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营养体农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贠旭疆 《草业学报》2002,11(1):65-69
发展营养体农业可以发挥植物生长的各方面优势,充分利用植物的逻辑斯蒂生长规律,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高,对气候和土地资源的时间匹配性要求不严,通史减少漏光现象,提高光能利用率,容易避开主要病虫的危害,其生物量和经济产量较高,营养价值好,生产潜力大。在光照不足或热量不足的地区,发展营养体农业生产是对传统籽实农业系统缺陷的矫正,它可扬长避短,更充分地利用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使生物量和营养物质产量大幅度提高。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对促进草业发展,解决因人畜共粮而导致的饲料粮短缺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现代化农业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猪业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猪业生产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的条件差距较大。大中城市郊区、沿海地区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居多;中西部地区、边缘地区以农民散养为主;而生猪主产区又以发展合作社和城市消费搞产销对接为主,所以,我们应该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发展猪业生产,做好猪业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3.
氮素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研究了氮素施用量和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和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营养体产量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密度为15万株/hm^2,施氮237kg/hm^2时,玉米营养体产量最高,为32584.7kg/hm^2,比常规种植密度9万株/hm^2增产26%。玉米营养体产量乳熟期最大,适宜收割期宜在灌浆期。营养体生产较籽实生产收获期提前了50d,利用玉米营养体收获后的生长余季(8月1日-10月20日)生产毛叶苕子营养体,二者合计生产绿色营养体3.88万kg/hm^2,粗蛋白5638.51kg/hm^2,分别是籽实生产的1.5,3.77倍。光,热,水生产效率较籽实生产提高了47.8%。  相似文献   

4.
四川农户为什么乐意种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草养畜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比如,四川农区的气候是冬春多雨雾,日照不足,生产籽实类作物优势不足,生产籽实(如小麦)因灾害频繁,难以优质、稳产、高产,而以生产植物茎叶为主的牧草,在农区却是适得其所,其水热条件不仅可以满足牧草营养体生长的需要,而且较易达到优质、稳产和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猪业生产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猪业生产的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的条件差距较大.大中城市郊区、沿海地区以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居多;中西部地区、边缘地区以农民散养为主;而生猪主产区又以发展合作社和城市消费搞产销对接为主,所以,我们应该分类指导、囚地制宜地发展猪业生产,做好猪业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6.
营养体农业与我国南方草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文章从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以淮河、秦岭为界)气候特性的差异出发从生理生态、成本投入,产量以及光能利用到方面比较了生产营养体和生产籽料的差别,针对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光照要求的差异,并结合已有实例提出了在我国南方应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营养农业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凉山州境内海拔在2500m以下的地区是山羊集中分布区,约占山羊饲养量的75%左右,地貌以中、低山为主,植被以山地灌丛草地为主,生态优势突出,人工牧草产量高,农昌炉品丰富,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具有山羊产业发展优势,但目前山羊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全省水平;而海拔在2000m以下的亚热带区幅员辽阔,资源优势相对突出,山羊饲养量仅占29%左右,依托科技提升这一地区肉山羊生产,组织肉山羊产业发展对于挖掘凉山肉羊增长潜力、推进凉山现代牧业发展社会经济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8.
高山病是低海拔地区的黄牛到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后发生的一种以心肺功能障碍为主,兼有消化、泌尿系统症状的一种疾病。治疗以输氧为主,兼顾维持心肺机能。但是该法在边远农村很难进行,用西药纠正心衰效果不显著。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录4例典型病例以示之。  相似文献   

9.
高山病是低海拔地区的黄牛到海拔3 000 m以上地区后发生的一种以心肺功能障碍为主、兼有消化泌尿系统症状的一种疾病.此病在一般兽医教科书和兽医资料中少见,本病的治疗常以输氧为主,兼顾维持心肺机能.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农业奇迹。但传统农业结构和耕作系统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新常态。据统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下降到1.3亩。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耕地面积将再减少25%。要满足未来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益。草地农业就是提升我国传统耕地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草地农业,是将以谷物籽粒生产为主的现有主粮型耕地结构,转变为以籽粒与绿色营养体生产并重的粮草兼顾型结构。  相似文献   

11.
农牧交错区又称半农半牧区,是指以农业经营为主和以牧业经营为主的生产单位交错分布的地区。农牧交错区的主要特点是:①农业和畜牧业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②农牧结合、农业经营和畜牧业经营在当地生产中的地位和比重大体相当,因而反映当地的经营情况时,需有农业和畜牧业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③影响生产结构的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2.
云南建水县普雄乡地处建水县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最低海拔1200m的亚热带气候、最高海拔2100 m的冷凉山区,距县城40 km,下辖6个村委会.该地植被繁茂、群山交错,形成特殊的立体气候;蜜源植物繁多,能生产商品蜜的有以春季小黑果为主的杜鹃花科植物和以秋末冬初野坝子为主的唇形花科植物,夏季有南瓜等辅助蜜源植物;蜜源集中成片,春季分别种植有133 hm:多的油菜及水泡梨.  相似文献   

13.
从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以作物营养体高产为目标,合理调整农田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的粮-粮-粮种植模式,在发展优质粮食生产的同时,促进了奶牛生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张掖绿洲地区草畜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洲是西北干旱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但在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要求下和中加入WTO的冲击下,绿洲地区传统的灌溉农业急需进行结构调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地区是典型的绿洲农业区,通过分析该区发展草畜产业的必然性,立足于不同类型区的资源比较优势,论证了张掖地区今后发展草畜产业的潜力和发展方向,并结合现有基础提出了加速草畜产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应用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发展半农半牧区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杰  宿彦贵 《草业科学》1998,15(4):40-41,44
在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系统的植物生产过程应包含种植生植物和一年生饲料作物两方面,动物生产过程是以草食畜禽为主综合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把草地农业系统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就是广泛建立生态模式家庭牧场,以期达到增加收入和农牧业持发展的目的。规划固定饲物用地可使耕种农业形成新的三元种植结构。畜牧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肥是指以比较鲜嫩的绿色植物体为肥源的植物。我国已栽培利用和可以试种利用的绿肥植物约有93种,目前栽培的绿肥作物共有9科42属60多种,一般采用轮作、休闲或半休闲地种植。因其可以作为肥源,变废为宝,保持水土,改良环境,故绿色食品生产中施用绿肥,已经成为我国绿色生态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成功运作的典范,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区鱼类的养殖主要分布在河湟谷地中下游和以贵德为主的黄河岸边下游地区,这个地区在青海来说气候温和,是当地的农业生产区,但相对于内地,地处青藏高原,溶解氧低,海拔高(1650~2700米),气候寒冷,是养殖鱼类的不利因素;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冬季长,夏季短,冰封时间长,分塘时间迟,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高产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利用,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地区已将可持续农业作为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种植模式逐渐由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并以种植苜蓿作为农业与牧业结合的纽带。苜蓿具有饲用价值高、营养丰富、适宜范围广等优点;同时种植苜蓿又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利用率,其生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广大农牧结合区,苜蓿的生产规模发展十分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适宜苜蓿产业化生产的高效、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也…  相似文献   

19.
红、黄壤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径──微型水利工程体系李航,刘志强一、前言我国南方红、黄壤地区(含四川盆地)农业生产的持续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八五”期间已列为国家的重点攻关课题。这是由于这里的光、温、水资源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潜力巨大。但是,当我们...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东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的东北平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全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经过多年来大规模的商品粮基地在吉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吉林省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以生产商品粮为主的农业区域,特别是区域化的玉米生产,以及独一无二的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方面,形成了我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