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数量遗传是建立在大量测定数据基础之上的,大多采用动物模型BLUP法对所有被测定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得出单个和几个目标性状的估计育种值,作为选种选配的主要依据。本文在此就测定和种猪选留、种猪选配中育种数据的应用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高勤学  侯小亮 《猪业科学》2012,29(11):114-116
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是全国生猪改良计划的重要载体。农业部于2009年发布了《全国生猪改良计划(2009—2020)》,由农业部畜牧业司领导,全国畜牧总站具体实施,成立全国生猪遗传改良领导小组与办公室、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专家组等实施机构。计划2016年前完成遴选100家左右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20年前建立400家左右公猪站,6~8家核心种公猪站。核心育种场必须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定期提交性能测定数据,根据遗传评估中心计算的评估结  相似文献   

3.
回国后一直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学和养猪科学的教学、科研与研究生指导工作。主持或参加并完成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畜禽优化育种方案的制订与推广”、“瘦肉型种猪选育新技术”、“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猪群体间遗传联系的度量方法”、”长白猪种猪、杜洛克猪种猪(国家标准)”、“引进猪种高产仔抗应激分子育种研究”、”优质瘦肉型配套系猪组装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荷兰海波尔种猪公司隶属于全球领先的多种动物育种公司汉德克斯集团,属于其名下的种猪育种业务板块。汉德克斯集团育种方向包括:蛋鸡、火鸡、猪、水产与传统家禽等。总部位于荷兰Boxmeer镇。汉德克斯集团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动物育种业务,在24个国家运营合资企业,全球拥有2 400多名员工。海波尔致力于持续改良、提高种猪的遗传性能。在过去50多年内不断进行种猪育种实践与投资,掌握了全球尖端的种猪育种科技,并不断取得种猪遗传性能改  相似文献   

5.
加强联合育种 提高种猪质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提高我国种猪质量 ,逐步减少引种数量 ,制定联合育种方案 ,应用人工授精技术 ,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我国种猪遗传评估现状 ,结合发达国家猪遗传改良方案 ,就通过人工授精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猪联合育种的途径和建立优良种猪基因库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种猪遗传评估是猪育种的中心和常规工作,是决定育种成效的关键。自2007年以来,在全国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推动和支持下,我国的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推进,研发建立了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技术体系,包括育种值估计模型、综合选择指数、场间关联性估计和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基于动物模型BLUP的遗传评估技术已在种猪场(尤其是国家核心种猪场)广泛应用。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已积累了226.1万头种猪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和94.5万头母猪的繁殖记录,每年所收集数据量、数据的质量和场间关联率均逐年提高,利用这些数据每周为全国核心种猪场进行一次遗传评估。今后需在增强场间遗传联系、增加遗传评估性状、有效利用中心测定站数据和加强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种猪遗传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事育种工作,需要有育种架构即育种组织、明确的选育性状及性状的评估方法,并能取得良好的选育效果。种猪的各种表型是由遗传基础和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遗传评估的目的就是将遗传基础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8.
2006年,北京市建立了种猪遗传评估数据平台。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共收录371.46万头种猪系谱信息,51.23万条达100 kg体重日龄记录,50.90万条达100 kg活体背膘厚记录和45.15万条窝产仔记录。2015年,北京市将常规育种与基因组育种相结合,启动了种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构建工作,北京市种猪遗传评估进入基因组选择时代。截止到2021年底,平台建立了大白猪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规模达到5 335头;开发基因组遗传评估系统,实现了将复杂的基因组选择计算过程转化为“一键式”操作;利用一步法(ssGBLUP)对9个种猪场的4 631头大白猪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基因组选择实施后,选择准确性大幅提高。早期选择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66,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56提高至0.70,总产仔数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0。终选时,达100 kg体重日龄的育种值准确性由0.69提高至0.79,达100 kg活体背膘厚的基因组育种值准确性由0.72提高至0.80,总产仔数性状育种值准确性由0.41提高至0.61。基因...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日前通过对省种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内12个种猪场3000多头种猪进行巡回现场测定,评出30头综合育种值优秀的种猪用于省内种猪基因交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种猪性能测定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育种生产中的应用作了简要阐述,分析了国内外种猪测定体系建立和遗传评估的研究进展。种猪性能测定是育种的技术基础,是遗传评估和目标管理的根本途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早期测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和评估方法将逐步发生改变,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遗传进展来满足养猪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种猪的养殖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养殖历史,也是我国畜牧业中重要的经济支柱,而在这样一个种猪养殖大国里,猪的遗传育种目前还处于一个较落后的阶段,从而使整个生猪的繁育体系有差于其他国家,为了加快我国种猪养殖业的大力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种猪品种才能为未来种猪的遗传育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种猪育种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猪育种对我国养猪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尚不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种猪企业。完整的性能记录、高效的数据系统和资金投入的缺乏是制约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基因组选择能够增加不同性状遗传评估的育种值准确性,尤其是增加低遗传力性状的准确性。基因组选择在杂交优势、选配和多品种评估方面均具有应用优势。我国种猪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表型和性能数据的收集,制定长期的育种规划。通过区域性的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加速群体的遗传进展,加速提升我国商品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规模化生产条件下持续规范化开展种猪性能测定,推进河南省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对河南省33家省级种猪场数量及分布、群体结构、测定情况、育种设施配置和育种人员层次结构等数据进行了分析,33家种猪场分布于全省13个省辖市,占省辖市的72.2%,其中南阳市6家、鹤壁市4家、洛阳市3家、驻马店市3家,占全省种猪场数量的48.5%;其中31家的种猪群占全省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种猪场的93.9%,代表了河南省种猪群体水平;其中25家种猪场育种软件可以实现与河南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对接;其中16家种猪场使用GBS软件,其余使用KF、GPS或自主研发等;其中26家种猪场拥有测定员证,占83.9%。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使测定数据能更好地服务于种猪场的育种工作,不断提高种猪育种效率,推进区域性种猪联合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北方牧业》2013,(7):12
<正>在近期举办的某次会议上,中山大学陈瑶生教授指出,国外几乎已经没有优秀种猪可以引进。他指出,国内育种公司长期依托国外育种体系的育种必然产生严重依赖性:长期为他人积累数据资源;单项的遗传交流;亦步亦趋的性能滞后,永远无法超越!据2011年引种的一些数据,他提出疑问,80%以上本该进屠宰场,许多猪场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中外种猪业发展情况,回顾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种猪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统一协调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技术更新的力度,实现全国联合育种。  相似文献   

