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特拉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阿特拉津胁迫对土壤中脲酶的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培养期间,阿特拉津对土壤脲酶表现为激活—抑制—激活的规律。3种模型拟合阿特拉津浓度与酶活性关系均达到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阿特拉津对土壤脲酶生态阈值为22.98 mg·kg-1。  相似文献   

2.
阿特拉津对不同肥力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采用现场采集土壤样品、室内施药培养方法,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对4种长期定位施肥处理下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不同肥力土壤中蔗糖酶的影响有明显差异。CK、NPK、NPK+S土壤受影响规律相似,施药初期对土壤蔗糖酶的影响较小,激活或抑制率随着处理时间延续呈现“升-降-升”的规律,第4d和第16d的激活影响最明显。NPK+M土壤蔗糖酶处理当天受到明显的激活作用,此后就受到较强的抑制作用。按处理时间比较可以看出4种土壤蔗糖酶的激活率以NPK为最高,NPK+S、CK依次次之;而NPK+M土壤蔗糖酶整体处于被抑制状态。同一处理时间下4种土壤都以阿特拉津浓度为20mg·kg-1处理时激活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阿特拉津对土壤微生物类群及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了阿特拉津对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细菌、放线菌的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对真菌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细菌和放线菌是阿特拉津胁迫下的优势菌群.利用密闭法测定阿特拉津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表明,阿特拉津对土壤呼吸有促进作用:质量分数低(0.43、0.87 μg·g-1)的阿特拉津的促进作用持续时间短;质量分数高(1.73、8.7 μg·g-1)的阿特拉津的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阿特拉津(2-氯-4-乙胺基-6-异丙氨基-1,3,5,-三氮苯)是目前世界上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化学除草剂之一.由于其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长,造成所施用的土壤以及地下水和表面水中检出的阿特拉津残留浓度超过了最大允许值,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阿特拉津具有生物蓄积性和环境激素的作用,可影响生物体正常的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主要从形态发育、生理代谢和性发育等方面综述了阿特拉津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技术是消除或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对土壤中除草剂阿特拉津的降解进行了探索.通过农杆菌介导将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ADl-atzA转入烟草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T1代植株在浇灌了20 mg·L-1阿特拉津溶液的模拟污染土壤条件下生长45 d,抗性植株的RT-PCR结果证实叶片中阿特拉津氯水解酶基因得到正常转录,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在叶片中检出阿特拉津的水解产物羟基阿特拉津.结果表明,用转基因植物修复阿特拉滓污染土壤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阿特拉津胁迫对谷子种植区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山西阳曲县谷子种植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变化情况.由α多样性指数可知,阿特拉津喷洒浓度越高,土壤真菌丰度和多样性越低;在黄土高原谷子种植区,土壤真菌主要门类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担子菌门(Ba-s...  相似文献   

7.
阿特拉津(Atrzine)是典型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在土壤中残留期长,且具有淋溶性,可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而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而备受关注.土壤中阿特拉津的迁移、转化和降解与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密切相关.影响土壤中阿特拉津吸附行为的因素有很多,综述了有机质、土壤矿物、pH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土壤理化性质对阿特拉津吸附行为的影响,及其吸附数学模型和吸附机理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探讨阿特拉津(Atrazine,ATR)、毒死蜱(Chlorpyrifos,CPF)及其混合物对鲤(Cyprinus carpio L.)肝脏和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将实验鲤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毒死蜱及其混合物中,并分别于175、350和525 d采集其肝组织、血液等样品。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在鲤肝组织中均有残留,残留量随暴露时间及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及血糖水平显著升高,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下降,抗氧化能力下降,且毒死蜱与阿特拉津混合后毒性作用更强,说明两者的毒性有叠加作用;染毒后,肝脏ER-α和VTG-II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果显示,鲤肝脏对阿特拉津和毒死蜱有较强的代谢能力,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在鲤肝脏无富集作用;阿特拉津和毒死蜱使鲤肝功能受损,抗氧化能力降低;ER-α和VTG-II基因的高调表达显示出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鲤亦有环境雌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9.
