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禽业》2015,(8)
由于机体内蛋白质代谢障碍,尿酸在血液中大量蓄积所引起的营养代谢性疾病,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往往会引起鸭群痛风病的发生,特别是幼龄的肉仔鸭和围养产蛋鸭,给养鸭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肉鸭痛风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我市商品肉鸡养殖(包括快大型白羽肉鸡、黄羽肉鸡、肉杂鸡、蛋公鸡、土种鸡等)发展迅速,养殖户为追求高的生长速度、降低死亡率,常常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药物,饲料中蛋白质比例偏高及其一些传染病,都可导致肾脏疾病。患鸡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饮水增多,排白色稀粪,检剖可见肾脏肿大、大量石灰样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输尿管及其他内脏器官。  相似文献   

3.
肉鸡养殖户为追求高的生长速度、降低死亡率,常常大量使用各种抗菌药物,饲料中蛋白质比例偏高及其一些传染病,都可导致肾脏疾病。患鸡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饮水增多,排白色稀粪,检剖可见肾脏肿大、大量石灰样尿酸盐沉积于肾脏、输尿管及其他内脏器官。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0,(4)
痛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家禽,因家禽体内缺乏精氨酸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不能直接合成尿素,当饲料中含蛋白质过高,产生尿酸的速度大于泌尿器官的排泄能力,就会引起尿酸盐血症~([1])。该病可能因年老、纯品系种、运动不足、受凉或湿度过大等诱因,促使发病。也可因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细菌和脂多糖进入血液而引起器官的功能性障碍,诱发痛风病~([2])。文章案例因养殖场饲料蛋白含量过高,饲养管理不力,舍内湿度过大引起雏鹅痛风病症。  相似文献   

5.
小球藻在水产饲料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小球藻保健功能被开发出来,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小球藻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份丰富,也是优良的单细胞饲料蛋白源,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小球藻粉能提高肉猪、肉鸡和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鸡蛋色泽,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为进一步了解小球藻的应用范围,我们对小球藻在水  相似文献   

6.
<正>1.合理的配方设计进行配方设计时,要考虑到鲫鱼的生长阶段、水质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营养水平,确定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矿物元素等营养素水平。鲫鱼主要以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对脂肪和糖类的利用率较低,因此,蛋白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鲫鱼饲料粗蛋白含量应为26%~36%,可消化蛋白含量在26%~34%,蛋白含量无论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鲫鱼的生长造成影响,而且蛋白质含量偏低,饲料系数就会增大,成本也会提高。在满足粗蛋白要求时,同时也要考虑到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以免造成鲫鱼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7.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后,突然更换饲料时多发;仔猪饲料单一,采食蛋白质、淀粉含量过高,或缺乏矿物质硒和维生素的饲料,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现就一例典型病例的诊治情况作简要介绍,借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 我们在研究草鱼、福寿鱼对蛋白质需要量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饲料中动、植物蛋白质含量(比例)对生长的影响的研究,并进行了花生麸和大豆饼饲养福寿鱼的效果试验。鱼粉的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组成也较平衡,但价格贵,给生产的发展带来不少困难。如何利用蛋白质含量高、来源广、价格低廉的植物性蛋白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12)
正蓝孔雀作为一种观赏性雉鸡内为人们熟知,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观赏类雉鸡的钟爱及人工饲养难度不大,许多养殖场、农家乐都开始饲养蓝孔雀。痛风是由于蛋白质和一组嘌呤代谢混乱所致的疾病,是由于尿酸产生过多或者排泄障碍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显著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以关节囊、关节软骨、内脏及其他间质组织尿酸盐的沉积为特征。本病常见于人和家禽,而在野生禽类报道较少,现就某养殖场于2016年5月因痛风死亡一例蓝孔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郑卫东 《齐鲁渔业》2007,24(4):45-45
1蛋白质蛋白质对龟的生长发育最为重要。龟直接从饲料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一般认为,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就好,养殖对象生长就快。龟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需求比较高,其生长阶段不同,需要量也不一样,根据科研人员介绍,一般要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稚龟50%左右;成年龟43%~45%。  相似文献   

11.
@@@@引发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的直接原因很多,来自饲料营养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蛋白质与能量比失衡;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饲料中缺乏胆碱等。  相似文献   

12.
系统阐述了导致养殖中华鳖白底板病的病因及发病症状,并结合多年的病害防治经验,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养殖中华鳖白底板病的病因主要是肝脏病或肠道寄生虫侵袭,而引起肝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饲料中使用了组胺含量和氧化值过高的原料.为预防该病的发生,应降低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主要措施包括:适度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尤其要降低动物蛋白原料的使用量,选用高品质的白鱼粉等原料;在养殖中避免使用腐败的动物内脏和冰鲜鱼等作饲料;对水体进行定期消毒;规范用药等.对肝脏型白底板病的治疗应以保肝药物为主,而对寄生虫侵袭型白底板病则采用驱虫药物.  相似文献   

