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小农户步入绿色发展轨道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江苏、吉林和四川3个省份2019年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考察规模化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化肥减量的引领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规模化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化肥减量具有引领作用。从不同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引领效应来看,区域内耕种[100,500)亩的中等规模化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化肥减量的引领效应最大,而其他类型规模化经营主体对小农户化肥减量的引领效果不明显;从引领不同规模小农户化肥减量效应来看,区域内[100,500)亩的中等规模化经营主体对15亩及以下小农户化肥减量的引领效应最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规模化经营主体促进了施肥新知识的传播和外溢,进而降低了小农户的化肥施用量;而限于规模门槛和附加成本,小农户采用施肥新技术的比例仅为6.3%和12.9%,这导致新型施肥技术的外溢效果不明显。由此,本文提出引导区域内农地连片流转,鼓励规模化经营;扶持适度规模化经营主体,引领小农户化肥减量;培育规模化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提升化肥减量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是中国参与国际农业合作,实现农业“双循环”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21年省级农业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倡议对沿线省份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促进沿线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且效应总体呈波动递增的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存在区位与民族层面的差异,对沿线东部地区的效应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非民族地区,并超过了西部地区总体的增长效应。机制检验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能够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金融发展来驱动,且农业金融发展的驱动效果相对较大。从长远上看,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获得的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内在驱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31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结果表明:化肥面源污染表现出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动态演进轨迹。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伴随着人均收入跨越各省份的门槛值,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由扩张效应主导转变为质量效应主导,即从促进转变为抑制。城镇化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且空间溢出远大于城镇化对本省份造成的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可能将化肥面源污染"转嫁"给邻近省份。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自2009年开始探索北粳南引,推进“籼改粳”稻工程。为验证“籼改粳”稻的产势,探索粳稻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江西省景德镇市于2016年开展了“籼改粳”晚稻产势与化肥减量增效施用方法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施肥和同时收割条件下,粳稻‘甬优1538’比籼稻‘粤优9113’增产稻谷1450 kg/hm2、增16.06%。粳稻较籼稻产量高的原因在于粳稻每穗实粒数较多。试验结果显示,推荐施肥方法2比农户施肥方法节省氮磷钾养分123.9 kg/hm2、节省20.31%,增产稻谷483.75 kg/hm2、增4.67%,节本增效1765.35元/hm2、增7.87%,增收效果达显著水平。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施肥方法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促进了籽粒结实,增加了每穗实粒数。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粳稻较籼稻增产优势明显,推荐施肥方法较农户施肥方法节本增产增效。推荐施肥方法在氮磷钾养分协调及分蘖、孕穗施肥时间上更为合理,粳稻孕穗肥施用时间后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提高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但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如何供给学界存在不同观点。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的经济绩效发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显著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进行各种检验后依然成立;相比于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改革初期,改革后期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更大。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购买是一种可行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供给方式,但应通过完善相应制度安排保障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习共享空间在国内外发展迅速。为了解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进展,笔者以中国985高校图书馆为例,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1—2016年数据和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方法对中国省域农村教育人力资本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互促效应,这种效应具有时间异质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居于优势地位;2)城市化进程和市场化程度对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化影响方向,空间互动状态下二者存在显著溢出效应。为此需实施科技兴农和农业集约化发展战略,优化农村教育生态系统,统筹区域间农村教育和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村教育人力资本和农业生产率互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6):109-113
创客教育以创新教育为起点,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改革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能力,但目前缺乏非常有效的落地实施途径。创客教育和互联网+的无缝对接产生的创客空间,可以让创客教育迅速走向大众化和开放化,在被社会生产实践所检验和接受的同时顺应了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成为中国双创教育落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人口逐渐呈现出"空心化"特征。而人口"空心化"给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很多阻碍,引起了学界、政界等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从人口大量外流角度入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宏观整体状况,用"推—拉"理论以及人口流动理论简要分析农村人口"空心化"产生的原因,带来的现实困顿,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其未来的实践指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人口逐渐呈现出"空心化"特征。而人口"空心化"给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发展等方面带来了很多阻碍,引起了学界、政界等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从人口大量外流角度入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的宏观整体状况,用"推—拉"理论以及人口流动理论简要分析农村人口"空心化"产生的原因,带来的现实困顿,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期为其未来的实践指向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通过构建农产品贸易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GSIM,利用2005-2018年相关贸易和经济数据,计算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参数及其校准值,测度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并设计不同的模拟情境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2.