栽参土壤中阿特拉津降解菌株筛选及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年施用阿特拉津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长势良好的放线菌株S1、S2、S3作为供试苗。对其培养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在20-30℃之间生长良好,适宜生长的pH范围是6.0-8.0;最适宜生长的基质中应含有可溶性淀粉和硝酸钾。向供试土壤中分别接种供试菌的单株或同数量的混合菌种结果表明,以混合菌接种并加入足够的碳源处理最有利于接种菌的生长,与其它各种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阿特拉津对鲫鱼抗缺氧能力的影响,采用密封三角瓶口法,测定鲫鱼在0.65mg/L、0.97mg/L、1.61 mg/L、2.58mg/L、3.87mg/L和5.48mg/L阿特拉津溶液中的存活时间.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用充分曝气的自来水)相比,0.65 mg/L组鲫鱼全部死亡时间增加了1.45%(P>0.05);0.97 mg/L组鲫鱼的全部死亡时间降低4.54%(P>0.05);1.61mg/L、2.58mg/L、3.87mg/L和5.48mg/L组鲫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降低12.55%(P<0.05)、15.83%(P<0.05)、26.9%(P<0.01)和42.8%(P<0.01).说明,较低浓度的阿特拉津对鲫鱼的抗缺氧能力影响不显著;而较高浓度的阿特拉津对鲫鱼的抗缺氧能力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旨在准确评价化感物质环境效应,为科学决策秸秆还田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室内模拟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3种典型化感物质(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豆素)对催化土壤碳、氮、磷、硫物质循环及微生物活性的6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质量分数高的土壤酶活性较高;不同土壤酶对化感物质的响应不同,其中,转化酶、脲酶、磷酸酶、FDA水解酶活性随化感物质质量分数增加呈波动性变化,且多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供试质量分数范围内,3种化感物质对上述4种酶类的急性毒性效应未表现出规律性响应;化感物质抑制土壤脱氢酶活性,采用U=A+B×C和U=A/(1+B×C)模型可较好拟合二者关系,除加入香豆素的2号土样外,其他处理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脱氢酶对化感物质表现为敏感的抑制作用;阿魏酸则显著激活土壤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芳基硫酸酯酶对阿魏酸较敏感;根据值最小最敏感的原则得出供试土壤化感物质临界值为24.63mg·kg-1。阿魏酸可激活土壤总体酶活性,对羟基苯甲酸表现为抑制,而香豆素则呈波动性变化。土壤脱氢酶是对化感物质较为敏感的土壤酶类,其他酶类的变化受化感物质类型、质量分数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具体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外源洛克沙胂对土壤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洛克沙胂对几种土壤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作用程度加剧。在整个培养期内对各种酶的抑制率呈现上升-降低的趋势,在第10天达到峰值,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分别最高可达54.71%,33.92%和13.81%。。以ED10来表征土壤酶对洛克沙胂的敏感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第10天分别为18.83mg.kg-1、48.31mg.kg-1和185.2mg.kg-1。利用指数负增长模型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和时间进行拟合,得出洛克沙胂对土壤酶的毒性影响时间随浓度增大而延长,且同浓度毒性影响时间最长为中性磷酸酶,长达188.4d,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次之。  相似文献   

13.
绿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测定3种绿肥(大豆、怀豆、绿豆)和不同施氮量复合作用下,影响土壤碳、氮、磷、硫等物质循环的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肥对土壤酶活性有重要影响,其中怀豆和大豆在大多数情况下激活土壤酶活性,而绿豆对脲酶等表现出抑制作用;施氮抑制土壤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增加芳香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对磷酸酶影响较小;除脲酶外,绿肥和施氮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酶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计算得到的总体酶活性顺序为怀豆>大豆>绿豆>休闲,其与土壤性质的相关性远高于单一酶系,揭示出总体酶活性不仅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而且绿肥种植和翻压后提升了土壤酶活性水平,是一种较好的环保培肥措施;在渭北旱塬地区,怀豆是种较好的绿肥培肥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甜瓜连作障碍的发生机理,维护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从而保证甜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甜瓜连作对土壤肥力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连作5a后,钾肥缺失明显,土壤中速效钾含量较未连作土壤下降了47.26%;氮肥出现富集现象,全氮量较未连作土壤提高了44.92%,磷肥保持相对稳定。过氧化氢酶活性随连作年限增加显示逐年上升趋势,而脲酶和磷酸酶则分别下降了31.25%和31.54%,这种下降将不利于作物对氮素及磷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5.
