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1,(9):26-26
由于这几年在北京市大兴区薄沙土壤上种植甘薯较其他经济作物更能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薯农生产甘薯的积极性很高。近年,在甘薯育苗、种植及贮藏等方面涌现出10余个甘薯专业户和10余个合作组织,如“北京兴农百巢甘薯专业合作社”“北京榆垡老金甘薯产销专业合作社”等。榆垡镇古学涛2010年种植19.3公顷晚熟甘薯,除销售外,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人们对甘薯消费量越来越多,各地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甘薯是山西省第三大农作物。山西省的甘薯栽培以淀粉型及食用型春薯为主,耕作方式多为1年1季春甘薯,冬季土地休闲,每年3月底育苗,4月底至5月初移栽,10月中旬(霜降前)收获后贮藏。目前已形成以专用型品种、测土配方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摸清密云区甘薯种植户、甘薯育苗生产基本情况及发展制约因素,对本区甘薯主产区的36户甘薯育苗户和56户甘薯种植户进行了育苗生产和薯苗需求情况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存在种植零散、多以一家一户小面积生产为主,育苗质量参差不齐、种薯(苗)生产销售非专业化、脱毒种(苗)普及率低、甘薯贮藏损失率高等问题。建议:打造密云甘薯种植专业村,使甘薯生产规模化,加大加快甘薯专业育苗村建设,使育苗生产标准化,优化并规范甘薯种植品种、应用甘薯脱毒技术培育脱毒种苗,推广日光温室电热育苗环保高效育苗方式,普及甘薯高效育苗技术,为全区甘薯生产提供优质壮苗,以保障全区甘薯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记者:甘薯作为一种杂粮作物,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有一种"随遇而安"的特点,好像哪里都可以种植,是这样的吗? 吴问胜:相对于其他作物而言,甘薯的确有一种"随遇而安"的特点,适应能力强,具有抗旱、耐瘠、耐酸碱等特点,既能种在瘠薄的高山及丘陵地上,也能种在水旱轮作地、瘠薄旱地、季节性的滩涂地,还能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幼林果园地的行间缝隙地种植.甘薯在我国种植区域很广,南起海南,北至黑龙江,西至四川西部山区和云贵高原,东至台湾都可以种植.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1,(26):26
<正>由于这几年在北京市大兴区薄沙土壤上种植甘薯较其他经济作物更能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薯农生产甘薯的积极性很高。近年,在甘薯育苗、种植及贮藏等方面涌现出10余个甘薯专业户和10余个合作组织,如"北京兴农百巢甘薯专业合作社"北京榆垡老金甘薯产销专业合作社"等。榆垡镇古学涛2010年种植19.3公顷晚熟甘薯,除销售外,还贮藏甘薯27.5万千克,从2010年10月份至2011年6  相似文献   

6.
洛阳市优质专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河南省洛阳市耕地总面积500多万亩,甘薯种植面积有60多万亩,因甘薯具有产量高、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及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近年来洛阳市发展旱地农业的主栽作物。发展优质专用甘薯主要是通过高淀粉型及食用型等专用型甘薯良种的繁育种植和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甘薯产量,增加甘薯种植效益。现将洛阳市优质专用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选用品种选育优良品种,不仅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甘薯酿热温床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薯(Ipomea batatas Lam),又称白薯、红薯、地瓜等,是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热带植物.原产美洲,我国种植在山东、河北等以南地区.近几年在包头地区种植,获得可观的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甘薯的生产育苗是关键,经过几年的育苗试验,摸索出了在海拔1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发展片薯生产的育苗技术--温室酿热温床育苗方法,为在包头地区发展甘薯生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鉴于上海市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面积较少,且"心香"迷你小甘薯具有口感佳、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等的优点,现从育苗地和种植地选择、种薯育苗、种植、田间管理、采收贮存等环节,对"心香"迷你小甘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心香"迷你小甘薯在金山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现在的饮食起居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吃的饱,已经变成了要吃的好。甘薯的营养成分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经常食用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那么在鲜食甘薯的种植方面就要有所提升。其中甘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在甘薯的种植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这项技术很好的促进了鲜食甘薯的种植,防止了病虫害,提高甘薯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甘薯两段法育苗标准化栽培是指先由种苗公司或合作社在冬季利用温室或钢架大棚进行种薯育苗,翌年春季由甘薯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利用增温育苗床扩繁种苗,之后基地种植户按技术标准进行栽插种植和管理,最后由企业或合作社加工或贮运等标准化甘薯生产技术规程。甘薯两段法育苗利用冬春闲季、场地、光热和人力等资源,进行集约化生产,集中管理,分散栽插,节省土地、节省劳力。有利于引导甘薯产业发展,分区域建立专门的脱毒种苗基地,逐步使甘薯生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推进甘薯产业科学发展。本文作者从甘薯冬季设施育苗、春季育苗、大田栽培、收获贮藏等方面阐述了甘薯两段法育苗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摘要:衢紫薯57是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优质紫心甘薯新品种,为食用型、高花青素型品种。具有花青素含量高、薯干产量高、食味较优等特点,2015年3月通过国家食用型紫薯品种鉴定,适宜浙江省及类似地区种植。在栽培上注意适时早育苗、早扦插,合理密植与科学施肥等。  相似文献   

