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状况,以张家口坝上张北、沽源的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收割的方法获取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利用SPSS18.0拟合3种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生物量模型,其结果表明:(1)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都大于0.96,D1.3和D1.32H能够很好解释各器官生物量。(2)分别建立了插条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Logistic方程模型、断根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幂函数模型和埋桩造林小黑杨生物量的Logistic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造林方式小黑杨径阶分布状况,以张北、沽源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实测法测量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的小黑杨胸径,利用ForStat软件中的统计分布假设检验中的正态分布的χ2检验方法分析3种造林方法小黑杨林的胸径结构。结果表明:(1)小黑杨林分生长趋势为断根小黑杨好于埋桩小黑杨,且好于插条小黑杨。(2)断根小黑杨集中分布在均值附近,插条小黑杨与埋条小黑杨分布较离散。(3)埋桩小黑杨径阶分布比较符合正态分布,其次为断根的径阶分布,再次为插条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3,(5):67-71
旨在研究张家口坝上地区不同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胸径-树高状况。以张家口坝上张北、沽源的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的方法获取插条、断根和埋桩造林小黑杨的胸径-树高实测数据,利用SPSS 18.0拟合3种无性繁殖造林小黑杨的胸径-树高模型。建立了插条造林小黑杨树高的Logistic方程模型,H=1/(0.1+0.559×0.724D),R2=0.992;断根造林小黑杨树高的Logistic方程模型幂函数模型,H=1/(0.1+0.617×0.766D),R2=0.988;埋桩造林小黑杨树高的幂函数模型,H=2.458×D0.524,R2=0.964。结果表明3种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都大于0.96,D1.3能够很好地解释各器官树高。  相似文献   

4.
咨询问答问:小黑杨、北京杨605树种,一年生苗(苗高1.5~2.0米),可否造林?应注意些什么问题?(黑龙江省虎林县卫星乡林业承包户汤月海询问)答:一般讲,小黑杨、北京杨605的一年生插条苗,苗木生长良好,可用于造林。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兰西县长岗乡长荣村的几个完整农田防护林网栽植的银中杨与小黑杨同龄林带生长情况及防护功能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生长情况看,银中杨比小黑杨胸径增长33.60 个百分点,树高增长28.57 个百分点。公顷蓄积增长126.75个百分点;从防护功能看,银中杨林带防护成熟龄比小黑杨提前4 a,同小黑杨相比,银中杨萌蘖力强,可萌蘖更新,降低造林成本。基于银中杨上述优点,在黑龙江省的杨树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中应推广银中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中生长的银中杨、小黑杨、山杨、白桦、蒙古栎、红松、樟子松和兴安落叶松等8个主要碳汇树种的树高、胸径和生物量进行实测,以建立不同碳汇树种的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结果表明,以胸径和树高为自变量,各树种的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分别为:红松,W=0.211(D2 H)1.037 1;落叶松,W=0.062 9(D2 H)0.876 3;樟子松,W=0.057 9(D2 H)0.929 6;银中杨,W=0.023 9(D2 H)0.988 7;小黑杨,W=0.040 3(D2H)0.925 8;山杨,W=0.007 4(D2 H)1.134 1;白桦,W=0.025 3(D2 H)1.003 5;蒙古柞,W=0.003 8(D2 H)1.209 7。  相似文献   

7.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 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 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 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3种密度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在1 00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72.37%的生物量集中在18~22 cm的径阶范围内;500株·hm-2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26 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90.0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6~30 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68.27%.  相似文献   

8.
1970年我区在双辽县开始引进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进行育苗造林,最初苗木年产量不到100万株。1976年全省杨树普查鉴定,把“两黑一白”(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和白城杨2号)定为全省推广良种后,“两黑”开始在全区大面积育苗造林。经过十余年的试验观察和生产验证,证明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在我区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杨树良种。 1.速生。在双辽县实验林场风积沙土上生长的六年生白城小黑杨和白城小青黑杨,平  相似文献   

9.
群众杨人工林萌蘖率对树冠结构、林木生长质量、材积和生物量等都有较大影响,在西北干旱地区栽植群众杨时,要根据土壤水分条件选择造林时间,造林时的适宜土壤含水率在17%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持优良林木的遗传特性,在人工造林中愈益广泛地应用无性系,如黑杨插条繁殖是普遍被采用的。 理论上无性系的遗传特性在无性繁殖中应经久不变。而实际工作中,优良遗传特性的  相似文献   