16.
建立区域性联合育种的“5+3”模式.有利于促进种猪场采用相近的生产模式和条件.在总的育种规划下建立广泛的场间遗传联系,实现联且合,从而充分利用种猪资源,不断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因组选择作为我国种猪遗传评估的一项实用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近年来国家和区域种猪基因组联合育种平台相继建立,作为该技术落地应用的技术支撑。在企业层面,需要根据自身育种工作基础和育种目标等情况,合理制定本企业的种猪基因组选育方案,利用好种猪基因组育种平台,通过该技术的落地应用来加速育种进展,更快更好地达到既定的育种目标。本文根据基因组选择技术基本原理和种猪育种的特殊情况,对集团化种猪企业基因组选择技术方案制定关键环节进行总结;此外,基于杜洛克种猪群体数据,系统分析了基因组早期选择的准确性和种猪选留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组早期选择,断奶时提前阉割排名靠后的45%小公猪的情况下,依然能准确选出top5%和top10%的优秀公猪,表明可以通过基因组早期选择,同时达到准确选出优秀公猪和降低测定量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种猪养猪行业有非常显著的产业化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对种猪品质的优良性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促进种猪养殖水平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对种猪遗传育种工作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在种猪遗传育种工作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分析,然后指出了在遗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促进种猪养殖行业中遗传育种工作发展的几点策略展开了探讨,值得引起种猪养殖行业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生猪联合育种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是动物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生产的平均贡献率在40%以上。联合育种是加快动物群体遗传改良、提高育种效益的根本途径。联合育种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一个省、一个区域或全国)进行跨场的联合遗传评估,其目的是实现种猪的跨场比较、选择和利用。联合育种工作主要包括7项内容:种猪登记、统一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统一数据管理系统、跨场联合遗传评估、种猪跨场选择与利用、人工授精体系以及网络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我国生猪育种水平,农业部于2009年实施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计划规定于2016年前遴选100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为了增强各种猪育种成员单位的凝聚力,加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特设计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