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稻米蛋白质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利用不同品质类型的粳稻品种 ,研究了不同氮素营养条件及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蛋白质含量与蒸煮食味品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逐渐提高 ,淀粉谱特性变劣 ,味度值下降 ;抽穗期追施氮肥 ,更加大其负作用。相关分析表明 ,蛋白质含量与淀粉谱特性中的粘滞峰减值呈显著正相关 ,与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呈显著负相关 ,而与其它指标相关不显著 ;在不同的精碾程度下 ,随蛋白质含量的下降 ,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升高 ,粘滞峰消减值变小 ;精米率为 90 %时 ,味度值最大 ,在此基础上增大碾磨程度 ,稻米的食味品质反而变劣。  相似文献   

2.
以分别种植在湖南长沙和广东惠州的湘直粳、齐丰占、玉香油占等4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水稻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值,分析RVA谱各特征值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和惠州2个点的稻米RVA谱特征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地域稻米RVA谱各特征值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消减值、崩解值、回复值、最终黏度、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其中长沙点的消减值变异系数为137.7%,惠州点的为71.3%,崩解值分别为48.3%和63.1%;长沙点稻米最终黏度与回复值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952,惠州点的最终黏度与最低黏度相关系数最大,达0.908;长沙和惠州2个点供试水稻的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其峰值黏度、崩解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将稻米的峰值黏度、崩解值、消减值作为稻米改良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辅助评价参考指标,用RVA谱特征值测定方法取代以往需要同时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稻米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评价方法,从而提高稻米食味与营养品质育种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选用4个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的粳稻品种,研究齐穗期施氮肥对水稻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淀粉RVA谱特性影响,以及米粉蛋白质水解处理对淀粉RVA谱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齐穗期施氮肥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稻谷千粒重、成熟度和结实率及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减幅度因品种不同而异;齐穗期施氮肥可极显著降低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最高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及下降黏度值,而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为与之相反极显著增加,黏滞峰消减值既有极显著增加品种,也有极显著降低和无变化品种;蛋白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的米粉被碱水处理后蛋白质含量均降低到2.48%~2.64%,施粒肥与否水解处理后供试材料间米粉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施粒肥与否去除稻米蛋白质可极显著增加米粉最高黏度和下降黏度值,并极显著降低粘滞峰消减值、最低黏度、最终黏度,其中下降黏度值增加幅度和粘滞峰消减值降低幅度较大,且低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变化幅度比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花后弱光胁迫对成都平原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弱光稻区耐荫水稻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至2020年在四川温江开展田间控光试验,通过对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和食味品质的测定,研究了弱光胁迫对水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弱光胁迫显著降低稻米直链、支链和总淀粉含量,但显著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2)弱光胁迫下,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则显著增加。(3)弱光胁迫显著增加米饭硬度,降低黏度和弹性,使米饭外观和口感下降,综合评分显著降低。(4)主成分分析表明,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和米饭质构特性可以解释81.2%的米饭食味品质变化。米饭综合评分与直链和总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弹性以及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胁迫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大于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弱光胁迫导致稻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组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升高,米饭变硬,黏度和弹性降低,最终使食味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5.
