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江苏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药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湖北、江苏两省的8个团头鲂主养区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在致病力和耐药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溶素基因(aer)、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溶血素基因(hly)、抗金属蛋白酶基因(ast)、肠毒素基因(alt)在各菌株中的携带率分别为100%(8/8)、75%(6/8)、87.5%(7/8)、100%(8/8)、75%(6/8),仅E6、X22分别缺少ahp、alt基因和ahp、hly、alt基因;6株均携带上述5个毒力基因的菌株,其中有5株菌的溶血价和溶蛋白效价均达到最高的1:128,W25为1:128、1:64,E6和X22分别是1:64和1:64、1:32和1:64;上述6株菌的LD50值在5.0×105~1.0×106 cfu/mL之间,E6和X22的LD50值分别为2.4×106 cfu/mL和4.0×106 cfu/mL;不同地区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孢头菌素类、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高度不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江苏省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湖北省的分离株,而湖北省分离株对新生霉素的耐药性要高于江苏省的分离菌株。可以得出,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耐药性方面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高温平菇菌株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3个高温平菇菌株的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农艺性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Pn1是具有在高温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育期短、生物学效率高和菇形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3.
创棉花高产 (2 2 5 0kg/hm2 ,首先要有一条创高产的思路。思路明确 ,措施得力 ,才能达到创高产的预期目标。现将 1997— 2 0 0 1年在实施国家科技部创高产攻关项目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概述如下。1生育思路不同产量水平的棉花 ,其具体的生育轨迹是明显不同的。棉花创高产 ,就是寻找与产量水平相适应的生育轨迹和生育各阶段的生育特点 ,提出主攻目标和关键技术措施 ,使棉花生育沿着创高产方向发展。1.1 苗期抓“早、壮、平衡”棉花创高产 ,必须同时提高群体生产力和个体 (单株 )生产力。否则 ,会难以实现预期的产量指标。围绕“双提高” ,苗…  相似文献   

4.
微核技术在蚕豆氯化钠胁迫和碳酸钠胁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微核技术在蚕豆耐盐胁迫中的应用途径。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在浓度为0.5%~4.0% 的NaCl和0.5%~3.0%的Na2CO3溶液处理下蚕豆种子的发芽率和微核率,计算相对盐害率和盐敏指数,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对比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蚕豆种子的发芽率和相对盐害率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微核率和盐敏指数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峰值时的浓度为2%;(2)发芽率和微核率在NaCl和Na2CO3各浓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3)相同浓度下,Na2CO3溶液比NaCl溶液对蚕豆的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微核率和盐敏指数影响更大。因此,微核技术在蚕豆盐胁迫应用的适宜盐浓度范围为0.5%~2%的NaCl或Na2CO3。  相似文献   

5.
贵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以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多花多实的矮秆春性小麦品种绵阳11号为母本;用综合比状好,适应性强、丰产、优质、抗旱,抗病的中秆半冬性品种贵农10号为父本杂交;获得 F_1后,再用 F_1与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熟相好,抗旱、耐瘠的中秆小麦品种黔荣杂交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6.
薛彦霞 《种子科技》2010,28(5):38-38
改良海花1号由双纪2号×8130杂交选育而成,既保留了海花1号的高产特性,又对其进行了改良,使之符合高产优质花生的要求。在我县花生高产创建活动中应用此品种,亩产达到500~600kg,受到广大种植户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好品种 猕猴桃品种较多,要选择高产优质品种栽培,如秦美、红阳、川猕2号、川猕3号、海沃特、布鲁诺、青城1号等。  相似文献   

8.
吴斌 《种子世界》2002,(11):35-35
1 选用适宜品种 抗虫棉在豫北地区推广应用的品种分中熟和早熟两大类。中熟品种(系)主要有特优抗虫棉,高效抗虫棉98-1、中29、中38、DP99B、20B、33B及抗虫棉原良种抗虫棉新品系99-3等,这些品种(系)适用于舂播的舂地,瓜棉套种、麦套春棉。早熟品种如中30等,主要适用于夏播。 2 推广高效间作套种模式 目前,在豫北地区水肥地以麦棉套种四、二式为主:即1.6m一带,种4行小麦,行距0.2m,占地0.6m,预留空档1m,翌年舂套种2行棉花,棉花行距……  相似文献   

