9亩,占世界的7%,是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阜阳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总人口900万人,土地面积9775km2,耕地58.5万hm2,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农业机  相似文献   

17.
<正>俄罗斯地处东欧和北亚,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国土面积为1707.54万km(2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3%),总人口1.431亿(截止2012年4月1日),其中农业人口518万。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24%左右,可耕地面积约1.3亿hm2,拥有全世界10%的耕地,其中50%的可耕地为黑土地。农业区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非常适合于机械化作业。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从苏联建国后开始,至今已历经近90年。  相似文献   

18.
《湖南农机》2014,(2):165-166
正俄罗斯地处东欧和北亚,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国土面积为1707.54万km(2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3%),总人口1.431亿(截止2012年4月1日),其中农业人口518万。农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24%左右,可耕地面积约1.3亿hm2,拥有全世界10%的耕地,其中50%的可耕地为黑土地。农业区气候适宜、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非常适合于机械化作业。俄罗斯的农业机械化从苏联建国后开始,至今已历经近90年。  相似文献   

19.
影响耕地的因素决定了耕地未来的发展动向.为此,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分析了社会经济因素对重庆耕地数量的影响程度,其大小依次是总人口、农业、非农业人口、工业、国内生产总值和建筑业等,并对其结论进行了分析;根据重庆近几年的耕地变化数量,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经检验,这种模型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运用该模型预测了2010年和2015年重庆市耕地的数量;同时指出,由于客观原因,灰色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对一些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世界农业与农业工程发展现状与政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世界农业发展概况与趋势目前,已有占世界耕地总面积46%、总人口24%的工业化国家先后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激增,导致食物需求已超过谷物增长的速度;农业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