11.
一教一一页一一期一一不一一者一作一l一 题‘目 种苗与造林落叶松育苗施用过磷酸钙做基肥效果好柳根浸出液能刺激插条生根搞好思想发动工作,开创义务植树新局面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选育与推广的技术总结农田防护林效益观测初报58—5973 2—4 see 13于旭东14一20土面增温剂在落叶松育苗上应用试验刘东发韩福庆金荣俊金志明张庆良邵柏芳张光林王继志郝金录王国江金志明邓存孝文飞梁杳彩孙艳玲王厚德53—57沙地薪炭林树种引种试验西十加杨引种试验研究报告露水河林区引种北京杨初报利用野生苗改造次生林的效果好我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区造林…  相似文献   

12.
采用更换树种的方法,可有效地对吉林西部沙地榆树天然次生林进行改造。表现好的杨树品种有小黑杨、白城杨和小青黑杨等。造林时要注意选用优质苗木,深翻整地,初植密度以每公顷2222株为宜。此外,应增加抚育次数和延长抚育年限,在造林后第4或5年要进行修枝,冠干比以1∶2或2∶3为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林技术,树种仍以适应性广泛的小黑杨为主,强调采用二次浇水植苗方法造林,以确保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影响小黑杨胸径生长的关键因子是密度和坡度。营造小黑杨人工林 ,应实行大行距、小株距 ,每公顷造林初植密度为 2 0 0 0~ 2 5 0 0株 ;并阐明了在 8度~ 2 0度阴坡、半阴坡营造小黑杨人工林或实行小黑杨与云杉、红松混交 ,可防止树干冻裂而引起“破肚子”的严重生理性灾害 ,更有利于小黑杨生长、成林、成材。  相似文献   

15.
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杨树造林投入较高,造林前应该认真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造林方法。一、插条造林插条选择1~2年生苗木,插条长45~65厘米,粗2~3厘米以  相似文献   

16.
对小黑杨不同密度试验林进行了分析,就短周期纸浆林的造林密度、采伐年龄进行了材积测算和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确定小黑杨短周期纸浆林的最佳密度和采伐年龄:2222株·hm-2为12a;1111株·hm-2为10a。  相似文献   

17.
干旱灌区群众杨分期造林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灵益  窦明彦 《林业科学》1989,25(4):297-303
为了解决干旱灌溉地区春季造林质量问题,我们于1982—1986年每年4月1日至4月30日,每隔5天用群众杨进行一次造林,逐年观察不同年份造林期对成活率、保存率、萌蘖率和生长量的影响。五年试验的结果是:适宜造林期4月5日—4月15日比后期造林4月20日—4月30日(其中以4月20日为对照),造林成活率平均能提高16.4—19.6%;保存率平均提高12.6—18.7%;萌蘖率平均下降52.2—71.3%;树高平均增长1.2—2.1m;胸径平均增大2.0—3.1cm;蓄积量平均增加6.0814—8.9327m~3/ha;生物量平均增加7967—10084kg/ha;一、二级木平均提高32.2—61.7%;叶面积指数增加0.7—1.0倍。  相似文献   

18.
杨树留根育苗和截根苗深栽中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根桩具有连续多年萌发的能力,适于留根育苗;另一方面,其幼年茎干内根源基发达,发生不定根的能力强,适于截根深栽。根据这两个特点我们从1982年以来先后四次在嘉鱼县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截根苗深栽试验,试验总面积460亩,在210亩土地上进行杨树留根育苗试验,以常规的插条育苗和带根苗造林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插条育苗相比,留根育苗简化了育苗工序,节省种条,降低育苗成本,而且还提高苗木质量和出圃率;截根苗深栽的成活率高,生长比常规造林快,便于包装运输,节省运费。留根育苗及截根苗深栽是一项有效和适用的杨树育苗一造林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杉木扦插造林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利用伐蔸萌条扦插造林,在我国一些杉木产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对杉木插条造林曾提出过一些争议,加以解放后造林事业迅猛发展,由于伐蔸萌条数量少,又受采伐地区和采伐量的限制,使插条造林发展缓慢。但是,杉木插条林具有生长快,分化小,干形通直圆满,林相整齐等优点。所以,江华瑶胞的集体山,至今仍采用插条造林。为了充分利用插条造林的优越性,适应杉木选育良种工作的需要,自1978年来,我们探索用幼苗促生萌条,在圃地剪萌条培育扦插苗,然后利用扦插苗上山进行造林,现已获得初步成效。一、营建萌条采穗圃  相似文献   

20.
以杂种落叶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的32株标准木各组分的生物量,建立不同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单株林木各组分与林木胸径的回归方程W=aDb,并由此推算出4种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每公顷生物量。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林分总生物量影响不大,而对单株生物量及其各组分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取适当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