13.
唐鱼摄食不同蛋白含量饲料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展强  蓝观辉 《水利渔业》2006,26(2):27-30,111
用低蛋白含量的基础饲料,配以精白鱼粉加适量维生素,组成不同蛋白质水平的人工配合饲料,喂养唐鱼(Tanichthys albonubs)44 d,从生长观察、增重率等指标的测定来比较3~5月龄唐鱼的适宜粗蛋白含量及对其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如果饲料蛋白含量过高(≥52.79%),增重率显著提高,但对唐鱼造成毒害影响,从而降低成活率;反之,如果蛋白含量较低,虽然能很好地利用蛋白质,但唐鱼生长缓慢,当过低(≤3.65%)时,甚至出现阶段性减重现象;3月龄唐鱼的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40.51%左右较适宜。②摄食不同蛋白含量的饲料对唐鱼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为正向的,即摄食的饲料蛋白含量越高,唐鱼肠道蛋白酶活性也会相应提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不同蛋白含量对幼甲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用不同蛋白含量的甲鱼饲料分阶段饲养甲鱼已得到公认。但人们由此产生一个错觉,认为甲鱼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越高,甲鱼生长就越快。事实上,现在通行的甲鱼饲料蛋白质标准(成甲料≥43%,幼甲料≥45%,稚甲料≥47%)是参照鳗鱼饲料而来的,甲鱼本身的蛋白需求并无确切报道。而且,据专家分析,甲鱼饲料中过高的蛋白质,不仅会加重甲鱼体内的营养负荷,造成能量蛋白的平衡失调,以致形成种种营养性或代谢性疾病,且残饵及粪便中过多的含氮、磷等物质会严重污染水体,增加防病治病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用“梯度法”具体…  相似文献   

15.
猪水肿病是断奶仔猪常发生的疾病,一般在断奶后1~2周发生。特别是气候突变和阴雨后,突然更换饲料时多发;仔猪饲料单一,采食蛋白质、淀粉含量过高.或缺乏矿物质硒和维生素的饲料,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现就一例典型病例的诊治情况作简要介绍,借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16.
正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生命的基础特征是蛋白质的自我更新,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本文提及蛋白质营养供给,而不是"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理由有二:一是关于鱼类饲料中最适蛋白研究的结论报告很多,且相差甚远。例如对鲤鱼饲料蛋白质最适含量的研究结果,不同作者有33%~55%不等。究其原因,这些结果,大多是采用变量型实验所得,试验条件和蛋白源也各不相同,与生产实际相差太大。生产所用饲料的最佳蛋白量还随蛋  相似文献   

17.
<正>鱼粉因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平衡、适口性好、抗营养因子少、利于消化吸收等优点,作为饲料中最重要的蛋白质源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近年来由于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导致全球鱼粉供应量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鱼粉作为饲料的原料,资源日渐紧张,急需找到鱼粉蛋白的可  相似文献   

18.
虹鳟作为肉食性鱼类,对配合饲料营养的要求比较高。养殖生产要求饲料既能保证发挥鱼体本身的生长潜能,又要尽可能地降低饲料成本,从这一角度出发,饲料蛋白含量并非越多越好,就蛋白质量而言,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蛋白,应该尽可能地用植物蛋白代替,还可以适量添加油脂节约蛋白,或采用某种加工方法,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我国养鳟饲料尚未实现商品化,各地  相似文献   

19.
皱纹盘鲍维生素D营养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04,28(2):155-160
在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的精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维生素D,并以海带为对照组饲喂皱纹盘鲍幼鲍103d。结果表明:幼鲍的生长及软体部水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受到饲料中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影响显著,但成活率不受饲料中添加水平的影响;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D可以提高幼鲍软体部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但饲料中缺乏或过高水平的维生素D导致幼鲍软体部碱性磷酸酶活力的降低;贝壳中灰分及钙、磷含量受饲料中维生素D添加水平的影响显著。以增重,蛋白质增量和软体部碱性磷酸酶的活力为指标,幼鲍饲料中维生素D的适宜含量为100IU·(100g)-1饲料。  相似文献   

20.
镉在大菱鲆体内蓄积规律及对生长和食品安全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鱿鱼、头足类及其加工下脚料等高含镉原料配制饲料喂养大菱鲆亲鱼,发现诱食效果较好、鱼体增重较快,但一年后出现死亡率增高的现象。经解剖观察,死鱼的肝、肾、胰腺、胆等均有不同的病变现象。研究镉在其体内蓄积规律,发现镉在鱼的肌肉、肝脏、肾脏中的含量分别是饲喂普通饲料养殖大菱鲆的4~9倍、6~9倍和5~10倍,且死鱼的镉含量高于活鱼;镉在鱼肝脏和肾脏中的含量分别是肌肉中的100-400倍,是主要的蓄积器官和靶器官。高含镉饲料可能对养殖大菱鲆健康生长和食品安全卫生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