以粳稻、籼稻、爪哇稻和粳/籼亚种间杂交稻等不同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结实期水稻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多胺及其与稻米蒸煮品质、淀粉谱和蛋白质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米蒸煮品质、淀粉谱崩解值、消减值和蛋白质组分存在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水稻根系分泌的苹果酸、琥珀酸、精胺浓度、精胺/腐胺浓度比值与稻米淀粉谱的崩解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谱的消减值、稻米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根系分泌的酒石酸和柠檬酸浓度与淀粉谱的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淀粉谱的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分泌的乳酸浓度与稻米胶稠度、碱化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品种选育或栽培措施调控水稻根系有机酸和多胺分泌水平将有助于调控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水稻杂种后代蛋白质含量选择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蛋白质含量和品质性状不同的4个粳稻品种配制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存在动态变化关系;稻米味度值是先随着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而增加,当蛋白质含量下降到某一临界值后,味度值则不再增加,反而随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而下降,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适中的后代株系味度值较高;在蛋白质含量水平较高时,稻米RVA谱特性随着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有所改善,但蛋白质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则又会导致RVA谱特性的变劣;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均不同程度的变劣,协调蛋白质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平衡关系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氮素营养对稻米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 7个粳稻品种 ,研究了氮素营养对稻米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氮素营养的增加 ,胶稠度逐渐变短 ,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及糊化开始温度逐渐提高 ,但直链淀粉含量和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下降粘度值、回冷粘滞性恢复值等特性逐渐下降或变小 ,在全生育期施氮量相同时 ,与生育前期追施氮肥相比 ,抽穗期追施氮肥 ,其胶稠度变短 ,蛋白质含量有增加 ,直链淀粉含量略有下降 ,碱消值变化很小 ,在淀粉谱特性中除糊化开始温度没有变化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表现略高 ,但差异很小 ,在理化特性及淀粉谱特性中受氮素影响较大的是蛋白质含量、胶稠度、下降粘度值及最高粘度  相似文献   

8.
优质粳稻品种的食味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及1个日本品种越光为材料,测定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以及对稻米食味进行了感官综合评价和食味测定,并对这些指标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适中,RVA参数中的崩解值高,消减值低,食味评价得分较高,但蛋白质含量偏高。相关分析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r=-0.470)与极显著负相关(r=-0.610);与最终黏度和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r=0.482)与极显著正相关(r=0.839)。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517),蛋白质含量与最终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4)。食味评价得分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18)。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晚粳稻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氮钾肥用量对稻米品质性状及淀粉黏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为杂交粳稻品质调优及肥料合理施用提供参考.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N,0kg/hm2、90 kg/hm2、180 kg/hm2、270 kg/hm2、360 kg/hm2)和施钾量(K20,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kg/hm2、180 kg/hm2)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常优1号的稻米加工、外观、营养、蒸煮食味品质及RVA谱的各项特征值均有极显著影响,钾肥用量对各项米质性状及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和回复值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氮钾交互效应对精米蛋白质含量、食味值和RVA谱的峰值黏度和回复值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而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昧值下降;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稻米食味值下降;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肥或钾肥总体上有使稻米淀粉黏滞性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用中性蛋白酶与超声波结合提取稻米淀粉,并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稻米淀粉的黏滞性。结果显示,用中性蛋白酶提取稻米淀粉时,稻米淀粉的提取率为62.3%~73.8%,淀粉中蛋白质含量为3.74%~4.88%;蛋白酶与超声波结合时稻米淀粉的提取率为72.1%~77.2%,蛋白质含量为0.68%~1.30%,破损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两者结合的最佳条件是酶先作用3h,再50%超声波作用40min。中性蛋白酶与超声波结合处理所得淀粉的黏滞谱中,峰值黏度、消减值和最终黏度都比单独酶解所得淀粉的高,而崩解值降低;与碱处理淀粉比,也是峰值黏度、消减值和最终黏度升高,崩解值降低,这说明超声波作用没有破坏淀粉性质。中性蛋白酶与超声波结合是提取稻米淀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灌浆成熟期稻米味度值和RVA谱特性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粳稻品种东优9901和长粒香,研究灌浆成熟期稻米味度值和RVA谱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和味度值是随灌浆成熟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达到峰值以后则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不同品种整精米率和味度值达峰值的时间有差异;稻米RVA特性的各参数在灌浆成熟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从整体看,东优9901在灌浆35~40 d时稻米粘特性最佳,而长粒香在灌浆35~45 d时粘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优质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优质粳稻品种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以参加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分析稻米各项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将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15个粳稻品种按地域分为南、北两大来源,比较研究不同地域来源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1)参评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无论是粒型,还是垩白率与垩白度差异均较大;在蒸煮食味方面,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的感官评分分值分别在44.00—82.00和52.20—91.86。