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科技之窗     
《中国水产》2016,(1):57-58
正"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罗虹霞、陈丕茂等人发明的"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涉及一种紫海胆增殖放流实验装置,包括不锈钢笼,不锈钢笼内固定有可围出供紫海胆生存活动区域的束口网袋,束口网袋的底部设置有栖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产》2016,(11):73-73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刘岩、杨长平、孙典荣等完成的"一种人工增殖放流鱼苗的卸流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6 20139696.0。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增殖放流鱼苗的卸流装置,包括长方体容器,还包括与该长方体容器可拆卸连接的卸鱼槽,卸鱼槽包括支  相似文献   

3.
科技之窗     
<正>"用于测试增殖放流苗种运输途中成活率的模拟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周艳波、陈丕茂等人发明的"用于测试增殖放流苗种运输途中成活率的模拟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测试增殖放流苗种运输途中成活率的模拟装置,包括循环泵、水冷空调、电子温控装置、电子测温计和装有海水的容器。实用新型利用循环泵将容器内的海水抽升至水冷空调中进行升温或降温,热交换后的海水重新进入容  相似文献   

4.
<正>8月9日,在广东省惠州大亚湾中央列岛海域,从深圳路运和大连空运而来的数以万计的紫海胆被放生大海。据悉,此次活动增殖放流紫海胆苗种壳径为1.2cm~2.5cm的443.7万粒,壳径为0.5cm~0.8cm的苗种562.5万粒,合计共1006.2万粒。为方便后续跟踪测定,其中标志放流1.5万粒。这是由南海水产研究所联合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共同承担的为当地海域海胆资源恢复的其中一个环节。"这次紫海胆的增殖放流,成功地将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南方紫海胆的进一步增殖繁育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当地的渔业资源也得到增殖恢复。"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研究室副主任陈丕茂介绍说。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莫宝霖、秦传新等人完成的"一种海胆开壳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15 2 1030743.X。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胆开壳装置,具体包括:一用于盛放海胆的筒,筒底上设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1月21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南方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专家组确认该项目共培育出平均壳径为0.5厘米的紫海胆幼苗92万粒,经水泥池中间培育出平均壳径1.2厘米的紫海胆苗种8.6万粒。专家组经质询和讨论后认为,该项目通过成体促熟和催产、产卵孵化和苗种培育各阶段实践,建立了紫海胆人工育苗技术,通过海上实验装置研究不同规格和密度紫海胆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率以及通过水泥池中间培育,建立了紫海胆苗  相似文献   

7.
祁剑飞  曾志南  宁岳  巫旗生 《水产学报》2016,40(7):1099-1105
为了评价底栖动物增殖放流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风险,通过现场调查、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和专家咨询,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应用该体系对5种增殖放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表明,西施舌、紫海胆、韩国文蛤和泥东风螺为"中"风险等级;波纹巴非蛤为"低"风险等级。本研究可为今后增殖放流过程中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大连紫海胆的形态、生态、繁殖、食性、生长特性以及海胆苗种的中间育成、人工养殖、增殖放流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苗种增殖放流后的生长和存活情况,本研究设计试验装置,于2013年9月-2014年5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增殖试验。试验装置的表面积均为0.473 m2,紫海胆苗初始苗种壳径范围为3-9 mm,初始苗种数量密度梯度范围为3-25 ind/装置(6-52 ind/m2),初始苗种重量密度梯度范围为1.48-13.32 g/m2。设3种苗种规格、各5个数量密度梯度、各3个平行试样的试验组,共45组,进行了240 d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殖放流规格和数量密度对紫海胆苗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高数量密度、低规格组死亡率高。在试验初期,壳径5-7 mm和7-9 mm两种规格紫海胆苗种的壳径特定增长率(SGR)、壳径增长率(GSD)以及壳径净增长率(NY)与增殖数量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增殖重量密度对紫海胆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10 g/m2为紫海胆产量的临界最佳增殖重量密度。紫海胆苗种在11月到翌年3月生长速度缓慢,壳径特定增长率(SGR)较小。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2009,(7):18-18
近日,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组织指导下,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成功举行了“日照市首次海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1000余万只优质健康的海蜇苗放流在石臼湾海域。这是日照市历史上首次进行人工海蜇增殖放流活动。至此,日照市人工增殖放流水产品种已增加至11个。  相似文献   