施用甘蔗酒精废液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酶参与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的转化过程,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广西扶绥蔗地上设计6个处理:CK1(不施肥),CK2(施常规化肥)和4个酒精废液处理45 t/hm2,75 t/hm2,75t/hm2CK,105 t/hm2,其中除处理75 t/hm2CK外,其他处理都种植甘蔗,研究酒精废液的施用对土壤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酒精废液施用量的增加,甘蔗各生育期土壤蛋白酶活性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增加趋势,而土壤蔗糖酶活性则一致增加;酒精废液各处理在苗期的土壤蛋白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1,在苗期、分蘖期、成熟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也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1;酒精废液各处理土壤蛋白酶或蔗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施N、K化肥前的CK2,在CK2施用N、K化肥后各处理与CK2的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在酶促反应诱导阶段的苗期,土壤蛋白酶活性与NO3--N和全N、有机质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N、有机质和NH4 -N、NO3--N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说明45t,75 t,105 t(t/hm2)酒精废液的蔗地施用加快了土壤矿化和腐殖化进程,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土壤蛋白酶尤其是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其活性的提高与微生物数量、养分含量的增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土壤培养方法,分别在培养第1、15、30、45、60、75 d采样,测定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研究鸡粪、四环素和两者共存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添加鸡粪能够明显激活两种土壤酶的活性,鸡粪对土壤脲酶激活时间大于75 d,对磷酸酶的激活时间为60 d左右,最高激活率分别为287.7%和69.0%.(2)土壤中加入0.06 mg· kg-1四环素可激活土壤脲酶与磷酸酶的活性,最大激活率出现在培养第15、45 d,激活率分别为22.6%、23.6%,加入浓度为0.12 mg· kg-1和0.24 mg· kg-1四环素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抑制两种土壤酶活性.(3)在土壤中同时加入鸡粪和不同浓度四环素,各处理组土壤两种酶活性均表现出激活作用,激活率均高于100%.由此可知,在四环素污染的土壤中加入鸡粪能够增强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四环素对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5种农药(深蓝、克菌宝、活根菌灭、施净、巧能)对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以及土壤中脲酶、脱氢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农药使土壤微生物在组成多样性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农药对微生物的影响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施净、深蓝、巧能和活根菌灭对蔗糖酶活性的抑制率在30.30%~21.21%,巧能和施净对脲酶活性的抑制率达37.67%,深蓝和施净对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27.27%和18.18%,施净、深蓝、巧能和活根菌灭对磷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在22.12%~3.54%,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脱氢酶对5种农药均不敏感。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沈阳市东陵区天柱山耕作棕壤,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源腐殖酸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三种腐殖酸均对脲酶、过氧化氢酶起抑制作用,且以褐煤腐殖酸最突出;对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风化煤腐殖酸对转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较突出,褐煤腐殖酸对中性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最突出。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2年布设在山西省寿阳县褐土区域的长期试验平台,开展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选择长期试验中的9个处理:不施肥对照(N_0P_0M_0)、4个不同氮磷化肥配施处理(N_1P_1M_0、N_2P_2M_0、N_3P_3M_0、N_4P_4M_0)、3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_2P_1M_1、N_3P_2M_3、N_4P_2M_2)和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N_0P_0M_6),于2018年秋季采集上述9个处理的0~20,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各土壤样品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氮磷化肥配施的4个处理,脲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所增加,N_1P_1M_0、N_2P_2M_0、N_3P_3M_0、N_4P_4M_0处理增幅分别为0.33%,1.3%,5.21%和11.4%,且脲酶活性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有所减少,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磷肥施用量增加也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且较单施氮磷化肥处理效果更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合理的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褐土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蔗糖酶活性的提高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