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作物病害诊断的基本程序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常见病害的诊断程序症状观察。对照该作物上各种常见病害的典型症状,寻找相似点。询问送诊人员有关发病条件及过程。根据"症状及发病条件"初步判断可能是哪种病害,必要时进行病原物显微检查。检查病原真菌产生的霉状物、粒状物、丝状物、粉状物的有无及形态;病原细菌产生的细菌溢的有无;病原线虫虫体的有无及形态等。细心质疑,排除类似病害及其他疑点后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油菜组织培养成功率,阐述了从油菜组织培养过程、影响组织培养的因素、组织培养中污染原因及防治。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Kenichi Tsuda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利用植物体内原位细菌转录组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了病原细菌基因调控网络,报道了被寄主免疫系统攻击的病原细菌主要调控途径。为了研究感染期间细菌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人员选取了模式细菌丁香假单胞菌和拟南芥作为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4.
志贺菌属细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菌痢)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大量用于治疗菌痢,临床上出现大量多重耐药志贺菌株,这些多耐药株产生速度快,耐药率高,从而使菌痢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为了控制菌痢的蔓延及流行,研究志贺菌属的多重耐药机制迫在眉睫。为了详细了解志贺菌属细菌的多重耐药机制及探索解决其问题的途径,本文旨在对志贺菌属细菌的耐药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烟草野火病原菌的鉴定和分离纯化,设计合成其特异PCR鉴定引物,应用PCR技术对分离的烟草野火病病原细菌进行了纯化分离,并通过接种鉴定方法对纯化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致病性评价,结果表明,经PCR鉴定的阳性和阴性细菌与接种鉴定试验结果一致。从而证实了烟草野火病菌特异PCR鉴定引物及应用PCR技术进行野火病病原细菌分离纯化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细菌检测基因芯片的简述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生物学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生物学多项研究,尤其是在疾病的诊断和病原微生物的确定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制作出多种细菌基因芯片,用于细菌基因水平上的研究。本文在介绍基因芯片的概念、分类以及制作方法的同时,简述了水产上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产生的背景及不同靶基因的选用情况,并总结了基因芯片技术的优点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不同污染程度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日益严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不断下降,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但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农田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修复效率,还能节约成本。文章综述了重金属不同污染程度农田的有效治理方法,中轻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植物富集移除、土壤钝化-植物阻控、农艺措施强化等防治措施;重度污染农田主要采取植物阻控-高效钝化、植物富集-其他高效技术、物理修复等修复措施。现在对于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修复技术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系统地针对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出具体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8.
番茄斑萎病毒在烟草植株上症状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6年间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烟草主要生产区的田间调查,系统的描述了番茄斑萎病毒侵染烤烟后,在烤烟叶片上产生的叶片畸形、镶脉、叶脉坏死、坏死斑、同心环纹、叶面皱缩,且整株出现矮化异常生长;将番茄斑萎病毒采用人工摩擦接种到本生烟上,植株被系统侵染,并产生褪绿斑坏死斑、 同心环纹、皱缩等症状,植株一般4~5周内死亡。通过比较两种寄主,发现番茄斑萎病毒侵染两种寄主均出现系统症状,症状相似,但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三步法分离纯化副干酪乳杆菌细菌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HD wy-1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得率和活性。本研究主要利用三步法从副干酪乳杆菌HD wy-1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抑菌物质副干酪乳杆菌细菌素,分别采用硫酸铵沉淀、CM 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分离技术对副干酪乳杆菌HD wy-1产生的细菌素进行纯化。结果表明:细菌素得率为39.93%,比活为1.56×103 AU/mg,是纯化前的2.87倍,得到的细菌素样品经Tricine-SDS-PAGE电泳出现清晰条带,大小约为72 KDa。通过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对副干酪乳杆菌的细菌素进行回收。该工作为研究菌体内细菌素的理化性质及其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现实农田条件下土壤抗生素污染的生物学效应,设计了不同磺胺二甲嘧啶污染水平(0、1、2、5、10、50、100 mg/kg)的小区试验,连续种植二季蔬菜作物,研究了磺胺二甲嘧啶污染浓度对土壤中蚯蚓、线虫、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蔬菜生长及蚯蚓与蔬菜中磺胺二甲嘧啶积累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初期(第10天),蚯蚓、线虫、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蔬菜生长受明显影响的磺胺二甲嘧啶污染浓度分别为100、50、10、100、100、100 mg/kg。与对照比较,影响程度随种植时间下降,随初始污染浓度增加而增强。总体上,各类生物对磺胺二甲嘧啶的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细菌放线菌线虫真菌蔬菜蚯蚓;对第一季蔬菜种植期间生物的影响高于对第二季的影响。蚯蚓中积累的磺胺二甲嘧啶浓度明显高于同期的蔬菜,但二者均低于相应的土壤。生长前期蔬菜地上部分抗生素含量高于后期。结果认为,细菌对土壤抗生素污染的响应远比土壤动物与植物敏感,可用于土壤抗生素污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漆树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扩繁,但在其组织培养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污染和褐变。本研究使用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苯扎氯胺,乙醇和升汞克服污染;使用半胱氨酸,MS和White培养基克服褐变。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新复极差法多重比较分析,通过统计污染率、褐变率和成活率,得出最佳消毒方法以75%乙醇浸泡1 min,1%苯扎氯胺浸泡 1 min,0.1%升汞浸泡20 min效果最好,污染率为1.15%,并得出最佳防治褐变培养基以添加100 mg/L半胱氨酸的White培养基效果最好,褐变率为1.15%,并将成活率提高到97.63%。试验所建立的漆树高效、稳定的无菌体系,为后期其完整的植物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降低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长于土壤中易污染的马蹄莲一年生小块茎为试材,在培养基中添加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硫酸链霉素3种抗生素,浓度梯度为25、50 mg/L和75 mg/L进行初代培养进行组织培养,未添加抗生素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种抗生素都可以明显降低污染率,而以硫酸链霉素抑菌效果最好。特别是浓度为50 mg/L的链霉素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风蜡花‘Snow Flake’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风蜡花‘Snow Flake’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外植体消毒的影响因素,分别从灭菌剂及灭菌时间,外植体取材时间、取材部位,以及抗菌素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0月到翌年3月取材,以顶芽为外植体,在75%的酒精中浸泡30s后用0.1% HgCl2处理8min,消毒效果较好。而在培养基中添加抗菌素,对‘Snow Flake’ 内生菌污染控制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4.
