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合作猪选育群的建立、选育方法、种猪鉴定、后备种猪的选择、种猪淘汰、饲养管理以及选育资料记录等进行阐述,以期规范合作猪选育技术,提高品种整体质量,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出抗应激系种猪,降低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生频率,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对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种猪进行基因型的鉴定,剔除含有氟烷(HAL)隐性纯合子基因型的猪只,净化猪群。研究表明:该地区种猪氟烷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0,说明该种猪群已实现对含有氟烷隐性基因猪只的剔除。猪氟烷基因PCR-RFLP分析技术为选育抗应激系种猪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养猪效益的诸多因素中,种猪性能起主导作用。我国有瘦肉型种猪场超过200个,每年还从国外引进相当数量的种猪,种猪群体规模当属世界最大。但我国多数种猪选育场单个品种的育种群规模都比较小,每个猪场各自为阵;在育种方法上,由于缺乏足够的投入,多数种猪场还处于根据体型外貌或者体型外貌加表型选择的阶段。同时,为了减缓发生小规模猪群的近交衰退,种猪场多采用保留血统的家系内选择方法,育种效率普遍低下,优良基因不断流失,猪群遗传水平逐年下降,而为了保持较高的销售量,种猪场不得不淘汰猪群,重新引进大量种猪,从而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美系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年3月和2002年8月直接从美国无特定病原群(SPF)猪场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种猪共240头。其中,长白110头(10个血缘)、大白75头(12个血缘)、杜洛克55头(10个血缘)。新美系猪的选育,是在保证SPF级的前提下,以引进猪群为遗传材料,通过扩群繁殖,组建基础群,分别开展美系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新品系的选育研究,培育优良精品种猪,面向全国推广辐射,为我国猪的遗传改良和商品瘦肉猪生产提供优良亲本。1选育目标主要选育性状包括日增重、饲料报酬、繁殖性能、胴体质量和体型外貌。环境卫生按SPF猪群的规程执行。选育指标:达100kg日龄≤1…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了上海地区3个引进猪种(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2个地方猪种(沙乌头猪、枫泾猪)共597头种猪的氟烷基因型。结果表明:在2013年从美国引进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332头检测群体,以及目前沙乌头猪和枫泾猪所有核心群种猪中,均未检测到氟烷敏感基因型。该检测结果为各原种场剔除氟烷应激敏感基因、选育抗应激种猪群以及杂交利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市场商情     
《农村养殖技术》2012,(2):54-55
抗腹泻种猪选育成功在农业部2011年"海峡两岸农业合作项目"的支持下,厦门一种猪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台湾养猪科学研究所先进的养猪技术,在现有杜洛克群体基础上,引进部分国内大型育种企业顶尖杜洛克种猪组建育种基础群,通过显着降低仔猪腹泻(其中对大肠杆菌腹泻接近100%控制),种猪性能测定和专利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7.
江西东乡红壤开发瘦肉型原种猪场从加拿大引进一批大约克夏原种猪后,于1996年开始,为进一步提高大约克夏猪的胴体性状,采取了开放-闭锁的选育方法,引进双肌臂种猪,重新组建基础群,继续对大约克夏猪进行选育。经过3年的选育,大约克猪的胴体性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现状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情况 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始建于1995年,现有职工2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30%以上,占地1800多亩,建有20万吨级饲料厂和2个万吨级生物有机肥厂.现有生产基础母猪群8000头,年可出栏纯种猪1万头、二元猪5万头. 该公司全套引进了德国大荷兰人及美国谷瑞公司智能化养猪设备,并于2010年两次引进丹麦优质原种猪995头.种猪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建立"宝塔形"的种猪生产繁育体系——原种核心群选育,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有各自特点的品系种猪.并制定了长白、大白、杜洛克企业标准,以保证种猪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国外引进的种猪通常称为洋猪,洋猪后备猪的乏情比例高。近年来英系种猪作为"洋猪"引进国内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对英系种猪的培育技术鲜少报道。英系猪养殖场想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管理好种猪,特别要不断优化种猪群质量,这样才能提高母猪生产力。而优化种猪群质量必须要重视后备母猪的培育技术,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10.
