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南野生余甘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甘子(Phgllanthus emblica L.)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木本野生果树,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省有广泛分布。余甘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在印度及我国福建、广东等地早已有生产栽培。滇南是我国野生余甘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余甘子长期实生繁殖,变异大,类型复杂,研究群体实生变异规律,对现有资源利  相似文献   

2.
余甘子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甘子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水果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 ,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余甘子在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以下主要综述余甘子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概况。1 生物学特性1 1 生物学特征 余甘子属大戟科 ,叶下珠属 (油柑属 )植物 ,拉丁学名PhyllanthusemblicaL 。别名有油甘子 (潮汕 )、牛甘子、喉甘子、杨甘、回甘子、滇橄榄 (云南 )、圆橄榄 (四川 )、油甘 (福建、台湾 )、山柚甘、余甘果、山甘、庵摩勒 (古名 )、庵摩落迦及余甘等。…  相似文献   

3.
甜种余甘子品种特性及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别名油甘,属大戟科叶下珠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或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和台湾,以及印度、马来西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普宁市是余甘子的主产区,但存在品种混杂,实生树多,育苗时间长,投产迟等问题.为解决余甘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普宁市果树研究中心自1985年起,把"油甘良种的选育与开发利用"列入重要课题.经过不懈努力,多次试验,已经选育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甜种余甘子优稀株系,并在观察甜种余甘子品种特性的基础上,探索了快速育苗与早结丰产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余甘子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活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属于大戟科植物[1],在我国主产于福建、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四川、台湾等省(区)[2]。关于余甘子的传粉媒介,迄今尚未见有研究报道。为此我们于2007年3月在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站林场,对当地余甘子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以及主要传粉昆虫的活动与温度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措施,提高余甘子产量。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站林场余甘果园进行,供试植株于2001年种植,品种为平丹1号。传粉昆虫种类调查:于2007年3月13—16日平丹1号余甘子开花期…  相似文献   

5.
余甘又叫油甘子、牛甘子、余甘子,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地区。株高1~3m,果实球形或扁球形,10~11月成熟,既可鲜食又可加工。余甘子全身是宝,果实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维生素B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质、脂肪、果酸和多种氨基酸等,可加工成蜜饯、果脯、果酱;还具润肺化痰、治疗喉炎、健胃、消食、收敛止泻、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据研究,余甘子还具有治疗和预防胃癌和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近年来余甘子是新开发的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种植的果树之一。余甘耐旱耐  相似文献   

6.
吴伟 《中国果菜》2004,(6):39-40
余甘子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水果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余甘子果实中维生素C的高含量、高稳定性和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高度阻断性,所含具类似SOD活性物质的耐热、耐贮藏和小分子透皮性以及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方面的特性在果蔬中较为罕见。具保健功能成分与优良加工性能的余甘子,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潜力巨大。 余甘子的营养成分极为丰富,其中维C含量200~1500mg/100g,比柑桔高10~23…  相似文献   