长链脂肪醇氧化物酶(FAO)基因编码一个与膜结合,包含黄素,产生H_2O_2的长链脂肪醇氧化酶.在拟南芥基因组中包含4个FAO同源基因.然而,拟南芥FAO在响应非生物和生物环境胁迫中起何种作用还不得而知.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拟南芥AtFAO3在植物防卫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athovar(pv.)tomato strain DC3000(Pst DC3000)中的作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瞬时表达AtFAO3偶联GFP融合蛋白表明,AtFAO3定位于细胞膜.与野生型植株相比,拟南芥AtFAO3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Atfao3在正常条件叶片中H_2O_2含量下降,在氧胁迫或生物胁迫下积累活性氧含量减少.接种病原细菌Pst DC3000后,与野生型植株相比,Atfao3突变体体内细菌繁殖数量增加,叶片病害症状加重,防卫相关基因PR1、PR2和PAL表达减弱.我们基于以上T-DNA突变体分析结果表明,AtFAO3在植物对病原细菌防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具体论述了绿萝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通过探讨外植体的处理及培养基的筛选,从而得出影响绿萝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旨在进一步研究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绿萝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完善绿萝植物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芽孢杆菌E-1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云南昆明市郊不同地点紫茎泽兰根际分离细菌,经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一株抑菌能力较强的菌株,命名为E-1。通过菌株的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JN648100。对E-1与供试的5株植物病原细菌和5株病原真菌进行对峙试验。结果显示:E-1对土传病原细菌和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是较好开发潜能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7.
污染是组培中既影响繁殖速度又增加成本的有害因素。造成污染的原因很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预防解决。一、接种室的消毒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要定期用甲醛及高锰酸钾熏蒸。接种前还需先用紫外线灯杀菌20分钟,同时打开超净工作台吹风20分钟。  相似文献   

18.
海岸盐沼湿地细菌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药源微生物,本实验采用平板稀释法从江苏大丰盐沼湿地土壤中分离微生物,并通过菌丝块法检测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活性,进而利用柱层析分析其活性成分;结果共分离得到235株细菌,其中好氧细菌92株,厌氧细菌143株;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65株至少对1种测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30%以上,其中好氧菌39株,厌氧菌26株。从好氧和厌氧菌株中分别选取3株和1株具有不同抗菌类型的菌株进行大批发酵,用不同的方法对发酵液吸附,分离和纯化,获得抗真菌活性组分。可见,海岸盐沼湿地土壤中蕴涵着大量的细菌种群,约有28%的细菌菌株能够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其中Y6、Y156和Y96的抗真菌活性物质极性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9.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常红 《茶业通报》1998,20(2):16-17
发展茶叶绿色食品不仅有助于提高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力,也是实现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促进茶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绿色食品生产的技术关键是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商品销售及包装贮运各个环节"无污染"。从我国茶叶生产现状来看,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还比较缓慢。茶叶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原料生产中茶园污染还难以有效控制,这是目前茶叶绿色食品生产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茶园可能污染源多、缺少有效而规范化的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组织形式。1充分认识茶园污染及其危害。某些…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织培养中抗污染培养基新配方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污染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的技术盲区,本实验旨在研发更高效抑制杂菌污染的植物组织培养系统。通过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及组合的头孢霉素、利福平、青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化学药物进行抗菌筛选,确定了以头孢霉素、百菌清、代森锰锌为主的抗菌培养基配方。之后评估甘薯(Ipomoea batatas)、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三种组培材料在该培养基上的生长与污染情况,进而探索出一种高效培养基抗污染新方法,即药液包衣。利用含有25 mg/L头孢霉素+30 mg/L的代森锰锌与百菌清1:1混合液的培养基,并在外植体插入培养基前利用100 mg/L多菌灵药液或100 mg/L代森锰锌与百菌清1:1混合液进行浸润包衣,可显著降低组培材料被污染的风险,且对除愈伤组织以外的外植体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弱。该方法的使用在对外植体伤害较小的情况下,对于已污染组培材料的挽救以及大田种质材料的实验室保存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