林太明 《中国猪业》2018,13(7):46-47
规模化猪场的后备种猪饲养管理关系着猪场的稳定,在生产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猪蓝耳病阳性场的后备种猪更为关键。本文就猪蓝耳病阳性场中后备种猪的防控要点做一总结,为生产实践中猪蓝耳病阳性场中后备种猪群平稳过渡进入生产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决定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因为它不仅能够提高种猪繁殖能力,还可以保证商品猪的出栏数量。在此从后备母猪的选育、后备母猪的饲养、提高日常管理水平等方面汇总了后备母猪在生产中的管理要点,供大家借鉴。1后备母猪的选育为了改善和提高整个种猪群的繁殖能力,需要生产中每年从优秀的后备母猪中选留30%的猪补充种猪群。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猪场的后备猪的选育与核心群的组建是一个猪场保持种质不衰退的主要手段 ,通过选留后备猪、组建核心群 ,可以稳定种猪的遗传性能 ,使种猪优良品质长盛不衰 ,使饲养户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我场自 1 996年以来不断完善和发展种猪的持续选育方案 ,取得较好的效果。1 选育目标稳定种猪宝贵的高产仔数、瘦肉率高的遗传特性 ,改进繁殖技术 ,充分发挥它的产仔潜能。根据市场需要 ,重点提高生长速度和改进体型外貌 ,重视保持本品种的良好肉质和风味。1 1 繁殖性能进一步稳定 ,保持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在 1 3头以上。1 2 提高生长速度 ,育…  相似文献   

13.
后备种猪是指育仔阶段结束初步留作种用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公母猪.后备种猪的数量和质量是关系到种猪场扩大再生产的关键,选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猪场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其目的是获得发育良好、体格健壮、具有品种典型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后备种猪一般占保种猪场或商品猪场猪群的25%~30%,是保持种猪群以青壮年种猪为主体结构比例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4.
里岔黑猪后备母猪选育与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涛  雷蕾  崔超 《猪业科学》2017,34(4):133-134
<正>后备母猪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猪群的生产素质,是猪场扩大再生产的关键,由此可见后备母猪对于一个猪场的意义所在。做好里岔黑猪后备母猪的选育与饲养管理旨在获得生产性能高、具有里岔黑猪典型品种特征和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以提高和挖掘猪场生产潜力,确保猪场稳定生产、多产高产、持续发展。1里岔黑猪后备母猪选育后备母猪的选育对后备种猪群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对生长猪进行体重测量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不仅可以及时掌握生长猪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有利于查明猪群在饲养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种猪的选育和对有关人员的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林云 《猪业科学》2009,26(5):46-49
1 中型猪场和外种猪选育 这里所说的中型猪场是指饲养种母猪200~600头,公猪10~60头的种猪场.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外种猪的纯种繁殖,部分外种猪间的杂交(长×大或大×长)生产二元母猪,养少量肉猪.虽然母猪数量不如大型猪场多,没有专门的育种专家或技术人员,但同样存在一个种猪的不断选育与猪群更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对生长猪进行体重测量是养猪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不仅可以及时掌握生长猪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有利于查明猪群在饲养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种猪的选育和对有关人员的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7,(4)
按照小群保种选育法,通过新金猪原产地考查,筛选8头公猪、30~40头母猪,作为选育基础小群的资源群;按照"千、百、十、个"耳号编排法、千位数相同的公母猪配种方案,按照后代公仔猪打父亲千位数字相同的耳号、母仔猪打父亲千位数加1的数字耳号原则;按照配种、产仔、选留记录一览表进行数据记录与选留后备猪;采用8公40母保种选育基础群集中饲养,为商品黑猪分散饲养户提供后备母猪和精液的形式,建立新金猪种猪繁育体系;制订的新金猪恢复与选育方案,种群谱系清晰,既符合育种原理,又操作简单实用,并能相对长久地配种繁殖下去。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由美系大约克种猪育成的大白猪新品系的选育成功率和利用率,采取免疫注射、疾病监测和药物预防等综合措施,稳定了猪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1种猪质量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种猪质量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商品猪质量的首要因素.我省围绕出口活大猪生产已初步建立了一批种猪基地,这些种猪基地与教学、科研单位协作开展了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的选育研究,质量均有所提高,其中长白猪、大白格选育已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选育后的种猪在活大猪生产和生猪改良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种猪选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宝贵资料,扩大了我省养猪业在全国的影响.然而广大面上的集约化养猪企业种猪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1种猪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所到猪场约有一半属于自繁自养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