12.
甘薯种植产量高,效益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目前正是四川省甘薯生产的关键时期。新冠疫情对全省甘薯育苗、苗床管理、甘薯贮藏、鲜食甘薯销售等造成了较大影响,薯类创新团队根据多年对我省甘薯研发和生产实践经验,通过调研,提出了甘薯春耕应急生产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薯"两段法"种苗繁育技术包括第一阶段育苗(冬季繁殖育苗)、第二阶段育苗(春季繁殖育苗)等内容。2013-2017年,通过大量试验示范证明甘薯标准苗产量第一阶段育苗为500万株/hm2,第二阶段育苗为150万株/hm2。育苗、扦插、上市时间较常规种植提早30 d以上,节省种薯2/3,种薯苗床育苗面积的扩繁比例达1 500倍以上;叶菜类型甘薯和鲜食类型甘薯生产应用该方法可以实现早育苗、早扦插、早上市销售;发展淀粉加工类型甘薯春季栽培,与夏、秋季栽培比较,单产增加15 t/hm2以上。示范区目前已累计推广应用8 200 hm2,示范区鲜薯平均增产24.65 t/hm2,农民增收1.23亿元。  相似文献   

14.
甘薯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因种植技术难度大,因此很难形成大规模种植。为提升甘薯产量,促进甘薯早日形成规模化种植,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依据与种植经验,就四川甘薯种植技术做深入探究,在此基础上就甘薯种植发展前景做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相关种植工作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甘薯的整个栽培过程中,育苗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各地一般都是采用火炕育苗,这种育苗法,由于温度掌握不好,最易坏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甘薯的发展。为此,我们根据水稻、蔬菜应用塑料薄膜育苗的成功经验,在甘薯育苗上也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适宜北方薯区栽培的食用型甘薯品种,本研究以济薯21为对照,对28个国内主要育种单位推荐的食用型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地下部表型性状以及产量、食味等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济薯26、秦薯9号、烟薯25和南薯016等品种具有商品性好、食味优、产量高等优点,适宜于北方薯区作为食用型甘薯品种推广种植;这4个品种还可以作为核心亲本用于优质鲜食甘薯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7.
甘薯对土壤适应性广,建水县气候温和,比较适合栽种甘薯。另外,甘薯比较耐旱,需肥虽较多却又耐瘠,对地处山区的官厅镇来说较适合甘薯栽培。现将甘薯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甘薯在大田生产中主要采用薯块育苗,然后采摘嫩枝进行扦插。1选种我县现在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徐薯18(淀粉加工)、红宝宝(食用型)。2种育2.1苗床准备选地势高燥、向阳、排水性好的田块。苗床长度一般为4~6m,床宽1.2m,床深25cm左右,下铺30cm左右的腐熟牲畜粪、作物秸秆等酿热物,床边四周开40cm的深沟以利排水。待酿热物增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四川省甘薯早栽早收技术的生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早育早栽技术是提高甘薯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可以提早插栽60~80d,提早上市50~90d,价格提高50%以上.其核心技术内容为设施育苗、铺设电热温床及温、湿度调控.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异地集约化育苗集中供应.  相似文献   

19.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用作物。甘薯营养丰富,作为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甘薯的食用需求和工业需求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来种植甘薯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其它作物,有储藏条件的农户收益更是可观。如何选择甘薯品种对于甘薯销售、加工起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甘薯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甘薯的生产对保证粮食安全、丰富食品类型、提供加工原料等均有重要的意义。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甘薯育苗工作对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福建省传统甘薯育苗的方法有5种,即塑料薄膜覆盖苗床育苗法、地膜覆盖育苗法、塑料大棚露地育苗法、小苗假植育苗法、蔓尖越冬育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