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蹄疫病毒适应于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型(O,AsiaI)系(兔系和鼠系)和不同代次的口蹄疫病毒适应于BHK21细胞培养物,免化O型毒传至第15代即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TCID50可达7.0-7.6;兔化AsiaI需传20代以上才能产生CPE,TCID50为6.0-6.5。  相似文献   

2.
用MA-104细胞培养,结合电镜和RNA电泳检查,自幼兔腹泻粪便中分离鉴定出一株致细胞病变的兔轮状病毒AD7.4株,该株传至第4代时,于36小时开始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传至第7代时,于24小时CPE达75%,以上,且病毒滴度为10^5.0TCID50/0.1ml。  相似文献   

3.
对鸡新城疫病毒(NDV)中等毒力毒株CS2株、NDⅠ系、Rokin、Komerov和低毒力LaSota株病毒的脑内致病指数(ICPI)、鸡胚的半数感染量(EID50)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是ICPI分别为1.27~1.52、1.66~1.70、1.46、1.43和0.29~0.5;EID50分别为10^7.5、10^7.5≥10^8.5、10^^7.9和≥10^8.5/0.1ml。用10倍剂量的CS2株病毒注射1月龄和1.5月龄SPE雏鸡,均安全无不良反应,测定CS2株病毒保存期,结果在-20℃保存6年的鸡胚2代(E2)、鸡胚6代(E6)、鸡胚10代(E10)毒的EID50均≥10^7.5/0.1ml。NDCS2株病毒的各项指标均在中等毒力范围内,对鸡胚的半数感染量仍保持原毒(Ⅰ系)的特性,ICPI比原毒有所下  相似文献   

4.
猪流行性腹泻弱毒株的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PEDVCV777株强毒适应Vero细胞系并传至147代。以PEDV沪株做效检用强毒,传代毒83代之后适应仔猪肾原代细胞,自90年代起进行了5次克隆纯化,克隆是2次群斑(由5~7个单斑组成)的基础上,再进行3次单斑挑选(均是1mm以内小空斑)以83-7斑5株继续传代并做系列试验,传代毒的毒价为10^7.0~10^7.5TCID50/0.3ml。免疫接种途径为后海穴位,克隆后5代(总代次104代)  相似文献   

5.
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生物技术对番鸭细小病毒莆田株(muscovyducklingparvovirus,MPV-P)进行诱变,选育出符合制苗用的弱毒疫苗株(MPV-P1)。该弱毒株失去了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力,对番鸭胚的ELD50为lg4.5~lg5.0;对MDEF细胞TCID5。为lg5.0~lg6.0;在雏番鸭体内连续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番鸭免疫接种MPV-P1后,第3天部分鸭血清中出现抗体,第7天全部出现抗体,第21~30天抗体效价值达高峰。肌肉注射比滴鼻免疫接种方法效果好。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在病毒培养液中加5~10μg/ml胰酶的培养方法,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V_(777)适应于Vero细胞,并传45代.细胞病变规律.经免疫荧光检查阳性,电镜观察可见典型冠状病毒粒子,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免疾荧光检查阴性,猪流行性腹泻(PED)血清可抑制细胞病变(CPE).PEDVCV_(777)毒株11、25、28、40及44代传代毒的毒价分别为10 ̄(3.5)、10 ̄(5.5)、10 ̄(6.5)、10 ̄(7.0)和10 ̄(7.0)TCID_(50)/0.3ml。以11、21及22代的毒10ml头口服接种未吃初乳仔猪,可使之典型发病,免疫荧光及电镜观察均呈阳性.分别以25、28及31代毒0.5ml/头、1ml/头、2ml/头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18头.除0.5ml组有1头反应外,均未发病,攻毒试验的总保护率为87.5%,对照组100%发病.以28代毒制备氢氧化铝灭活苗,后海穴位接种,主动免疫组85.19%保护,被动免疫组85%保护,对照组100%及92.3%发病.  相似文献   

7.
用单克隆抗体鉴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PRRSV单克隆抗体,采用直接与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对分离获得的PRRSV6个毒株进行了鉴定,结果所有分离毒株均能被单克隆抗体(SDOW17、A、B、C、D、E、F)所识别,呈现特异荧光,6个分离毒株均能与仅识别美洲型PRRSV的单克隆抗体F反应,结果表明6个分离毒株均属于美洲型PRRSV。利用微量细胞培养对分离毒株TCID50测定结果表明,6个分离毒株的TCID50分别为10-7.5/0.1ml、10-7.5/0.1ml、10-7.5/0.1ml、10-7.75/0.1ml、10-7.25/0.1ml、10-6.25/0.1ml。病毒感染细胞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在感染细胞浆内可见典型的PRRSV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60nm左右,可见囊膜。  相似文献   

