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籼型广亲和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桂科-S是利用KS-14与广亲和品种02428杂交,再与培矮64S杂交选育而成,于2006年3月30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稻2006065)。桂科-1S株叶形紧凑、分蘖力强、长势旺、育性转换特性稳定、柱头大、外露率高、开花习性好、容易繁殖制种。而且该不育系具有广亲和性、穗大粒多、恢复谱广、配合力强等特点,利用该不育系育成了桂两优1号等超高产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用两系不育系SE21S作母本与龙恢158、新恢2号等恢复系测交,进行两系制种技术研究.通过调查SE21S的特征特性可知,SE21S属光被型核不育系,育性稳定、制种纯度高,是较为理想的两系优质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昌两优8号是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两系优质杂交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优、抗性好、产量高等特点。该组合恢复系恒恢8号多穗、花粉量足,不育系昌S柱头外露率高、闭颖好、种子颗粒饱满,这些优异的亲本特性特征是获得制种高产的重要因素。主要分析了昌两优8号的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对宜春学院选育的276S及引进的盐582S等6个水稻温敏不育系进行两地三季实验,观察其育性转换特性。结果表明盐582S、276S等温敏不育系具有起点温度低、不育期长、恢复可育度好的良好育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杂交棉南农6号(利用核雄性不育系制种)、南农8号(利用人工去雄制种)进行制种,分析其成本、收益。结果表明,南农8号的制种产量(毛籽)要比南农6号高31.4%,但其制种用工几乎是南农6号的3倍,南农8号的制种毛利润反而比南农6号低28.7%左右。在目前劳动力价格较高且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利用核雄性不育系制种显然要优于利用人工去雄制种。通过制种实践,对人工去雄制种提出了小瓶授粉,去雄时间推迟;对利用核雄性不育系制种提出播期提前,苗床搬钵,尽早去杂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盐两优888(盐582S/盐恢88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具有国标三级优质米、适口性好,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2009年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盐两优888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1选育过程紫魁2号洋葱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利用三系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的一代杂交洋葱新品种。母本为雄性不育系11田EA15,父本为自交系11ER8-3-5。雄性不育系11田EA15源自我单位育成的高产、抗病、半高桩紫皮洋葱紫魁1号。2001年在紫魁1号洋葱制种田中  相似文献   

8.
Ⅱ优航1号亲本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创造的新恢复系航1号与不育系Ⅱ-32 A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中晚稻新组合,于2004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4003).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5023).该组合2004年夏季制种,平均产量4.4 t/hm^2;2005年在福建省沙县基地制种12.3 hm^2,平均产量4.6 t/hm^2,高产田块达5.1 t/hm^2.  相似文献   

9.
皖油14高产优质制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丰国 《种子科技》2002,20(5):298-298
皖油 14 (原名 C0 2 2 )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用隐性上位核不育系 90 12 A与自交系 4 485 - 88于 1993年配制而成的中熟优质 (单低 )油菜新组合。 1994 -1996年参加安徽省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亩产 173kg,比对照秦油 2号增产 7.2 % ;1996 - 1997年生产试验 ,平均亩产 15 4kg,比秦油 2号增产 16 .4 %。 1998年通过安徽省审定 ,2 0 0 0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优质 (单低 ) ,高产 ,抗性强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皖油 14杂交油菜 1999- 2 0 0 1年连续两年引进我县制种 ,平均亩产87kg。经过两年的制种实践 ,对皖油 14组合制种的一些特点作了初步探…  相似文献   

10.
<正>锦单1021号玉米是锦州农科院2002年以自选系6-4为母本、J801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于2007年经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2年来,随着制种面积逐年增加和用种量的不断扩大,其在制种方面存  相似文献   

11.
犹世政 《种子科技》2000,18(5):301-302
近几年来 ,两系杂交油菜选育的速度加快 ,育成的品种较多 ,在生产上应用广泛。但是 ,两系法制种单产水平上进展并不明显 ,存在结实率低影响产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在油菜制种实践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分析其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之关键 ,提出相应对策。1 两系杂交油菜制种产量现状两系杂交油菜制种在我市从 1995年开始试制 ,当时的品种是蜀杂 6号 ,一般制种产量为 2 0 kg/ 6 6 7m2~ 2 5kg/ 6 6 7m2 。从 1997年开始 ,以制本地选育的遵油1号为主 ,制种产量有一定的突破 ,一般产量在 35kg/6 6 7m2左右 ,高的达 6 0 kg/ 6 6 7m2。…  相似文献   