9.
新农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新农稻1号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提出培育壮秧、配方施肥、精确灌溉、化除化控、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多项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薏苡(Coja lachry—jobi L.)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谷类作物和药用作物,还是一种良好的保健食品。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浙南、闽北山区农民把种植薏苡作为一项致富门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泰顺县种植薏苡4000余亩,收种仁千余吨,远销国内外市场。利用旱地及零星园地单种或套种薏苡,是山区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行途径。 1 薏苡的主要作用薏苡是主要中药材之一,以种仁入药,中药又称苡米、薏珠子、苡仁,根亦供药用。性  相似文献   

11.
Ⅱ优航1号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研究表明,选用II优航1号作再生稻种植,比作单季稻每公顷可增产2.73t,增效16%。提出II优航1号再生稻生产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孙元枢  王崇义 《作物杂志》1991,(2):39-40,F003
随着生活水平和食物构成的不断改善,我国人民对肉、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将与曰俱增。然而养殖业的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优质饲料的来源问题,以确保周年稳定供应。目前早春饲料产量不高,质量较低是个突出问题。比如大麦每亩产草量仅1~1.5  相似文献   

13.
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活动积温在2 200~2 400℃,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1 播前准备 1.1 良种选用 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审定推广的品种,种子要……  相似文献   

14.
中稻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合作选育而成,来源于中粳1319//连96~1/中粳8415,属粳型常规水稻。阐述了中稻1号品种特征特性、机插生育特点和机插高产栽培调控技术,为中稻1号机插高产栽培走向规模化、数量化、指标化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旱作农业“降水在天,用水在人”。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可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地处海拔37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区,境内无1亩水浇地,全是山旱地。耕作制度除个别土层太薄的地块为一年一作外,多数地块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粮食产  相似文献   

16.
<正>新丰5号由河南省丰源种子有限公司选育而成,2010年4月六届十次河南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通过,编号为豫审稻2010005。1育种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改进品质、增强抗性,以通过品种间杂交、基因重组选育出比现有当家品种豫粳  相似文献   

17.
牛志敏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4):F002-F002,F003
1 注意选地和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力较高、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合理的轮作倒茬.在前作物收获后,尽早进行秋耕,若秋季雨多或地势较低,不宜秋耕时,可于播前进行春耕,一般耕深15~20 cm,同时播前应提早灌水保墒.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世界和我国芝麻的平均亩产不超过30公斤,均属低产水平。为改变芝麻的低产面貌,我们在许昌农场进行了芝麻高产试验示范,1990年面积4.3亩,平均亩产171.7公斤;1991年面积4.5亩,平均亩产202.6公斤,其中1.04亩,亩产高达251.8公斤。1.选用良种选用了优势强的郑8805、88CA006杂交种和丰产潜力较大的高产品种豫芝5号。据两年高产田的调查:郑8805株高2米上下,高者达2.5米;单株蒴果数141个,高者达300个以  相似文献   

19.
特定的地理位置 ,特殊的气候条件 ,决定了农一师四团的种植作物。小麦生产得天独厚 ,四团2 0 0 3年种植冬小麦 2 4 61 .1 hm2 (旧制 3691 6亩 ) ,平均 667m2 (旧制 1亩 ,下同 )产稳定在 5 4 1 .3kg,涌现出 667m2 产超 60 0 kg以上 2 0个条田。四团小麦由中产到高产 ,由高产向超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物性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品种不同,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要选用矮秆、耐旱、株型紧奏、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水稻高产优质良种。是实现以种节水,保优质高产的前提。江苏淮北地区单季中稻目前应用的六优1号、特优559、泗优88、九优138、武育粳3号,镇稻88等良种,才能起到节水高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