8.
作者进行了双疗程法治疗肉鸡大肠杆菌病的试验,试验鸡共5000只,设9个治疗组,1个对照组,每组500只AA肉鸡。试验组鸡群于1~7天,22~28天,分别选用敏感抗菌素氟哌酸(FPA,50PPM),强力霉素(DOC。75PPM,),氯霉素(CMT,750PPM)进行双疗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DOC-CMT、CMT-DOC、FPA-DOC、DOC-FPA、FPA-CMT、CMT-FPA、DOC-DOC、FPA-FPA、CMT-CMT各试验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2.8%、87.6%、97.2%、96.4%、95.8%、89.6%、94.6%、96.2%、88.4%。对照组的存活率79.4%。  相似文献   

9.
引入青海的辽宁绒山羊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4只引入青海的辽宁绒山羊肢 导联,双极胸导联 和A-B导联共10个导联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①平均心电轴显著右偏,为+1 34.4°±76.7°;②皆为窦性心律,但窦律不齐的出现概率达64.7%;③P波和T波波向一致性 较好的有Ⅰ,Ⅱ,Ⅲ,aVF和A-B导联(正向)以及aVR导联(负向);④CⅡ,CⅢ和A-B导联的QRS 综合波波型较为恒定,分别呈qR型,qR型和R型以及rS型;⑤波及间期时限:P波,0.049s(0.04 ~0.08s);QRS综合波,0.059s(0.04~0.08s);T波,0.072s(0.04~0.12s);P-Q间期,0.10 7s(0.08~0.16s);Q-T间期,0.306s(0.22~0.38s);R-R间期,0.672s(0.42~1.11s)。  相似文献   

10.
将兔体传代的O型口蹄疫病毒(FMDV)适应BHK(21)细胞培养,该细胞毒的TCID(50)达7~7.6。在pH7.9的介质中,用胺类衍生物能使FMDV彻底灭活。给豚鼠接种灭活毒后1个月攻击强毒,能极有效地保护豚鼠抵抗强毒攻击,实验动物的保护达100%.  相似文献   

11.
重组牛干扰素γ对病毒性MDBK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研究了重组牛干扰素对5种病毒诱导MardinDarby牛肾细胞产生细胞病变(CPE)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重组牛干扰素r处理和未处理情况下5种病毒的logTCID50,发现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牛呼吸道合胞病毒(BRS)和副流感病毒3型对于重组牛干扰素有显著的敏感性,与对照相比,其TCID50分别增加1000倍,794倍和398倍。牛腺病毒7型(Ad-7)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对重组牛干扰素的敏感性很弱,TCID50分别增长1.25倍和1.58倍。实验结果表明重组牛干扰素在治疗对其敏感性强的病毒性传染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PEDVCV777株强毒适应Vero细胞系并传至147代。以PEDV沪株做效检用强毒。传代毒83代之后适应了仔猪肾原代细胞。自90代起进行了5次克隆纯化,克隆是在2次群斑(由5~7个单斑组成)的基础上,再进行3次单斑挑选(均是1mm以内小空斑)。以837斑5株继续传代并做系列试验。传代毒的毒价为107.0~107.5TCID50/03ml。免疫接种途径为后海穴位。克隆后5代(总代次104代)~25代的5批次主动免疫试验的总保护率为9592%(47/49),对照组888%(16/18)发病。克隆后17代~40代的8批次被动免疫试验的总保护率为962%(76/79),对照组100%(10/10)发病。以克隆后25代(总代次125代)进行稳定性试验,经6代次返祖传代毒力未返强,仍是稳定的,已符合弱毒株的标准。在与TGE弱毒株组合制备的二联弱毒苗的初步田间试验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ero细胞弱毒疫苗(VCV901)病毒滴度为10 ̄(7.3)~10 ̄(8.3)TCID_(50)/0.05ml.疫苗经皮下、肌内、点眼-滴鼻和口服途径免疫接种雏鸡,均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皮下接种14日龄雏鸡,免疫后8、14和21天攻毒,保护数分别为2/6、6/65/6,如在35日龄再加强免疫一次,于二免后70天和115天攻毒.其保护数分别为6/6和5/6.疫苗的最小免疫剂量为10 ̄5TCID_(50)/只,用10、50和100培免疫剂量免疫雏鸡,临床表现均安全,不影响雏鸡增重.经易感雏鸡连传5代,疫苗毒力不返强.温苗在-20℃~-25℃至少保存一年,在0℃可保存一周,疫苗对鸡无致瘤性.  相似文献   

14.
人红细胞生成素转基因小鼠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 2.4 kb 的人红细胞生成素(h E P O)基因组基因(g D N A)m inigene 克隆于 0.977 kb 大鼠乳清酸蛋白( W A P)5′调控序列下游和 0.85 kb W A P3′侧翼序列上游,构建了 h E P O 乳腺定位表达载体 p W A P E P O W A P3′ U T R(p W E3′)。载体经 Sac I I酶切、回收并纯化后作为目的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共注射 500 枚卵,移植 300 枚卵至 29 只假孕母鼠输卵管内,获得仔鼠 55 只。采取鼠尾,提取基因组。经 P C R 检测,阳性鼠 22 只; Southern blotting 检测,阳性鼠 16 只,其中 9 只母鼠,7 只公鼠。将 16 只首建者小鼠分别与非转基因鼠交配,共获得 F1 代仔鼠 157 只。应用 P C R 方法对 F1 代小鼠进行检测,结果首建者1 号母鼠所生的 6 只仔鼠中有 3 只为阳性。与此同时,于 9 只雌性首建者分娩后第 10 天采奶,应用 E L I S A 方法对乳汁中的 E P O 进行检测,结果 6 只母鼠获得表达,表达量为 0.12~1.59 μg/ L。  相似文献   