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RVA谱中的消减值、回复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与米饭食味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60、-0.57、-0.37和-0.56;而RVA谱中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与米饭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和0.36。(2)与北方优质粳稻相比,南方优质粳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了178.78%和139.11%;直链淀粉含量降低28.25%,蛋白质含量提高7.37%;米粉RVA谱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降低12.00%和21.19%;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的绝对值提高16.15%和15.00%;南方与北方优质粳稻经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感官评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参与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粳稻品种,其稻米的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显著;北方粳稻外观晶莹剔透,垩白度在0.50%—3.50%,米饭直链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口感在56.00—74.00;而南方粳稻外观相对浑浊,垩白度1.86%—11.21%,米饭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软而黏,食味值在54.00—82.00。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津原E2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津原E28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该品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结实率降低,粒长、宽、厚降低,但当施氮量达到240 kg/hm2以后,各处理组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食味值下降,直链淀粉含量、碘蓝值和透过率变化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淀粉RVA图谱分析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均逐渐下降,且差异显著,崩解值和消减值也逐渐下降,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软米是云南种植历史悠久的一类优质特色稻种,研究其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对阐明优质食味米机制、改良稻米食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以36份云南软米地方品种为研究材料,以高直链淀粉品种、糯米品种、软米育成品种及其他育成品种为对照材料,测定不同环境下种植收获的稻谷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和RVA特征值等稻米淀粉品质指标,利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淀粉品质特性与环境稳定性。结果表明,36份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籽粒淀粉品质主要特性为: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居中;糊化温度最高,但与对照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和崩解值较高;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基本介于高直链淀粉品种与糯米品种之间。同时,云南软米品种(指云南软米地方品种和软米育成品种总称)与高直链淀粉品种、糯米品种和其他育成品种之间的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云南软米品种,尤其是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与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籽粒淀粉品质特性受环境影响最大,10个性状中,除糊化温度外,其余9个性状均表现显著差异(P<0.05)。也发现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的淀粉品质特征与其来源地有关系,来自南部边缘水、陆稻区与滇南单、双季籼稻区材料的淀粉品质特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上,描述云南软米品种籽粒淀粉品质主要特征时,除了将直链淀粉含量作为基本描述性指标外,还需结合热浆黏度、冷胶黏度、消减值3个RVA谱特征值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也需注意云南软米地方品种籽粒淀粉品质特性的表现对环境敏感,选育广适应性软米品种难度极大。  相似文献   

16.
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2种穗型水稻,以其穗部位置不同的稻谷粒为试验材料,测定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与粒形特征、垩白性状、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蒸煮食味品质与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碾米品质相关性最高,与垩白性状相关度较高,与营养品质和粒形性状相关性相对较低。淀粉RVA谱特征因子主要通过峰黏度、冷胶黏度和热浆黏度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碾磨因子则主要通过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垩白因子中主要通过透明度和垩白度的作用影响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因子主要通过脂肪酸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的作用而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好坏。粒形因子主要通过粒宽、粒长和长宽比对食味值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评价粳米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太湖流域水稻地方种的稻米品质RVA谱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94份太湖地区晚粳稻、糯稻、早籼稻地方种材料的稻米品质RVA谱特征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资源的稻米品质RVA谱曲线特征分化明显,种质问RVA特征值均有极显著差异,呈现出从籼性到糯性连续变化的特征,形成不同的特征类群.大多数种质(51.9%)的RVA谱的消减值在300~1 000 cp,属于典型的粳稻品种;少量种质(1.4%)具有糯性淀粉RVA谱特征;一些种质(9.8%)表现出为典型的籼稻淀粉RVA谱特征;部分种质(38.0%)具有优质的RVA谱特征,即消减值为负值,表明种质的淀粉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各特征值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其中崩解值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达2.04.RVA谱各特征值问显著相关,并可用崩解值、消减值2个指标来简化定量描述稻米RVA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粳稻品种食味及相关品质性状的变异特点及相关性,对62份粳稻品种食味值、部分理化品质性状、淀粉的黏滞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2份粳稻品种测试性状变异系数在3.96%~90.0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1.279~2.038,62份粳稻品种在品质性状上可划分到4个类群。品种食味值、部分理化性状、RVA谱特征值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构建了3个回归方程。本研究结果为粳稻优质食味品种选育与性状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