12.
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常规制种,必须及时、测底拔出母本行50%可育株,以确保杂交种的质量。由此带来劳动力需求量大、制种成本增加、农户制种积极性低等问题,是限制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大面积转化应用的主要技术难题。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海拔高,夏秋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通过在该县多年的化学杀雄制种技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集成熟化优质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保优高产夏播化学杀雄制种技术,为威宁县黔油早2号以及类似品种大面积高效制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量对超级稻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超级稻氮钾肥综合运筹提供理论依据,以超级杂交稻‘桂两优2号’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3个施氮水平(172.5、207、241.5kg/hm2)和3个施钾水平(216、288、360kg/hm2),以不施氮钾肥的处理(N0K0)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氮钾肥用量对‘桂两优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田块的基础地力产量(N0K0处理)较高,产量达到7.99t/hm2。施用氮钾肥显著提高了各生育期‘桂两优2号’叶片的叶绿素含量(6.44%~37.27%)、硝酸还原酶活性(19.33%~107.19%)、可溶性蛋白含量(10.90%~36.43%)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14.25%~76.99%),进而获得了更高的产量(9.39~10.63t/hm2),但不同施氮量和施钾量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在基础地力产量与本试验田相当的田块,超级杂交稻‘桂两优2号’的生理特性对氮肥和钾肥施用量的敏感程度较低,氮钾肥施用量超过172.5kg/hm2和216kg/hm2,增施氮钾肥并不能显著改善其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4.
自袁隆平院士提出两系法育种策略以来,选育制种生产安全、育性起点温度低、米质优的两用不育系成为育种工作者的共同目标.芷 139S不育系株型呈开杯形、株叶形态优良、叶片窄直、光照有效面积大,光合利用率高、育性稳定、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值低、对九二敏感、包颈度轻、异交特性好,所配组合呈高产、优质、多抗、早熟等特点,已配有苗头组合芷 139S×马七、芷 139S×茂三、芷 139S× 8947、芷 139S× R18、芷 139S×多系一号,通过小面积试种、示范,深受广大农户欢迎.随着芷 139S及其组合的不断应用和大面积推广,研究并了解其特征特性和繁殖制种生产技术是芷 139S开发利用的首要任务,近几年以芷 139S为材料进行试验并进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利用具有紫色标记性状光温敏水稻核不育系紫红10 S,对其育性特征及制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育性稳定,转换起点温度低,符合水稻两系不育系的标准要求;其生育特征易于异交结实,制种易实现高产.通过大田繁种和制种实践表明,紫红10 S易于繁殖且具有较优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16.
陈隆添  李俏 《种子科技》2001,19(5):293-294
宁都县具有多年大面积两系杂交稻制种历史 ,2 0 0 0年进一步改进了制种技术 ,全县两系杂交稻制种30 0 0多亩 ,平均亩产 2 2 3.2 kg。现将大面积制种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1 掌握“两期”,安排好父母本播种期“两期”即育性转换期和安全扬花期。与三系制种相比较 ,两系制种除需具备三系制种必备条件外 ,还需一个稳定的育性转换期。准确掌握气象规律和两系制种亲本的生育特性 ,安排好父母本播种期 ,使育性转换彻底和扬花授粉天气良好 ,是确保两系制种优质高产的关键。1.1 父母本播种期的确定 :根据我县气候特点和“两期”的气温要求及母本的播…  相似文献   

17.
赵继献 《作物杂志》1995,11(5):15-16
油菜杂交种油研5号制种技术赵继献(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思南565109)低芥酸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号,系我所以隐性核不育系117A与207配制的甘蓝型杂交油菜。至1994年秋制种面积累计达200hm2,杂交种推广面积累计达7.3余万hm2,并在长江流...  相似文献   

18.
1选育过程 大白菜品种菜优5号母本97-5-1-4-5是利用浙江省农科院的早熟5号F2代分离植株,连续5年进行定向系统选择,将分离出的株系97-5-1花期自交进行不亲和性测定获得了自交不亲和株,S1、S2代用全轮配法测定株间不亲和性,S3、S4代采用混合花粉法测定系内亲和指数,按亲和指数低、性状优良为选育目标进行定向选育出的自交不亲和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笔者对两系杂交粳稻安全制种进行探索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3—2005年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4S与中粳稻372—2配组生产的杂交粳稻种子,在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下,3年制种纯度分别达到99.65%、98.53%和97.48%。根据笔者的经验和实践,两系杂交粳稻安全制种必须抓好以下技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嘉优8号是由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优质晚粳型恢复系嘉恢8号与粳型三系不育系嘉74A测配出的高产优质单季杂交晚粳新组合,2019年通过上海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基于2019-2020年在上海、浙江等地制种探索,根据嘉优8号亲本特性,主要从插播要点、水肥管理、赶粉去杂等方面阐述其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