12.
因为种苗生产技术的进步,可以得到大量的种苗,但如何使这些种苗结合到合理性生产上则仍然还是问题。养殖与增殖固然是两个方面,后者通过移殖放流技术,对鱼、贝类的生产是重要的,它要求种苗的规格大,身体健壮,以适合增殖和养殖的目的,真牡蛎正是采用抑制技术而得到优良种苗的。在这里,就增殖水产生物为目的的移殖放流技术、近岸资源生物(鲍鱼类、海胆类)以及真牡蛎作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13.
《河北渔业》2011,(5):F0003-F0003
<正>"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一直承担河北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任务,以重点海洋经济品种放流海域的生态环境调查、跟踪调查和社会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增殖放流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政府和渔业管理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中国对虾放流的海域、放流数量、规格及时间提供科学依据,使增殖放流事业科学、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诗成 《海洋渔业》1987,9(6):265-267
<正> 为了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开发、增殖自然资源,增加出口创汇,山东省水产局在1983年乳山湾对虾增殖放流可行性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自1984年起,在山东半岛南岸进行为期三年的对虾放流增殖。  相似文献   

15.
省水产学会资源组于1984年11月14——16日在营口市召开了增殖学术讨论会。12个科研、教育、生产和管理部门的3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收到文章12篇:关于增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辽东湾渔业资源的增殖问题;放流增殖是恢复海洋岛渔场资源的一项有效途径;关于对虾增殖问题讨论;辽东湾对虾放流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16.
陈瑞兰 《海洋渔业》1982,(6):282-282
<正> 舟山地区水产研究所用了1年左右时间,调检了舟山群岛海胆资源分布状况,初步摸清嵊泗各个岛屿,普陀六横元山岛,东极区几十个岛,其周围均有着丰富的紫海胆资源。在大潮汛期的低潮时,海边能随意采到。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杨炳忠、杨吝等完成的"一种快速判定刺网网目内径的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判定刺网网目内径的装置,包括:测量尺,沿尺的宽边中轴线开有至少一个螺纹孔  相似文献   

18.
《水产养殖》2014,(2):50-50
<正>2013年12月,陕西省水产研究所在太白县石头河一级支流白云峡水域开展秦岭细鳞鲑人工标记增殖放流试验。试验利用芯片追踪放流后苗种在野外的生长情况,这在陕西省尚属首次。据陕西省水产研究所负责人介绍,此次共放流秦岭细鳞鲑苗种310尾,全部采用PIT芯片进行标记,苗种的放流时间、放流时的身体情况以及体长、体重、联系方式等数据都将记录在芯片上。无论这条苗种游到何方,身体里的芯片都将记录它的资料。芯片也就成了这条苗种的身份证,便于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及时跟踪掌握放流苗种的生长繁育情况,回捕了解苗种在野外环境的适应能力,估算统计种群数量。从而为下一步开展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对陕西省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自2005年开始已连续5年在河南境内四大流域水体进行多批次的渔业增殖放流。增殖放流效果如何,如何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日益受到各部门的关注。2009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受河南省渔政渔船监督检验管理局委托.对河南省水生经济物种放流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大型水生动物放流荧光色素标记法和注射式电子标签两种标记方法.进行跟踪监测评估放流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产》2012,(7):20
6月14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码头附近海域举行2012年半滑舌鳎增殖放流活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邓伟出席放流活动。黄渤海区渔政局的代表对本次放流活动进行了全程监督。本次放流的半滑舌鳎苗种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黄骅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基地提供。放流前,河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及沧州市渔政部门的有关专家对放流苗种的个体大小、放流数量等指标进行了抽查检验。经过抽样统计,放流苗种平均个体约为17厘米~19厘米,数量大约在20.94万尾,完全达到《水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