毕晓晨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4,(3):56-61
2021 年,北京市平谷区开始建设农业“中关村”,围绕农业尖端科学领域,打造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平谷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作应将农村电商发展与休闲旅游、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科技农业结合起来,按照建设农业“中关村”的要求,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推动平谷农村电商实现由单一农产品销售向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方向迈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提升农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理论视角,揭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三生"空间人地关系的研究现状。以"农业文化遗产"为关键词,采用Citespace5.5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和归纳方法,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2005—2020年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波动增长、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各个阶段上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差异。目前中国农业文化遗产在景观价值挖掘、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初具规模,但在基础性理论方面尚未形成权威的认知。农业文化遗产在"三生"空间上的研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今后应更加关注基础理论的更新、强化实证研究、贯彻"分层"保护思维、完善社区参与、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地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动态保护,以期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高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民创业培训是"阳光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宗旨是让农民掌握农村现代创业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本乡、本土的农民创业致富,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参加培训农民回乡创业及示范效应,发现培训后的学员在创业过程中,男性农民创业多于女性、开展创业的农民人均收入低于未开展创业者、养殖业创业多于其他行业等,并剖析了创业培训后未能开展创业的因素,得出创业风险是影响农民创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长株潭城市群的农村问卷调查为基础,对农户"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度进行调研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农户的生产用工行为、投资行为、技术采用行为与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农户对"两型"农村建设的认知水平较低,主要受农户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自身因素和政府相关部门外部引导因素的影响;农户劳动力逐渐转向非农产业,固定资本投入极为有限,对现代农业技术采用不足,缺乏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此外,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强烈已成为当前发展土地规模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成渝两地的户籍制度改革,重庆的地票交易所和一圈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一系列的实践表明,用“统筹城乡的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新问题”,已成为解决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农村经济论坛,将会探讨更多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经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H省S市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村地区实施了改厕工作。厕所革命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但随着改厕政策的深入执行,出现了群众积极性不高、改厕实际工作复杂、财政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通过财政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目前改厕工作执行阻力的深层原因,并为改进当地厕所革命工作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农”政策对农林高校的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析"三农"政策影响农林高校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组态路径,得到回应农村生活现代化要求、回应农村治理现代化要求、回应农村产业现代化要求三种组态路径类型。建议通过强化管理学类新文科专业的建设优势、填补文科其他学科的新文科专业建设的空白、创新设置文科学科交叉的新文科专业等措施加强农林高校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与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利用2005—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额组成的面板数据,以静态效应探究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将样本分为高城市化率组和低城市化率组、高制度质量组和低制度质量组,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的制度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显著积极的影响,且制度质量的提升能够通过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间接促进作用,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质量的制度能更好的发挥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制度质量与基础设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在高城市化率组与高制度质量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面向中国扶贫战略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脱贫农户长期有效帮扶、缩小收入不平等成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方法】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相对剥夺指数测算脱贫农户的返贫风险和收入不平等,采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脱贫不脱政策的“阻返效应”“分配效应”。【结果】研究发现,脱贫不脱政策显著降低了脱贫农户的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相对剥夺感,表明脱贫不脱政策在“后扶贫时代”有利于形成遏制返贫风险与收入分配改善的双赢局面。进一步研究发现,脱贫不脱政策会显著提高不依赖政府兜底保障脱贫农户的劳动参与和经营性收入,激发其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的精神状态,但会使得依赖政府兜底保障脱贫农户产生一定的福利依赖,从而削弱长期稳定脱贫的政策成效。【结论】政府应加强脱贫不脱政策的顶层设计,激发脱贫农户内生发展动力,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