15.
绵羊妊娠期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酸性a-萘酯酶(ANAE)组化反应标记绵羊妊娠期外周血T细胞,与间情期相比,T细胞总数和辅助性T细胞(Th)无明显变化(P>0.05),而抑制性T细胞(Ts)明显增加(P<0.05)。间情期和妊娠期Th/Ts分别为4.67和2.6。结果提示,妊娠期羊可能通过增加Ts细胞来压低母体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6.
将EDS76GC2毒株接种于10~11日龄鸭胚尿囊腔内,连续传至第30代,分别测定不同代次胚液病毒HA、EID50及其免疫原性。结果,该病毒不同代次胚液HA和EID50分别在1∶215和105.0/0.1mL以上,免疫原性良好,对鸭胚致死性随传代次数增加而减弱,说明该病毒稳定性良好。于-20℃和-50℃可分别保存6和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取0.5ml兔BHK-21新鲜健康细胞液和0.1ml狂犬病病毒细胞液在含小飞片青瓶中混合,培养24小时后制片,加抗狂犬病病毒兔抗体感作,用驴抗兔荧光抗体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浆内黄绿色结构判定病毒是否在细胞内增殖,从而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法(RFAT)。用RFAT检测5批Flung-LEP株培养液,5批ERA株培养液和5批鹿毒8202株培养液,TCID50平均滴度分别为5.68、6605、4.86;对小鼠脑内接种,MLD50平均滴度分别为5.5、5.56、4.25。从试验结果看,RFAT是取代MLD50测定法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模拟发情期(0~6d)母牛外周血浆雌激素和孕酮变化水平,在添加相应水平17β-雌二醇和孕酮的TCM-199液中,培养间情期牛输卵管上皮细胞(BOEC)。5%SDS-PAGE分析BOEC分泌物,发现上皮细胞受类固醇激素作用分泌的2类蛋白质分子量与自然发情期(0~6d)分泌的特异蛋白相似。证明类固醇激素可以调节和启动间情期BOEC的分泌活动。当雌二醇浓度高达1mg/L时,即使不加孕酮,BOEC仍能分泌这2类蛋白质。在培养小鼠原核胚的CZB培养液内添加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分泌蛋白(BOEP),与添加间情期牛输卵管冲洗蛋白(BOP)和小牛输卵管冲洗蛋白(COP)相比,能显著提高通过2-细胞阶段胚胎的百分率和桑囊形成率,表明BOEP能较好地促进胚胎的分裂和发育。但BOEP组的桑囊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BOEP中可能缺少某些低于Mr1.0×104的蛋白因子的协调作用,以及含有Mr3.0×104~5.6×104的分泌蛋白的抑制作用而阻碍胚胎分裂与发育。  相似文献   

19.
比较了 1~3 月龄( n = 15)和 4~6 月龄( n = 15)鸵鸟血液的 38 项生化参数。结果,1~3 月龄和 4~6 月龄鸵鸟之间血清 C K、 T G、 B U N、 B U N/ C R E、 U A、 M g、 P含量差异极显著( P < 001);血清 T B A、 L D L C、 C H O、 T T T、 Na、 K 含量的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其他指标 2 组间差异不显著。该结果提示,不同月龄鸵鸟的营养物质代谢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鱼粉为研究对象,研究直接法和差量法对测定鹅真代谢能(TME)、常规养分代谢率的影响,以评定鹅饲粮中鱼粉的营养价值。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选取 260日龄健康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各 42只(公),各设 7个组,每组 2个重复,每个重复 3只鹅,单笼饲养。对照组采用直接法,饲粮中不添加玉米淀粉;6个试验组采用差量法,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0%、30%、50%、60%、70%、80%的玉米淀粉替代鱼粉。代谢试验采用全收粪法。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直接法)相比,采用差量法测得的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品种内 6个试验组的 TME及粗蛋白质(CP)、青农灰鹅的粗脂肪(EE)、部分氨基酸(AA)、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2)差量法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五龙鹅和青农灰鹅 70%玉米淀粉组的 TME及 CP、EE、部分 AA、CF、NDF、ADF、钙(Ca)、磷(P)的代谢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80%玉米淀粉组营养代谢率呈下降趋势(P>0.05)。3)青农灰鹅对鱼粉的 TME及 CP、EE、部分 AA的代谢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五龙鹅;五龙鹅的 NDF、ADF、CF的代谢率显著高于青农灰鹅(P<0.05)。由此可见,采用差量法测定鹅鱼粉的营养成分代谢率效果优于直接法,并且以 70%玉米淀粉的添加比例数据稳定性最好,且鹅饲粮中的鱼粉养分代谢率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