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落叶松林下植被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落叶松人工林连续栽培后地力逐渐衰退的问题,研究通过间伐抚育和调整林分结构增加林下植被数量等措施,以改善林地土壤条件。调查结果表明,上述方法短期内土壤养分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取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与分析,运用扩散系数,丛生指数,扩散指数,聚块性指数,Cassie R.M.指数等聚集度指标对塞罕坝大唤起林场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的水平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多数草本在华北落叶松林下呈聚集分布,极少种类如景天三七、柳兰、柳叶沙参和狭叶荨麻等呈随机分布。结果表明,该地区华北落叶松林生物群落稳定,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3.
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伐作业是森林经营中重要环节,不同采伐方式对森林植被和土壤肥力产生影响。通过对32年生马尾松林开展不同采伐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强度增大,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皆伐方式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土壤孔隙度、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性质均随采伐强度增大而不断下降,土壤容重增加,皆伐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相似文献   

4.
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伐作业是森林经营中重要环节,不同采伐方式对森林植被和土壤肥力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对32年生马尾松林开展不同采伐方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伐强度增大,林下植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皆伐方式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土壤孔隙度、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及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化学性质均随采伐强度增大不断下降,土壤容重增加;皆伐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对土壤的速效氮、磷、钾、全量氮、磷、钾及有机质养分含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经过采伐,森林土壤的这些养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养分变化上,磷明显增加;有机质全部降低;氮普遍减少。另外,各亚类、各层次养分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1年生不同密度马尾松林下植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增加,马尾松林下植物的平均高、覆盖度和生物量递减;0—20cm和20—40cm土层的通气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递增;0~20cm土层的自然含水量和土壤贮水量递减,20—40cm的土层规律性不明显;0~20cm和20~40cm土层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递减。说明林下植物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肥力的改善,为了促进马尾松林地力改善。必须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林下植被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长期连续经营会导致林地土壤质量下降,然而,研究发现,人工林林下植被可有效改善林地土壤质量。文章对人工林林下植被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促进养分循环及对林地土壤的改良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碳中和”背景下的森林高质量经营,探索林分密度调控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山西五台山林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林分密度样地,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并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分析林分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以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喜光植物的重要值随林分密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在高密度林分中变成偶见种或消失,耐荫植物的重要值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升高,在高密度林分中成为代表性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林分密度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香农-威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基于香农-威纳指数的均匀度指数、基于辛普森指数的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在中密度下达到峰值,土壤呼吸速率也在中密度下达到峰值;植被种类、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极强,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管理对林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的影响,本文以苏木山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林中设置了凋落物不同处理(堆积和平铺),分析不同处理下0~1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不同处理下土壤呈酸性,与对照相比凋落物管理下土壤pH值显著下降(P<0.05).凋落物平铺处理与对照相比,土...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在大兴安岭调查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隙结构,阐述了林隙地被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林隙中心向外随着距林隙中心距离的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林隙内,随着离林隙中心距离增加,灌木高度和盖度逐渐增加.越过林隙边缘进人林内后,灌木高度和盖度随着距离增加,又逐渐减小.灌木种数呈少一多一少的变化过程.在林隙边缘地带,灌木盖度最大、种类最多;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草本高度、盖度、种数逐渐变小;随着林隙内枯倒木腐烂程度增加,林隙更新株数有增多趋势.更新株数随着林隙面积增加,总体上趋于减少,呈现单峰型变化;林隙内死地被物厚度比林内小.从林隙中心到林内,随着距离增加,藓类高度和盖度、死地被物厚度和盖度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12.
兴安落叶松林3个类型生物及土壤碳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运用森林生态学典型样地法设立标准地并获取野外数据,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湿烧法测定了生物、土壤中的碳。通过对兴安落叶松林3个类型生物及土壤碳储量的比较研究表明: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变化范围为0.4946~0.5352g/g;杜香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分别为173.21t/hm2、207.81t/hm2、118.95t/hm2,其中生物碳储量分别为53.41t/hm2、86.23t/hm2、33.76t/hm2,土壤碳储量分别为119.80t/hm2、121.58t/hm2、85.19t/hm2;兴安落叶松林有机碳年净固定量为3.51t/(hm2.a)。  相似文献   

13.
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以NH4NO3为原料模拟4个强度的氮沉降,分析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氮沉降量(L,50 kg N yr-1 ha-1)提高了TOC、ROC、DOC和MBC浓度,但除MBC外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中氮沉降量(M,100 kg N yr-1 ha-1)提高了TOC和DOC浓度,降低了ROC和MBC浓度;高氮沉降量(H,150 kg N yr-1 ha-1)提高了ROC和MBC浓度,降低了TOC和DOC浓度。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试验采用混合采样法,采集金沟屯林场不同林班的土样,对其土壤水分及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有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4.98%~18.75%)、有机质(19.0234~22.6999g/kg)、全氮(0.8350~0.9558g/kg)、全磷(0.3618~0.3988g/kg)、全钾(13.4389~14.0865g/kg)、碱解氮(82.2826~86.3147mg/kg)、速效磷(8.841O~9.7346mg/kg)、速效钾(170.0350-303.5020mg/kg)的含量均高于无林地的土壤含水量(10.20%~12.13%)、有机质(13.6614~16.8208g/kg)、全氮(0.4480~0.5040g/kg)、全磷(0.3388~0.3753g/kg)、全钾(11.9508~12.9810g/kg)、碱解氮(69.4000~72.0350mg/kg)、速效磷(5.839O~6.2873mg/kg)、速效钾(100.1399~206.9860mg/kg)的含量,这说明落叶松对土壤有着较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强度火烧迹地内兴安落叶松自自然更新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度火烧后,由于地被覆盖率的降低,增加了落叶松种子和土壤接触的机会,促进了兴安落叶松的自然更新。火烧后3年,落叶松自然更新数量达到2 350株·hm~(-2);火烧后6年达到4 572株·hm~(-2);火烧后9年,落叶松自然更新数量达到5 650株·hm~(-2)。而对照样地中,落叶松自然更新数量分别为1 550株·hm~(-2)、1 760株·hm~(-2)、1 435株·hm~(-2),远小于火烧迹地自然更新数量。通过采取适当的计划烧除措施可以促进落叶松的自然更新,有利于林分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16.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标准地调查采样方法,研究抚育间伐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12a后,间伐林分和对照林分平均胸径和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9.67 cm、133.311 7 m3和5.44 cm和65.422 7m3(P〈0.05);二林分在土壤容重、pH值、水解性氮、有效磷、全氮、全磷、全钾和碳氮比(全碳/全氮)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间伐林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抚育间伐能有效促进兴安落叶松林木生长,同时间伐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和渐伐林降水截留特征的观测表明,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和渐伐林的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两种林地对林外降雨量的截留能力基本相同;研究表明,兴安落叶松渐伐林在经过多年的自然恢复后,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可恢复到经营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2)适当加大间伐强度对林分林下植被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均以间伐强度30%为优(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农作物茬口对日本落叶松育苗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农茬地进行日本落叶松育苗应选择壤土或砂壤土,不宜选择碱土、砂土和黏土作苗圃地;不同茬口以日本落叶松重茬地育苗能够明显增加苗木生长量,以白菜茬为对照,日本落叶松重茬地可使苗高增加1.57倍,地径增加0.18倍,封顶量增加1.25倍,每hm2株数增加1.13倍。其他农茬首选大豆茬地、草木樨、瓜地茬,而谷子和白菜地茬不应作苗圃地繁育日本落叶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