7.
1 我国余甘的分布及栽培1 .1 我国余甘的分布余甘又名牛甘果、喉甘子、滇橄榄、庵罗果、印度醋梨、庵勒 ,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果鲜食味酸甜酥脆而微涩难忍 ,食后回味甘甜 ,故叫余甘。余甘原产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摸清滇西地区余甘子主要病虫害种类,于2017—2020年对滇西地区12个余甘子主要栽培种植区域开展了病虫害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滇西为害余甘子植株的主要病虫害共有35种,其中真菌性病害13种,病毒病1种,虫害21种。发生较为严重的害虫有橘斑簇天牛、红铜吉丁、兴透翅蛾、咖啡豹蠹蛾、长盾蝽、堆蜡粉蚧、蛀斑螟、黄羽毒蛾等8种,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有黑粉病、炭疽病、褐腐病、煤污病、枝枯病、疮痂病、褐斑病等7种。研究结果为滇西地区余甘子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绿色食品--"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腾土  黄雄芳 《广西园艺》2002,(6):J012-J013
记者梁杰珍在 2 0 0 2年 9月 1日的《广西日报》一版发表了题为《千年野果要翻身》的文章 ,阐述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余甘果的美好前景 ,文章刊发后 ,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共鸣 ,对余甘果特别是“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产生了强烈的关注 !余甘 ( 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油甘、牛甘 ,属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株高 1~ 3 m,果实球形、扁球形、梨形等 ,1 0~ 1 1月成熟 ,既可生食又可加工。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和中国 ,目前已引种到南非、肯尼亚、古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其中以印度和中国分布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L .)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 (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其果实自古以来即被我国人民视为具有保健作用而加以利用。果实生食 ,酸甜酥脆 ,初食时味酸涩 ,食用后回味甘甜爽口 ,故名余甘。余甘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 ,资源丰富 ,国内部分省市早已开始了对余甘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福建、广东已有大面积经济栽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省区对余甘子进行了较系统的资源调查、选育种、药效学研究及加工利用研…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差异和积累规律,在福建省惠安县以6个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蓝田粉甘、兰丰1号、秋白、六月白、山甘和扁甘)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普遍丰富,适宜作为食品和保健品原材料开发利用;其中,秋白品种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接近1%,适宜作为加工和遗传育种原材料。不同品种果实维生素C积累动态存在差异,扁甘在翌年1月中旬达峰值,其余品种在10月中旬达峰值。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余甘,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水果,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其果实具有健胃、消食、润肺、生津、收敛止泻、清热降火、解毒、消滞止咳、解除疲劳等作用,并具广泛的抗微生物能力。据中国林科院和北京医科大学试验。余甘子原汁对强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有较高的阻断率。20世纪80年代以前,福建省鲜食和药用余甘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余甘子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余甘子系统分类、遗传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ddRADseq技术对112份余甘子种质资源进行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利用Cutadapt和Trimmomatic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筛选得到高质量测序数据;使用MUNEAK软件进行多态性标记发掘,基于获得的SNP和InDel标记,进行群体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发育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余甘子测序样品共获得8934个SNP和InDel标记,群体结构分析将余甘子种质分为2个类群,类群划分与种质来源地相关,该结果与主成分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相一致。余甘子各种质间遗传距离为0.027~0.459,平均遗传距离为0.248;云南地区的余甘子种质的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最高,依次为0.267、0.184及0.218;余甘子群体间的Fst在0.080~0.266之间,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中等偏高。【结论】该测序技术可有效地解析余甘子种质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余甘子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系统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余甘果、喉甘子、庵罗果、望果等,是亚热带地区的野生果树,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多枝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线状长椭圆形,小枝上排成两列;春季开花,花小型,腋生,黄色;果实肉质,扁球形,呈黄绿色,秋季成熟变红,果供食用,食酸涩,后转甘,故名余甘。余甘子树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很强,喜光喜温,常年均温在20℃左右长势良好,0℃会出现受冻现象。原产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在我国广泛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余甘子果实营养品质,为余甘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个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为试材,测定16项营养成分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余甘子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余甘子果实普遍表现为高钾,高镁,高维生素C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主成分,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品种为‘青皮’‘兰丰1号’‘甜种’‘玻璃甘’‘榕甜’;系统聚类分析将9个品种样品分为4类,第1类:‘特甜’‘BLG1’‘TZ1’;第2类:‘兰丰1号’‘青皮’;第3类:‘榕甜’‘饼甘’;第4类:‘甜种’‘玻璃甘’。【结论】找出了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5个主成分,并建立评价函数模型:F=0.322Z1+0.237Z2+0.157Z3+0.126Z4+0.074Z5,揭示了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差异;筛选出‘青皮’和‘兰丰1号’2个品种的综合品质较好,适宜作为功能性产品原材料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余甘子耐寒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甘子(Phylanthusemblica),又名余甘、油甘子,我国南部是其原产地之一,多为野生、半野生状态。是适于热带、亚热带栽培的落叶果树,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有分布,余甘子品种耐寒性较差,易受寒害,在福建省多分布在莆田、福清县以南。目...  相似文献   

17.
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蓝田粉甘"和"六月白"两个余甘子品种果实为试材,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糖,酸,维生素C以及单宁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余甘子果实在采后贮藏加工和保健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数据。结果表明,整个成熟期,果实品质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11月8日采收用于鲜食或果品加工为宜;10月8日采收,所含维生素C含量最高,此后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该时期采收的果实最适宜做功能性保健食品开发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滇西地区栽培的4个余甘子品种为试材,测定并分析其果实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余甘子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单果果肉重、单果果核重、果核纵径、果核横径9个外观性状及水分、没食子酸、总糖、还原糖、总酸、维生素C、粗纤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个营养成分指标多样性极其丰富,且不同余甘子品种间果实性状差异明显;果实外观性状间及营养成分指标间多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实外观性状与营养成分指标间相关性较小;4个余甘子品种品质指标综合评价分值由高到低顺序为保山3号>保山2号>保山1号>高黎贡山。  相似文献   

19.
一、开发灵芝生产的意义: 灵芝是我国古代传统真菌药物,称之为“仙草”。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内,在该书中记录120种上等药物中,灵芝占有六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灵芝的产地、药性、功能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历代的本草学家都认为,灵芝能治疗多种疾病,而且是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好药物,服用灵芝子实体普遍具有食欲增加、睡眠良好的感觉。近代医学和药物化学的研究,揭开灵芝药理药化的许多秘密。灵芝子实体内最珍贵的成分有二部分,一是有机锗,其含量达800—200 ppm,是人参含锗量的3—6倍。锗能使血液循环畅通;增强红血球吸带氧气  相似文献   

20.
“热农1号”余甘子是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在国内各个热区及各个干热河谷区域经过多年的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和评价后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本文主要对“热农1号”余甘子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热农1号”余甘子1年生结果枝壮实,叶片宽大、浓绿且反卷;果实近圆形,外果皮淡黄绿色;果实大小均匀,最大单果质量14.07g,平均单果质量12.3g;果实酸涩味不明显,肉脆,适宜鲜食;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均表现为耐干旱、抗病、耐贫瘠的特性;树势强,树冠圆球形,丰产性好,产量稳定;与对照品种相比,成熟期早,属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